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第3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第3讲. 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了,上一节我们讲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肇始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理论 ...
第3讲
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了,上一节我们讲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肇始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历代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践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补充、丰富、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其中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对中医学理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明清时期,王清任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家,对中医学的理论做出了突出贡献,敢于超越前人,到了近代时期,由于西学东进,从文化说,西方以欧洲文化的中心,西方的文化东进以后,在咱们国家,思想界、文化界、科学界,出现了中学和西学之争,人们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思想文化界这种学术的争论,在探索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和西方文化进行交流,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医界,在近代时期,中医学术界提出了"中西汇通"和"中医科学化"的概念,试图用西方的西医学,来解释中医学,或者是把两者混到一起,尽管最终这两种思潮,都没能够为中医学理论在近、现代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方法,推动中医理论发展,但是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医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使我们认真思索,如何实现中医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从49年直到今天,随着党和国家对中医事业的重视,促进了中医学术界,不断地去探索怎样发展中医学术,怎样实现中医现代化,那么如何实现中医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包括思想界、文化界,尤其是我们中医学术界,未来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或者正在探索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中医学的医学模式
第一个问题,讲讲什么叫做医学模式,首先说一说什么叫模式,模式,从现代意义讲,是指范本、模本、样本的样式,也就是说,模式是一种样式,模式作为学术的术语,在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涵义,它既是思想体系,又是一个思维方法,那么模式在医学领域里,这个学科里面,就叫医学模式,什么叫做医学模式呢?医学模式又称医学观念,医学模式又称医学观念,是人们考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反映着一定历史阶段医学发展的特征、水平、趋向和目标,这个定义简单的记,医学模式指观点和方法,是人们在观察、处理、分析健康和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
第二,讲一下医学模式的类型,按照医学发展的历程,人们对人类健康、疾病的分析、观察、处理过程中,所持的观点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古代时期:
一种是神灵医学模式,所谓神灵医学模式,认为疾病是由神灵在祟,那么解决疾病的问题,必须祈求神灵,在中国也同样有经历这个时期,祈求神灵来治病,那么在我们今天社会里面也有,治病不找医生,不去看医生,像那些跳神、请巫婆、巫师,这些还是旧的、古代的,神灵医学模式的痕迹,还是有。
除了神灵医学模式之外,进一步发展,随着人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提高,认为世界不是上帝,不是神灵创造的,人也不是神灵,提出来叫自然医学模式,所谓自然医学模式,在世界医学范畴之内,有古希腊的医学、印度的医学,包括中国的医学,那就是说,这个时期,古代科学发展时期,叫自然哲学时期,人们所持的医学模式,叫自然医学模式,它的基本特点,就是自然、社会和人是一个整体,常因为疾病是有原因的,不是神灵在作祟,它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关,虽然中医学,就医学模式的发展过程来说,属于自然医学的模式,但是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它是整体医学模式,是当今世界,在历史时期,它在世界范围内,它是一个最完美的医学模式,在当今世界,中医的医学模式,代表着医学发展的趋向,体现了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当然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它有它历史的局限,但是本质和现代的医学模式一致,代表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近代时期:
