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真的是天生的嗎?透過刻意練習,掌握成為天才的成功路線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天才背後的秘密 · 破解天才莫札特傳奇 · 揭開高功能自閉者能力的神祕面紗. 沒有所謂的缺乏天分 · 天賦(Gift)的實際作用 · 刻意練習影片欣賞 · 相信天賦而導致的 ...
跳至主要內容內容目錄天才背後的秘密 破解天才莫札特傳奇 揭開高功能自閉者能力的神祕面紗沒有所謂的缺乏天分天賦(Gift)的實際作用刻意練習影片欣賞 相信天賦而導致的負面影響(亂貼標籤) 從業餘蛻變成專家的非凡路線圖第一階段:產生興趣第二階段:變得認真第三階段:全心投入第四階段:開闢新路-驅動創造力總結-必須擁有這本書的理由購買連結延伸閱讀天才背後的秘密 人一直有根深柢固的觀念,認為天才在能力高低上有重大影響。
有些人因為與生俱來的天賦,所以比較容易成為優秀的專家。
雖然還是要有一定量的練習,但所需的練習量比其他不具天分的人少多了,最後的成就也一定更了不起。
但作者從未見過有人不經長期的密集練習就發展出超凡能力。
看似不可思議的能力,從刻意練習的角度分析馬上變得合乎常理。
頂尖專家透過多年的努力發展出超凡能力,在漫長辛苦的過程中一步步改進,沒有捷徑。
刻意練習的效果最好,能運用天生的適應力創造出新能力。
這些能力是在精細心智表徵的幫助下發展出來的,有了心智表徵,才能更有效率地分析不同情境。
破解天才莫札特傳奇六歲時,父親就帶著莫札特和巡迴歐洲表演,小莫札特成了眾所矚目的焦點,提供觀眾前所未見的表演。
小小年紀就琴技高超,是否因練習造就出這番能力?他的父親全致力於打造出音樂奇才,本身是音樂教師的他也很早就提倡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便開始上課,莫札特不到四歲就開始接受訓練。
若像莫札特這麼做,的確可能不憑藉特殊天賦就在小小年紀發展出如此的能力。
以上是莫札特能提早成為音樂家的原因,但他的另一項神奇能力,在於小小年紀便會作曲,莫札特六歲時首次創作樂曲,八歲寫下第一首交響曲,十一歲完成第一齣鍵盤協奏曲,十二歲創作了歌劇。
莫札特在這方面究竟有何才能?老莫札特則不僅教導兒子多項樂器,還指導他聆聽、分析音樂,以及創作樂曲,因此老莫札特在兒子小小年紀便促使他發展作曲技巧。
不過,說莫札特在六歲便會作曲,算是誇大了,明明是所謂的莫札特早期作品,上面卻是他父親的筆跡。
老莫札特宣稱自己只是稍加整理兒子的作品,但是後人無法知道多少是莫札特的心血,多少出自老莫札特之手,畢竟本身也寫曲的老莫札特在音樂創作上因為不得志而感到沮喪。
就像現今許多小孩的爸媽也會過度參與孩子的科展比賽,同樣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莫札特的作曲上,尤其老莫札特視兒子的成功與否為他個人的成就高低。
儘管這些樂曲都被視為莫札特的原創,但音樂學家後來發現,這些都是奠基於他人所作的奏鳴曲。
因此,最有可能是莫札特的父親要求兒子拿這些樂曲來練習創作,藉此熟悉協奏曲的結構。
能確定是莫札特原創的,大概是他十五、六歲時──在父親指導下練習超過十年之後。
簡單來說,莫札特成了卓越的音樂家這點不容懷疑,但若說他是天才,缺乏證據。
別人開始注意到他的「天賦」之前,他花費了多少功夫練習,是別人看不見的立即掌握成為天才的秘訣:博客來優惠購買博客來雙書合購(原子習慣+刻意練習)樂天優惠購買 揭開高功能自閉者能力的神祕面紗我們一般都會認為高功能自閉者非常聰明,極具天賦,其中的奧秘是什麼呢?研究人員比較了兩組自閉症兒童:一組展現出學者般的傑出能力,另一組則沒有。
結果發現,學者型自閉症兒童比起另一組更注重細節,而且會有重複行為,一旦注意力被某事物吸引,便會忘記周遭的一切,專注投入,躲進自己的世界。
學者型自閉症患者較能執著地練習一首樂曲或記憶一連串號碼,像利用刻意練習的人那樣發展出這些領域的技能。
