你適合當醫生嗎? - bpnoi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了讓大家提早瞭解醫業的本質和實況,避免投錯行造成病人的痛苦、以及醫師自己及家人終生得不到快樂,我今天很高興能來跟大家交換意見。

貴校是全國知名 ... bpnoi 跳到主文 部落格全站分類:不設分類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Mar04Sat200616:38 你適合當醫生嗎? 你適合當醫生嗎?※黃達夫教授台灣有很多學業成績特優的人考進醫學院之後,才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當醫師;也有很多人當了多年醫師,才被病人發現實在不適合行醫。

這種投錯行、走錯路的醫師,不但對病人不利,同時也使醫師本人終身無法從工作上得到樂趣。

為了讓大家提早瞭解醫業的本質和實況,避免投錯行造成病人的痛苦、以及醫師自己及家人終生得不到快樂,我今天很高興能來跟大家交換意見。

貴校是全國知名的高中,在座的同學都是有志想要報考醫學院的優秀學生,今天我願誠懇地以「過來人」的心情告訴同學︰醫師是一種怎樣的職業?醫業的本質是什麼?做一名醫師應該具備哪些人格特質?一位好醫師的真實生活是什麼?以及未來台灣的醫師會遇到哪些挑戰等問題。

目的希望大家仔細地衡量自己的性向,評估自己適不適合行醫。

我期待適合讀醫的同學,因為參加今日的聚會而更堅信自己想走的路,這將是台灣民眾的福氣,也是你個人的福氣;至於因今天我懇切地說明,使你發現自己並不適合走這條路的人,你的及早更弦易轍,台灣可能少了一個不快樂的醫師,但是會多了一位像李遠哲先生一樣得到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同樣也是喜事。

好醫師應該具備哪些基本條件?首先,我想告訴大家,我心目中的好醫師應該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第一,醫師必須有一種很快能和陌生人建立「互信」關係的能力。

醫師每天接觸到的,有些是老病人,而大多是「陌生人」。

這些「陌生人」可能是幾分鐘前在對面街口被汽車撞到的年輕人,也可能是在家臥病多年,乏人聞問的老人。

醫師對這樣的陌生人,要使出一種特殊的能力,他必須在第一次見面很短的時間內,與一位「陌生人」建立起「互信」的關係。

包括叫得出他的名字、接著迅速地瞭解他的症狀、參酌他的病史,指出令人信服的診斷與治療方向等。

唯有如此,病人及家屬才願意聽你的話,吃你開的藥,接受你的手術。

同時,醫師在接受這一位「陌生人」之後,必須立即建立起強烈的責任感,願意扛下照顧他的任務,絕不推諉。

第二,醫師必須有解決自己與別人的問題的能力。

醫師必須有古道熱腸的性格,並且要有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具有主動關心別人,並且為別人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些人固然聰明,但是對人冷漠,獨善其身,自掃門前雪,這樣的人是不適合當醫師的。

有人認為對人熱情的個性是天生的,不容易學,恐怕也學不來;我則認為多數人經鼓勵之後,也可以做到。

只是態度上做到還是不夠,必須經過內化,使自己真心服膺這樣的價值觀,才能行之久遠,樂在工作。

第三,醫師必須要有主動與人溝通的意願與技巧。

現代先進的醫療是團隊的醫療,醫護人員要通力合作,才能照顧好病人。

醫師必須與病人溝通、與家屬溝通、與同事溝通。

我們可以說,醫業是一個講求高度溝通的志業。

我們經常看到「溝而不通」的事例,有效的溝通必須講究技術,你要掌握適當的時機、使用適當的言語、清楚表明立場,並說明希望達到的目標,才不至於讓別人幫錯忙,或是幫倒忙。

第四,醫師必須要有一定高度的智慧。

醫學研究的領域越來越廣,越來越艱難,尤其是基因圖譜的逐漸完成,許多疾病都可以找到它經由致病的基因,找到它的病灶,而能準確用藥。

當年我在台灣大學當醫學生的時候,抗生素只有兩種;現在至少有數百種抗生素。

學醫的人當然不能死背,而是要瞭解它們的機轉和功能。

比如這種藥的學名是什麼?在細菌繁殖的哪個機轉有抑制作用?血中濃度有沒有達成?藥物怎麼被分解?一天要用藥幾次?它的副作用有哪些?這些只是基本的認識,醫師必須掌握的還更複雜。

