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華文化信仰中,上帝是中國君主(天子)所祭拜的至上神,又稱為天帝、皇天上帝或昊天上帝,民間俗稱為上天、老天、老天爺、天主、天公、天公伯。

對昊天上帝的信仰, ... 上帝 中國地區傳統文化的最高神 語言 監視 編輯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基督教的神、玉皇上帝、神、天或四字神名。

在中華文化信仰中,上帝是中國君主(天子)所祭拜的至上神,又稱為天帝、皇天上帝或昊天上帝,民間俗稱為上天、老天、老天爺、天主、天公、天公伯。

對昊天上帝的信仰,源自古代中國對於天空(蒼天、昊天),以及北極星(北辰、帝星)的崇拜。

以上天廣大,稱昊天。

遠望青色,稱蒼天。

人尊莫過於帝,托之於天,故稱上帝[1]。

另一方面,以北辰之星,眾星環繞,最為尊貴,紫微宮就位於北辰之中樞,為上帝居所[2][3]。

上帝一詞在古籍中首先出現於周朝的古代經典—五經,而四書等其他儒家經典以及史書中也提到了上帝。

在古代中國的原初神話和宗教體系中,指的是至上神,字面意思就是「在上的帝王」,意味著「最高的主宰」。

北京天壇祈年殿即為歷代君主祭祀上帝之處,內供奉有昊天上帝之神位。

昊天上帝又稱為皇天上帝,「皇天」和「后土」上下相對,並稱「皇天后土」。

緯書稱昊天上帝為天皇大帝,並增以五方上帝配屬五行及仁義禮智信[4]。

部分文獻又以上帝為太一,形容天地開闢前,元氣未分,渾沌為一的狀態,五帝為太一的輔佐[5]。

道教尊稱昊天上帝為玉皇上帝,以五方上帝為「五方五老君」所化[6][7]。

在道教信仰中,玉皇上帝,即玉皇大帝,為天界的皇帝,但並非道教的最高神,在民間則被認為是主宰宇宙的至尊天神,道教信仰裡,「道」的化身「三清」高於代表「天」的「玉帝」。

宋朝理學大儒朱熹認為,「天」、「帝」即是指「道」、「理」,天非有此道理,不能為天[8]。

受到基督宗教傳入的影響,上帝一詞在現代社會也用來指基督宗教的神。

目次 1歷史 1.1商朝 1.2周朝 1.3漢朝 2儒家上帝觀 2.1上帝的人格 2.2上帝的祭祀 2.3祭祀上帝的禮儀 2.4感生帝和受天命 3道教的上帝 3.1玉皇上帝 3.1.1俗以玉皇為天帝 4亞伯拉罕諸教的上帝 4.1「上帝」一詞的基督宗教化 4.1.1天主教 4.1.2新教 4.1.3東正教 5其他宗教的至上神 6參考文獻 7延伸閱讀 8研究書目 9參見 歷史編輯 商朝編輯 最早提到「帝」或「上帝」的考古學實物,是商朝的甲骨文、金文,「帝」之字形寫作 、 。

根據陳夢家的說法,有三種用法: 為上帝或帝,是名詞 禘祭之禘,是動詞 為廟號的區別字,如帝甲、文武帝,名詞。

「帝」原專指上帝,到商代中晚期後,人王亦稱「帝」,禘祭則是古代對天神、祖先的大祭。

卜辭記載之「上帝」,能夠呼風喚雨、驅雷掣電、降災賜福,並有「五臣」、「小工」、「風」、「雲」等使者,相當於周代之「天」、「天帝」。

其文辭如,「翌癸卯,帝其令風」、「戊申卜,爭貞:帝其降我熯(旱)」、「甲辰卜,爭貞:我伐馬方,帝受我又(祐)」[9][10]。

商朝的統治階層將上帝作為至高的精神力量,認為祂控制著戰爭、收成、天氣、災害以及國家的命運,並統治著其他自然神和死者的靈魂。

[11]上帝可能比全在更超然,只通過其他神來行使職責。

[11]上帝被認為遙不可及,普通凡人無法直接崇拜。

而商朝君主宣稱,其祖先與上帝同在,也被稱為帝。

商朝君主通過祖先接近上帝,可以直接向上帝祈祝。

[12] 周朝編輯 主條目:天在商朝後期和周朝,「上帝」與周人信仰的「天」融合為「昊天上帝」或「皇天上帝」,並以「天命」作為周王室統治的正當性。

周公制禮作樂,確立國家的典章制度和社會的倫理準則,為後世儒教的先驅。

周公通過天命的概念,宣揚姬周取代殷商治理天下,是承奉上天的旨意、命令,是天帝派遣有德性的人,協助天帝治理、化育下民[13][14]。

天帝不僅僅屬於某一王朝,而是一種道德力量,按照嚴格的標準行使力量,如果君主失德失政,會被新的王朝取代。

這套天命觀,宣揚除了祭天,上帝通常不接受祭祀,而是賜福給有德行的人。

[15]並將君王祭天的習俗,追溯至虞舜,如《尚書》記載,舜繼位為天子後,「肆類於上帝,禋於六宗,望於山川,遍於群神」。

又由於統治下民的君王,其始祖是天帝所下派、通感天地之靈而生,因此君王(或攝政王)會祭祀其祖先,以配天神[16],如《孝經》記載,「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后稷、文王都是周王室的先祖。

