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口吃-3 @ 晨媽的生活點滴vs.最愛的兩寶貝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矯正口吃所練習的呼吸是腹部呼吸法,又叫做丹田呼吸法: (一)姿勢:可以躺在床上做,也可以坐在椅子上做,站著也可做,初學時仰臥最容易入門。

凡是都是熟能生巧,當你 ... 晨媽的生活點滴vs.最愛的兩寶貝生活的隨想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102211105兒童口吃-3?生病日誌第六章:呼吸療法 一,呼吸原理的概述 研究口吃的問題,首先要研究整個語言系統的活動狀態。

這里所說的是廣義的語言系統,它包括大腦、呼吸和發音等方面。

本篇就呼吸和語言的協調配合問題,加以研究和闡述,因此,對呼吸的原理有簡單介紹的必要。

人要維持生命,不斷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以適應身體的需要。

呼吸時最明顯的是肺部的一張一縮,事實上肺的張縮是被動的。

胸腔擴大,肺就隨之擴大,胸腔縮小,肺就隨之縮小,而胸腔的擴大與縮小,又是由于胸隔肌和肋骨間肌肉的收縮和松弛作用所致。

隔肌橫布在胸腔和腹腔中間,將這兩部隔開。

隔開的四周是肌肉,中央是厚膜,在呼氣終止的時候,就好象一個倒放的鍋。

吸氣的時候,隔肌收縮,使胸腔上下直徑擴大,同時,肋骨的外層肌肉收縮,使肋骨向上和向前高舉,因而使胸腔的左右和前后的空間擴大。

胸腔擴大了,具有彈性的肺氣囊自然擴大,因而空氣就被吸入肺內,呼氣過程則相反。

呼吸有內部呼吸和外部呼吸兩種,呼氣又有被動和自動之分,這屬于生理學和醫學研究的范疇,本篇不擬涉及。

二,呼吸運動的控制 我們常說用胸部呼吸或用腹部呼吸,事實上腹部不會吸入空氣的。

在隔肌的下面是腹部的一些器官。

例如:肝、脾、胃、腸等。

雖然說是用腹部吸氣,這些器官是不會吸進空氣的(特殊情況例外),不過隔肌盡量向腹腔壓縮,把腹部壓得鼓鼓的,就好象腹部裝滿了空氣。

無論采取胸部呼吸還是腹部呼吸,都可以隨著自己的自由意志加以控制和支配。

因為隔肌和肋骨間的收縮和松弛可隨著自己的意志加以控制和支配的。

在延腦有一部分是呼吸運動中心,它受大腦支配,引起各種不同程度的呼吸。

若將延腦割去,呼吸即行停止。

呼吸運動固然可以受人們自由意志的控制和支配,但它也隨著環境和心理狀態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變化。

平常不大跑步的人,偶然很快的跑了幾里路,呼吸就會加快和急促。

夏天,剛一跳進游泳池里,觸著涼水,會猛然地吸進一口氣。

清晨走到花園里,空氣新鮮,鳥語花香,會自然地深深吸進幾口氣。

渴慕已久的或是初戀的朋友,一旦約你會談,走到他(她)家門口,呼吸會感到拘束而緊張。

嚴厲的老師,叫患有口吃的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他會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而紊亂。

看到電影上緊張的鏡頭,呼吸會隨著情節的緊張而緊張起來。

上述各種事實,充分說明呼吸是隨著環境和心情的改變而改變的。

但他們有一共同的性質,就是在上述任何環境和心情下,可以由大腦發布命令,改變它的呼吸狀態,甚至可以停止短時間的呼吸,這些,我們可以當場作出實驗。

較嚴重的口吃患者,在呼吸和語言的協調配合下,有下面兩種現象:(一)一句話的后一階段,只顧講話,就顧不到隔肌的下降,使重新吸氣的動作發生困難或陷于停頓,形成隔肌向上緊逼的痙攣狀態。

(二)在隔肌下降的末一階段,未開始上升就搶著說話,結果導致呼吸紊亂,發生嚴重吃音。

前者由于口吃性病態心理和口吃習慣影響,說話時沒有換過氣來,就急于繼續往下講;而后者則由于還不到呼氣時,就搶著往外講。

先是偶然,逐漸就形成強迫性的口吃習慣。

上述情況,簡單地說:有時是吐盡氣再講話,音量微弱而又吃力;有時是裝足氣再講話,聲音強直而又吃力,這樣最容易口吃,而且也是很難堪的。

患者由于說話的屢次失敗,所以在說話之先,心就發慌,其口吃語言的行為和難堪,總在大腦中閃念徘徊,并即時引起害怕說話和組織語言緊張猶豫的思維病態,造成呼吸中樞的干擾和抑制,使呼吸有時淺短,有時急迫。

