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網路瘋傳圖片是真是假?台灣新創推「真相快門」 app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新創DT42 灼灼科技,並推出深度學習平台Epeuva,讓IoT 業者不需要擔心AI 技術,讓電腦自動蒐集與辨識資料,而這一次的創業經驗使她意識到追溯資料 ... SkiptoContentSkiptoNavigation mobilemenu 社企流|華文界最具影響力的社會企業平台 searchbox 繁 简 En Facebook Moreoptions PhotoCredit:ROBINWORRALLonUnsplash 分不清網路瘋傳圖片是真是假?台灣新創推「真相快門」app,助大眾辨認新聞真偽 科技案例 2020.04.17 FacebookLike GooglePlusOne 瀏覽次數: 合作轉載 數位時代/文:曾令懷 「根據內部消息,一名某航空公司的員工肺炎快篩呈現陽性⋯⋯」最近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越演越烈,如果在網路上突如滑到這樣的資訊,我們第一時間不知道是否選擇相信;若要溯源消息的正確性,還需要層層爬梳,非常費力。

「其實這就是缺乏數據的完整性:使用者不敢相信數據的真偽,數據生產者不知道數據被使用在什麼地方。

」主張數據Numbers共同創辦人Sophia提到。

談起Numbers創立緣由,以及為何會開始注重數據完整性議題,便不得不提及共同創辦人楊琬晴(TammyYang)先前的創業經歷,物理與資料科學背景的Tammy,2015年與台大電機系ICS電腦視覺實驗室的夥伴共同創辦AI新創DT42灼灼科技,並推出深度學習平台Epeuva,讓IoT業者不需要擔心AI技術,讓電腦自動蒐集與辨識資料,而這一次的創業經驗使她意識到追溯資料來源的重要性。

「想要以資料為燃料去養出聰明的AI,最根本的問題是『資料』怎麼來、怎麼用?是不是每一筆資料都有尊重使用者權益,在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沒辦法被保證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透過什麼在訓練AI。

」Tammy提出自己先前的疑惑,也道出了創辦提供數據溯源服務的Numbers最根本的原因。

從數據生產源頭做改變,「找回大家對數據的信心」! 我們去生鮮市場的時候,為了吃得安全,會特別注意架上的食材是否有標示相關的食安標章,那對於資訊呢? 以農產品來舉例是相當容易理解的,一般大眾需要一個機制來「信任」廠家供應的食物是安全的,而主張數據想解決的,是大眾對數據資料的「信任」,建立資料的「可回溯性」與「完整性」。

想要解釋為何「數據缺乏完整性」愈趨重要,Numbers的商務開發經理Sophia以2019年9月震驚全球的亞馬遜大火為例。

當時亞馬遜野火浩劫的新聞已延燒數天,卻被爆出在網路上最被廣為流傳的照片竟是假的,這張未被證實過的照片在一個月內於各大社群平台不斷發酵,貼文累計超過6千次不等的分享,當時,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總編輯便提出所謂「照片反搜」的概念,但無奈時至今日,數據溯源、數據完整性等概念還未在台灣有所發酵。

「我們那時候發便意識到,使用者吸收大量的資料,假新聞、假數據,但卻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就知道這個影像是不是真正真實的;除此之外,人們每天拍的照片在社群網絡上面傳播,不知道數據流向,有人上傳了自己的行車記錄器被媒體轉發,你甚至很難得知自己的資料有沒有被複製、重置或者誤用。

」 Sophia提到,目前市場上的痛點是如何辨識數據真實性、以及真實性可否被驗證等問題,「像是新聞業者收到市民提供的資料,但不知道他是否是真的。

」 有鑑於此,Numbers希望從源頭就可以保證數據的完整性,並找回大家對數據的信心。

他們預計於2020年4月推出可以即時紀錄數據、追蹤數據來源以及驗證數據真實性的APP:真相快門(Capture)。

「我們以分散式儲存系統以及區塊鏈、AI等技術,保存數據的完整性,」Sophia說,「分散式儲存系統確保數據被記錄的真實性,區塊鏈則是讓數據可以被溯源,而AI功能負責驗證數據是否經過竄改。

