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點滴】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香港文匯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語譯:葉公對孔子說:「我家鄉有一個正直的人,父親偷了一隻羊,他就去告發父親、頂證父親犯法。

」孔子回答說:「我家鄉正直的人卻不同呢!父親會為兒子 ... 導航≡  關於文匯報   雲報紙   文匯報PDF版   移動客戶端  簡體 首頁>文匯報>教育>正文 【論語點滴】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2017-04-26 ■父親偷羊雖然不對,但除了告發之外,還有其他方法。

資料圖片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

孔子曰:吾黨之直躬者異於是。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論語.子路》 語譯:葉公對孔子說:「我家鄉有一個正直的人,父親偷了一隻羊,他就去告發父親、頂證父親犯法。

」孔子回答說:「我家鄉正直的人卻不同呢!父親會為兒子隱瞞,兒子也會為父親隱瞞,正直就在當中了。

」 上述這則故事,孔子的言論很惹人非議,議者批評他是非不分、徇情枉法。

可是,傳統卻替他辯護,明朝朱熹:「父子相隱,天理人情之至也。

順理為直,父不為子隱,子不為父隱,於理順耶?」南北朝的皇侃甚至以為:「若父子不相隱,則傷教破義,長不孝之風。

」 孝親當前仗義讓路 他們認為:「孝道」和「仗義舉報」都合人性,但當兩者有衝突時,「仗義舉報」就得讓路,因為孝道、親情是「天理之至」,人要捨舉報而取親情。

這樣的辯解說服力較弱,原因不單是人不應罔顧法紀、漠視公德,更在人的良知是否真的如是取捨?很成疑問。

另外,也有人用「攘」這個字為孔子辯護,以為「攘羊」可解作「羊是自來羊」,根本不能構成「偷」的罪行。

可是,這種解釋有偏袒孔子之嫌,因為,無論字典或傳統,均把這個「攘」字解作偷。

故此,這種辯解不能成立。

然則,這個難題怎樣解決呢? 世界上,有些問題是不可解決(solve)、但其實是可以消解的(dissolve)。

所謂消解,就是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