因此使吸進的氣體過少和氣流停息時間過短,而使氧氣不能滿足其生理活動的需要,進而又導致心理矛盾斗爭的激化。

心神不安,呼吸急促,心臟跳動加快的異常狀態,就是其具體的反映。

這種心理現象的反映,實則為大腦機能活動缺氧形成忙亂而造成的。

這些都是嚴重的口吃患者所共有的“言前特征”。

在一般情況下,心理恐怖隨著氧氣供應的短缺而形成的,隨著氧氣供應的充足而消失。

三,呼吸法練習 呼吸的動作和語言的發音,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自由意志去加以控制和支配。

矯正口吃所練習的呼吸是腹部呼吸法,又叫做丹田呼吸法:(一)姿勢:可以躺在床上做,也可以坐在椅子上做,站著也可做,初學時仰臥最容易入門。

凡是都是熟能生巧,當你熟練后,再用坐式、站式,甚至一邊走路、一邊做腹式呼吸法,也能運用自如。

臥式臉朝上,坐式、立式、走式臉朝前方,眼睛輕閉(走式不要閉眼),除走式的雙手和平時走路一樣擺動外,其余各式雙手都應放在左右兩側。

(二)意念:在坐好或仰臥好以后,就要排除一切雜念,做到“耳不旁聽,目不斜視,心平氣和,肌肉緩和,意守丹田,保持自然”。

心里想的只是丹田(腹部)那個地方,別的一概不想。

丹田位于腹部中部,是臟腑雜聚之處,因此意守此處,作用甚大。

(三)呼吸:姿勢和意念調整好以后,即可進行練習。

先由鼻吸氣至下腹(實際上空氣不會進入下腹,但有吸入的觀念即可)。

吸氣要保持慢、長、靜,吸氣時腹部用力向外凸出,吸氣時不可斷斷續續(中途停止),口吃就是有時候呼吸的停止,所以要養成呼吸不斷的習慣。

要盡自己的能力吸氣,但也不要吸得不好受。

吸后再呼,呼氣用嘴,呼氣時也要做到慢、長、靜,同時腹部徐徐收縮(腹部凹下),也要用盡自己的能力呼氣,反復行之。

總之,呼吸時要逐漸做到“悠緩細勻,綿綿細長”,以舒適自然,輕松愉快為度。

每個人的肺活量不同,呼吸的長短也就不同,初學時吸氣大約8~12秒,呼氣大約10~16秒,熟悉后,逐漸增長時間,以發揮自己能力的80%為限。

以上呼吸法每天早晚各練習十五分鐘,因忙而無暇時可分三分鐘一次或五分鐘一次,分節分次練習也可,但切不可間斷,這種呼吸法在飯后三十分鐘以內不可練習。

開始練習時,可能有種種不適,例如:胸部發悶,頭痛,腦脹,胃部難過。

不過習慣后,自然會好,反而有非常爽快的感覺。

有些患者最初練習時身上感到難過,懷疑對身體恐有妨礙,這是不必要的顧慮。

四,呼吸法和單字發音的配合練習 單音的練習,患口吃輕癥的人練習一個短時間(七、八天)即可,但患口吃重癥的人,則須多練習。

還須注意以下幾點。

肌肉松弛,身體各部分不可用力。

要使呼吸和發音完全配合一致,吸氣時不準發音,呼氣才能發音,在呼氣時伴著呼氣發出聲音,由輕漸重,由低而高。

呼氣時,隨著呼氣發出一個A(啊)音,決不可急、短。

太急時,咽喉和舌的抵抗則強,以至阻住而口吃。

發音開始要緩慢,同時伴隨呼氣輕輕吐出,強度輕緩,如流水徐行,不可中斷。

A(啊)音練習以后,可換一個An(安)音的練習,例如:南-寒-山-譚等音,在練習時應拖長其尾音。

然后再作數字發音的練習,例如:一、二、三、四、五......等,可連在一起發音,音與音之間要干脆,要分清楚,各音均獨立。

五,用呼吸法來消除伴隨運動痙攣狀態 語言的吃音、外部的伴隨運動以及內部的痙攣狀態,都是口吃習慣性條件反射的具體表現。

一方面要用語言性條件反射作用,來消除大腦中口吃的病態心理。

一方面要用呼吸法和個別克服的方法,來消除伴隨運動的痙攣狀態。

一方面要用科學的發音和語言的再學習,以矯正吃音習慣。

以上三個方面同時并進,然后才能徹底消除口吃病患,獲得健康的語言能力。

深呼吸運動能大量吸入氧氣,使血液得以暢流;能使隔肌的張縮度增大,以恢復和養成說話時正常的緊縮和松弛,能使胸肌、腹肌和語言系統各器官的肌肉獲得適度的張縮、調劑與緩和,才能在說話時自由運動和控制。

