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國際事務人才? | English Career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現在資訊變化快速,知識需要更專精,懂英文的人沒辦法進入專業領域,而專業人士不懂英文,這種時代已經過去了。
懂專業,英文能力又強,才是當代人才的首選。
戰略思考的 ...
EnglishCareer第45期
636
國際事務人才的全面性
近幾年來,台灣一直強調要走出去,不管是公部門或私部門,都從人才管理的觀念來看,我們必須擁有更多的國際事務人才。
以往,我們對國際事務人才的需求,在公部門即政府部門,多以為只有經濟或外交事務才會牽涉到國際事務,人才大多來自這兩大單位;私部門大都以國際貿易為主。
但當我們要面對全球化競爭時,這樣的觀念要改變。
未來不論是政府或私人企業,面對全球化競爭時,任何面向都可能跟國際事務有關,任何人都要學習面對國際事務處理。
以公部門來說,例如經濟、國防、外交、教育、體育、科技、農業、衛生、防疫等,私人部門亦是如此,不要以為只是開個小咖啡店,何必需要熟悉國際事務,但從咖啡豆生產、價格波動到進口,都與國際事務有關;開家藥房,要了解國際藥物的發明、品項、療效等;賣車子的要看國際車市現況,有沒有哪個品牌的車子在國外被發現會有暴衝案例等,各行各業都必須開始去面對國際市場與國際需求!
譬如最近鬧出紛爭的麵包店,在大陸也有分店。
這次的人工香精事件,竟是由香港的一位部落客發現不對勁,寫文章後才被揭發。
這些看似很local的事件,結果竟都與跨國有關。
而同樣的事件各國的處理情況不一,同樣的事件在香港或許被當成詐欺處理、在台灣可能是罰錢、在大陸可能是刑事案件等,各國國情不同,處理的情況大不同。
國際事務對私人企業營運何等重要。
很多人認為處理國際事務,英文要好。
確實溝通是個很重要的關鍵。
但是,面對國際事務,不是只有英文能力。
有時英文能力反而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思維問題。
要對國際事務要有正確的認知。
各行各業從私人企業到政府部門都要有重視國際事務的思維。
處理國際事務就需要有相關的人才,因此更要正視國際事務人才的全面性發展,不是只有涉外部門,各單位都應要有涉外事務的人才。
所有單位或部門都可能會處理涉外事務,例如不要以為處理垃圾只是台灣本島內的垃圾問題,如果我們排放的一氧化碳影響到其他國家,破壞地球環境,造成暖化問題就會引發國際問題,必需交涉處理。
像最近的狂犬病、禽流感疫情、軍售問題等,都會涉及要與其他國家打交道,這時懂得國際事務的談判交涉人才就很重要。
亞洲國家的競爭
我們常喜歡提到全球化的競爭,然而,事實上,所謂的全球化競爭,仍是回歸到區域經濟的競爭。
如台灣最大的競爭對手,就在亞洲,如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或甚至東南亞國家。
我們位處的是一種亞洲區域化競爭。
以前,我們常以為放眼全球,整體的競爭來自全球。
全球化的過程中,不僅是競爭,更多是合作。
但是,產業的競爭偏重在區域性,也就是要面對區域化同質性經濟體的競爭。
對台灣而言,就是亞洲國家間的競爭。
例如美國到亞洲找合作夥伴,它就是從亞洲國家中去挑選。
所以所謂的國際競爭,就是區域性的競爭,各國有共同的優勢,例如日本、韓國、大陸、香港、新加坡等國,我們在亞洲的區域競爭上是否能掌握優勢?