这个大家要熟悉,就是以欧洲文化为中心的西医学,简单的说就是生物医学模式,它把人作为一个生物学的人,不把人看成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人,那么治病就是治这个人的病,抛开这个人的思想、历史、感情,它的社会属性,就单纯的从这个生物学属性,来对他进行治疗,这种医学模式叫生物学模式,直到今天,虽然已经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但是在人们的思维当中,是根深蒂固了,在咱们的医疗行为当中,一但你用西医思考这个疾病的时候,想判定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时候,大概大家想的就是生物学模式吧,看它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病理过程是什么?生理生化发生哪些改变?就很难能把这个人按照你现在掌握的西医的这个水平,很难能把这个人做为社会属性的病人来考虑,尽管如此,它有这个弊病,毕竟是生物医学模式,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直到今天,它还要不断的往前发展,只是人们的认识又要提高了,进入到下面一个阶段了,你就记住,西医医学,分析还原的医学,它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后医学科学的发展,仍然是要进行高度分析、高度还原的,问题是还原分析以后,如用什么思维方式来组装这些分析的原件,而不是今天来看,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了,用系统整体的观念,中医的观点,那一加一可能就等于三了,讲到这里,希望我们学习中医的人,要对西医医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它为科学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它有它的哲学体系、它有它的科学体系,做为我们来说,要善于学习它的长处,来补充它的短处,遵循我们自身的规律来完善自己,而不是排斥另一个来固守我们这个,这是现代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有的科学胸怀。
现代时期:
到了现代,随着现代科学思维方式的转变,近代时期的西医学,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难以回答现实当中,医疗当中所提出的问题,在这种条件下,才提出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那么突出表现为现代医学-西医学,也注重心理因素,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个问题,中医学从《内经》开始,早就说得很清楚了,而西医学今天刚刚认识到,今天,做为现代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那就是把这个病人既承认生物心理,有形和神,又承认自然和社会的统一,这样一个医学模式,和我们讲中医的医学模式,天地人三才一体,何其相似乃尔,只是现代医学整体的医学模式,是在二十世纪初以后,才逐渐建立起来,而中医学从《内经》开始就提出来了,但是不同的历史发展水平,那么我们从我们中医来看,我们尽管从宏观上,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但是微观的细节,我们把握的不是很清楚,比较模糊,那么现代医学,它是先在微观上把握清楚,然后上升,从宏观来认识,两种不同的思维路线,得出的结果,都得出同样的结果,在这里看,中医学的医学模式,具备现代医学模式的特征,这个话不要讲,说你现代医学是跟着中医走的,那么它是西医学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它必然最后提出这个概念来,而中医学提出的早,也在不断地发展,不存在谁优谁劣,按照科学规律运动的结果,我想这样来认识,我们就能正确处理中医和西医的关系,这里面包括学术纷争和人际关系,因为掌握医学必须通过人实现,那么中医和西医如何来认识,这样才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
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
怎么样的医学模式,叫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这个医学模式,就是反映了中医学在观察、分析、处理、生命、健康、疾病过程中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健康观,也就是说,中医学如何来认识健康,什么叫健康。
一个观点就是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和社会环境,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条件下,这三者处于和谐的状态,意味着健康,这是指,一是指人、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就机体本身形体和神灵要合一,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都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基本范畴,在我们医学领域,把"形"定做是形体,"神"定做是生命的过程、功能,或者再简单点说,就是结构和生理的功能,处于一个统一状态,和谐状态,意味着人是健康的,那么这里面的要素,人、环境、自然,人本身形和神,就是这个形体和生理功能,处于一个和谐状态,意味着健康,是用这样一个观点来看待健康的,这是一。
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疾病观,除了自身的因素之外,正气意味着天地人三才一体,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在这种条件下,人是健康的,反应出来是正气,那么致病因素的邪气作用机体以后,形成了邪正交争的局面,邪正交争的结果,可以继续维持健康,通过自身的调控可以维持健康,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控,达到不了形神合一,天人合一,三才一体这样的一个状态,这个时候,就认为他是出现了疾病,那么邪正交争,是中医学发病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没有邪气构不成疾病,就是这一对矛盾,如果是分离的话,那么不会出现疾病的概念,那么什么条件下呢?只有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正不胜邪的条件下,会怎样呢?