由于深呼吸能使肌肉獲得適當的運動和協調,能松弛與緩和身體各部和顏面肌肉的緊張狀態,故能逐漸消除伴隨運動。

深呼吸能影響人的情緒,能使激動的情感得以緩和以致平息。

經常鍛煉腹式呼吸,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安靜,心情舒暢,記憶力增加。

所以,對于情緒抑郁者來說,腹式深呼吸確是靈丹妙藥。

由于深呼吸能給神經和精神帶來緩和與安寧,故能逐漸克服語言系統各器官的痙攣狀態。

針對口吃類型、程度輕重、伴隨動作,痙攣狀態的不同情況,例如隔肌易于上逼、喉頭易于阻塞、舌頭易于發硬、眼睛易于瞪大、頸部易于偏斜以及鼻翼易于翕動等不同的現象和情況,就必須單獨地、有區別地對其最嚴重的部分加以克服和矯正。

又如:有頸部偏斜的伴隨運動的口吃患者,最初因為有了口吃,說話不易,想用盡氣力說出話來,因而促成頸部的偏斜,多次重復以后,養成習慣,嗣后一急而說不出話來,稍微用力,頸部就要發生偏斜。

針對這一現象,患者進行自我矯正,就應在進行發音的語言練習時,特別注意自己的頸部,盡量不使它發生偏斜。

在進行矯正中,經過多次的注意和克服,這種伴隨運動就會口吃的吃音,同時逐步地獲得矯正。

再如說話時,隔肌容易向上緊逼而發生痙攣狀態的患者,最初由于說話時用力過大而導致這一痙攣狀態的產生,多次重復以后,成為強迫性的習慣。

嗣后,每遇講不出話而稍微用力時,隔肌立即上逼,導致呼吸的紊亂。

針對這一情況,患者在進行自我矯正時,就應根據本篇所說的各種方法,作控制隔肌運動的練習。

使隔肌的運動能根據自己的意志加以控制,經過多次練習,掌握要領后,便能控制隔肌的運動,便可消除這一痙攣狀態的發生。

第七章:發音療法 一,發音法 口吃病是在心理因素的作用發生和發展起來的,治療心理因素應該是治療口吃的基礎。

但是,由于多年來不斷地重復積累,形成了一年強一年的牢固的條件反射作用,實踐證明,對癥療法的發音矯正也是不容忽視的。

矯正口吃是言語的再學習,是兩種不同言語習慣的斗爭,所謂發音矯正就是掌握發音法重新訓練患者的言語來粉碎已形成的牢固的條件反射枷鎖。

口吃患者多年來與口吃現象進行沒有策略的斗爭,漸漸地養成了一種很壞的說話習慣,說起話來又急又快,又猛又重,這種說話方式必然會導致更多的口吃。

言語的再學習就是學習一種良好的發音技巧,取代過去那種壞的發音方式,使言語能夠逐漸地變得流暢起來,我們把這種良好的說話方式取名為“發音法”。

通過發音法的言語練習,建立新的言語結構定型,以改變言語機能系統中的病理性相互聯系。

發音法是改變口吃現象的強有力的武器,它的作用之大,常被人們驚嘆為“奇跡”,即使嚴重的很難說出話來的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音法的矯正訓練,也能流利地說出話來,不少患者把發音法稱之為說話的“法寶”。

在我們口吃矯治班里,因有專人指導,又有集體的相互督促,而自我矯正因缺少這樣的有利條件,困難可能多一些,不過,若能領會發音法的要領,也可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希望熟讀本書,反復體會,細細琢磨,認真刻苦地練習,并且要堅持練,一鼓作氣地練,決不可練練停停,停停練練,防止出現疲塌狀態。