因此,智商較低的人,顯然不適合當醫師;不過,智商要高到什麼程度才能勝任做醫師的工作呢?要不要到達諾貝爾獎的水準呢?要不要跟莫札特一樣呢?我想不需要這麼高。

不過,我認為「悟性」很重要,換句話說,不但有智力,並且有一定的慧力。

更淺白地說,就是隨時「聽得懂別人說些什麼」,這很不容易。

第五,醫師必須要有充沛的體力。

生病是不挑時間的,女性分娩白天和深夜的機率是一樣的,醫師必須有廿四小時備戰的心理準備。

醫師在三更半夜被病人叫醒,不但不能生氣,而且要快速「充電」,達到足以服務病人的「馬力」,這必須要有過人的體力、毅力與修養。

因此,立志做醫師的人要從現在就開始訓練自己的體力,要經常運動。

醫師如果自己弱不禁風,病人看了會沒有安全感。

第六,醫師必須要有強烈的正義感。

醫師要有正直的性格,要不斷地修養砥礪自己,並且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同時,不但自己不去做壞事,看到別人做了錯的事,還要有勇氣去糾正它,去揭發它。

你看到別的醫師做了對病人不利的事,要警告他,要揭發他。

如果是醫院的規定,導致讓你無法正確地、用心地去照顧病人,更應該去糾舉它,讓世人知道。

美國的醫師誓約中,有一條特別指出,如果你發現你的同僚做出對病人不利的事,你要直接告訴他;倘若他仍不聽制止,你必須要讓別的同事也知道這件事。

在我國,醫界很少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諱」去揭發醫界不公不義之事,多數人只是鄉愿,因為他可能也是這個陰暗面下的既得利益者。

強烈的正義感根植於「道德上的潔癖」建立強烈的正義感,必須根植在「道德上的潔癖」。

醫師經常會遇到利誘,尤其是藥商對醫師「服務」特別周到,很多醫師甚至將藥商視為佣人,凡事差遣,視為當然。

其實,醫師佔藥商的便宜,等於是向病人揩油,因為藥商為醫師「服務」的「成本」,最終還[m是病人買單的。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到了必須判斷哪一種藥適用的時候,情理上,他會選擇那些平日供他驅使,在餐廳替他買單的藥商所推銷的產品,而不會堅定地從病人的利益出發。

這對實際付帳的病人而言是不公平的;揩病人油水的醫師所做所為則是不義的。

和信醫院的前身孫逸仙治癌中心醫院剛剛成立不久,就有藥商代表取來一份即將在巴黎舉行的醫學會議節目表,藥商希望能為我做全程的安排,當然是免費的。

藥商代表很親切地指出這一次的議程有我的研究領域,很值得參加。

為了讓我覺得自在一些,藥商代表還說國內已有某學者、名醫若干也都允諾前往。

對於這樣柔性的賄賂,必須在道德上有相當「潔癖」的醫師才會「跟自己過不去」。

醫療的志業是一條不歸路一個讀電機的人,中途改行經商;一個學電腦的人,半路出家寫小說。

這樣的情形在社會上十分多見。

但是,醫師做了幾年,想改行換跑道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

一個醫師從讀書、考上執照、接受訓練,這是一條漫漫長路,一旦穿上白袍,收入也不錯,即使自己不怎麼快樂,但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因此,提早退休的醫師容或有之,卻很少人會中途放棄的。

當然,也有的醫師又身兼文學家、戲劇學家,比如19世紀末的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契訶夫(AntonChekhov,1860-1904);台灣也有賴和先生以及最近才棄醫從文的侯文詠先生,都是醫師兼作家。

但是,醫業基本上是一條「不歸路」,選上了就像過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

不適合做醫師的人做了醫師,他自己的不快樂或許可以說咎由自取;但是倘若他同時又捨不得改行、不願意退休,那麼找他看病,得不到好的照顧的病人,甚至被他傷害的病人又有何罪?今天我在各位同學還沒有進入醫學院時,提前來和大家一起交換意見,多少也有為病人請命的意思。

五分之四的醫師不容易從工作上得到快樂根據去年五月的英國醫學雜誌對世界醫師態度所做的研究指出,有16%的醫師認為自己是很不快樂的;有40%的醫師認為自己是不快樂的;有22%的醫師對於快樂與否沒有意見;其中只有17%的醫師認為自己快樂,以及4%的醫師認為自己是很快樂。