周朝建立後,殷人貴族為周王朝擔任神職和顧問,三監之亂後殷人隨九鼎遷往洛邑,繼續維護禮樂。

而殷商下級士族直接發展成為的儒士,為統治階層提供祭禮儀規方面的建議。

禮樂逐漸崩壞後,孔子為復興禮樂而誕生了儒家,儒家經典記錄並整理了早期的儒教傳統,包括天帝信仰。

五經中的上帝 經書 出現次數 尚書 32次 詩經 24次 禮記 20次 春秋 8次 易經 2次 主條目:五方上帝禮樂崩壞,諸侯有各自的信仰如太一、八主神等,其中秦國信仰的五方上帝誕生自陰陽家的五行學說,秦國先後建立四畤祭祀其中四帝,秦朝滅亡後劉邦再增全五畤。

漢朝編輯 漢初延續秦制,五色上帝依然是最高神,直到漢武帝將北極星泰一位列其上,漢武帝泰山祭祀泰一:「祀上帝於明堂」。

劉安在《淮南子》中稱為太帝,居於崑崙之上的天庭。

漢平帝時期王莽改制,「泰一」改為「皇天上帝泰一」,恢復周朝時「天」的神格。

東漢建立後,「皇天上帝泰一」隱去「泰一」二字,但保留北極星的神格。

北極星被稱為天皇大帝,主御群靈執萬神圖。

而太一在之後不再是北極星,地位下降。

鄭玄「上帝者,天之別名也」。

有時又和天作了區分,如《漢書》:「四年春,郊祀高祖以配天,宗祀孝文皇帝以配上帝」,其中又將天和上帝區分開來,上帝地位低於天。

以鄭玄為代表的神學體系認為上帝為天之別名,總共有六天、六上帝。

六天上帝即昊天上帝與五方上帝。

昊天上帝耀魄寶為全天之帝;五方天帝各為一方天帝,分別為中央土德黃帝含樞紐、東方木德青帝靈威仰、南方火德赤帝赤熛弩、西方金德白帝白招拒、北方水德玄帝汁光紀。

以王肅為代表的宗教系統認為五行人帝可稱為上帝,但不可稱為天;昊天上帝則可稱為天,祭祀昊天上帝即代表祭天。

[17]漢代以後,天帝在正式名稱上偶有變化,按照不同經典的記錄被改為皇皇帝天、皇皇后帝、昊天上帝、天皇上帝。

儒家上帝觀編輯 儒家的上帝[18],又稱帝、天帝、昊天上帝,亦稱天神[19]、天皇大帝[20]、皇天上帝、皇皇帝天[21]等,具有擬人化的神的概念。

《說文解字》:「神:引出萬物者也」。

「帝」後來又用來指天子、帝王、君主。

一方面認為昊天上帝居處北辰,「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北辰之星。

」另一方面,將天與帝區分開,認為昊天為全天,《毛詩傳》:「元氣昊大,則稱昊天。

遠視蒼蒼,則稱蒼天。

此則天以蒼昊為體,不入星辰之列。

」昊天上帝,更自然化則稱為昊天、皇天、天[22],部分文獻又稱「太一」[23]等,「天」是最通常的說法,又稱蒼天、上天、上蒼、老天、老天爺等,如「蒼天在上」、「皇天有眼」、「奉天」、「天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的老天啊」中的「天」。

關於「天」與「帝」的關係,《宋史》記載宋朝理學家朱熹對此有過清楚解釋:「或問: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帝即是天,天即是帝,卻分祭,何也?曰:為壇而祭,故謂之天,祭於屋下而以神祇祭之,故謂之帝。

」[24]春秋戰國之時,思想進步,人文理性精神勃發,季梁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

」[25]神為人造,民為神主,則上古神秘觀念漸消,「上帝」之概念漸由自然之「天」取代,天為道德民意之化身,這構成了後世中國文化信仰的一個基礎,而「敬天崇祖」是中國文化中最基本的信仰要素。

[26][27] 中國神祇 分類 權能 祭祀方法 上帝 昊天上帝、五方上帝 節氣、農耕、禍福[28]、壽命、國事、戰爭、狩獵 太牢、幣帛 天神 日、月、五星、十二辰、二十八宿、風師、雨師、司命 上帝的使者 少牢 地祇 皇地祇、社稷、五嶽、四瀆、四鎮、海、山林、名川 地域神、農耕、自然現象 方丘 人鬼 祖先、先公、遠祖、近祖、先臣 自然、收穫、戰爭、疾病、生死、妊娠 享宗廟 中國殷周信仰和其繼承者儒教信仰中的帝、天帝、上帝、昊天上帝,在道教神話中演化為玉皇上帝[29]。

在道教信仰中,玉皇上帝,即玉皇大帝,為天界、神界的皇帝,但他並非道教中的最高神,在民間則被認為是主宰宇宙的至尊天神。

上帝的人格編輯 上帝是甲骨文卜辭卜問的對象,掌管著萬物生死,國家大事都要通過龜卜徵詢上帝的意見,[30]特別是祈雨、戰爭、農事、疾病、巡狩、災難。

先王或先公是上帝的「帝廷」,如「下乙賓於帝」(《乙編》7197)、「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31]與人有血緣關係的祖先神是向帝轉達祈求人,祖先在天上陪伴上帝。