二,發音法的法則 口吃患者在說話時,口吃的顯著表現是在第一音,遇到難發音,表現更為突出。

其實中阻性、難發性都是在第一音出了故障,我們究其實質是第一音犯了以下幾點毛病: 急:心慌意亂,肌肉緊張。

快:想一口氣把所有的話都講出來。

短:與第二音緊迫。

不獨立:與第二音幾乎同時發出。

高和重:猛然一聲,沖出第一音。

根據上述原因,我們吸取正常人講話的優點,針對口吃患者(第一音)障礙的特癥,對矯正口吃須要進行“重新訓練語言”的練習,也就是“語言的再學習”。

練習一種正確的說話方式,要求做到第一音發出的時候要: 平靜:情緒穩定,肌肉松弛。

慢一些:不要很快,要在自己能力范圍內。

拖長些:第一音少許拖長些。

獨立:說完第一音,再發第二音。

低和輕,第一音(子音)比第二音要低一些。

以上述這個方法說話,叫做“發音法”,練習時,注意下列幾點: 1,別把發音法看得太簡單:我們不可能因為簡單而不相信它。

它的作用實在是出于我們意料之外的。

在筆者直接矯正下幾千名患者經過短期訓練就能不口吃地說話,這主要是依靠“發音法”說話的技巧。

我們對發音法應該有正確地認識,要愉快地、滿懷希望地接受它。

2,慢:當我們口吃時,好心人常常勸我們:說話慢一點,別著急,慢慢說。

由此可見人人都曉得,說話慢一點,口吃就會輕些,它已是一個公認的好方法。

因為快和急是導致口吃加重的主要因素。

現在國外在矯正口吃的語言訓練上大致都要保持一個慢的原則。

但也不要過分地慢,那種脫離實際生活的慢速度,好象唱歌似的慢速度是不好聽的。

但是一定要比我們原來口吃很著急的說話要慢得多了,也要比一般語言能力很強,快速度說話的正常人要慢得多。

每個人的語言能力不同,我們的語言能力本來就較差,再加上口吃的長期障礙,所以我們在練習時,盡可能慢一點,是有好處的。

3,輕:我們也許能體會到,說話輕一些,對口吃患者確實有些幫助,口吃可以減輕些,也許不會口吃。

但是,所謂“輕”,并非輕到使人聽不到,只要不象你發生口吃時那樣重的語音就可以了,另一方面要注意第一音(子音)要比第二音低,這樣就不會二個音一起沖出。

4,柔和:口吃時的說話往往是很粗重的,這種粗重的發音就容易使我們語言發生障礙,所以我們現在就要把它改變得柔和一些,要改變得像廣播員那樣的柔和動聽。

我們也有這樣的體驗,就是當我們心平氣和說話時,發音一定是柔和的,因此是不大會口吃的。

5,均衡:口吃患者的說話,由于發言意欲過急,常會幾個字緊連在一起沖出來,這就容易發生障礙。

常常第一字還未發出,就想把第二個字一起說出來,結果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所以,我們練習時要均衡地說出來。

如說:“應該”兩字,不要把“應該”兩字緊連在一起沖出來,而是要把“應該”兩字依次地、一個個地均衡地發出來。

6,連貫:說話不能一個字一個字有意地分開,那就缺少連貫性了,我們要把每句話都保持連貫性(這種連貫與前面的要求第一音獨立并不矛盾),字與字之間不要中斷。

比如說:“你上哪兒去”?不要說成:“你、上、哪、兒?”那就不好聽了。

7,節奏:發音法必須掌握節奏感,這是很重要的。

正常人說話都有他一定的音律,可是我們的語言音律卻被口吃破壞了,因此口吃患者根本談不上什么音律。

現在,我們要恢復語言的音律,就要訓練我們有節奏地語言(特別是訓練長句和朗讀練習更為重要。

初學發音法往往是頭幾個字剛慢下來,后面的字就急速起來,掌握了節奏就能使每句話都能輕慢下來。

我們在唱歌時不口吃,主要是唱歌音調上有一定的節拍與音節,不僅唱歌,凡是有一定速度和音調的,象唱戲、小調等都不會口吃。

這種節奏就是要求我們在每一長句里保持二、三個較輕較低的音調,這樣就自然地形成一種有起伏(波浪形)的節奏,在患者心理上就起了一種音律作用,再加上輕慢、柔和、均衡,所以是既穩重又輕松,就能達到正確訓練語言的目的。

8,強弱適宜,字音清楚:不要在開始時用力很強,中間稍弱,末了就沒有力了。

應該做到強弱一致和一定的力量說話,既不要過于大聲,又不要有氣無力,一般不要忽而很高,忽而很低,只要有點強弱就可以了。

當然有抑揚頓挫的聲調更好,這正是我們要追求的。

三,把發音法應用到生活中去 作完上面的基本練習后,發音法較熟練了,就可以把發音法貫徹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掌握發音法進行說話的鍛煉,進行對人關系的磨練,重新調整對周圍人們的態度。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用”,而且用也是更好的學習,只練習朗讀而不在生活中掌握和運用發音法,是毫無意義的浪費時間。

有的患者非常認真地練習朗讀,每天花費很多時間長期地堅持練,可就是不應用到生活中去,這樣練習有什么意義呢?即使練習很長時間也決不會把口吃練好的。

進入生活鍛煉的階段,朗讀和自言自語練習也不可中斷,要一直堅持到全愈為止,因為它是發音法的基本功練習,它能給發音法說話打好基礎。

自言自語要隨時隨地練,朗讀每天要保持一小時左右。

晚上臨睡前練習最為適宜,發音法的烙印可以較長時間地在大腦里“貯蓄”起來,最好練習至入睡,早晨練習也很適宜。

把發音法應用到生活中去之前,先練幾天對話練習,即使在生活中已應用發音法,每天仍要堅持一些時間的對話練習,因為對話練習是積累發音法說話習慣的最好練習方式,把發音法應用到社會環境中去的一種過渡性練習。

找一個人練習對話,這個人可以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或要好的同學、朋友,練習對象宜逐漸擴大,在他們的檢查和督促下練習發音法說話。

開始時作一些簡單的回答,逐漸提高到一般性漫談。

若能找到一個患有口吃病的就更好了,練習時要嚴格要求自己和對方,如發現任何一方沒有掌握好發音法,要求對方重說一遍,這樣互相幫助,互相鼓勵著練習,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有些患者對這種枯燥無味的對話練習常不感興趣,他們覺得不夠“刺激”,又認為二人對話完全可以不口吃,何必還要練習,總想到人多的場面和緊張的環境進行鍛煉,當然緊張環境的鍛煉是必要的,永遠不接觸易口吃的環境,口吃是永遠矯正不好的。