会打乱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形神合一,天人合一,而用中医学本身的术语讲,这生命的运动过程,气化的过程,是阴气和阳气的运动过程,所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是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一旦邪正交争的结果,使阴阳的运动发生了异常,就会出现了疾病,那么用阴阳来表达健康,《内经》叫"阴阳匀平",后世医家叫"阴阳和合",或者叫"阴平阳秘",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阴阳的动态平衡,这个词还得仔细去琢磨,我总觉得叫"和合"含义要比那个"平衡"更深刻一些,那么健康状态叫"阴阳和合"、"阴阳匀平",那么这个阴阳不和合变成阴阳失衡,这是中医病理学一个最大的概念,就是用邪正交争和阴阳失调这样一个观点,来分析、来认识、来处理疾病,就用这个观点说明,所以《内经》说,看病的时候"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说"治病求本,本于阴阳"。
治病求本,防治于重的防治观,在预防和治疗上,中医学强调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是中医学最基本的治疗观念,至于"本",从历史到今天,对"本"有不同的解释,从气、阴阳、五行学说来说,特别是阴阳学说来说,阴阳学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调,阴阳乖戾,疾病乃起,用这样一个观点来说,那么治病求本,本于什么?实际是本于阴阳,说"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找出疾病发生的根本机制,阴阳失调,那么在这个条件下,治和防如何来处理呢?中医强调治未病,这和西医学治疗观是截然不同的,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既病以后,要防止疾病的传变,制止疾病向不良方向发展,这是中医整体医学模式一些基本观点,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的医疗观点,根据这样一个医学模式,中医学看待生命的运动,讲生命的本源于气,气的运动,根本原因是阴阳的某种运动,那么阴阳的某种运动,贯穿生命过程的始终,它可以表现为正常的生命过程,也可以表现为异常的生命过程,它符合正常的规律,始终处于阴阳和合斗争的结果,运动的结果,表现在正常的生命过程,健康状态,一旦在病因的作用下,阴阳的和合发生改变,那就打破了正常的生命秩序,由正常转为异常的生命过程,就表现为和种病理变化,用中医的术语讲,就是阴阳失调,那么一旦出现了疾病,中医强调的叫上工治未病,防重于治,这些点点,综合起来,就是中医学整体医学模式的一个基本观点,把它再抽象出来。
中医学看人,一定是在自然、社会环境当中来考察这个人是否健康、是否有疾病。
看待生命、健康和疾病,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在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时候,仍然是用动态的观点,来处理健康、疾病的问题,体现了中医学系统整体辨证的科学思维方式。
这就是中医学的整体医学模式,这样一个医学模式,它体现了中医学的哲学观、医学观,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式,也正因为这样,才说它代表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体现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它具有无穷的生命力,也正因为这样,中医学才引起世界各国医学家不仅仅如此,而且还引起了许多思想家,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的重视,现在国外学习中医的人,不仅仅就是为了学习扎针、按摩赚钱,许多哲学家、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都在念中医的《黄帝内经》,他们在研究东方人的思维模式,研究中国人的思维方法,而他们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科学思维方式,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特征,浓缩的反应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的著作,就是《黄帝内经》,有许多科学家,虽然他不是做医的,他们在研究《黄帝内经》,我们大家都在学外文,能够读英文的同学,将来可以读读英文的原着,看看外国的科学家,他们怎么来念这个《黄帝内经》,怎么来认识咱们中国人的文化特征,怎么来认识中医学它的医学模式。
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指根据中医学的医学模式,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式所决定的,它具有哪些区别于西医的属性,把这个就称之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一、什么叫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含义,这里面,掌握两个概念,一个是整体,一个是整体观念,整体是由其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要素,以一定方式构成的统一整体,整体性就是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掌握整体的概念,基本上要掌握整体性,什么叫整体性,整体性即指统一、完整和联系,它具体的内涵是表现为整体联系的统一性,也就是说,整体和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统一性,这是系统学的基本观点,也是中医学看待事物的基本观念,那么我们用现代的语言表述中医学整体观念它的内涵,一、什么叫整体,二、什么叫做整体性。
第二什么叫整体观念呢?观念就是一种思想,整体观念,是关于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的一种认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完整性、统一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整体观念的内容