沒有所謂的缺乏天分非凡能力都是大量練習和訓練的結果,奇才或自閉學者無法證明特殊天賦的存在。
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因為某方面學得不好,就被冠上了”沒有天分”的標籤,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大概沒有其他科目像數學一樣有這麼多人說自己不擅長,許多學生畢業後就認為自己天生的數學程度只夠進行加減,大不了多個乘法。
但是,幾項計畫成功證明只要教學方法得當,幾乎每個孩子都能學會數學。
加拿大數學家約翰.麥頓發展出來的「跳躍數學」課程,其中運用了和刻意練習相同的基本原則:將學習目標分解為一連串具體技能,並設計練習活動以正確的順序教導每一項技能,然後運用意見回饋觀察進展。
採用此課程的老師表示,用這個方法沒有學生會落後。
跳躍數學在加拿大以隨機對照試驗的方式被評估,測驗結果顯示,參與跳躍數學課程的學生在概念理解上的進步幅度,是其他人的兩倍多。
人之所以停止學習、不再進步,不是因為到達天生的極限,而是因為某些原因不再練習。
沒有證據顯示任何正常人會天生欠缺歌唱、數學或其他能力。
天賦(Gift)的實際作用智商高的人會在一開始學習技能時佔了優勢,而優勢會隨著時間減弱,練習的質量才是決定成就的關鍵科學家平均智商絕對高於大眾的平均,不過單就科學家而言,並不會發現智商和科學成就有關連;事實上,有幾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智商甚至並未高到能加入門薩組織(該組織規定成員的智商至少必須有132)。
一些學者認為,許多領域其實都有基本能力門檻。
例如,有人認為科學家必須有110的智商才可能成功,但智商越高並不代表有任何額外助益。
我們也可以推測,或許運動、繪畫等方面也有基本的「天賦」門檻,程度不及要求的人,可能很難在這些領域有所發展,不過目前並沒有證據可以說明這樣的門檻存在。
一項以網球選手為對象的研究檢視了初階網球選手的表現和排名(這些選手都努力朝職業選手的目標邁進),並拿來和他們成為職業選手後的表現比較,結果毫無關係。
若天賦真的能讓人成為頂尖的職業網球選手,那麼種種差異應該在他們還是初階選手時就能覺察到從來沒人能辨識出誰有「天賦」,沒人發現有哪些基因能造就某個領域的頂尖表現,也從來沒有任何辦法能測試幼童中哪幾位會成為出眾的人才。
沒有什麼「音樂基因」「數學基因」。
如果真有天生差異,也會透過充分的練習和努力反映在技能的發展上。
例如: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喜歡繪畫,可能因此比其他人更常畫圖,若有上美術課,也可能出於興趣而花更多時間練習。
日子久了在美術的表現可能就會優於同儕。
這並非因為生來就有較強的音樂或美術能力,也許是基因上的因素──鼓勵他們不斷練習,因此培養出比同儕更優秀的能力。
例如有些人天生就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既然刻意練習需要的正是這種專注的能力,他們自然會得到比較好的練習效果,並從中受益更多。
就算基因真有作用,功能也只是形塑人對刻意練習的投入程度的成效高低。
練習才是決定人在某領域最終成就的最大關鍵刻意練習影片欣賞 相信天賦而導致的負面影響(亂貼標籤) 強調練習比天生差異重要,是因為要避免自我預言的負面作用。
如果認為天賦在人的成就上扮演重要角色,那麼就會鼓勵一開始表現不突出的孩子嘗試別的事物──手腳笨拙的就不讓他參與運動,在數學無法如魚得水便被貼上數學不好的標籤。
然後,這些預測也一一成真:聽大人說她運動不行的女孩在運動上毫無進展,而被貼上數學不好的標籤後,孩子也就信以為真──種種預言都自我應驗了,也可能因為這種設限錯失了許多本來可能在相關領域有傑出表現的人才,原因都在於他們一開始就被貼上學習不好的標籤。
反之,如果孩子得到較多關注和讚美,發展當然遠超過大人叫他別再嘗試的孩子。
相信天賦而造成的負面影響,導致輕易假設某些人有特定專長,某些人則沒有,自以為能分辨其差異。
