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別人很好,但是對自己太差」 給「取悅症患者」的生活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然而,在滿足別人需求的時候,你掩藏著自己的欲望,還捨棄了太多自我。
我承認的確有樂善好施者,他們尋找人生意義的方式就是幫助他人,且在過程中體驗到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Podcast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時事現場
New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海外職場
人際
「你對別人很好,但是對自己太差」──給「取悅症患者」的生活建議
換日線全球讀書會
2018/07/25
47488
PhotoCredit:
你我身邊可能都不乏這樣古道熱腸的人,或者你就是這樣的人,總是對別人很好,但是對自己太差,整個人就像為別人而活。
什麼是心理學上的「取悅症」?
一個朋友開了工作室,網站出現了一些問題,我的另一個朋友懂一些技術,就過去幫忙看看。
他家住山上,最近每個週末都往返於40公里外朋友的工作室,並沒有怎麼休息。
說起來,他和這個朋友並不怎麼相熟,不過是偶然聚會上認識的一面之緣,但對方開口,他不忍拒絕,只能硬著頭皮。
我這位朋友確實是一位好好先生,平時朝九晚九工作忙,週末沒為自己著想,反倒奔波勞累去幫別人。
生活中他是熱心腸,誰有什麼事都喜歡求助於他,不是因為他能力過人,只是因為他不會拒絕,哪怕委屈犧牲自己,也要為別人兩肋插刀。
他讓我想起我的一個遠房親戚,當年因為男朋友不想留在家鄉,她便辭去了很有前途的外企工作,另找了一份工作,跟男友在外縣市結婚生子。
她的生活除了家庭、工作,還有一大堆「公益」之事要處理。
因為她學歷高,又熱心愛助人,所以親戚朋友同事的孩子需要課外輔導都會找她,也因為自己略懂投資理財,所以也理所當然地變成朋友們的家庭理財顧問。
幾年不見,發現她蒼老了許多,完全沒有什麼只屬於自己的休閒娛樂,只要有點空閒,都在忙著別人的事。
我問她你快樂嗎?她說太累了,那點快樂早就消耗殆盡了,現在就盼著能甩去一身麻煩,輕鬆過自己的日子。
她本來還想著能騰出時間做個小生意,但因為時間和精力都被耗費殆盡,根本無暇規畫接下來的人生。
你我身邊可能都不乏這樣古道熱腸的人,或者你就是這樣的人,總是對別人很好,但是對自己太差,整個人就像為別人而活。
只要是別人開口,無論是力所能及還是極盡吃力才完成的事,都一口答應。
可能自己過得捉襟見肘,但會慷慨解囊借錢給朋友;工作上已經忙得團團轉,還會擠出時間幫別人應付麻煩;捨不得給自己買一套得體的衣服,但為另一半置辦行頭時卻一擲千金。
然而,在滿足別人需求的時候,你掩藏著自己的欲望,還捨棄了太多自我。
我承認的確有樂善好施者,他們尋找人生意義的方式就是幫助他人,且在過程中體驗到十足的成就感和價值感,拋開較深層的東西不談,至少他們是快樂的。
但另一群人,看起來也同樣一身俠肝義膽,也的確為別人的福祉而不停奮鬥,但是他們卻忽視了自己的感受,他們不快樂。
為了成全他人,常常委屈了自己,屢次想拒絕別人的求助,卻始終吐不出一個「不」字。
這樣的人,心理學家給他們取了一個別緻的名字:「看管人性格紊亂症」或「取悅症」。
這種對他人太友善的無私性格或許是一種病態,極端無私是一種用來掩蓋一系列心理和情感問題的性格特徵。
他們友善無私的背後通常是痛苦、孤立、空虛、罪惡感、羞恥感、憤怒和焦慮。
圖/Antonio[email protected]
從薩提爾(VirginiaSatir)理論,看人際交往策略
這樣傾其所有取悅的人,並非為了獲得某種利益而刻意討好,他們只是對拒絕和敵意有著天生的畏懼和焦慮。
可能他們從小就在學習如何避免拒絕他人、引起敵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慮他人而忽略自己,其實是他們希望被人需要。
被需要是一件多麼體面又風光的事,這說明你不是一個無用之人,說明你在他人眼裡有著熠熠生輝的價值。
像一匹良駒終於在人群中被伯樂慧眼識珠,那種興奮和激動真是難以掩飾。
沒錯,每個人都會藉著別人對我們的回饋來確認自己的價值感,但這樣的價值感只是自我認同的一部分來源。
正確的自我認同首先應基於良性的自我回饋,而完全建立在他人評價上的自信,就像沙塵之上的高樓,風一吹沙就動,並不牢靠。
一旦有一次你沒能滿足對方的需求,這種失落和價值喪失感便會如影相隨,讓你痛苦、焦慮,並深深自我懷疑:「我沒能幫上忙,我真沒用。
」
除了獲得價值感,看管人性格紊亂症候群還追求情感上的滿足,為了獲得愛和溫暖,他們自認為需要投其所好、討好別人。
他們的內心暗示是:「要讓別人喜歡我,我才能生存下去。
」
抱持著這樣的生活邏輯,他們漸漸形成了「討好型」的人際交往策略。
