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路第十三(十八) @ 心情記事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父攘羊而子證之:攘,朱注:「有因而盜曰攘。
」疏:「言因羊來入己家,父即取之。
」證,赴官府證其父盜人的羊。
之 ...
心情記事人生是在不斷的成長當中領悟、成熟。
歲月會增長吾人的智慧。
希望我的部落格能帶給大家另一種省思,也帶給我自己放下的快樂。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806050814論語子路第十三(十八)?四書-論語子路第十三(十八)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直在其中矣。
」
「註釋」
語:告訴。
吾黨有直躬者:黨指鄉黨,猶言鄉里。
一說黨指朋黨,即結合成黨的一般人。
直躬,行事正直而不偏曲。
如身子筆直然。
一說躬是人名;因其人有直行,故稱直躬。
父攘羊而子證之:攘,朱注:「有因而盜曰攘。
」疏:「言因羊來入己家,父即取之。
」證,赴官府證其父盜人的羊。
之,代名詞,指其事。
按葉公意,以為像如此連父為盜都可出證的人,是最正直的了。
異於是:與證父為盜的事不同。
父為子隱:隱,隱瞞過惡。
直在其中:按父子相隱,是天理人情之至,故不求為直,而直已在其中。
「語譯」
(一)葉公告訴孔子說:「我鄉里有個正直的人,他父親牽走了人家的羊,他為之證明。
」孔子說:「我鄉里的正直人和你所說的不同;父親替兒子隱過,兒子替父親隱過,正直之道就在這中間了。
」
(二)葉公告訴孔子說:「我鄉里有個躬行直道的人,他父親攘取了別人的羊,他就親自去告發。
」孔子說:「我家鄉的正直人和你們這裡的有所不同,如果有這一類的事,父親一定替兒子隱瞞,兒子一定替父親隱瞞。
雖在表面上不行直道,然道乃順天理,合人情,故父子相隱,直道乃在父子之情,天性之愛裡,存於其中。
」
本章言明正直之事,要合情合理。
這件事於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皆引有此例,皆用不同角度來說明「直」字在不同學說的地位,「直」字的廣義,本當兼顧「情、理、法」方是。
古人對本章評論道:「葉公之躬直者,父過子證,盡善未盡美;夫子所稱之直者,父子相隱,則盡善又盡美矣!」固然躬直代表著立信中國,大公無私,但父子相隱以敦人倫,婉諫直教亦合於天理,故若是,則雖外無直道之名,而內有直道之實,則不為直,而直在其中矣。
蘭若/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慈悲就是:關懷、愛護、原諒、不計較。
記住:不執著、不對立、不控制,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遇到挫折或傷害抱持算了吧!不要緊!會過去的!心情會好過一些。
這是對自己的提醒!也是座右銘!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cyl401106's新文章難過最勝妙法不想排隊活出真誠和坦率邁向菩提道上的腳步你的心,就是你的世界何為安住?瘋話裡的真言心懷感恩不是世界選擇你,而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cyl401106'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關鍵字
延伸文章資訊
- 1「其父攘羊,其子證之」為何不是直? - GetIt01
既然攘羊為錯,為何不能證之?那麼我們當如何對待法律?法律的意義又是什麼?有違倫理,不利於形成穩定的社會共同體。也可以用期待可能性的理論來解釋。若見...
- 2論語子路第十三(十八) @ 心情記事 - 隨意窩
父攘羊而子證之:攘,朱注:「有因而盜曰攘。」疏:「言因羊來入己家,父即取之。」證,赴官府證其父盜人的羊。之 ...
- 3從直父攘羊論法治 - 慈苾的部落格
除了《韓非子》,還有《論語.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 ...
- 4【論語點滴】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香港文匯報
- 5如何理解孔子:「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也」?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 在這個問題上我個人的看法是,孔子的思想是可以理解的,這個社會需要公義,但是並不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