換句話說,做醫師這一行,必須冒著將近五分之四的危險讓自己變成一個不知快樂為何物的人,這應該算是不小的風險。

我到醫學院演講,最常問學生Areyouhappy?我在醫院也經常以同樣的問題詢問院裡的醫護人員,以及來院實習、見習的醫學院學生。

大多數人都很難鼓起勇氣回答我他們很能樂於工作。

醫師不快樂,主要是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對病人好。

在醫院找不到快樂,在我認為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醫院裡到處都是求助的病人,他們需要的除了治療之外,渴求的往往只是醫護人員一句鼓勵的話︰「你氣色好多了」、「你是我看過做放射治療最勇敢的病人」、「你的孩子很愛你,你要加倍努力」;或是微笑地拍拍她的肩膀;不吝於給他一個關懷的眼神與小動作。

狀元投錯行損人不利己我特別要提醒大家的是「行行出狀元」,但是「狀元最怕投錯行」,分明有狀元的資質,卻錯置了位子,那不但當不成狀元,一輩子也快樂不起來。

一個在被窩裡睡得非常甜的醫師,三更半夜被病人叫醒,病人的問題是「睡不著覺」,要你開安眠藥讓他安睡。

醫師被喚到病床旁,必須揉著惺忪的眼睛,對病人表示關心,還不可掉以輕心,要開對處方。

這樣的工作並不是人人可以忍受的。

當然,除了本身的性格是否適合從醫,將會影響自己快不快樂之外;台灣的醫界的環境,也會使本來應該快樂的醫師變得快樂不起來,甚至遭到無情的踐踏與打擊。

各位同學很多都看過侯文詠先生寫的《白色巨塔》(皇冠文化出版)的小說,故事描述的是台灣特有的畸形的醫院。

我在美國行醫卅年,醫院容或都有若干問題,但是無法想像有這種將慫恿醫師說謊、做假;利用權勢脅迫利誘醫師等情事視為常態,膽敢向道德、正義原則赤裸裸挑戰的現象。

但是,各位同學想想,這些醫界的壞份子,所以會做出這樣卑鄙的事情,不正是因為他們當時選錯行,他們沒有認清自己不適合當醫師嗎?我們的身體如果落在這些人的手上,將是多麼的可怕啊!總結說來,做醫師必須要有照顧陌生人的意願;必須要有解決自己與別人的問題的能力;必須要有主動與人溝通的意願與技巧;必須要有一定高度的智慧;必須要有充沛的體力,同時必須要有強烈的正義感。

一句話,做醫師要有滿腔的熱情(passion),不只是為[m了興趣學醫,為了想做醫師;而是Iampassionateaboutit,Iamreallypassionateaboutbecomingadoctor.即使當醫師需要做很多的犧牲,但是我願意去承受。

雖然我現在已經六十幾歲了,但是我的電話還是在我的床邊,一聲呼喚,我會立即應對,解答來自台灣及世界各地的病人的困難,有必要我願意立刻飛奔到病人的身旁。

[問答集]1.做為一位醫師,看到病人的死亡,給您怎樣的感受?黃達夫教授答︰各位同學看過《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MitchAlbom著,白裕承譯,大塊文化出版)這本書嗎?本書敘述一位知名的體育專欄作家,自大學畢業以後,投入大眾傳播媒體,放棄了許多年輕的夢想,成天在時間的壓迫下恓恓惶惶,迷失了自己。

直到十六年後,與他垂死的老師墨瑞再度相逢,才徹底改變以往的一切。

他在病榻邊,聆聽了教授所講授的最後十四堂課。

這門課沒有課本,討論的課題包括愛、工作、家庭、年老及死亡。

作者每一天看到教授走向死亡,他目擊病人的肌肉一天一天的萎縮,以致於全身無法動彈。

這樣的近距離觀察死亡、目擊死亡,有時候即使是自己的至親,都沒有機會;而卻是醫師及護理人員的工作。

死亡,有時來得很快;有時拖得很久。

目睹死亡,常常令人難以承受,也經常會帶給我們深切的省思。

做為一個醫學生,或是各位有志從醫的高中生,我鼓勵大家有機會去近距離觀察死亡。

在美國,醫學院是大學畢業生才去報考的,這些有志從醫的年輕人在讀大學的時候,可以申請到醫院的安寧病房做義工。

我的兒子就這樣做,他申請去照顧腫瘤的病人,晚上去病床邊陪病人講話。

他告訴我,他從照顧的病人所聽到的故事,讓他對生命的意義有更深的體會。

2.做醫師,智商要很高嗎?黃達夫教授答︰智商太高的人,在我看來,反而不太適合做醫師,因為這種人往往有點怪。

你們聽過得過194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詩人艾略特(T.S.Eliot,1888-1965),嗎?這位詩人有很嚴重的躁鬱症,他的情緒可以高到寫出最好的詩,比如他的名著《荒原》,正是他在1921年,由於精神病到瑞士療養,在療養院裡完成的。