相信天賦等於在支持「有天賦」的人,同時替其他人貼上標籤,產生自我應驗預言。
想要將支持投注在勝算最大的一方,卻可能造成另一方極大的損害。
從業餘蛻變成專家的非凡路線圖第一階段:產生興趣心理學家布魯姆進行了一項研究:專家的童年有何不同之處使他們發展出非凡能力?布魯姆選出六個領域的專家,尋找影響他們發展的共同因素。
第一個階段中的孩子以遊戲的方式了解之後成為專長的事物,例如老虎.伍茲九個月大就拿著高爾夫球桿當玩具。
一開始,父母會跟孩子一起玩遊戲,但慢慢將遊戲引導到真正用途,例如怎麼用高爾夫球桿打球。
未來專家的父母會鼓勵孩子,教導孩子自律、努力、及時間管理等觀念。
這個階段對孩子的發展影響極大。
許多孩子一開始有動機嘗試新事物,是出於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因此父母有機會以萌芽的興趣作為展開活動的跳板。
讚美對孩子效果奇佳。
成就若得到肯定,動力更強。
孩子一旦可以穩穩地一再用球棒擊中球、以鋼琴彈出簡單的曲調,這樣的成就會讓他自豪,成為在這方面繼續向前的動機。
雖然孩子在第一個階段還沒真正的練習,不過許多孩子卻能想出一些半遊戲半訓練的活動。
例如:冰上曲棍球選手-拉繆小時候與哥哥們常跑到家裡的地下室,像在冰上一樣滑來滑去,拿木頭湯匙打瓶蓋。
布魯姆在後來成為數學家和神經學家的人身上,發現與運動員、音樂家有些許不同的童年模式。
前者的父母並未引導孩子接觸某個領域,而是鼓勵孩子展現好奇心一起從事智力相關的活動:,將閱讀視為休閒活動,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念書給他聽,孩子大一點之後則會自行閱讀。
父母也會鼓勵孩子製作模型或科學實驗,寓教於樂。
這些未來的專家都發展出類似的模式:就是到某個時間點便開始對特定領域展現格外濃厚的興趣,走到這一步,孩子已經準備好進入下一階段了。
第二階段:變得認真這個階段就是請老師授課,也多在這個階段第一次接觸到刻意練習。
練習不再等於遊戲,而成了功課。
引導學生進入這種練習的人本身大多不是專家,指導兒童卻很有一套,知道如何在學生運用刻意練習求進步時激勵他們繼續向前。
父母也可以協助孩子建立作息──例如每天練琴一小時──並給予支持和鼓勵,孩子有進步則讚美他們。
儘管激勵孩子的方式五花八門,動機終究還是來自孩子本身,否則難以持續。
可以利用獎品鼓勵,但這不是長久之計。
這個階段的前半部,父母和老師的鼓勵對孩子的進步至關重要,但等到孩子開始嘗到努力帶來的果實,就逐漸可以自我激勵。
練習游泳的人沉浸於同儕的認可與團隊的向心力,動機會從外部轉向內部。
無論是下棋、演奏或學數學,都會因為大腦產生變化而提升技能的實力。
長年的練習培養某領域技能的人會從中獲得極大的樂趣。
願意投注多年練習的人自然會樂在其中,但練習本身也能帶來生理上的適應,讓人在從事該活動時更有動機也更開心。
第三階段:全心投入這個階段的學生會為了精進技能而尋求最優秀的老師或學校。
學生的期望會逐漸提升,而終極目標是要突破人類能力的極限,躍上顛峰。
這個階段,動機完全來自學生本身。
在這條艱辛的路上堅持到最後的學生就能成為頂尖菁英。
第四階段:開闢新路-驅動創造力創新者開拓出新局面之前,都下了苦功成為自身領域的頂尖。
畢竟,無法融會貫通前人的成就,又怎麼能展現有價值的新成果呢?以畢卡索為例,如果只看過他後期的作品,會覺得他未受前人影響,因為畫風與當時的風格迥異。
但事實上,畢卡索早期的畫風接近古典風格,且技巧高超,是後來才嘗試不同的風格,融合改良出獨特畫風。
但在這之前,他的確下足苦功培養繪畫技能,專精於前人的技巧。
不過,這種創造力究竟從何而來?如果刻意練習必須奠基於前人已發展出來的技巧,那麼創造力的層次是否高於刻意練習?作者不這麼認為。
頂尖專家打破領域的極限,創造出新事物,不可能只靠模仿老師,他們早就超越了自己的老師。
老師傳授給他們最寶貴的東西,就是老師為他們設計的訓練:可以幫忙發展出監控自我精進能力表現的心智表徵,找出需加強之處,並想辦法改善。
他們是在不斷增強的心智表徵之下,邁向頂尖。