整体观念的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1.人体整体联系的统一性
就是人体自身的统一性,换句话说,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具体表现为,从几个方面来考察,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是说人体整体的统一性。
表现为形态结构的统一性,具体来说,就是人体内的脏腑经络,就是指人体的形体而言,人体是由脏腑经络所组成的,那么这些脏腑的器官和经络,他们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从形态结构来说。
从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来看,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要靠气血精津液给提供生命物质,而气血精津液呢,它们都统一于气,气是生命物质当中最大的本源型概念,它也反应出来生命物质的统一性,反应出来人体整体联系统一性。
功能活动的统一性,人体在生命过程中,通过脏腑经络所反应出来各种各样的生理功能活动,它都是一个统一的活动,换句话说,从中医学来看,在生命过程中任何一个生命的功能、任何一个生命现象,都是整体运动变化的结果,也就是说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统一变化的结果,比如我们讲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当提出这样一个原理命题的时候,强调心在神志活动当中的重要地位,可是呢,中医又强调五脏皆藏神,那么第二个命题和第一个命题联合起来,把它结合起来,在对待神志活动这样一个生理活动过程中,中医怎么认识它的呢?既强调心在神志活动当中特殊作用,同时又强调神志活动是五脏系统脏腑经络共同活动的结果,这是中医学考察生命过程体现整体思维模式的一个重要的标志,那么从形态结构到生命物质、到功能活动,它们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说中医学不仅在生理上,任何一个生理现象,在病理上,任何一个病理现象,任何一个疾病,虽然它可以定位在某脏某腑,某经某络,可是中医在认识上说既承认它是某一脏系统,某一络某一经有病,同时又强调和其它脏腑经络都有密切关系,所以中医治疗这个观点,决定中医治疗疾病一个基本观点,从整体把握,又不忽视局部的定位的认识,把整体和局部统一起来,体现出中医把人体做为一个整体来看。
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我们教科书常常叫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讲人自身各个系统是统一的。
第二呢?表现为人和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环境的统一性,它的这个观点的提出,它的基础在什么地方?依据什么?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传统哲学认识上说天人本于一气,比如说自然界的天地万物皆本于气,世界是由气所构成的,人是世界的一部分,人也是气构成的,说天人一气,说天是由气构成的,气是天的本源,也是人的本源,天和人,一个本源--气,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一个最基本的范畴,在这个范畴、这个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中医学的天人合一。
具体说,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这里面主要讲的是:
人和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它的核心思想是用气、阴阳、五行学说,来认识天和地,说气是世界的本源,说阴阳是天地之道也,是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而五行呢?用五行的生克制化来说明五彩缤纷世界各种事物的多样性,以及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个气、阴阳、五行形成了中医学的科学的、系统的、整体的科学思维方式,形成了中医学的逻辑思维的结构体系,用这样一种思想来考察人。
人一定要和环境的阴阳变化发生关系,那么一年的四季,一天的昼夜,那么阴阳的变化是不一样的,五运六气的运动变化是不一样的,人必须和他们相适应,教科书举了许多例子,说人要和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和昼夜晨昏的变化要相适应,这在讲外界的气和外界环境、气候、大气的变化,寒热温凉、阴阳更替的变化,人和它取得统一。
人要居住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要和所处的地质环境、地理环境所表现出的特征、阴阳属性、气化特征相一致,形成了人的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体质的差异,所以提出来地域方宜,昼夜晨昏这些观点,集中在一起,讲的一个最基本思想就是人一定要和自然环境各个要素的阴阳消长变化取得一致,也就是说,自然环境中各种要素,阴阳变化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体内的阴阳变化要与这些要素的阴阳消长变化取得统一,人意味着健康,用这些观点来论证人与环境的统一性,那么这个理论就决定了当我们考察疾病状态的时候,必须注意人和环境的关系,咱们中医讲异法方宜,哪来的呢?就是这里来的,讲养生,要"法于阴阳",法于什么阴阳?法于环境的阴阳,"和于术数",都体现在这个理论,那么决定了我们在实践上如何因应这个理论去保证人和环境的统一,来保证人的健康。
人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学关于人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性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包括社会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包括许多重要的内容,特别是人类学说,环境,一个是社会特征,一个是人群特征,还有一个生活行为方式。