他的情緒也可以低到無以復加,令人不堪聞問。

這樣的人智商很高,但不能做醫師。

寫《相對論》的天才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在專心演算的時候,會把懷錶當蛋放到鍋裡煮,這樣的人也不適合做醫師。

當醫師要有一定高度的智力,但是絕頂聰明的人顯然不適合當醫師,因為他常會冥想到九重天外,而忘記周遭的事情,病人禁不起你犯這樣的錯誤。

誰適合當醫師,主要得問自己︰「我願不願意照顧人?我願不願意不計報酬為人多走一趟路?」智商高低還是其次。

你可以從日常生活去體會自己是不是屬於這種「古道熱腸」型的人。

比如,今天母親比較忙,你會不會「主動」地告訴母親,今天很多家事都由你來做?弟弟的數學不懂,你會不會「主動」地趨前幫忙,而且很有耐心地把他教到會為止。

這樣喜歡為別人解決問題的人,即使智商不是非常高,但是他就適合做醫師,而且也比較容易從醫療工作上獲得滿足與快樂。

3.做醫師一定要走臨床嗎?可不可以做基礎醫學研究?黃達夫教授答︰未來的醫學院,臨床及基礎這兩條路分得越來越清楚,我那個時代可以一腳踩在臨床醫學;另一腳踩在基礎研究。

現在,只能選邊站,如果想做基礎醫學研究,就不必是醫師了,可以去讀Ph.D.,做一個生化或生物學家;想做醫師的人,則走M.D.的路。

有一些M.D.也具有Ph.D.的訓練與資格,從事基礎轉用於臨床,或臨床引入基礎研究工作,惟這一群人仍居少數。

在美國,學生在大學畢業後才申請醫學院,讀完醫學院要經過漫長的訓練,比如外科醫師要接受六至十年的訓練,換成研究基礎醫學的人,投入這樣長的歲月,早就當副教授了。

做一名科學家,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作息時間;當一名醫師,則病人永遠在控制你的作息時間,此二者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必須慎重地選擇。

我年輕的時候選擇讀醫學院,以為醫師是自由業,後來才知道醫師是最不自由的行業。

我以前在杜克大學教書時,父母親生病,我卻不能長期隨侍在旁,遇有空檔趕緊回台灣看望他們,立刻又必須回去守住我的病人,心裡非常痛苦。

4.黃教授當時為什麼會選擇做醫師?您剛提到好醫師的人格特質,是您自己的體會?還是看書或經人指點的?黃達夫教授答︰好醫師應該具備的人格特質,醫界已經逐漸有了共識。

前述歸納出來的原則,雖然不是我發明的,但也可以說全部都是我親身體會的。

不過,因為時代在變,我到現在還是持續不斷地在觀察新生代的醫師。

我是和信醫院的院長,每年都有新的醫師要加入我們的工作行列,因此,我也特別關心年輕醫師在他們的崗位上究竟有哪些新的體會?最近我看到一篇哈佛大學醫學院三年級的學生所寫的文章,她所體會到的好醫師的條件,跟我的想法還是很一致,讀來於我心有戚戚焉,於是我請本院的鄭春鴻先生把它翻譯成中文,文章的題目改為「同情心可以成為隨身行李嗎?」,各位同學可進和信醫院的網站點讀。

我讀中學的時候,喜歡看自己愛看的書,學校交待的功課我只是應付。

我愛看的有兩種書︰一種是跟孔孟沒有關係的書。

我還算比較喜歡孟子,因為他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深得我心;但是孔孟都講禮教卻讓我退避三舍。

我反而比較偏愛韓非子、荀子、莊子活潑的思想;另外一類我愛看的書是西洋文學名著,比如法國的巴爾扎克(HonoredeBalzac,1799~1850)、福婁拜(GustaveFlaubert,1821-1880)等人的作品。