但決不可因此忽略了基本功練習。

對話練習和朗讀、自言自語練習一樣,也是基本功練習。

熟練發音法,積累和培養發音法說話習慣,能給你生活中運用和貫徹發音法打下良好的基礎。

把發音法貫徹到生活中去才是真正矯正口吃的開始。

可以循序漸進地向生活里推進,就是從不易口吃的環境開始練習掌握發音法說話,逐漸地向容易口吃的環境深入。

這一點患者是不難掌握的,因為患者自己都知道什么時候不口吃或不易口吃,什么地方容易口吃。

但也不要不敢前進,每遇到以前經常發生口吃的場面就畏懼地不敢向前,這是不對的,不接觸易口吃的環境怎能去適應它呢?幼兒不向前邁步,怎能學會走路?不進入水里怎能學會游泳?只有投身于怕口吃的環境才能最后突破它。

也可以不通過循序的階段,一下子向生活里全面貫徹。

或許有人認為這樣過于冒進了,其實不然,在解放思想的基礎上配合應用矯正口吃的有力武器--發音法,在你身上存在著的這點口吃是不夠你矯正的。

口吃患者都具有和正常人一樣的說話能力,但你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你得自己去發現,在生活實踐中去發現,打消一切顧慮,大膽地貫徹吧! 電話鈴響了要主動去接。

開會主動發言,爭取第一個發言,不放棄任何一次發言的機會。

實在沒有人和你說話就自言自語練。

溫習功課或看報看文件時就練習朗誦。

一直不停地練到晚上閉眼睡覺,堅持這樣練下去。

依靠這些新言語,可以建立新的興奮灶,或者說建立新的優勢,這種優勢作用于疾病狀態的中樞機制并因此而抑制它。

四,打消一切不必要的顧慮 把發音法貫徹到生活中去就是兩種說話習慣(發音法的輕柔緩慢的說話習慣,與患者以前那種急快猛重的不良習慣)斗爭的過程。

在兩種說話習慣進行交替的過程中,可以想象會存在一定的困難的,希望患者不要被這些困難壓倒,一定要克服這些困難,堅定不移地貫徹下去。

1,發音法一定要完整正確:句中每個單語的誘導必須全面掌握,每句話都要掌握,不要一句話里“節約”幾個誘導,不要掌握一句或兩句而后面的話就快起來,必須全面地掌握,就是每天從早到晚不論何時何地,不論和誰說話,說什么,都要全面地掌握發音法。

只有全面掌握發音法才能與口吃現象起對抗作用。

尤其口吃程度較輕的患者,在一般的情況下是不口吃的,正因為如此,常忽略了發音法的掌握,所以應特別注意。

有的患者說當我將要發生口吃的時候再照發音法來幫助。

實際上,當你將要發生口吃的時候,采取什么辦法都無法挽救了。

矯正口吃不是當將發生口吃時才用發音法來幫助,而是全面、正確地掌握發音法來預防口吃的發生。

同時還必須堅決應用到生活中去,不可猶豫不決地又想掌握又不想掌握,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反應引起心理的矛盾,易使思想與言語都陷入混亂。

有的患者說,我的發音法還沒有習慣,等習慣了以后再貫徹。

比如要想學會游泳,必須脫了衣服進入水里練習,不然是永遠學不會的。

每天在書本上學習游泳理論,躺在床上練習游泳的姿勢,結果還免不了被淹死在水里。

同樣地,發音法的說話習慣必須在生活實踐中去培養,掌握得越完整,貫徹得越積極,越容易適應和養成發音法的說話習慣。

2,要有必勝的信心:要有一定矯正好口吃的決心和信心。

信心具有治療內容和動員性質,提高信心可使情緒導向積極狀態,在意識中加強良好的信念,在大腦中產生“競爭”優勢。

如何提高信心呢?認識口吃可以矯治好的可能性就會提高信心,請看兩個患者的治療日記: “老師用生動而頗有趣味的言語,指明了矯治口吃應具有的正確的思想態度以及方法和途徑,一字一句扣人心弦,觸動了我的痛處,如明媚的春光射進了我黯淡的心房,象久旱的枯苗喜逢春雨。

全身頓時覺得好象卸了千斤重擔,說起話來輕松了很多,對矯治好口吃充滿了信心。

” “以往的疑惑心情和悲觀情緒被老師的絕妙的開幕詞一掃而光。

我堅信,老師的妙口一定能使我的口吃病回春。

” 后天形成的口吃,如經過認真的、系統的醫治,完全有可能改正過來,同時這個可能也是通過實踐證明了的。

你們不是曾經看到或聽到在周圍有些曾患過口吃的人現在已好了嗎?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的口吃不是好了嗎?二千三百年前雅典的狄摩西尼不僅矯正好了口吃,并進一步成為世界最有名的大雄辯家。

