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他人的認同去斷定自己的價值 - 今周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很多人認為,為了讓別人接納自己、讓自己產生自尊心,必須要獲得他人的認同。
在今天看見明天
×
不需要他人的認同去斷定自己的價值
讀蟲小聚
名人專欄
2017-02-1815:44
+A
-A
加入收藏
很多人認為,為了讓別人接納自己、讓自己產生自尊心,必須要獲得他人的認同。
剛才提到的,接受屬性賦予,其實就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認同。
獲得他人認同確實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
又比如前面說過的,把短處看成長處,當他人對你這麼做時,你會感到又驚又喜,發現原來還可以用這樣的角度看自己。
就這層意義來看,說我們完全不需要他人的認同可能說得太過火了,但也不是指我們非得要獲得他人的認同不可。
得到他人的認同確實很令人開心,所以我們最好也對他人說出認同的話。
但想要讓自己獲得接納,獲得喜愛,認同是絕對必要的嗎?我認為不是這樣。
有一個小學生,每天放學回家的工作就是要打理躺在病床上的曾祖母的大小便,但他認為這些照護工作是很理所當然的事。
當我第一次聽到這件事時嚇了一大跳。
因為,一般的小孩搞不好還會跟父母要一些零用錢。
我跟小孩的母親講這件事,他母親卻說道:「可是,這孩子都不讀書。
」
確實,這名母親不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照顧曾祖母這件事上面,表示她的應對也有問題。
比較好的作法應該是,關注小孩做出貢獻的行為,並對他說「謝謝」。
但就他的立場來看,他不認為自己做這件事需要受到關注或認同。
他認為,被說「謝謝」,表示自己的行為獲得認同,這樣雖然會很高興沒錯,但難道因為沒被認同就不去做曾祖母的照護工作了嗎?他說得沒錯。
嬰兒只能透過哭泣吸引家人的注意,但當他長大之後成為家庭的一員,不再是家庭的中心,不能期待自己的存在或行為必須經常受到家人關注與認同。
這位母親會說出「可是,這孩子都不讀書」這句話,就表示她只在小孩念書時認同他,而且命令小孩要念書,甚至要取得好成績。
這位母親的觀念是:不用去照顧曾祖母了,那只會妨礙你念書而已。
我很希望這名小學生不要去追求母親的認同,不僅如此,我還希望他可以擺脫父母根據他們的價值觀禁止小孩做某種行為的泥淖,用自己的判斷選擇行為。
總是希望被關注、被認同的人,大抵是因為從小接受賞罰教育的影響所致。
有些人,只要沒有人稱讚自己,他就不去做恰當的行為。
比如說,走廊上有垃圾,希望被稱讚的人就會先看看周圍有沒有人在看,只要沒有會稱讚他的人在,他就什麼也不做。
這實在太奇怪不是嗎?