根據薩提爾(VirginiaSatir)理論,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會有4種應對策略:
1.討好型:壓抑自己真實的需求感受,以他人喜好為標準,藉著迎合他人保護自己不受傷。
2.超理性型:不近人情,絕對理性地分析一切問題,實則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而將自身的感情、情緒封閉起來。
3.指責型:將一切問題歸咎於對方,保護自己不受傷。
4.表裡如一型:心理與行為統一的狀態。
在不同的人際交往情境中,我們可能需要採取不同的策略,健康的人際關係也同樣需要因地制宜。
但討好型的人,卻始終如一地以跪地仰望的姿態與人接觸。
當取悅症變本加厲,他們不僅會積極回應別人的需求,同時還會主動迎合。
這便漸漸形成了他們的人格面具,在不斷的自我暗示和他人回饋中,強化著自己「善良、樂於助人、無私」的對外形象。
這樣的對外形象,常常會成為被人利用的原因。
原本他們只是把善良當作一種人際交往的潤滑劑,卻未曾想到,過分善良也害了自己。
因為覺得一個人好說話,旁人就會習慣性地索取,必要的、不必要的事都來求助;因為覺得一個人總是為他人著想,所以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不以為然地忽略這個人的感受。
取悅症患者可能會感覺被辜負、被欺騙,但卻始終不願意從這種模式中尋求解脫,因為他們已經形成了一種明確的思維──別人不滿意,是因為自己付出的還不夠多;別人不開心,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好。
所以,別人的剝削只會轉化為他們必須更努力討好。
他們不是天生喜歡阿諛奉承,也並不虛偽,他們只是對拒絕感到無能為力,對放棄自己習慣性的迎合無能為力。
學會說「不」,留一點愛給自己
假設你還想過好自己的人生,就別只是為別人而忙碌。
首先,你要學會分辨哪些忙該幫,哪些確實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
有效的分辨方式可基於人際關係的親疏遠近,也就是說,依據他人對你而言的重要程度。
有很多人可以稱之為朋友,但不是所有人都是同樣交情的朋友,他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也各不一樣。
取悅症患者時常內心焦灼,就是因為他們把所有人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所有人都緊緊地簇擁在他的內心,實際上這樣密不透風的距離,只會讓你感到更加窘迫急促、呼吸困難。
每個人都是帶刺的,若不能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只會讓你在感到溫暖的同時也被刺傷。
受惠於人同樣如此,都是一種心理資源的巨大消耗。
所以,下次再給予善良和愛心之前,請先問問自己,這個人、這件事是不是重要到需要你先把自己丟在一旁。
其次,請先確認自己「有餘裕」。
完全不考慮自己的需求,是對自己無愛,那還怎麼愛別人?
想想飛機起飛前播放的安全須知,遇到緊急情況時,無論如何都請先為自己戴上氧氣罩再來幫助他人,否則就是害人害己。
把自己掏空去助人,在真實生活裡並不是那麼偉大,我們不是天生注定要當英雄,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赴湯蹈火。
最後,學會自我設限和拒絕。
當你分辨這件事確實做不了;當你判斷這個人實在不值得,請用不帶有敵意的堅決告訴他們,抱歉,你幫不上忙。
判斷一個人在社交中的心理成熟度,要看能否自如地對別人說「不」,同時能否接受別人的拒絕,這都是需要自信和勇氣的。
如果做不到拒絕也不能自如地提出要求,又害怕被別人拒絕,這種心理狀態在心理學上稱為「被拒敏感」。
拒絕常常和否定相連,拒絕別人總讓人感覺是在否定對方的價值。
正是因為你把這個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所以你也同樣害怕拒絕他人。
你希望自己是無害的、利他主義的,你不想傷害別人的自尊,所以你不願意拒絕。
怕說「不」的人,在他過去的經歷和人際環境中,一定存在著很多規則和約束。
在這樣的言語暴力下,人的行為會在無形中被一種勢力控制著,總是聽到和遭到「你不能⋯⋯」、「你不要⋯⋯」、「你如果不⋯⋯,就會⋯⋯」的指引,就會漸漸形成對「不」的高度敏感。
不拒絕不意味著能避免或減少傷害,當你因不忍拒絕,又或者因能力不足而不得不為難自己,也耽誤他人的時候,只是在無盡的拖延中傷害彼此,面對他人的求助,拖延才是最殘忍的拒絕。
所以,拒絕也請及時,表明原因和真誠的歉意,也是一種尊重和解決方式。
任何對這個世界的善意和愛,請先以不破壞自己的生活為前提,適度的犧牲和忍讓是一種美德,但沒有任何一個人、一件事,值得讓你放棄自己的生活,讓你無法留一點愛給自己。