雨果的《悲慘世界》裡描述的生活,是我不可能過的日子,但是我非常感動地去體會故事中人在社會底層的奮鬥與掙扎。

開始我是看中譯本,後來大量地閱讀英文原典。

當時一位親戚告訴我,十九世紀末的英國文學很好,於是我就大批蒐羅,秉燭夜讀。

最初,我跟父親說,我想學文學。

父親很喜歡幽默大師林語堂先生的作品,他問我︰「你可以寫得跟林語堂一樣好嗎?」當時我也正好看了林先生的許多作品,我告訴父親,這是不可能的。

余光中先生當時也是文學青年,剛從台大畢業,留校當助教,他翻譯雪萊(PercyByssheShelley,1792~1822).的詩,我記得有一首1820年出版的謳歌西風的詩ODETOTHEWESTWIND,真是令我神往。

我於是也學著做這樣情調的詩。

中學老師看了我的作品說︰「你本來國文成績都是很好的,現在寫這樣的東西,我真不知怎麼給你打分數。

」當時的教育實在沒有創意,在教條式的教育氛圍下,我想寫些心底的東西,卻被說成費解!費解!」沒有才氣做文學家,後來我想做醫生,原因是我們家有一位家庭醫生,照顧家人非常週到,每天都是笑臉迎人,他的病人不多,但我非常羨慕他可以那麼快樂。

他到大龍峒開業,是我父親請他來的,因為父親認為我們那個地方需要一個醫生。

後來,我告訴母親說我也想做醫生,她說很好,做醫生可以救人。

1964年從台灣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我開始有了轉變,我不再希望做一個開業醫師,我要做學術研究。

一直到今天,我除了看病人,還是仍然堅持我學術研究的熱情,我認為這樣相輔相成,很能滿足我的好奇與求知的慾望。

我會為了某個病人,漏夜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去查詢他的病因,查不出來,我就打電話給美國一流的專家,請他們指點,我學到很多行外的學問,都是這些學術界的朋友不吝對我指教所得。

5.醫師要替人打針,做醫師一定要不怕血嗎?黃達夫教授答︰怕不怕血並不重要,那是可以學習的;重要的是你對想做醫師這樣的決定,有沒有滿腔的熱血。

我一次跟台大生理學彭明聰教授學習,看他在動物身上開刀,血湧出來,也差點昏倒。

但是,後來我才漸漸發現,只要學習與耐心可以讓可怕的事變成甜蜜的事。

到現在,我們還是可以在台灣的小兒科看到小孩哇哇大哭,被媽媽、護士架起來打針的景象。

我當完兵以後出國到費城賓州大學的小兒科醫院服務,在那裡,我看到他們的小兒科醫師照顧小孩,真的做到不厭其煩的地步。

三十年前費城的這家醫院裡,醫師幫小孩打針,小孩是不哭的,倒不是因為這裡的小孩不怕疼,而是醫師幫小孩打針之前,會先跟孩子玩很久,取得孩子的信任。

當年跟我一起實習的一位耶魯大學畢業生,他去看小病人時老提著一個裝著各式各樣打針必備品的小籃子。

他會先跟小病人玩他(她)們的玩具,慢慢地,它會好好地跟小病人解釋為什麼一定要打針,一直到孩子完全心悅誠服,甘願捲起袖子,勇敢地挨上一針。

他告訴我,把病人的感受視同自己的感受,病人不害怕了,自己也就不緊張了。

6.醫師要有很好的判斷力,請您談談怎樣培養判斷力?黃達夫教授答︰判斷力有很多種,有的人很有識人之明;有的人很會判斷事情的因果是非;有的人對於什麼是好音樂、好的藝術品具有高度的判斷力。