」只要是使用真相快門產生的影像,都會出現NDIA驗證標章,以做為認證。

除此之外,真相快門也能紀錄按下快門時的環境數據,同時,也紀錄拍攝的手機、相機等硬體型號,如果是翻拍的或是複製的,便會特別標示出來。

目前有幾家國際主流媒體、戰地記者、獨立攝影師與證據保存相關非營利組織正使用Numbers推出的服務。

除了可以驗證,數據還要可被追蹤! 使用真相快門時,被放上區塊鏈的並不是影像或數據本身,「而是一段hash(雜湊值,一種設計可用於快速查找資訊的目錄函數),他就好像這個數據的地址一樣,而透過這個地址,就可以找到原數據。

」Sophia說,這使Numbers由真相快門產生的數位內容,會在內容產生時獲得「NDIA(NumbersDataIntegrityAssurance)」標章,就像有機食品的認證標章,讓內容閱讀者可以在接收內容的同時獲得資料完整性的保證,同時,也可以保護資料創作者的智慧財產權及隱私。

「因為我們就是數據的產製者,」Sophia說,數據的完整性除了溯源以外,我們也需要知道自己數據的去向。

「我們現在沒辦法追蹤自己的資訊被用到哪裡去、也收不回來;那些數據管理平台提出使用數據要求時,都硬要使用者要按下『同意』,才能使用這個平台的服務。

」Tammy表示,儘管數據使用者會徵詢同意權,使用範圍卻很難被界定。

相對於社群平台,有些完全被禁止使用的數據,卻可能對社會大有助益,「像個人的醫療數據是的保存是很嚴謹的,不能外流,但醫療資料可能可以幫助藥物開發,對社會有助益。

」Tammy說,目前的數據使用非常極端,不是完全限制,就是在生產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任意使用。

Numbers希望藉由這項服務的推廣,讓更多人理解數據完整性的重要。

帶回海外使用需求經驗盼台灣產業一起打造健康數據生態圈 Numbers過去主要與歐美的業者合作,今年才開始與台灣的廠商接洽,目前主要產品「真相快門」的商業模式分為B2B與B2C兩種,2B端主要與媒體產業合作,提供CaptureSDK,收取Licensefee,以專案形式協助導入分散式數據儲存系統(Decentralizedstorage)與後臺資料驗證功能,並收取後兩者之維護年費;而B2C初始階段將為免費服務,用戶每月可免費註冊100張照片,進階付費使用者將提供更多的分散式儲存空間及驗證服務。

「目前的客戶多是以專案的方式合作,未來希望可以訂定出標準的年費收費方式;至於一般民眾,則是提供定量的影像數據保存空間,若需要更多服務,則會額外收費。

」Sophia說,除此之外,她也提到,與國外戰地記者合作,可搜集到更多團隊原本不知道的知識,透過他們比較廣泛且多元的記者採訪狀態,如:從戰地到亞馬遜雨林,這對於團隊快速成長、收斂產品及服務的幫助很大。

至於歐美與台灣兩邊生態的差異,Sophia表示:「歐美的情況是需要自己舉證,所以對這一塊的需求會比較強烈;台灣的狀況是由公家機關完成,對於公家單位比較信任。

」因此在尋找台灣的合作廠商時,除了有大量需求的媒體業以外,Numbers也考慮與需要舉證的保險業合作。

儘管歐美與台灣的生態有所差異,但國外的經驗讓Numbers獲益匪淺,「他們的記者拍攝的題材較廣泛,從戰地到雅馬遜森林等等,對於理解使用需求是非常大的幫助;再來是技術上,他們優一些使用規範與流程,所以在銜接上較容易。