把受關注當作行動目的的人,他做事情的動力是希望被稱讚。
所以,即使他做出的行為表面上看起來很恰當,只要沒有從他人獲得他預期的關注,他不是對不關注他的人表達憤慨,不然就是再也不做恰當的行為。
但是,恰當的行為本來應該就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
這裡要注意的是,我所說的不需要他人的關注或認同,不是指我們不需要和他人或與社會產生連結。
而是我們不用特別尋求他人的認同,人只要活在與他人的關係之中,即使沒有透過語言直接獲得認同,事實上我們也已經充分被認同了。
當我說,我們不需要受到他人充分的認同或毫不間斷的關注時,是從行為的層次上說的。
另一方面,若說人只要活在與他人的關係之中,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受到他人的認同,這是從存在的層次上說的。
擺脫競爭
如上述,他人不一定是妨礙我們的存在,非但如此,他們還是我們存在的基礎。
沒有他人,這個「我」也不存在。
所以,我們必須和他人協力合作。
但是,實際上卻是,我們一直和他人競爭,老是透過競爭分出誰在上、誰在下,這才是問題所在。
如同阿德勒所認為的,人假如和他人保持對等的關係,競爭就不需要了。
阿德勒說擁有共同體感覺的人會與他人合作,做出貢獻,而競爭剛好與合作相反。
阿德勒說,動物的群體行動比起獨自行動更容易保住性命,這一點達爾文也有注意到〈《孩子的教育》〉。
其實,與他人合作的必要性,不限於生物性或是社會性的層面,還包括自己存在的根據,也就是說,當我們想為自己的存在建立基礎時,合作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雖說在今日互相競爭的情況人們早已習以為常,但這並不是正常的存在狀態。
競爭最激烈的狀態就是戰爭。
阿德勒目睹了戰爭的現實,卻仍提倡共同體感覺,認為戰爭、競爭都不是人的本性,這一點實在值得大書特書。
競爭是最損耗人的精神、健康的事。
阿德勒引用「所有人對所有人的戰爭」〈thewarofallagainstall〉這句話時曾指出,這是一種世界觀沒錯,但不適合當作普遍性的原則〈《教育困難的孩子們》〉。
這句話是霍布斯在《利維坦》〈Leviathan〉當中所說的名言。
他認為人有自我保存欲,會一邊壓迫別人,一邊追求自己的權利與幸福。
霍布斯把這種情況稱作「自然狀態」。
只要看過本書前面對阿德勒思想的描述就一定知道,阿德勒不認同這樣的世界觀。
我們不能壓迫他人,只讓自己獲得幸福。
必須與他人合作,對他人做出貢獻。
人只要處於競爭狀態,就無法合作與做出貢獻。
每次只要看到共同體感覺,就會讓人去思考理想主義的本質。
競爭雖然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我們不能毫無條件地肯定它的存在。
(本文選自全書,張若儀整理)
作者:岸見一郎
出版:遠流出版
書名:阿德勒教你面對人生困境
延伸閱讀
《彭博》防疫排名,台灣暴跌倒數第7!崇越董座:唯有開放,才能結交更多國際朋友
2021-12-02
日本人來台要隔離14天,我們過去日本卻想只隔離3天?致台灣人:請別再當溫室裡的巨嬰
2021-11-18
大聯大、佳世達...企業借併購成長,是站穩世界舞台的捷徑!台灣整併成功案例的5共通點
2021-10-21
餐廳撤櫃居然連設備都不要了...崇越董座看後疫情時代:回不去了!唯一的不變就是變
2021-09-22
主管的命令不能牴觸CEO的決策!再優秀的員工只要陽奉陰違,都是執行力的最大阻礙
2020-09-02
台股大盤概況走勢
熱門:
熱門話題
/HOTARTICLES/
最新文章
/HOTNEWS/
熱門推薦
/HOTRECOMMEND/
x
政府打房為何越打房價越高?除「羊群效應」外還有低利環境專家:明年進高原期,留意這2件事
台股大盤走勢
熱門:
延伸文章資訊
- 1【總是好聲好氣、怕撕破臉、渴望被認同?】國際心理分析權威
然而,自戀型父母總是漠視孩子的付出與努力,只有牽涉到自己的自尊感,才會顯露出關心。孩子為了得到關愛,就會意識到必須成為「名牌小孩」,認為「普通 ...
- 2希望得到认同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 知乎
不被认同,心理上会感到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社会如果完全对你视而不见,会让人有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 需要认同,本质上是一种个人存在的价值确认需求,是一种在人群 ...
- 3太過渴求別人認同?從現在起學著「成為你自己」 - 失落戀花園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的內心產生了一種無意識的需求,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同,其實這是建立自信心的來源出了問題。他人的評價往往帶著特定的價值觀,例如, ...
- 4尋找自己的價值,為什麼要得到別人認同?了解你的「自我價值」
渴望認同自我價值建基於別人的讚美和肯定,需要別人認同才覺得生命完整,一旦這個價值被摧毀,後果可能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
- 5不需要他人的認同去斷定自己的價值 - 今周刊
很多人認為,為了讓別人接納自己、讓自己產生自尊心,必須要獲得他人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