[32]自然神是上帝的臣侍,如「帝史風」(《通纂》398),風神為上帝的使臣。

盤庚遷都就是遵從上帝的意志。

[33]周武王病重,周公旦卜問上帝是否可以代武王死,上帝使武王病癒。

[34]周公旦平叛三監之亂也是卜問上帝的結果。

[35]為了改卜得吉,司馬子魚甚至以生命來向上帝換取楚軍勝利。

[36]早期的上帝,帶有濃厚人格神色彩,如《尚書》「商書·伊訓第四」中提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後期儒家信仰中「上帝」的人格神色彩消亡,僅被視為哲學上的無形無名的「本體」,稱為「理」。

而人格神的上帝信仰則為道教所繼承,發展為「玉皇大帝」,但已不再作為至上神(道教信仰,「道」的化身「三清」高於代表「天」的「玉帝」)。

上帝信仰被「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儒教繼承,出現於儒家經典——五經,這五部經書都提到了該詞,其中最早的是《尚書》的「虞書·舜典」。

除此之外,四書等其他的儒家經典以及各史書中也提到了上帝,有時也稱昊天上帝、皇天上帝,在古代中國的原初神話和宗教體系中,指的是至上神,字面意思就是「在上的帝王」,意味著「最高的主宰」,也稱為「帝」,或者「天」,「太一」。

「禮莫大於敬天,儀莫大於郊祀」,中國歷代皆設祭天之所——天壇,如北京天壇祈年殿即為明清皇帝祭祀上帝之處,內供奉有皇天上帝之神位[37] 上帝的祭祀編輯 西周確立了天子直接向上帝祭祀的祭天禮儀。

其他人則通過祖先祭祀上帝,上帝降福給有德行的人。

[38]《通典》記載,周禮設六官,其中以六輅祭祀昊天上帝和東、南、西、北、中五方上帝:一曰蒼輅,以祀昊天上帝。

二曰青輅,以祀東方上帝。

三曰朱輅,以祀南方上帝及朝日。

四曰黃輅,以祭地祇、中央上帝。

五曰白輅,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

六曰玄輅,以祀北方上帝及感帝、神州。

東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農氏),中央黃帝(軒轅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顓頊),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東漢大儒鄭玄聲稱「上帝者,天之別名」,並有六天一說,認為上帝有六位,即「昊天上帝」加東、南、西、北、中,五方上帝。

宋朝理學派大儒朱熹認為,「天」、「帝」、「道」、「理」都是同一本體的不同稱呼,心學派陸九淵、王陽明則認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祭祀上帝的禮儀編輯 根據孟子的說法,天子是上天感應降世,所以要祭天、與上帝溝通。

祭天的服飾是冕服。

《周禮·春官宗伯》曰:「王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這是因為「郊以祀天,祀天而必法則其所垂之象,使凡吾身之所被服、吾身之所乘駕、吾禮之所施設文飾,莫非天之象焉。

」[39]《孔子家語》曰:「萬物本於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

」[40] 感生帝和受天命編輯 主條目:五德終始說 天子是上帝之子、奉天承運,即奉天命而治理天下。

人間的帝王和朝代就是五方上帝輪流所感應而生的,因此也稱為「感生帝」,如堯是赤帝所感生,舜是黃帝所感生,禹是白帝所感生,湯是黑帝所感生,周文王是蒼帝所感生。

封禪,即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

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白虎通義》曰:「受命之君,天之所興,四方莫敢違」。

司馬光於《冊問王道》中謂:「王者受天命,臨四海,上承天之序,下正人之統」。

王朝 感生帝 五德 五行 周朝、北魏、北齊、北周 青帝 仁 木 夏朝、晉朝 白帝 義 金 漢朝、隋朝[41]、宋朝、明朝 赤帝 禮 火 商朝、秦朝、清朝 黑帝 智 水 虞朝、曹魏、唐朝[42]、元朝 黃帝 信 土 道教的上帝編輯 玉皇上帝編輯 主條目:玉皇上帝 最早南朝梁陶弘景的《真靈位業圖》出現了「玉皇道君」、「高上玉帝」,且地位不高。

到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無上秘要》中才完整出現「玉皇上帝」。

玉皇上帝由儒教中的昊天上帝轉化而來,但更人格化了。

莊子認為,萬事萬物本於道,天由道而生。

墨子把上帝鬼神看作人類之外的另一種生靈。

[43]道教中除了玉皇上帝還有其他數量頗多的「上帝」的神靈,而儒教的六天上帝被描述為「六天故氣」。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中玉皇上帝的地位被抬高到昊天上帝與五老(五方)上帝之上,元始天尊之下。