社会特征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政治、经济、文化,它们的特征,对人的健康和疾病都有一定的影响,就是从《内经》开始,历代的著作当中都有所记载,《伤寒论序》里面讲,东汉时期战争连年,《温疫论》里面讲当时的瘟疫流行,那就是社会条件、环境发生改变,决定了产生什么疾病,就是和疾病之间的关系;社会生产水平、生活条件也决定了人们的健康和疾病。
在历代的著作里面,特别是临床学的著作"绪言"里都讲,贫富的差距、营养状态如何,特别是生产水平的高低,经济条件贫富的悬殊,决定了人们应该得哪些病,不应该得哪些病,不善于得哪些病。
这就讲到社会特征,为什么今天大家都得现代病?说,李老师,我检查说我什么都检查不出来,就是打不起精神来,疲劳,今天为什么酒精性肝炎和高脂血症这么多?现在糖尿瘃这么多?现在一些少壮派,年青人经营意识强,风险意识大、精神压力大,中医所说的七情病多呢?过去没这么多呢?那么这是社会特征。
人群特征中医非常强调老幼性别的差异,那像小孩还讲稚阳之气,对吧?讲男的以气为先天,以气为本,女子以血为本,所以讲男的以肾为先天,女的就是以肝为先天,为什么呢?体现出人群的特征,那风俗习惯,也对于人的疾病、健康有影响,体质特征影响,湖南人吃辣的,东北人吃咸的,那四川人又麻又辣,他要和这些人群表现的风俗习惯,要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统一,他才能够健康。
生活行为方式
中医学在病因学里面,非常强调生活行为方式,现代医学,直到今天,心身医学发展了以后,才认识到说生活行为方式也可能引起疾病,酗酒、吸烟、这是最典型的,这个不能自身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这些都属于不良生活方式,咱中医学都把它放在病因学里面去了,强调饮食要有节,劳逸要适度,特别是注意七情,西医今天才认识到中医从有中医那天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强调这些属于社会行为方式,它都是环境的一个要素,从政治经济到地理环境,到风俗习惯,到生活特征,通过这些环境要素,说明这些要素对人的健康疾病的影响,来论证说明人与环境的统一性,那么总之,中医既强调人自身的统一,同时更重要的强调人和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这两者都具备,都处于和谐状态,意味着生命过程是正常的,意味着健康,失此,意味着由正常的生命过程转化为异常的生命过程,由健康转化为疾病,这就是中医学的整体医学观,整体观念的基本思想观点。
整体观念的意义
这个简单的了解一下好了,中医学的这个整体的观点,从整体上来说,用它来认识健康,认识生命过程,认识健康和疾病,那具体可以表现为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各个方面,我们这儿仅举几个例子。
生理
在生理上一个核心思想,中医学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内容,它强调什么呢?以五脏系统为中心的生理功能的整体性,大家注意,虽然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可是这脏腑经络这两者,它以脏腑为主,而脏腑又以五脏为主,所以今天我们提出来说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功能的统一性,这个思想观点,体现了中医学的生理上的整体观。
病理一个基本思想,疾病是天地人三才一体,平衡生调的整体反应,就是人自身、人和环境的和谐遭到破坏,那么这个整体反应,就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病理现象。
诊断在诊断上也是用整体的观点,一、表现为中医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二、强调由内至外,由外至内,兄审察内外,第三、就是用辨证的观点,对疾病进行认识,要辨证,用动态的观点,考察疾病过程中证候演变的规律。
治疗在治疗思想上,强调治病求本,这个"本",那是求人与环境、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的阴阳平衡失调的程度,从环境入手,从人体自身入手,来调整人自身各个系统之间,人和环境之间这个不平衡的状态,具体处理方法,异法方宜,把人放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社会生活条件下,包括人们的风俗、宗教、信仰各个环境下来考察各个功能,把这些要素都综合考虑起来,来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
第三最能体现整体观念的是辨证论治,也就是说,辨证论治这个观点,集中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医学观,休息一会。
延伸文章資訊
- 1中醫基礎理論第6講六腑
是通過腎和膀胱的作用形成的,這個和我們《中醫基礎理論》,論證的結果,理論其實是一致的,我們前面講,肺、脾、腎三臟在水液代謝的作用,我們從臟象學 ...
- 2中醫基礎理論- 第一講陰陽五行概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一)
本課程由遼寧中醫學院李德新教授主講。分爲導論、中醫學與古代哲學、髒象、氣血精津液、經絡、體質、病因、病機、養生與防治 ...
- 3中醫基礎理論第3講
第3講. 我們現在開始上課了,上一節我們講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中醫學肇始於《黃帝內經》,《黃帝內經》構建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奠定了中醫學發展的理論 ...
- 4中醫基礎理論第9講臟腑之間關係 - 360doc个人图书馆
而泛義,嚴格來說,應該是指第三個義項,能夠更講得具體,大家將來學習方劑學的時候,大家注意,調整心腎不交,這心腎相交是正常生理狀態,我們把生理狀態 ...
- 5圖解中醫(基礎篇)(第三版) - 博客來
本書採用圖解的形式,在簡要介紹中醫發展的基本脈絡和成就之後,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中醫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藏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等重要理論的內容和具體運用,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