你必須具有這樣的信念:只要口吃可以矯正好,只要曾經有人好過,那么我一定也要矯正好。

然而,不少口吃患者還是很難一下子就把信心樹立起來,這有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因素。

客觀因素是周圍人們對口吃的不公平態度。

“一個工人,工作又不需要說話,用不著治”,“口吃是不會治好的,你不要白花錢浪費時間了”,“幾千年來未聽過口吃病可以看好”......這些言語對口吃患者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

其他疾病決不是這樣,即使是不治之癥,如癌癥等,周圍的人們也是勸說病人快些去治。

主觀因素是口吃患者大都具有神經質的性格傾向,這樣的人容易接受消極的影響。

聽到十個人說可以好還有些懷疑,只要有一個人說好不了就確信不疑;看到十個人治好了,當然受到很大的鼓舞,但是只要再看到一個沒治好的人,鼓舞起來的信心就會一下子降到冰點以下,沒有信心的患者不必拼命地樹立信心,即使勉強樹立起來也是虛假的。

就這樣沒有信心地行動起來,并以合作的態度熟讀本書,把書里給你指示的治療方向--心理治療和言語訓練全部接受下來,并堅持努力,那么,你不想好也會好起來的。

3,要有堅強的意志:掌握發音法說話,特別是當口吃好了以后還要堅持掌握,有些人感到枯燥無味而失去耐心,容易松懈,半途而廢,往往使口吃愈而復發。

口吃是多年來積累起來的頑強習慣,因而它的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長期堅持,這就須要堅強的意志。

有的人,我沒有堅強的意志怎么辦?不能這樣原諒自己,堅強意志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應該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還應該認識到,堅持發音法這件事的本身就是堅強意志培養的過程。

為了有意識地建立自己的良好習慣,就必須永遠不放松所采取的決定,堅定不移地朝這個方向去努力。

在根除不良習慣時,這個條件更應該嚴格遵守。

惟有能用不可轉移地決定來武裝自己,堅決地實行這個決定,而且不給自己任何寬恕的人,才可能學會管理自己的習慣,從而能夠管理自己的行動。

4,說話快不是優點:從容緩慢是發音法的要領之一。

絕大多數的口吃患者都對慢抱有反感。

有些人明知道慢一些說話可以減少口吃,可就是慢不下來,其原因就在這里。

對慢不感興趣怎么能掌握好慢呢?只是從道理上接受慢還不夠,必須在行動上、感情上接受慢。

不論學習什么都是這樣,如對它有好感,感興趣,學習起來進步就快,學習發音法也是這樣。

你想說話不口吃嗎?那就得說話慢一些,你想掌握好慢嗎?那就得對說話慢感興趣。

說話快了有什么好呢?今天的世界,一切都向快的方面發展。

賽跑獲得第一的人可以得到一塊金牌,但決沒有一塊金牌是給說話快的人準備著的,既然說話快得不到獎,就足夠說明快不是優點。

那么說話慢了是優點嗎?當然也不是,春蘭秋菊,不同其芳,各有各的特點。

但是,總的說起來,慢比快好一些,說話慢一些讓人聽起來舒服,還容易聽懂,有修養的人說起話來大都是慢條斯理,從容不迫的。

這樣說話既好聽又不吃力,何樂而不為呢? 口吃的人們說,用發音法說話太慢,似乎有些不懂快慢了。

發音法再慢也比你口吃說不出來快得多了。

一句話用發音法流暢地早就說完了,可是口吃的人還在那里一字一頓,二字一拼,掙扎了好久還沒說完,究竟是哪個快哪個慢?當然發音法比口吃快得多。

對一個口吃的人來說,發音法說話不是慢了,而是快了。

有人說用發音法說話好象受了拘束似的不舒服,這是可能的。

任何一個新舊習慣的交替都應該有一個適應過程,暫時忍受一下,習慣了就會調和起來的。

有時會因主觀或客觀的原因把發音法忘掉,也往往因為一旦擺脫了口吃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丟掉發音法,應特別注意。

下決心,不掌握發音法決不張嘴說話,并且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放棄這樣一個主導思想:“為了練習發音法而說話,不是為了說話而掌握發音法。