宋徽宗讓玉皇和昊天合一,提高了玉皇在民間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開來。

[44][45]而朱熹則斥責讓至高神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僭逆,莫此為甚。

俗以玉皇為天帝編輯 儒教官方祭祀中一般稱昊天上帝,民間、道教中多稱玉皇大帝。

玉皇上帝通常又稱玉皇大帝、玉皇、玉帝,為道教眾神之王。

民間文學說「上帝」,大多指玉皇上帝或昊天玉皇上帝,如: 《三國演義》:「雲長曰,『臣等非人,乃是鬼也。

上帝以臣二人平生不失信義,皆敕命為神。

』」 《三遂平妖傳》:「常聞說上帝無私,卻不信有個秘字。

」 《閱微草堂筆記》:「上帝且以真人一符增置一神」,「上帝好生汝」,「苟其無罪,天地未嘗不並育,上帝所不誅。

」 《桃花扇》:「今奉上帝之命,封為飛天使者,走馬到任去也。

」而官學書籍中的上帝僅指昊天上帝,如: 《詩經·大雅》:「維此文王,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聿懷多福。

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 《詩經·魯頌》:「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無災無害。

」 《尚書·周書》:「惟時上帝,集厥命於文王。

」 《禮記·王制》:「天子將出,類乎上帝。

」 《禮記·禮運》:「聖有作,然後修火之利,範金合土以為台榭宮室牖戶,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為醴酪,治其麻絲,以為布帛,以養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

」 孟子曰:「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 《晉書》:「一人吁嗟,王道尚為之虧。

況群神怨憾而不怒動上帝乎!」儘管玉皇上帝為中華民間信仰中的最高神、眾神之王,在道教中和太上老君一樣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玉皇被稱為「諸天之主」、「萬天之尊」,但地位低於道教中的最高神靈三清:元始天尊、道德天尊、靈寶天尊。

在道教中,玉皇上帝的職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專掌,大事申呈」。

亞伯拉罕諸教的上帝編輯 主條目:神(一神教) 「上帝」一詞的基督教化,源自基督教傳入後,基督教傳教士用古籍中的上帝一詞,作為其信奉之神(希伯來語:Elohim、希臘語:Theos、拉丁語:Deus、英語:God)的對譯語。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均源自同一個原始宗教--即古猶太教,因起源於閃米特人,又合稱閃米特宗教。

一般認為,亞伯拉罕諸教均為一神教,其崇拜的最高神為同一個神,但亞伯拉罕諸教宗教乃至同一宗教各教派中最高神的形象又有一些差別。

閃米特一神教以及其它一神教的神和中華宗教信仰文化等多神教信仰文化的區別是,神在一神教中不但是最高神,而且是唯一的神。

猶太教相信耶和華是創造天地,獨一的真神。

當中之獨一神的名字為「YHWH」的四字神名,元音早已失傳;含義是「我是自有永有」(yetihovehhavah,以後永是-今是-昔是)。

後來經過馬索拉學派加上ADONAI(希伯來文的意思是主)母音,拉丁音讀為Yehowah、Yahweh,中文譯為耶和華、雅威、耶威等[46]。

「耶和華」這個​名字​源​自​希伯來語​動詞「成為」。

有些​學者​認為,上帝​的​名字​是​動詞「成為」的​使役​形態。

因此,許多​人​將​上帝​名字​的​意思​理解​為「成事者」。

而聖經譯者羅瑟拉姆的譯法是:「我喜歡做甚麼,都一定成功。

猶太教徒,因敬畏他們的主,一般都不敢直呼其名「雅威」,而以「神」(Elohim/God)、「主」(Adonai/Lord)等關係式的代名詞代之。

與基督教不同,猶太教所信奉的耶和華只有聖父一個位格,為猶太教中的最高神及唯一的神。

基督宗教(羅馬公教、希臘正教、更正教)中之獨一神的名字與猶太教敬拜的神之名一樣,都為「YHWH」,由於教派不同,新教(常慣稱為基督教)譯為耶和華,天主教譯為雅威(Yahweh),希臘正教(東正教)譯為耶威(Yahweh)。

基督徒通常會以「天主/神/上帝」(God),或以「主、上主」(Lord)等代名詞,來表達一種「神/上帝/神兒女關係[47]、「君王子民/主僕關係」;而羅馬公教團體更奉教宗的口諭,為尊重猶太人的傳統,教友應盡量避免直呼主的名──雅威。

與猶太教不同,基督教所信奉的耶和華是三位一體的,即聖父(GodFather,天父)、聖子、聖靈/聖神,祂們是一體的,為基督教中的最高神及唯一的神。

神以他自己的樣式和形像造人,所以人性中具有道德意識、思想、情感、意志:而神之於人,也因此是人格神。

伊斯蘭教中的安拉,又譯為阿拉、胡大(波斯語)等,中國的穆斯林又稱祂為「真主」,為全宇宙中至尊及獨一的創造主,除祂以外,別無真宰,而真主的九十九個尊名則彰顯其各項優美的德性,如至仁的或至慈的等等。