」Tammy分享。

針對假資訊的種種痛點,Numbers跨出了第一步,希望可以持數據完整性與可溯源、可驗證,「但未來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我們可以掌握個人數據的運用。

」Sophia補充說道。

創業快問快答 Q:就目前市場狀況,您認為貴公司服務的競爭優勢為何? 假資訊氾濫是近五年來的熱門議題,大部分的解決方案都是從下游(即已被產製出的假資訊)往上追查,就我們所知,目前所有對抗假資訊的解決方案仍然都是以人工追查資訊來源,或比對資料庫來確認,不但耗時,也需要很多人力維護並做資料建置。

我們希望能從上游(即資料被產製的同時)就確保它的完整性被保存,讓資料在持續往下游散播時能夠輕易被溯源。

目前國內外尚未有完整、成熟的解決方案,早期進入市場及擁有堅強的技術團隊是我們的競爭優勢。

Q:長遠來看,公司想成為一家何種類型的公司?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你們如何完成? 「開放、透明、自律自治」是Numbers對數據世界的願景,如上題所述,假資訊是我們第一階段想解決的問題,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希望能夠找回大眾對網路資訊的信任,並透過數據溯源的機制與認證,建立完整且公平的數據經濟生態鏈。

下一步的目標將是推出「NDIA(NumbersDataIntegrityAssurance)」標章,並將「資料溯源」的概念推向大眾,讓大眾除了培養自身的媒體識讀能力外,也有好的工具與能夠信賴的標章可以選擇。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3件事為何? 1.對內採取透明且共治的文化,滾動修正制度來保持效率 2.對外只要可以就盡可能幫忙投資人或商業夥伴,建立互助互信的關係 3.聆聽市場的聲音,但堅持產品理念 全文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文標題:如何擊破假新聞?Numbers推出「真相快門」以區塊鏈技術確保數據完整性 「社企流網站集資計畫」需要你的支持,為社會創造更多可能! →馬上支持 延伸閱讀 >> 總是抱怨好新聞太少?按下這顆「樹苗」按鈕,成為改變媒體的一份子 >> 假新聞「麥擱騙」!台灣工程師創網站「MyGoPen」,打擊網路謠言與詐騙 >> 真假新聞一把抓!培養媒體識讀技巧,這款桌遊帶你找出新聞裡的「4大毒物」 想要讓家鄉變得更好,卻不知道從何開始嗎?來看《社區自造家:第一次做社區營造就上手》專題,以移居者、返鄉者及師生團隊3種角色切入,帶你一探社造心法,齊心創造永續共好的生活環境! >>>看專題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假新聞區塊鏈媒體新聞資訊數據 你可能也喜歡 「青抵陣」拾起校內電視遙控權,力倡媒體識讀、拒絕假新聞 讓被審查的新聞得以自由——無國界記者打造「Minecraft」虛擬圖書館,收錄官方封鎖的歷史事件 當一份「不被收買的報紙」——讀者相挺、創新轉型,英《衞報》如何成功晉升B型企業? 「我們一起守護這座島嶼,好嗎?」投身環境報導30年,柯金源用鏡頭捕捉土地血淚 戳破同溫層假象!日本新聞appSmartNews用演算法開拓用戶觀點,超越美國雅虎贏得讀者的心 假新聞「麥擱騙」!台灣工程師創網站「MyGoPen」,打擊網路謠言與詐騙 總是抱怨好新聞太少?按下這顆「樹苗」按鈕,成為改變媒體的一份子 稍稍讓你走出同溫層,這款新APP帶你適應更多元的觀點 PhotoCredit:AeroFarms 未來我們將會吃什麼食物?2020食農關鍵字揭曉 科技環保食農案例 2020.04.14 合作轉載 全球第一個食品業協作平台「ForwardFooding」公佈了「FoodTech500」,從來自54國的1200多家食農科技新創公司中挑選出500大。