很多人都知道,當今全球競爭的基礎在人才。
近年來,亞洲各國如日、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都在做人才培育與準備工作。
跨國公司在亞洲設分公司的例子越來越多,這類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人才是流動的、跨區域性的。
當新加坡、大陸提供更好的工作機會,人才就走了。
國際事務人才正是台灣目前最缺乏的一塊。
面對各種不同面向的競爭,台灣得強化國際事務人才的訓練與招募,一方面取得跨國公司的青睞,一方面也可以增強自己本國公司的競爭力。
不僅是私人企業如此,公部門也必須跟上角度,如何取得國際競爭的利基,有待公部門中,具國際視野與國際溝通能力的公務人員參與。
處於亞洲區域競爭中,台灣對於國際事務人才的累積,可能是未來能立足於此經濟體的關鍵。
人才的多元化
在國際事務人才的語言方面,過去人才分工明顯,也就是專業歸專業,國際事務由專人負責,實際狀況,可能是專業人才配上翻譯人才。
然而,在人事精簡的過程中,一加一的做法已經不合企業成本。
以前會把專業與語言,各放在不同人人身上,但現在因為人力資本的提高,很難再有一個科長配個翻譯的情況了。
大家發現,專業人才不懂外文、外文人才不懂專業,造成很多溝通上的障礙,而且國際競爭快速發展,需要及時回應,來不及再透過翻譯,所以人才的多元化或雙元化,是整個私人企業或政府部門需要面對的重要議題。
例如資訊工程師不只要技術,更需要懂智慧財產權,懂英文,才能面對國際化的競爭。
現在資訊變化快速,知識需要更專精,懂英文的人沒辦法進入專業領域,而專業人士不懂英文,這種時代已經過去了。
懂專業,英文能力又強,才是當代人才的首選。
戰略思考的作法
在人才培育上,我們要從戰略思考(strategicperspectives)的觀點來看。
以政府部門來看,人才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關鍵。
馬總統宣稱,人口是國安問題,其實人才才是國安問題。
如果一個國家人口眾多,但都是低階或素質不高,反而造成國家發展的瓶頸。
我們需要的是高素質的人口,不是一堆低素質的人口,低素質人口只會造成國家發展的障礙,例如非洲,人口多但人才嚴重不足,因此人口不是關鍵,人才才是關鍵。
人才的訓練,要有全盤的布局,這是一種戰略觀念。
我們要如何布局呢?從產業經濟來看,我們要以小國的格局來思維,而不是自認為自己是如美國或中國大陸的大國戰略來考量。
我們無法全面地涵蓋所有產業。
比如說。
學術人才的培養,我們缺乏重點式的發展策略。
例如台灣的國科會計畫涵蓋了所有學門,想想看,我們真的有能力去做規模這麼龐大的學術研究嗎?
知識的累積大抵分成兩種,一種是創造人類文明的知識,一種是對國家與社會有用的知識。
創造人類文明的知識,大概只有大國才能創造。
以戰略觀點看,我們要以小國思維來進行,也就是做一些台灣的強項與對台灣社會有貢獻的知識,要做得精,而不是做得廣,什麼都做或者做大家都做過了事,沒有利基。
人才也是如此,我們無法培養所有專長的人才,台灣需要有獨門絕技的人才。
在培養人才時,要想好哪些人才最重要?以台灣外展型的經濟模式,國際事務人才絕對是我們亟需培養與招募的對象。
培育國際事務人才:前瞻性的規劃
以現況來看,政府部門或很多私人企業,都沒有長期培育人才計畫,例如想去越南開拓市場,就只能去找個會英語的人去,至於會不會越南文、懂不懂當地文化,都不見得在考量範圍內。
像這樣沒有長期人才培育計畫的情形,難以因應需求。
任何跨國性或國際性公司,在市場規畫時,就要有人手培育計畫,這樣的計畫至少是需要五至十年的。
人才不是要有就有,不是一兩天可以出現的,資金到位容易,但人才要到位,並不簡單。
國際事務人才的規畫必須計畫性、前瞻性的規畫。
國際事務人才的定義
要討論我們到底有沒有培育措施、台灣外語人才的分布情形如何?首先要定義什麼是國際性事務人才。
參與國際人才管理研究的單位,對於國際事務人才,均有明確的定義。
其中,洛桑管理學院認為國際事務人才的指標:
(1)創造力(2)前瞻能力(3)高教育背景
(4)組織力(5)有選擇(資金)的能力(6)調適能力
在幾個指標中,大抵以創造力及專業能力為主。
而這些面向中,都未提及語言能力。
對於歐美國家而言,語言能力是基本能力。
此外,加拿大商會也對國際人才,訂定以下三個指標:
(1)能夠良好溝通、批判性思考、解決問題及學習生活能力
(2)個人管理能力,例如正面肯定及負責任的態度
(3)必須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另外,全球最有名的一家獵人頭公司—HeidrickandStruggles與經濟學人的研究單位從定義國際人才指數(GlobalTalentIndex)。
他們以全球知名的六十個經濟體為標的,從七大指標中,在國際人才的競爭上,列出這些經濟體的排名。
此七大指標為:
(1)人口統計(2)教育品質
(3)大學品質(4)國際人才培育環境
(5)市場開放的流動性
(6)吸引外國投資的趨勢
(7)吸引人才的努力與措施。
這些指標強調的大抵以專業的教育品質與人口素質,做為國際人才的重要參考。
另外一家國際人力公司,在其網站上,提出國際人才的要求。
所謂國際事務人才,必須是
(1)高度發展的技術專業人力
(2)良好的語言與溝通能力
(3)對不同文化、種族、意識型態、膚色、習慣的容忍度
(4)高度的動機、抗壓性、目標導向的行為。
從以上這些指標歸納出來,PSI諮商顧問公司,將全球領導人才的能力分成三種,
(1)認知能力(如何了解新文化的能力)
(2)動機(有無願意在跨文化環境中去成功去工作
(3)行為(在跨文化的環境下達到你要的??)