就像打造一步步樓梯,往上爬一階,再造一階,持續向上,一旦到達領域的巔峰,未必清楚接下來要往哪裡走,但既然都在建造樓梯,想必很清楚該如何繼續向上。
天才如何創新?研究人員發現,過程往往漫長且反反覆覆。
有時候,這些開路者知道自己的目標,但不知道如何達成,有時候,他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往哪裡走,卻找出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或必須改善的狀況,例如:數學家為費解的問題努力,然後在前人找到答案的引導之下,去嘗試不同的方法。
外人之所以覺得進步神速,是因為不了解這是由無數個小步組成的。
所謂的「頓悟」,也必須先有大量努力堆砌出高塔,才能發現高塔的最後一塊磚頭。
創造力和下苦功及長時間維持專注力相輔相成,這些正是造就他們專家級能力的刻意練習的要素。
簡單來說,就是比其他人更努力。
擁有創造力、不願原地踏步的人會設法求進步創新。
一旦先驅證明事情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其他人便會跟進,一同向前。
唯有努力開拓已知和未知的人才能進步。
總結-必須擁有這本書的理由了解天才沒有超能力,用對方法,你也能成為頂尖專家擁有刻意練習這本書,等於得到了從庸才變天才的路線圖從業餘變專家的4步驟:1.產生興趣2.變得認真3.全心投入4.開闢新路-驅動創造力購買連結博客來優惠購買博客來雙書合購(原子習慣+刻意練習)樂天優惠購買延伸閱讀費曼學習法-終極高效學習法,從學渣到學霸的逆襲之路-紓果坊{必讀好書}透過刻意練習,喚醒你沉睡的天賦潛能,只要透過書中的秘訣,你也能成為天才-紓果坊最高學習法-利用12個有趣的大腦運作原理,大幅增加你的記憶力學習力和影響力-紓果坊刻意練習天才文章導覽想要找個紓壓的依靠嗎?5款解憂娃娃app是你最溫柔的陪伴-紓果坊透過刻意練習,喚醒你沉睡的天賦潛能,只要透過書中的秘訣,你也能成為天才發佈留言取消回覆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留言*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個人網站網址在瀏覽器中儲存顯示名稱、電子郵件地址及個人網站網址,以供下次發佈留言時使用。
搜尋
延伸文章資訊
- 1《刻意練習》為什麼一萬小時定律是錯的?我學到的四件事
之所以會認識這本書,來自於許多網路文章和書友的推薦,書中的重點也不斷被提及:「天才與庸才之間的差別不在基因、不在天分,而在刻意練習!
- 2天才與人才,都是「練」出來的解讀《刻意練習》 - 今周刊
天才與庸才的差別是什麼?不是天賦,而是練習的秘訣!苦練不一定會傑出,但用對方法練習,善用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你會發現自己竟然創造出以前不可能 ...
- 3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 博客來
譯者: 陳繪茹 ; 出版社:方智 ; 出版日期:2017/06/01 ; 內容簡介. 國際媒體、全球暢銷書、頂尖教練爭相引用的「刻意練習法」! 這可能是人類第一次擁有關於如何練成天才的 ...
- 4《刻意練習》: 所有的天才都是練出來的。 | YOTTA友讀
從小你有沒有被大人/老師/長輩說過:「你在XX上很有天份噢!」那麼現在你還有在那條路上努力嗎?《刻意練習》這本書就是要告訴我們:. 沒有人是天才, ...
- 5天才源自刻意練習:通向成功的高效學習法 - 博客來
書名:天才源自刻意練習:通向成功的高效學習法,語言:簡體中文,ISBN:9787508672472,頁數:324,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作者:(美)傑夫·科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