對亞伯拉罕諸教的起源和教義欠缺了解的一般人,常認為他們因對神的稱呼不相同,而認為他們信的神不同。

這樣的看法原因有兩個: 希伯來語、拉丁語、和阿拉伯語對同一個神講法不同,音譯後在各種語言中用詞不相同造成的誤認。

阿拉伯語中的「安拉」,直譯成漢語是「唯一的崇拜對象」。

也就是在「崇拜對象」的普通名詞ilâh前面加上定冠詞al,成為Allâh,英語直譯就是「TheGod」-「這一神」。

教義不同-不但是不同宗教,在同一宗教內的不同教派,對其他宗派信的神是不是同一個神/先知等也有各自的說法。

在馬來西亞,天主教傳統上在聖經中也用「安拉」來指基督宗教的神,也因此和在中國用「上帝」指基督宗教的神一樣,引起當地政府的不滿[48]。

「上帝」一詞的基督宗教化編輯 主條目:基督教的神 天主教編輯 明末,利瑪竇來華傳教,把YHWH譯作「天主」、「天」、「上帝」、「天帝」。

其《天主實義(TheTrueMeaningoftheLordofHeaven)》說:「天主之稱,謂物之原。

如謂有所由生,則非天主也。

物之有始有終者,鳥獸草木是也;有始無終者,天地鬼神及人之靈魂是也。

天主則無始無終,而爲萬物始焉,爲萬物根柢焉。

無天主則無物矣。

物由天主生,天主無所由生也。

」《坤輿萬國全圖》說:「天主創作萬物於寰宇。

」而其撰於1595年的《交友論》還說:「上帝給人雙目、雙耳、雙手、雙足,欲兩友相助,方爲事有成矣。

」4年後,利瑪竇在《二十五言》中又說:「上帝者,生物原始,宰物本主也。

其《上大明皇帝貢獻土物奏》:「謹以原攜本國土物,所有天帝圖像一幅,天帝母圖像二幅,天帝經一本。

」 利瑪竇(MatteoRicci)用「上帝」稱呼基督宗教的神,認為與基督教並不對立,並且意義相當[49]。

這種作法引起了一些儒士的反對。

他們認為儒家的天、上帝與天主教的天主有著本質的區別。

鍾始生的《天學初征》和《天學再征》對此做了較為全面的辨析。

他認為:第一,天是蒼蒼之天,是與地相對的物質之天;第二,天是「統御世間、主善罰惡之天,即《詩》、《易》、《中庸》所稱上帝是也」,但這個主宰之天只是「治世,而非生世,譬如帝王,但治民而非生民也」。

鍾始生認為利瑪竇附儒之論是對儒學天論的曲解。

[50]利瑪竇的傳教方式不但引起了當時儒士的反對,也引起了道明會等其他傳教士以及羅馬教廷的不滿。

1715年3月19日,教宗克萊孟十一世發布教宗敕令《自登基之日》禁止中國天主教徒祭天祭孔祭祖:「西洋地方稱呼天地萬物之主用「斗斯」(Deus)二字,此二字在中國用不成話,所以在中國之西洋人,併入天主教之人方用「天主」二字,已經日久。

從今以後,總不許用「天」字,亦不許用「上帝」字眼,只稱呼天地萬物之主。

如「敬天」二字之匾,若未懸掛,即不必懸掛,若已曾懸掛在天主堂內,即當取下,不許懸掛。

」後來遭受康熙皇帝的抵制,人稱中國禮儀之爭。

清末民初天主教法文《教務月志》載文批評利瑪竇和湯若望、南懷仁等,『罪其喜引古書上帝,而不專用天主名,罪其阿悅華人,而將順其禮俗』。

[51] 新教編輯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在華新教傳教士準備翻譯委辦譯本。

但在翻譯God的名字時,與天主教一樣,新教傳教士也起了爭論。

一派主張翻譯成「上帝」,一派主張翻譯成「神」。

1877年,有120位外國新教傳教士在上海集會,這次集會的會議紀要中有:「據《新舊約》所論之『上帝』,即《六經》所言『上帝』若合符節,其揆一也。

迨後諸教士各執己見,辨論孔子之道。

有云:『儒書所載之上帝,非造化主宰』。

」[52]由此可見,在十九世紀時,無論是天主教的傳教士還是新教的傳教士,一部分人覺得「上帝」與基督宗教中的神是不同的。

但到了20世紀,很多福音主義、福音派、靈恩派、基要派和中國正教會[53]的傳教士受唯獨聖經的影響,引用使徒行傳第十七章23-31:「這位你們不認識卻在敬拜的神明,我現在介紹給你們。

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是天地的主宰,並不住在人手建造的廟宇里...上帝以往不鑑察世人的無知,現在則命令世上所有的人都要悔改。

因為祂已經定了日子,要借祂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這個世界」,認為事實上華夏傳統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

[54][55]此外,基督教基要主義令這些教派認為天主教和其他新教尊重儒家是一種妥協行爲,是與聖經背道而馳和偏離基督教的教義,所以這些教派遂採用「上帝」這個名詞。

之後翻譯的官話和合本,即今天大多數新教教會使用的聖經,採用兩個版本,就是神版和上帝版。

今天,不少華人基督新教徒覺得「上帝」或「神」哪個都可以用,名稱之爭沒有什麼意義和價值;世俗社會的商品、廣告也常用上帝一詞來指基督教的神。

但另有一些基督徒覺得God之名是基督教中特別重要的議題之一,爭論不是沒有價值;他們一般都拒絕使用「上帝」,因擔心與偶像聯繫起來,所以只用「神」。

東正教編輯 東正教一般使用上帝一詞指代神。

其他宗教的至上神編輯 主條目:主神 朝鮮半島傳統信仰以及現代新興宗教中的桓因被稱為上帝(상제)。

先秦楚國神話中的最高位大神為東皇太一。

中國明清以來的一些新興宗教如羅教、雞足山大乘教、齋教、理教、先天道、一貫道及天道等將最高神祇稱為明明上帝(或無生老母)。

日本神道教《古事記》、《日本書紀》中的最高神天照大神可能來源於天與上帝的思想。

[56] 印度教中,梵天(大梵天、大梵天王)、毗濕奴、濕婆等三神為最高神,隨著各教派不同而歧異;在吠陀時代,則是尊崇眾神之首因陀羅。

不同時代不同教派各個神的地位不盡相同,梵天神殿在印度境內只有一座,可能因教義與地理限制無法深入民間生活而式微,傳到泰國後,勃興為四面佛,以其至高神的身分擴散各地。