做醫師確實需要有很強的判斷力,醫師經常在醫療策略上的取捨之間有強烈的掙扎,比如要不要做積極的治療或維持遲緩的照護?我的哲學是,先去救病人,比較不會後悔。

我寧願試,也不願意一開始就放棄。

醫師最怕有罪惡感,醫師對救病人有強烈的使命感,如果不採取行動就退縮,會無法原諒自己。

病人通常會選擇握點的治療比較好過,但如果你的判斷是重的治療對病人好,你必須去說服病人,接受較好的治療。

[1;31m做醫師要有溫暖的心(warmhearts)以及冷靜的頭腦(coolheads)。

[m所謂冷靜的頭腦就是清晰的邏輯。

對醫師而言,邏輯思考非常重要。

有清楚的邏輯,才有準確的判斷力。

教我大一英文的趙麗蓮教授當時宣布,英文比較好的學生,只要通過她的考試,就可以不必修大一英文了。

我通過考試,所以我就改修殷海光教授的邏輯課。

殷教授是白色恐怖時代被迫害的教授之一,他的腦筋非常清楚、判斷力很強。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社會上許多人腦筋不清楚的人為蘋果與橘子哪個好辯論不休,而有些「聰明人」則玩弄邏輯,故意把蘋果與橘子拿來相比,混淆大眾的判斷。

學習邏輯會教我們蘋果只跟蘋果比;橘子要和橘子比才有意義。

做醫師要有這樣很快地把蘋果與橘子分開的能力。

1;327.我想做醫師,但如果考不上醫學系怎麼辦?[m黃達夫教授答︰[1;31m想做醫師就要一直考下去。

[m我的兒子在哈佛大學讀了四年的文學歷史,畢業之後,他本來想去英國的牛津大學,後來,他自己決定要跟父親一樣,做一名醫師。

於是他就再留在哈佛大學三年修習醫預科(pre-med)通過MCAT考試,才進入杜克大學醫學院就讀,醫學院讀了三年,他又覺得所學不足,於是又唸了六年的遺傳學,最近拿到Ph.D,又回去唸第四年的醫學系。

他未來想做外科醫師,所以接著還必須接受六年至十年的訓練。

所以等他變成一個合格的外科醫師,已經四十歲了。

想當年,我四十歲時已經是教授了,而他才開始他的醫師生涯。

我告訴妳這個故事,是想鼓勵妳。

如果妳很願意照顧陌生人,覺得非做醫師不可,那麼妳應該不要氣餒,繼續努力;而不是因為你想賺錢才這麼賣命地去考試,如果真想賺錢,趕緊去努力做別的事可能賺得更快。

不過,也不要考到年齡太大還在考醫學院,考了幾年仍然考不取,很有可能就是方向不對了,應該思考是否換跑道,畢竟讀醫也要有某種特殊的智力,也許你對醫學相關領域的學門確實較不敏銳。

我今天所要特別指出的重點是,你有能力考上或申請上醫學院,還必須評估自己是否對照顧陌生人具有熱情,醫業永遠在誠徵古道熱腸的人。

8.對於一個醫師,熱情比較重要,還是冷靜比較重要?黃達夫教授答︰兩者可以並存,都很重要。

好醫師對這兩種特質要收放自如、或使之相互輝映。

我有熱情,才會三更半夜為病人找對策。

熱情帶領著我到知識之海衝浪,讓我浸淫在浩瀚的學海之樂,使我的功力大增。

在知識上有更多的把握,可以使人有更嚴謹的邏輯思考與冷靜的頭腦,而我的病人因我能冷靜地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得到最好的照顧。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bpnoi bpnoi bpnoi發表在痞客邦留言(2)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不設分類個人分類:有所感的文章此分類上一篇:以幸福人生為原則 此分類下一篇:一個能珍惜我夢想的人 上一篇:共好 下一篇:一個能珍惜我夢想的人 歷史上的今天 2006:共好 2006:百年愚行 2005:請問雅典在哪裡?──談台灣的「國際化」危機 2005:行騙天下 Confidence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月曆 « 八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近期文章 最新迴響 文章彙整 文章彙整 2007一月(158) 2006十二月(100) 2006十一月(115) 2006十月(82) 2006九月(104) 2006八月(80) 2006七月(83) 2006六月(82) 2006五月(29) 2006四月(41) 2006三月(14) 2006二月(23) 2006一月(8) 2005十二月(1) 2005五月(1) 2005四月(2) 2005三月(14) 2005二月(6) 2005一月(7) 2003一月(2) 2001一月(3)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分類 休閒娛樂(6) 行遍天下我所願(95)精神食糧是電影(43)好聽音樂聽不倦(23)卡通漫畫不能少(5)書中自有黃金屋(2)攝影拍照留紀念(2) 文章分享(3) 邁向理財之路(217)有所感的文章(389)醫療衛教你需知(127) ★小醫師胡言亂語★(40)●小理規胡言亂語●(10)未分類文章(2) 我的連結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