其中,前10名的新創公司大多都圍繞在「垂直農業」、「創新包裝解決方案」與「昆蟲食品」三大趨勢。

食力/文:黃敬翔 每年都有無數食品新創公司在全球各地成立,結合科技與創新思維提出食農領域的新方向。

在眾多新創公司中,有誰是值得關注、可能會引領未來的下一波風潮呢? 受到《財富雜誌》每年公佈的「世界500大」企業排行榜影響,位於英國倫敦、專門協助食品新創公司搭建與大型食品企業合作橋樑的全球第一個食品業協作平台「ForwardFooding」,在2020年2月公佈了「食品科技500大(FoodTech500)」榜單,從來自54國的1200多家食農科技新創中挑選出500大企業,是全球首個兼具食品、科技與永續發展領域人才的權威名單。

入選名單近8成創立不到5年,但75%已有盈餘 要躋身「FoodTech500」必須是成立不到15年的公司,且核心理念符合ForwardFooding對於「食農科技(AgriFoodTech)」之定義:探索如何運用技術來提高食品設計、生產、交付等效率與永續性的新創公司。

評比的標準則圍繞在3大層面,各項分別評分後加總在一起就是總分,滿分最高可得300: 第一,「公司規模」根據財務績效、員工、辦公室等數據,預測公司的未來發展。

第二,「數位足跡」根據社群能見度、搜尋引擎排名等25個指標做計算。

第三,「永續性」從生產過程中的碳足跡、產品是否有第三方認證、影響力等多來做評比。

此外,也會分析其是否有達到聯合國設立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如消除飢餓、確保可永續的消費或生產等任一項目。

ForwardFooding執行長AlessioD'Antino表示,成功躋身「FoodTech500」的公司無一不是企業家成功的典範。

在這份名單中,有78.2%的公司成立不到5年,有56.1%更還在融資階段。

不過,有大約75%的公司儘管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已經有盈餘。

解決耕地有限問題、讓農業走進都市!前10名有4家從事「垂直農業」 傳統農業種植面積需求廣,隨著人口增加、耕地減少、氣候變遷等因素,「垂直農場(VerticalFarming)」正趁勢崛起。

所謂的垂直農場,就是在垂直堆疊的層面、或傾斜面上生產食物,有時候也會結合其他結構,如摩天大樓、集裝箱等等。

「FoodTech500」中排名第一、成立於2004年的美國新創公司「AeroFarms」就是垂直農場領域的佼佼者,甚至與「戴爾技術(DellTechnologies)」合作,導入其物聯網(IoT)技術,其農場內的光線、溫濕度、水分、肥料等環境因子皆由電腦控制,極大化農作物的產量。

此外,這也成功減少了資源的浪費,它的用水量比傳統農業少了95%、單位種植面積則是傳統農業的390倍。

此外,由於在室內,更可以全年生產,不輕易受到天災的影響。

除了AeroFarms外,前10名中與垂直農場有關的還有排名第三的「BoweryFarming」、第七名的「Agrilution」與第八名的「GrowingUnderground」,每一家都有不同的作法。

好比說Agrilution打造出一般家庭也可以使用的室內種植箱,將垂直農場家用化;GrowingUnderground則是全球第一個建在地下的垂直農場,大幅運用二戰時期建立的防空洞,將其轉為農場。

尋找包裝與糧食的替代方案!可生物降解包裝、昆蟲食品勢不可擋 塑料污染是現今世界上面臨最困難的挑戰之一,許多人也正努力尋找解方。

「FoodTech500」中排名第二、2010年成立的以色列新創公司「TIPA」開發出了基於玉米澱粉等製成的「生物塑料(Bioplastic)」包裝,擁有與一般塑料完全相同的功能特性,但可以堆肥、完全分解。

排名第六、來自英國的「Notpla」同樣也是尋求新包裝替代方案的公司,它最著名的產品就是可以直接吃的水包裝「Ooho」,該膠囊包裝是用海藻與其他植物成分製成的。

2019年的倫敦馬拉松中就曾使用該產品作為選手的補給。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有食用昆蟲的行為。