印尼各民族神話將神靈稱為Hyang(英語:Hyang),各地敬奉的最高神和傳說不盡相同[57]: 在爪哇神話,濕婆(當地稱為BataraGuru(英語:BataraGuru))是神域統治者,其父親為SangHyangTunggal。

在巽他傳統信仰(英語:SundaWiwitan),最高神為SangHyangKersa,創造宇宙和包括BataraGuru在內的其他神靈(英語:Hyang)。

峇里島印度教尊奉SangHyangWidhiWasa(英語:SangHyangWidhiWasa),祂被視同於Tunggal和梵。

巴塔克神話(英語:Batak_mythology)中,MulajadinaBolon是宇宙創造者,其兒子BataraGuru的女兒是人類祖先。

布吉人史詩加利哥的故事(英語:LaGaligo),其主角Sawerigading(印度尼西亞語:Sawerigading)王子為LaTogeqlangiq(BataraGuru)之孫,BataraGuru的父親則是統御天空的至上神SangPatotoqé[58]。

在古埃及宗教中,太陽神「拉」(Ra)被奉為最高神。

在不同的時期,祂曾和阿圖姆(Atum,黃昏的太陽)、荷魯斯(Horus,法老守護神、王權的象徵)、阿頓(Aten,圓盤)、阿蒙(Amun,古埃及新王國時期首都的守護神)的名號結合起來,成為同一神。

蘇美爾宗教文化中,最高神祇有三位:天神安努(An)、大氣與風之神恩利爾(Enlil)、水神恩基(Enki)。

到了巴比倫時期,敬奉的主神轉為馬爾杜克(Marduk)。

古典和後古典時期的馬雅文化信仰中,伊察姆納(Itzamná)以高階祭司的樣貌在天空王座上進行統治,祂的其中一個面向是太陽神基尼奇·阿豪(英語:KinichAhau)。

殖民時期後,又被認為是基督教化獨一神胡納波·庫(英語:Hunab_Ku)的兒子。

而在瓜地馬拉的馬雅文化──基切人的神話書《波波爾·烏》中,記載羽蛇神(Q'uq'umatz)被冠以統治者(Tepeu)的稱號,並創造了人類[59]。

阿茲特克神話中諸神的創造者──奧梅特奧特爾創造了自己。

祂是一個雙性體,生下了四子──特斯卡特利波卡(美洲豹)、克察爾科亞特爾(羽蛇神)、維齊洛波奇特利、以及希佩托特克。

這四位神祇各據一方,後來更造了天地諸神。

薩滿教沒有明顯的上帝觀念,但對於很多人來說常把「長生天」當成天帝。

祆教的光明之神阿胡拉·馬茲達為主神,摩尼教視其為戰爭之神先意。

摩尼教(明教)的最高神及永恆至善之神叫做明尊察宛(Zurvan)。

希臘神話中,第一主神宙斯(Zeus)為最高神。

朱庇特(Jupiter)是羅馬的主神,羅馬神話興起後,宙斯改為朱庇特。

北歐神話信仰中,奧丁(Odin)為最高神。

唯一神派自然神論者,以「理性」為認識上帝的準則。

佛教主張世界是因緣和合而成(緣起),認為外道(吠陀宗教)所敬奉的主宰是天人,也會死亡而重入輪迴,比如大自在天、毘紐天、大梵天、波旬或帝釋天,並以不受輪迴的解脫者佛陀(Buddha)為神上首、天中天[60]。

參考文獻編輯 ^《宋史》:「按《開寶通禮》,元氣廣大則稱昊天,據遠視之蒼然,則稱蒼天。

人之所尊,莫過於帝,托之於天,故稱上帝。

……是則天以蒼昊為體,不入星辰之列。

」 ^《宋史》:「舊史《天文志》並云:北極,北辰最尊者。

又勾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鄭玄注《周禮》謂:禮天者,冬至祭天皇於北極也。

」 ^《後漢書》卷48:「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

王者立宮,象而爲之。

兩觀謂闕也。

」 ^《禮記正義》卷十二·王制第五:「謂大微五帝,應於五行,五行各有德,故謂五德之帝。

木神仁,金神義,火神禮,水神智,土神信,是五德也。

」 ^《淮南子》:「紫宮者,太一之居也……洞同天地,渾沌為樸,未造而成物,謂之太一」《史記》:「亳人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

」 ^道教總廟三清宮.玉皇上帝聖紀.[2018-05-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5).  ^五方五老及五方五帝聖紀.道教總廟三清宮.[2018-05-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5).  ^《朱子語類》:「天之所以為天者,理而已。