以台灣公部門為例:國際事務人才的種類
台灣政府部門中,國際事務人才有四種人才,一是本地人處理國際事務,又分是高階人才談判、中階的溝通人才及低階的接待人才,當然高階的談判人才最難。
第二種是外派人員,有意願也有動機到外國去,但有人沒有適應力或者因為家庭因素受限,另外,也需要有好的交際及人際關係,更需要支持他的家人。
第三是國際通勤者,一天到晚在各國飛來飛去的,出國協調、外派談判。
第四是國際聘雇人員像替代役男或以聘約或計畫制的,像國際研討會、世大運等shortterm的專業聘僱。
但這種人才,屬臨時性質,人才培育很難深根。
國際事務人才的基本條件
個人綜合以上文獻的探討與分析,覺得台灣的國際事務人才,其基本條件有四:第一是要有專業知識與一般知識。
國際人才不僅要有專業知識,更有一般知識,而且是要放在國際情境中的專業知識。
例如有關台灣環保問題,需要放在國際場景中去看,不只是從台灣的角度去看。
尤其需要了解他國國情,才能全面地思考台灣在國際環保議題的立場與角色。
參與此項工作的國際事務人才,不僅具備專業知識,對於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的了解也不能偏廢。
其次,有效的溝通能力。
所謂有效的溝通能力包括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有批判性思考。
所謂高階的語言或溝通能力能力,不是要英語很流利或發音很好。
而是要能以國際溝通的語言(此處指英文),正確傳達專業知識,且能適時回應國際社會所需。
第三是生活能力,國際事務人員,必須有絕佳的調適力,與國際移動力(globalmobility)。
以下會詳細說明。
最後一項,則是人格特質。
一個好的國際人才,必須主動溝通、具社交能力。
他是一個能與眾人相處,也能獨處的人。
不僅在國際社交場合中,能主動與人交談,在國際生活環境中,如何一個人如何自處,處理寂寞的生活,也是很重要的人格特質。
國際移動力是國際事務人才的基本且必要的能力
無可否認地,國際事務人才必須能活躍在國際場合中。
此時,所謂國際移動力(globalmobility),就是必備的基本能力。
在這一波的全球化競爭中,國際移動包含幾個面向:(一)具國際視野的專業能力(二)國際溝通力(含外語流暢度)(三)跨文化思維(四)適應生活的能力。
個人在上一期的EnglishCareer中,曾詳細討論十二年國教中,國際移動力對高中教育的重要影響,並說明前面所提四大面向的評量方式,以下摘錄有關說明如下:
國際移動力(一)國際視野的專業能力
所謂國際視野的專業能力,就是從他國的文化觀點去思考產品或所提供服務的一種專業能力。
以它國文化或社會使用的觀點來強化自己的專業,以思考本國文化或產品如何能進入國際市場,這就是具國際視野的專業能力,也是建立國際移動力的起始點。
要成為亞太的金融中心,我們的金融服務應以亞太國家的顧客為思考,我們的服務人員能與亞太顧客溝通嗎?我們的法規如何配合亞太市場?我們的金融業開始“移動”了嗎?
國際移動力(二)國際溝通力,以英語力為核心
無可避免地,遊走於國際場合中,外語溝通能力是個很重要的基礎。
什麼是英語力?
一般語言的四大能力整合是聽、說、讀、寫。
但我認為這些只是一種skill的概念,英語力不是只有這些概念而已。
英語力還包括翻譯能力(translationandinterpretation)、一般性英語溝通力(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專業性英語溝通力(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高階的外語談判能力(negotiating),還有思考及批判的能力(criticalthinking)。
過去我們強調國際溝通能力,總是認為要把英文講的很好,發音很標準,文法正確無誤等,其實這是對於國際溝通力的很大誤解。
所謂國際溝通,其主要目標:談判、協商與解決問題。
因此,思考、批判與解決問題的外語能力絕對是比所謂發音漂亮還重要!
國際移動力(三)跨文化思維與整合能力
美國文化批評學者MaryLouisPratt針對跨文化思維,提出所謂「接觸區域」(contactzone)的概念:
[Contactzoneare]socialspaceswhere culturesmeet,clash,andgrapplewith eachother,oftenincontextsofhighly asymmetricalrelationsofpower,suchas colonialism,slavery,ortheiraftermathsas theyarelivedoutinmanypartsoftheworld today.