隨著全球糧食缺乏危機,這種原始的飲食方式一再被拿出討論,聯合國糧農組織也認為昆蟲是解決人類糧食問題、環境污染及對抗全球暖化最好的未來食物。

「FoodTech500」中排名第五的「JIMINI'S」就是一家專門將昆蟲製成包裝食品的法國新創公司,它將蟋蟀粉製作蛋白棒,將蟎蟲、甲殼類或軟體等昆蟲做成早餐穀物,產品從全蟲零食到昆蟲粉等都有。

未來,我們將會吃些什麼樣的食物?食物又會從何而來?ForwardFooding公佈的「FoodTech500」提供了我們一些想像。

雖然這些新創食農科技公司都很年輕,但它們都是看見了目前全球生態或產業遇到的困境與問題,並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展現出無窮的創意與實力,也許在不久後,它們將會成為引領產業翻轉的新勢力。

全文轉載自食力,原文標題:未來食農關鍵字「垂直農業、創新包裝、昆蟲食品」!2020年食品科技500大領導食農新趨勢 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嗎?社企流希望帶給你更好的內容,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馬上支持 延伸閱讀 >>食物過期就不能吃?歐洲科學團隊推出「嗅覺芯片」感應壞掉食物,降低浪費問題 >>辦公桌上的魚草共生!台灣團隊以太極為靈感,設計出「萬物皆循環」的共生魚缸 >>讓池上米直送教宗餐桌!台東青農將生產過程導入區塊鏈,透明產銷履歷使全世界都買單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或分享 標籤: 食農農業科技垂直農業新創食農科技垂直農場 你可能也喜歡 他打造單位面積產量世界第一的科技農場,要讓家人和消費者都能安心大口吃蔬菜 「垂直農場」面面觀:沒曬過太陽的蔬菜有營養嗎?人工溫室是否更耗能、不環保? 讓食物與人的關係回歸誠實與透明,直擊「未來超市」! 加速氣候行動,「小微企業倫理長」從食農、海洋保育、循環經濟找解方 哪種食物最常被丟掉?荷蘭新創打造識別系統,為餐廳減少一半食物浪費 4天推出保證明日送達的「鄰家鮮生」蔬果箱!菜蟲農食用科技一鏈串起產地到餐桌 兩分鐘辨識食物過敏原!台灣新創守護大眾吃進嘴裡的健康 全球新創生態系評比揭曉,有哪些台灣新創揚名國際? 食力FoodNEXT 食力FoodNEXT,給你正確資訊的食品知識平台。

一群媒體工作及對食品科學與知識推廣有熱情的人,關注食品安全議題大小事。

1 2 3 4 5 6 7 8 9 … 下一頁› 最後一頁» 本週熱門案例 1 孤獨相當於日抽15根菸——這群奶奶花20年催生英國第一個「熟女共居社區」 銀髮 2 「收入決定人們的生活方式,而非地點」這個網站紀錄2百戶家庭,打破對貧富差距的想像 金融 3 這台MIT「造水機」把空氣變成飲用水,可供應一般家庭日常飲水量 科技 4 不必再追回收車了!把垃圾帶到這座都市中的回收站,勤回收就能兌換日用品 環保 5 一所沒有校園的大學!「Minerva」不教應付考試的課程,將學習場域推向全世界 科技 訂閱電子報文章新知 案例 評論 活動 徵才 資源好書推薦 社企檔案 支持網絡 專題 ESG入門課 訂閱電子報 站內搜尋 主題 關於社企流 新手必讀 專欄作者 聯絡我們 社會企業育成 NPO育成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創業CSR科技環保食農健康銀髮教育文創時尚社區社會設計公平貿易就業青年性別金融政策人物城市建築交通新住民原住民 看更多主題 回到最上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