天非有此道理,不能為天,故蒼蒼者即此道理之天,故曰:『其體即謂之天,其主宰即謂之帝。

』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雖是理如此,亦須是上面有箇道理教如此始得。

但非如道家說,真有箇『三清大帝』著衣服如此坐耳!」 ^先秦華夏民族的宗教信仰(PDF).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2022-02-12].(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22-05-05).  ^劉文強;陳逸文.殷商「帝」論(PDF).[2022-02-12].(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21-08-02).  ^11.011.1姚新中.ChineseReligion:AContextualApproach.2010.p.154 ^吳國楨.TheChineseHeritage.Crown.1982.ISBN 0-517-54475X.  ^《孟子·梁惠王下》:「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厚父》:「天子!古天降下民,設萬邦,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治下民之慝」。

《左傳》:「使布五教於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故虞書數舜之功曰,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無違教也。

」 ^《禮記正義》卷三十四·大傳第十六:「又《元命包》云:「夏,白帝之子。

殷,黑帝之子。

周,蒼帝之子。

」是其王者,皆感大微五帝之精而生。

」 ^《春秋左傳·僖公五年》:「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緊物。

」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 ^《禮記正義》卷三十二·喪服小記第十五:始祖感天神靈而生,祭天則以祖配之。

自外至者,無主不上。

「《爾雅·釋天》:「自外至者,無主不上」,《公羊》宣三年傳文,「外至」者,天神也,「主」者,人祖也。

故祭以人祖配天神也。

」《易》:「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 ^六上帝中,自然帝昊天上帝可稱天,人帝即五行上帝不可稱天。

《隋書·禮儀》:「五時迎氣,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屬,非祭天也。

天稱皇天,亦稱上帝,亦直稱帝。

五行人帝亦得稱上帝,但不得稱天。

」 ^《晉書·志·禮》:「案易『殷薦上帝,以配祖考』,祖考同配,則上帝亦為天,而嚴父之義顯。

周禮旅上帝者,有故告天,與郊祀常禮同用四圭,故並言之。

」《漢書·志·祭祀·六宗》:「尋虞書所稱『肆類於上帝』,是祭天。

天不言天而曰上帝,帝是天神之極,舉帝則天神斯盡,日月星辰從可知也。

『禋於六宗』,是實祭地。

地不言地而曰六宗,六是地數之中,舉中是以該數,社稷等祀從可知也。

天稱神上,地表數中,仰觀俯察,所以為異。

宗者,崇尊之稱,斯亦盡敬之謂也。

禋也者,埋祭之言也,實瘞埋之異稱,非周煙之祭也。

夫置字涉神,必以今之示,今之示即古之神,所以社稷諸字,莫不以神為體。

虞書不同,祀名斯隔。

周禮改煙,音形兩異。

虞書改土,正元祭義。

」 ^天神、天帝,有時是泛指,有時專指天上神中之最尊貴者。

《漢書·郊祀志》:「皆曰天子父事天,母事墬,今稱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而稱地祇曰后土,與中央黃靈同。

」 ^《史記·五帝本紀》鄭玄注云:「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北辰之星。

」 ^《元史·祭祀·郊祀》:「周禮所祀天神,正言昊天上帝。

鄭氏以星經推之,乃謂即天皇大帝。

然漢、魏以來,名號亦復不一。

漢初曰上帝,曰太一,曰皇天上帝。

魏曰皇皇帝天。

梁曰天皇大帝。

惟西晉曰昊天上帝,與《周禮》合。

」 ^《宋書·志·樂》,尚書左僕射建平王宏:「竣據周禮、孝經,天與上帝,連文重出,故謂上帝非天,則易之作樂,非為祭天也。

按易稱『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尚書云:『肆類於上帝。

』春秋傳曰:『告昊天上帝。

』凡上帝之言,無非天也。

天尊不可以一稱,故或謂昊天,或謂上帝,或謂昊天上帝,不得以天有數稱,便謂上帝非天。

徐邈推周禮『國有故,則旅上帝』,以知禮天,旅上帝,同是祭天。

言禮天者,謂常祀也;旅上帝者,有故而祭也。

孝經稱『嚴父莫大於配天』,故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

既天為議,則上帝猶天益明也。

不欲使二天文同,故變上帝爾,故鄭注以前天神為五帝,後冬至所祭為昊天。

」 ^太一,又稱泰一等,常被視為等同昊天上帝,但有時又加以區分。

「太一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云東皇太一。

」《天文志》曰:「『天極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太一,天皇大帝也,與通極為一體,故曰通位帝紀也。

」「泰一,天帝之別名也。

」「泰一,天神之最尊貴者也。

」 ^《宋史》卷一百志第五十三:《周禮》亦只說祀昊天上帝,不說祀后土,故先儒言無北郊,祭社即是祭地。

古者天地未必合祭,日月、山川、百神亦無一時合祭共享之禮。

古之時,禮數簡而儀從省,必是天子躬親行事,豈有祭天卻將上下百神重沓累積並作一祭耶?且郊壇陛級兩邊上下,皆是神位,中間恐不可行。

或問: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帝即是天,天即是帝,卻分祭,何也?曰:為壇而祭,故謂之天,祭於屋下而以神祇祭之,故謂之帝。