如果不能停止這種不斷付出以取悅他人的模式,你將一直跪在別人心裡,難以挺直腰桿,最終犧牲了自己的人生,換取到的只是他人習以為常地接受你的好。
《關於作者》
大將軍郭
北師大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網路人氣作者。
8年心理諮詢經驗,致力於性感又實用地傳播心理學知識,專業而又通俗地吐槽點評,精準而無痛地治癒大眾。
微信公眾帳號「我們心裡都有病」。
圖/好的文化 提供
備註:本文摘自大將軍郭的《對於自己,你還是個陌生人》。
由好的文化授權換日線原文轉載並增訂小標。
惟圖、文經編輯,均與原作有部分出入,欲閱讀作者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執行編輯:賴冠穎
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Credit:LipikStock[email protected]
人際關係
工具人
取悅
討好
拒絕
關聯閱讀
柏克萊派對006:派對與飯局,浮誇與順應──台美交友文化差異
從一個師長眼中「做不出專業」、「誰做都可以」的工作裡,我們能學到什麼?──論軟實力的重要性
作品推薦
別再宣稱英國「巨石陣」是「外星人的遺跡」──澳洲科學家:這是原民存放知識的「記憶空間」
我滑FB他們滑VK、台灣氣象的「10度寒流」逗得俄國人哈哈大笑──台灣人的俄羅斯觀察
參考資料
TOP
換日線全球讀書會
「書是鏡子,人只能在書裡看到自己的內心。
」
在這個紛擾嘈雜的世界,你需要的不僅僅是像換日線這樣,每日更新文章的媒體平台。
市面上還有許多角度多元、內容充實的好書,值得你隨時拾起、品味,在文字與頁面間,與自己相遇。
▍想和編輯、讀者們,一起進行線上讀書會,交換閱讀的靈光嗎?
歡迎訂閱季刊,加入換日線全球編輯室→請點此。
▍想把自家好書推薦給換日線讀者嗎?選書不限新舊,加入全球讀書會計畫→請點此。
看更多
上一篇
「衣服會說話」:東西交會的土耳其,如何用「膚淺」的第一印象劃分你我?
下一篇
從諾貝爾獎得主「一個令人難為情的問題」開始──全球頂尖實驗室「下午茶傳統」的尋根之旅(上)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生活Life
19歲被強暴之後,「我一直在逃」──經歷酗酒與嗑藥,所幸終於找到「更好的出路」
關係Relationship
心理諮商師:父母也會嫉妒自己的孩子!當你對家人的批評耿耿於懷,試著這樣想
學習Learning
你對別人很善良,卻做不到「自我同理」?精神科醫師:對自己慈悲是種風度
專訪Feature
找對舞台職場新鮮人也能一展身手
【未來人才進行式】EP1小紅帽創辦人林薇Vivi
熱門文章
1
親眼見證澳洲「週光族」,一發薪水就花完!──他們的字典裡沒有「儲蓄」
2
為什麼我們都不結婚?──身為男性,我所觀察到的「女性觀點」
3
中國「雪糕刺客」惹議──結帳才揭曉售價?讓人吃個冰也感到「心痛」
4
3個字母的抗議:在美國,那些叫做「發怒」(FNU)的印度人
5
選錯科系就完了?──上大學之前,先思考這3件比「選對科系」更重要的事
6
30歲被挖角出任總經理,入職後才發現「被坑大了」──我如何突破重圍「贏回」工作?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延伸文章資訊
- 1高情商拒绝方式 - 今日头条
这个技巧,看似是答应别人的请求,其实是通过设置前提条件的方式,巧妙拒绝别人。 ... 1、稍事停顿,再做决定职场中,当遇到同事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情况时,先不要一口 ...
- 2「你對別人很好,但是對自己太差」 給「取悅症患者」的生活 ...
然而,在滿足別人需求的時候,你掩藏著自己的欲望,還捨棄了太多自我。 我承認的確有樂善好施者,他們尋找人生意義的方式就是幫助他人,且在過程中體驗到 ...
- 3【生活】拒絕是一種藝術!教你五招實用拒絕技巧
毫不留情的立刻拒絕,具有強大的殺傷力。面對別人提出要求時,專心看著對方眼睛,短暫沉默,足以暗示你有為難之處。 或是把拒絕稍微延遲,告訴他:“讓 ...
- 4如何得體拒絕同事、老闆、客戶要求,還能當好人?關鍵在你說 ...
沒有時間的時候,你絕對不會想要接下新的專案,否則勢必會遇到挫敗。說不可能很困難,但以下方式有助於緩和情勢:. 回覆老闆時,直接說明你現在的工作量導致時間 ...
- 5很難拒絕同事、朋友的請求?專家親授3種不傷和氣的超強話術
面對職場上司、家人朋友,不少人深受無法拒絕對方的心理壓力,專家提供 ... 最終會對連小事都要提出要求的人感到煩躁,到了關鍵時刻就無法樂意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