”把生活里所有的說話都當作發音法練習。

你當初不是看別人的口吃好玩,就裝口吃,練口吃,學口吃嗎?現在要反過來:學不口吃,練不口吃,裝不口吃。

5,別人會有反感嗎?:掌握發音法怕別人聽出來不好意思,說話慢了別人不會著急嗎?柔軟地說話別人不會有反感嗎?這樣顧慮重重是不可能掌握好發音法的。

正常人也有很多說起話來輕柔緩慢,從容不迫,我們聽起來并不覺得著急,也沒有反感,反而覺得穩重好聽。

所謂怕別人著急,實際上是自己在著急,怕別人反感,說穿了是自己對發音法有反感,以別人反感為借口來掩蓋自己。

前面已經說過,用發音法說話對于你個人來說是變了,變得從容緩慢了,變得輕軟柔和了,同時也變得不口吃了。

但決沒有變出正常人說話的范疇,因為不少正常人也是這樣說話,別人怎么會聽出而產生反感呢?經常與你相處的人可能會聽出你說話變了,這是好事,應該讓他們聽出來,如若誰都聽不出來,說明你說話還是老樣子,沒變,這還叫什么“言語的再學習”呢?打消一切不必要的顧慮,大膽地“變”吧!請看看下面這位患者來信: “......今天上午去學校上課,碰到了些同學,關心地問我前一時期為什么不來上課?身體可好?我就愉快地告訴他們是在矯正口吃。

本班同學都知道我在矯正口吃,對我要求較高,關心我是否還有口吃?我肯定地回答他們:口吃在一般情況下是沒有了。

有一部分同學開玩笑地問及我矯正口吃的事,我卻以從未有過的愉快心情大談我的矯正經過,沒有一點愛面子思想,也沒有口吃現象出現,不以為人們談論口吃是件羞恥的事,一點也沒臉紅,并且談論的興趣比他們更高。

以后小組發言,我主動地第一個發言,雖然不是長篇大論,但為時不短,我用完整的發音法把話講完,講得很流暢,我從沒有這樣輕松地講過話。

在我發言時,別的三個組同學都對著我看,有的是以驚訝的眼光瞧著我,有一部分人以期待我發生口吃的眼光看著我,我也象在矯正班里練習演講那樣自然地望著他們,從容不迫地掃視四周。

發言完了,小組長帶頭鼓掌向我祝賀,這一仗是打勝了......。

” 這位患者是怎樣打勝這一仗的?想必讀者自己會找出答案。

6,怎么還有口吃:掌握完整全面的發音法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不口吃的。

但是,由于本身的因素和外部條件變化的影響,前進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口吃癥狀總的趨向雖是逐漸地好轉,但有時也會出現波動。

有時一沖動就忘記了發音法,有時自己以為在掌握著發音法,實際上已滑出了發音法的渠道。

要命令自己,并且不斷地追加命令,迫使自己堅持發音法,還要經常檢查自己的發音法。

檢查自己每個單語的第一個字是否都掌握了誘導。

下面二段患者日記。

“我在練習發音法時,只注意一個慢,看著表練,以為只有慢了就是真正的發音法,而不注意誘導,走了彎路。

今天聽到誘導是發音的靈魂,它是說話速度的減速器,幾個人還作了表演練習,對誘導才有了進一步的領會。

實踐證明,誘導著發音,速度就自然而然地慢下來,想快也快不起來了。

以前也體驗到只要慢一些說話,就不大容易口吃,可就是慢不下來,現在有了這個技巧還怕慢不下來嗎?從此就嚴格要求自己,不寬恕自己,并隨時檢查自己貫徹發音法,現在口吃現象已減少到小數點了。

” “我采用了這樣的辦法,平時說話時不用發音法,一旦在某個字音上卡殼,馬上來個180度的大轉彎,把卡殼的字用發音法誘導出來,然后再改為平時的說話方式。

” 后一個的掌握方式是不值得仿效的,因為當你在某個字上口吃時,再想用發音法往往已來不及了。

檢查一下任何兩個字有沒有緊連地現象,如說“發--音--法--”時說成“發音--法--”,或“發--音法”,這樣容易受到抵抗而口吃,或引出下一句話口吃。

多數患者重視慢而忽略了輕柔。

一個患者說:“我有一個親戚,本來口吃很重,自我矯正很成功,他一面改造性格,一面學著輕聲輕氣說話,現在已改正了很多。

”慢不是唯一的不口吃手段,這個人就是通過輕軟柔和的說話,發現了自己本來就具有的說話動力。

檢查自己是否有說話用力過大,要極力避免猛重現象。

客觀上雖盡力控制著自己掌握發音法說話,可是心理非常著急,恨不得一下子把心理的話全倒出來。

這種急于表達,發言意欲太急的心情是絕對有害的,它可能會破壞發音法的旋律而導致口吃。

從容不迫的言語必須與心平氣和的心情配合起來,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發音法的作用。

檢查一下自己思想上有沒有顧慮,任何不必要的顧慮都會引起心情混亂而影響發音法的貫徹。

口吃了怕難為情,矯正口吃要“保密”,掌握發音法怕別人聽出來不好意思,說慢了怕別人著急,......顧慮重重,這樣怎能掌握發音法呢?一定要下最大的決心,堅決作到“你笑你的,我說我的”,“你快你的,我慢我的”。