」 ^《春秋左傳·桓公六年》 ^敬天祭祖、祀鬼神多禁忌.[2007-11-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4).  ^敬天崇祖.[2007-11-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甲骨卜辭:「丙12・3「卜、疾齒龍。

隹父甲。

隹父庚。

隹父辛。

隹父乙。

」 ^玉皇大帝小考(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遠國).[2010-01-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04).  ^《禮記·表記》:「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無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褻事上帝,是故不犯日月,不違卜筮.」 ^《詩經》:「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㪤(畢)狄鐘「(前欠)侃先王、先王其嚴才(在)帝左右、㪤狄(盡逐)不龏(恭)」 ^《尚書·盤庚》:「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謹天命。

今不承於古,罔知天之斷命,矧曰其克從先王之烈?若顛木之有由櫱,天其永我命於茲新邑……肆予沖人,非廢厥謀,吊由靈各,非敢違卜,用宏自賁。

」 ^《尚書·金縢》:「乃命於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爾子孫於下地。

四方之民罔不祗畏。

嗚呼!無墜天之降寶命,我先王亦永有依歸。

今我即命於元龜,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圭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圭。

」 ^《尚書·大誥》:「王若曰:……殷小腆誕敢紀其敘。

……我有大事,休?朕卜並吉。

」 ^《左傳·昭公十七年》:「吳伐楚……卜戰,不吉。

司馬子魚曰:我得上流,何故不吉。

且楚故,司馬令龜,我請改卜,令曰,魴也以其屬死之,楚師繼之,尚大克之!吉。

戰於長岸。

子魚先死,楚師繼之,大敗吳師,獲其乘舟餘皇。

」 ^天壇文化-祭天淵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看中國-天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尚書·高宗肜日》:「惟天監下民、典厥義。

降年、有永、有不永。

非天夭民中絶命。

民有不若徳、不聴罪、天既孚命、正厥徳、乃曰、其如台。

嗚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無豊於昵。

」 ^唐朝《郊祀議》 ^《孔子家語》郊問第二十九:定公問於孔子曰:「古之帝王必郊祀其祖以配天,何也?」孔子對曰:「萬物本於天,人本乎祖,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故以配上帝.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 ^《隋書》卷六九列傳第三十四:「赤應隋者,言赤帝降精,感應而生隋也。

故隋以火德為赤帝天子。

」 ^《冊府元龜》卷一:「唐氏承統,盛德在土。

」 ^墨子.[2007-11-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5).  ^玉皇大帝.[2010-01-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1).  ^《宋史·志·禮·吉禮·天書九鼎》:「徽宗政和六年九月朔,復奉玉冊、玉寶,上玉帝尊號曰『太上開天執符御曆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蓋以論者析玉皇大天帝、昊天上帝言之,不能致一故也。

又詔以王者父天母地,乃者祇率萬邦黎庶,強為之名,以玉冊、玉寶昭告上帝,而地祇未有稱謂,謹上徽號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

」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其唯我三一妙身,無元真主阿羅訶歟判。

十字以定四方。

」 ^羅馬書第八章十五段.[2021-09-1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3).你們所受的,不是奴僕的心,仍舊害怕;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  ^存档副本.[2016-04-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5).  ^TheTrueMeaningoftheLordofHeaven.[2021-09-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1-25).  ^程小娟:《God的漢譯史——爭論、接受與啟示》,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朱維錚《利瑪竇中文著譯集·導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30頁。

^艾約瑟譯《各省教師集議記略》,載李天綱編校《萬國公報文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第22頁。

^存档副本.[2016-04-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2).  ^存档副本(PDF).[2016-04-06].(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6-10-09).  ^Nelson,Ethel.God’sPromisetotheChinese ^安津素彥,梅田義彥,梅田義彥,1968,《神道辭典》:「恐らくシナの天思想,上帝などの思想の影響によって、神話が順序よく整頓せられ、更に、哲學的思索が加えられて作成された神で」 ^DhaniIrwanto.HyangConcept,anAncestorWorshipping.2015[2021-05-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7).  ^《加利哥的故事》改編自SureqGaligo的夢幻魔法劇場創作印尼南蘇拉威西傳說中的創世紀神話史詩(PDF).2008[2021-05-27].(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21-05-27).  ^Who'sWhointhePopolVuh.[2021-05-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2).  ^《小部·譬喻經·佛陀之譬喻》:「吾為神上首(devānaṁadhikohomi),吾為治世主,完具端美姿,智慧亦無雙」《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時彼藥叉遙見太子即自現身,至菩薩所頂禮其足。

臣歸白王,王聞是已生希有心:今我太子於天神中更為尊勝,應與立字,名天中天(devātideva)。

」《釋氏要覽》:「一日抱太子謁釋迦增長大天神廟,廟神石為像,即起禮太子足。

王曰:我子於天神中更為尊勝,宜名天中天。

」 延伸閱讀編輯 [編]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皇天上帝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研究書目編輯 艾蘭:〈「帝」的甲骨字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李杜著:《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8年)。

ThomasReilly著,李勇等譯:《上帝與皇帝之爭——太平天國的宗教與政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參見編輯  中國主題  歷史主題  宗教主題  基督教主題 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 天、道、神 玉皇上帝、五方上帝 基督教的神:四字神名、聖父、三位一體 上帝(DC漫畫)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上帝&oldid=74068387」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