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毒品,也是禁藥,該怎麼處罰? - 一起讀判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藥事法第83條第1項規定:「明知為偽藥或禁藥,而販賣、供應、調劑、運送、寄藏、牙保、轉讓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千萬 ...
跳至內容區
1一月20211一月2021一起讀判決刑事
是毒品,也是禁藥,該怎麼處罰?
2020年12月30日,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做出裁定,這個案子涉及當被告轉讓甲基安非他命時,如果同時構成藥事法跟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處罰規定時,應該怎麼適用法律的問題。
甲基安非他命是禁藥,也是毒品
依照藥事法第22條第1項第1款對禁藥的定義之一,是指:「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明令公告禁止製造、調劑、輸入、輸出、販賣或陳列之毒害藥品。
」
「甲基安非他命」在民國75年,經當時的衛生署公告禁止使用,成為藥事法規定之禁藥。
此外,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也把「甲基安非他命」列為第二級毒品。
因此,甲基安非他命既是藥事法規定的禁藥,也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規定的第二級毒品。
轉讓甲基安非他命時
當一個人把「甲基安非他命」轉讓給別人時,會同時構成藥事法的轉讓禁藥罪,以及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轉讓第二級毒品罪。
這種一個行為,同時有兩個法律加以評價,稱為法規競合。
如果兩部法律針對轉讓「甲基安非他命」的刑度一樣重,不管用那個條文處罰,結果都一樣,倒也罷了。
萬一兩個法定刑不同,法官遇到這樣法規競合,該怎麼決定應該適用的法律?
這就是2020年12月30日刑事大法庭做出裁定所要解決的問題:當一個行為同時構成兩部法律規定時,該怎麼選擇法律。
幾個選擇的可能性
這邊有幾種選擇的可能。
第一,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原則。
問題是,藥事法是藥品管制的特別法,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是毒品管制的特別法,兩個都是特別法。
第二,後法優於前法原則、重法優於輕法原則。
在87年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修正公布之前,甲基安非他命還沒納入毒品的管制範圍,但如前面提到的,早在75年,甲基安非他命就已經是衛生署所公告的禁藥,在87年之前,唯一能管甲基安非他命的只有藥事法。
87年,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修正公布之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就轉讓第二級毒品規定的刑度,比藥事法轉讓禁藥來得高,所以後來法院都依照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來處罰。
93年,這次換藥事法修正了,修正後的法定刑比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來得高。
不過,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就轉讓毒品,還有一個外掛規定,當轉讓的毒品達到一定數量,應加重其刑至1/2,這種情況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又比藥事法高。
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實務的做法是,一般的情況下,藥事法比較重,適用藥事法;但如果轉讓的數量達到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加重門檻,適用較重的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可以說是,哪個重,用哪個。
提案庭的見解
最高法院刑事第三庭採取了跟過去不同的見解,認為應該論以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規定。
主要理由在於藥品的範圍很廣,但毒品則是指具有成癮性、濫用性、對社會危害性的藥品。
毒品,可以說是藥品概念的特殊化,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應該是藥事法的特別規定,應該優先適用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大法庭仍然以重罪優先
不過,大法庭裁定的結果,仍然採取過去的見解,也就是哪個重、用哪個,大法庭的裁定指出法規競合的判斷標準很多,法無明文、學說沒有明確標準,最高法院向來都採取重法優於輕法原則,好處有三:
第一,適用標準明確,避免判斷標準不明確而造成適用結果不同。
第二,充分評價不法,採用重罪優先,才能充分評價不法內涵。
第三,避免刑罰不公,如果被告同時構成重罪A輕罪B,卻可以適用輕罪B的罪名,對那些只構成重罪A的被告來說,並不公平。
因此,在一般情況下,藥事法第83條第1項轉讓禁藥是重罪,優先適用於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8條第2項的轉讓第二級毒品罪。
差別所在
其實藥事法第83條第1項規定的法定刑是7年以下,得併科5000萬元以下罰金;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法定刑則是6月以上5年以下,得併科70萬元以下罰金。
就轉讓甲基安非他命這件事情來說,藥事法最高法定刑比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來得高,而且因為最重的法定刑超過5年,即便判到6個月以下,也不能易科罰金,只能易服社會勞動。
但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法定刑從6個月起跳,藥事法最低可以判到有期徒刑的下限,也就是2個月。
法院選擇適用藥事法來處罰,對被告來說,不一定不好。
比較大的差別可能在於毒品危害防制第17條有針對毒品犯罪的減刑事由,比如第2項的偵、審中自白,減輕其刑。
實務上認為法條不能割裂適用,既然選擇藥事法規定處罰,就不能用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減刑規定來減輕。
但這個問題,大法庭指出並不是本案審判範圍,由原本的刑三庭另行提案徵詢。
參考條文:
藥事法第83條第1項規定:「明知為偽藥或禁藥,而販賣、供應、調劑、運送、寄藏、牙保、轉讓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千萬元以下罰金。
」
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8條第2項規定:「轉讓第二級毒品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七十萬元以下罰金。
」
這兩個條文來比一比,同樣的一個轉讓「甲基安非他命」的行為,藥事法的法定刑7年以下,得併科5000萬元以下罰金;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法定刑則是6月以上5年以下,得併科70萬元以下罰金。
分享Facebook電子郵件Twitter列印PocketTelegramWhatsAppSkype更多LinkedInRedditTumblrPinterest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相關
是毒品,也是禁藥,該怎麼處罰?有“1則迴響”
引用通告:是毒品,也是禁藥,該怎麼處罰?|法律圈傳媒
迴響已關閉。
文章分頁導航
釋字799號解釋:性犯罪者刑後強制治療案沒人上訴,怎麼還在審理範圍?
訂閱一起讀、判決不漏接
當新文章上線時,同時寄送到您指定的信箱。
加入其他8,506位關注者
電子郵件地址:
訂閱
用RSS訂閱最新文章
分類
稅法(9)
站務(19)
醫事法(2)
行政(71)
解字(3)
警察法規(1)
資訊法(2)
偵查(6)
刑事(171)
勞動法(2)
司改(19)
司法實務(4)
外稿(14)
外國法(12)
家事(3)
憲法(187)
書摘(5)
民事(76)
法律電影(1)
法律倫理(4)
法律史(1)
法律之外(3)
追蹤
已追蹤
一起讀判決
加入其他8,506位關注者
我要註冊
已經有WordPress.com帳號了?立即登入。
一起讀判決
自訂
追蹤
已追蹤
註冊
登入
複製短網址
回報此內容
以閱讀器檢視
管理訂閱
收合此列
傳送到電子郵件地址
你的姓名
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取消
文章未送出─請檢查你的電子郵件地址!
電子郵件地址檢查失敗,請再試一次
抱歉,你的網誌無法透過電子郵件分享
%d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