口吃矯正應該有一個過程,有些患者一掌握發音法說話,就想馬上達到完全不口吃,這種焦慮心情是錯誤的,也是有害的。

發音法雖是矯正口吃的有利手段,但它畢竟不是“仙丹”,掌握了它口吃現象定會逐漸地減輕減少,一定要接受這個過程。

也不能達到“完全”不口吃,每個正常人有時都會有點口吃,難道我們還能矯正到超乎正常人的“超人”嗎?這種要求是不現實的,這個問題,后面將會詳細討論。

口吃有病態口吃和常態口吃,正常人發生口吃當然都是常態,而口吃患者發生的口吃是既有常態又有病態,我們要矯正的是病態口吃,至于常態口吃那就隨它去,它不須要矯正,也不可能矯正,因為我們也是“人”。

口吃患者以為正常人不口吃,所以就把自己的口吃都誤認是病態口吃,常態和病態之間怎樣去區別呢?它們中間沒有一個絕對清晰的分界線。

有人說有心理障礙的口吃是病態。

不對。

心理障礙容易引起病態口吃,并不是有心理障礙發生的口吃都是病態口吃。

有人說,正常人雖有口吃,可他們大都不知道,而我們自己知道,自己知道的口吃就是病態。

這種說法也不對。

因為口吃患者往往發生了別人很難察覺出來的極輕微口吃也會為之痛恨不已。

這樣的口吃不是普遍存在著嗎?怎么能說它是病態。

如果一定說它是病態的話,它應該是心理上的病態,須要改變的不應該是口吃而是病態的心理。

一般地說,與當時的環境和心情協調的口吃是常態,失去這種協調的口吃現象應是病態。

小孩吃著餅干,失手掉在地上被小狗搶去吃了,小孩或會傷心地哭起來,這種哭是正常現象,如果一個成人也因此大哭起來豈不是失去常態? 口吃矯正是一個口吃逐漸減輕減少的過程,那就應該看到自己好轉的一面,用它來激勵自己,不斷提高療效,爭取進一步好轉直到全愈。

可是口吃的人常閉著一只眼睛,看不到好轉的一面,只用睜著的那只眼睛瞪著沒好的一面。

又由于求全欲望的驅使,一點點口吃也忍受不了,不管在矯正上有多大的進步,還是每天大喊大叫:“我怎么還有口吃,我怎么還發生口吃!” 一個較嚴重的患者,第一天來接受矯治時,幾乎每句話都口吃,后來,在全班面前說了近五分鐘的話,只發生了一個字明顯的口吃。

發言完了后問他口吃好了多少?回答說:“好什么!你們沒聽到我剛才口吃嗎?”有一點云彩就不是晴天,這樣對待口吃能期望根治嗎?這個人只能說口吃現象幾乎沒有了,而口吃病沒好。

五,輔助療法 矯正口吃是一個逐漸好轉的過程,在好轉中仍會出現口吃的反復。

當心理障礙沖動時,或遇上某些難發音時,即使掌握了發音法,有時也可能發生口吃,配合一些輔助療法將會有助于口吃癥狀的減少和消失。

有很多例子說明,這對減少口吃現象,養成新的言語習慣,保持平靜的心情和樹立說話的信心都是很有價值的。

1,有意識地深深吸口氣再說話; 2,自由而有節奏地運動雙手,有時用一些手勢來強調要點; 3,用一些與言詞有關的動作配合說話,如別人問工資多少?這時可以緩慢地伸出三指,一面說:“三佰元”; 4,作適合言詞的動作,就是邊作那件事邊說; 5,含糊其詞。

我們平常說話不是每個字都發得清清楚楚,很多字是含含糊糊地一帶而過。

初學外語的人不易聽懂外國人說話,這是因為不少字發音含糊的緣故,如果清楚而緩慢地說就可以聽懂了。

中國人說話也是這樣,如我們說“中國人”三個字時,仔細聽聽,只有“中”字最清楚,其他二字都很含糊,尤其“國”更是發得一帶而過。

求全欲過強的口吃患者一遇上難發的字,就拼命地非發得清楚完整不可,就更容易在這個字上卡住,這時就含含糊糊地帶過去算了。

6,迂回。

不要死撞南墻不回頭,遇上難發音現象時可以采取“迂回戰術”,就是在前面加上一兩個無意義的字,或換個同義詞代替一下等,這個方法每個患者以前都曾試過。

在口吃“強大”的時候,暫時戰略地“退”一下,不要不講策略地硬拼,這樣是有好處的。

7,面帶笑容,或保持某種風度,也能起積極作用。

這樣能調整一下心情,也有助于發音法的掌握。

沛晨/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兒童口吃-2|日誌首頁|兒童口吃-4上一篇兒童口吃-2下一篇兒童口吃-4回應 AD 加我為好友喜歡輕輕鬆鬆的養生, 喜歡健健康康的身體 喜歡所有的人健康 ..............這就是沛晨日誌相簿影音 jannyw's新文章歡迎露露的到來兒童口吃-4兒童口吃-3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jannyw'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開運美麗人生晨媽的生活點滴vs.最愛的兩寶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