透過接觸場域,Pratt鼓勵創造一個多元文化激盪的地方,激起不同文化、教育、、族群、社經背景的人們提出不同看法,增進彼此的尊重,認識不同文化的優越與侷限,走出自己的單一文化思維,這就是跨文化思維與整合的能力。
國際移動力(四):調適生活的能力
調適能力被洛桑管理學院視為國家競爭力的一環。
從個人層面來說,除了工作調適力外,生活的調適能力也是國際移動力的重要指標。
所謂生活調適力,包括日常生活食衣住行的處理能力,如料理三餐、適當穿著、住宿打點及行動能力(如開車)都是培養獨立能力的基礎。
如何評估國際事務人才?
我們定義了國際事務人才,也提出了個種能力指標,但如何評估這些能力呢?
評估機制的建立可以從三個面向來著手。
一是語言管理,國際語言溝通非常要,因此如何評估國際事務人才的語言能力,就是管理這類人才的第一步。
第二是評估其國際移動力。
這方面的評估,很難透過語言管理的量化指標(如歐盟的語言架構CEFR)來進行。
一般人資專家,皆以質化的描述來進行,如profiling(人物描述),interviewing(面談),monitoring(監控)或psychologicaltesting(心理測驗)等工具來評量其國際移動力。
第三是跨文化認知,這是偏重人格評量的範疇,一般使用人格評量測驗或問卷評量等。
像人事管理上常使用的360度評量,也是其中一項重要工具。
結語
國際事務人才的定義及評估,是培養國際事務人才的第一步。
發掘國際事務人才的潛能,並積極管理與培訓此類人才,也正是當前政府與私人企業,必須積極處理與面對的工作。
如何有效培育並掌控這類人才,取得人才的競爭優勢,可能是台灣未來是否能繼續在亞洲領先的重要指標。
作者簡介
陳超明
◎現任: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
政治大學英文系兼任教授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學歷: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
◎經歷: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教育中心主任
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主任、政治大學外語學院院長
◎專長:小說、十九世紀英國文學、二十世紀美國文學
陳超明∕實踐大學應外系講座教授
PreviousPost
國際移動力的培養
NextPost
培養NPO國際事務人才展現台灣堅強軟實力–專訪國合會副秘書長李栢浡博士
發燒話題
想當公務員更需英語力雙語政策將成國考重心
台灣邁向雙語國家教育需與人才進用雙管齊下
英語、程式、理財、證照課程最夯加值職場競爭力/小資族開外掛、身價翻倍線上進修
熱門文章
擁1700萬會員數全聯用數據金礦打造零售帝國
台灣旅遊新創龍頭KKday重視產品定位與市場需求
文組生換跑道寫Code英文能力是關鍵
活動快訊
想當公務員更需英語力雙語政策將成國考重心
邁向2030雙語國家,台南市輔導百年菜市場提供雙語服務
後疫情時代,「關鍵人才」將成求職徵才新趨勢,你是企業的首選嗎?
徵才版快速約會十分鐘決定是否繼續談下去
《公益英語學堂》上線 遠距學英語幫助馬拉威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
GlobalEducationAssociationinTaiwan
關於我們
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
出版品
EnglishCareer期刊
專案成果
合作夥伴
AIESEC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會
CHRMA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
SHRM
TESOL
聯絡資訊
EnglishCareer-GEAT
[email protected]
電子報訂閱
ShoppingBasket
延伸文章資訊
- 1台灣下一波新興職業,這8種人最被看好 - 104職場力
依照台灣就業市場的接受度,與就職門檻的高低,《Cheers》雜誌歸納出以下8種可能已經或很快就會在台灣出現的熱門人才。 第1種:在家工作輔助師(Work from ...
- 22020轉職指南!10大新興職業之外,台灣最缺的人才原來是這 ...
2020轉職指南!10大新興職業之外,台灣最缺的人才原來是這一種 · 生技、醫療AI資料科學家 · 智慧製造工程師 · 聆聽客戶管理師 · Chatbot、自然語言處理工程師.
- 3世界人才在台灣:「我可以為你做什麼?」 - 換日線
yes123 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更表示,若全球疫情遲遲無法緩解,就需要擔心「輸入性失業」的壓力──畢竟台灣工作機會的「胃納量」,現階段並沒有太大變化。
- 4台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國際事務人才? | English Career
現在資訊變化快速,知識需要更專精,懂英文的人沒辦法進入專業領域,而專業人士不懂英文,這種時代已經過去了。懂專業,英文能力又強,才是當代人才的首選。 戰略思考的 ...
- 52030年整體人力需求推估 - 國家發展委員會
鑒於專業人才的培育至少需要4、5年以上的時間,為提高勞動市場發展與人力培育系統間之協調,預先瞭解總體經濟發展趨勢下未來中長期人力需求方向,成為一項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