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如何舒緩、改善?醫師建議:這7 種食物少碰為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醫師建議,當出現胃食道逆流問題時,就要重新檢視一下自己的飲食,適時的調整,並避免吃一些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

Skiptocontent 生活的快節奏,你是否長期感受到,胸悶、溢酸、咳嗽、口臭、咽喉痛、呼吸困難?小心,這是胃食道逆流找上你了!當胃部裡的胃酸或食物往上倒流進入食道、咽喉、口腔,或呼吸道等部位,所引起的不適症狀,就稱為胃食道逆流,也就是俗稱的「溢赤酸」或「火燒心」。

根據統計資料示,國人平均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而這種胃腸疾病,更是成為僅次於感冒、國人最常去看醫生的原因。

醫師建議,當出現胃食道逆流問題時,就要重新檢視一下自己的飲食,適時的調整,並避免吃一些會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

為什麼會胃食道逆流? 不是只有腸胃不好的人才會胃食道逆流,這樣的病徵成因有許多種,包含了生活、飲食習慣等。

生活相關因素:吸菸、喝酒和肥胖。

飲食相關因素:酒精類飲料、咖啡、茶、碳酸飲料、高油脂食物、辛辣食物、甜食、酸性食物(例如柑橘類水果、檸檬或番茄等)。

藥物因素:部份慢性病常用藥物,如:鎮靜劑、氣喘藥、高血壓藥物等,可能降低食道括約肌的壓力,導致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症狀有哪些? 根據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所公佈的資料,胃食道逆流分典型和非典型的症狀 典型症狀 火燒心胃食道逆流 非典型症狀 吞嚥困難或進食疼痛胸痛口水變多變黏泡沫狀口水胸口有東西卡住的感覺慢性咳嗽聲音沙啞夜間氣喘(有氣喘患者較有可能發生) 哪七種食物會加遽胃食道逆流? 1.黑胡椒 黑胡椒對胃腸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另外咖哩粉、辣醬等辛辣調味品,過量食用也會引發或者加重逆流的症狀。

2.薄荷 正常情況下,食道下方的括約肌相當於一個「閥門」,控制著食物從食道單向進入到胃。

而薄荷具有鎮靜和麻醉的作用,會放鬆食道括約肌,使得食道由單行道變成雙行道,從而引發火燒心。

3.地瓜 地瓜富含澱粉、糖分和膳食纖維,會刺激胃酸大量分泌,空腹吃、或吃得太多的話,胃酸就可能逆流到食道,產生症狀。

建議一次不要吃太多地瓜,吃的時候,最好搭配其他非澱粉食物,可抑制胃酸過量分泌 4.大蒜 大蒜中含有大蒜素,空腹吃蒜或者吃太多大蒜,會對胃黏膜、腸壁造成強烈的刺激,引起胃酸逆流。

5.咖啡因飲品(茶、咖啡) 茶和咖啡這類飲料含有較多咖啡因,同樣會導致食道下端的括約肌鬆弛,使得食物更容易發生逆流。

另外,其它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同樣是少喝為妙。

6.辣椒 辣椒所含的辣椒素,會引起胃酸分泌增加。

如果臨睡前吃辛辣的食物,火燒心的感覺可能會更明顯。

愛吃辣的人一定要控制好吃辣的量,吃完辛辣食物後,最好不要立即上床睡覺,可以喝點水、牛奶等來緩解腸胃不適。

7.油炸食物 油炸食品所含脂肪量過高,不容易消化,因此在胃裡停留時間長。

這時,胃會自動分泌出更多的胃酸來幫助消化,於是增加了胃酸逆流的機率。

所以,經常出現「火燒心」症狀的人,飲食上尤其要注意清淡、少油。

跟著做,改善胃食道逆流 預防或改善逆流性食道炎最重要的,是調整日常的飲食與生活型態。

可以靠溫和飲食跟乾濕分離2招,預防胃食道逆流。

溫和飲食:選擇好消化的食物、攝取適量纖維質、低甜度水果、無咖啡因飲料,減少刺激性食物。

乾濕分離:一般民眾也可調整進食順序,掌握「乾濕分離原則」,先喝湯再吃固體食物,避免餐中配湯或飲料,延長胃部處理食物的時間。

每餐只吃7分飽,睡前3~4小時不進食。

注意以下這些生活型態 如果只做到了「避開不健康食物」,但吃飯習慣並沒有改變,像是吃太飽、吃太快,或是沒有控制體重,一樣會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吃飽就坐著不動:讓賁門鬆弛、食道大開。

習慣穿緊身的上衣或內衣:給胃太多壓力,無法把食物推往小腸。

肚子特別大、腰圍特別寬:脂肪給胃太多壓力,無法把食物推往小腸。

戒菸、戒酒:避免刺激性的飲食。

用餐後不要立刻躺下:睡前3小時內不要進食。

文/艾蜜莉、張庭瑋圖/艾蜜莉 延伸閱讀不是只有火燒心!盤點各種胃食道逆流症狀表現養胃經腸胃好!跟著十二經絡來養生【辰時-胃經篇】老是胃食道逆流?可能是這8種原因造成 Heho熱門文章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BA.5更常出現聲音沙啞2022-08-012.確診了要隔離幾天?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6-153.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9-294.COVID-19/BA.5潛伏期僅2天!「這些族群」易再感染,住院、死亡風險增2022-09-055.整理包/入境將開放0+7!「這些」措施會取消,新版防疫政策一次看2022-09-22 影音健康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關注Heho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疾病症狀人體地圖臉部 腦部/頸部/胸部 腹部 泌尿/生殖系統 皮膚/骨骼/肌肉 內分泌/免疫系統 症狀查詢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醫生說 牙醫說 中醫師說 藥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心理師說 護理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醫學健康夏日消暑大作戰 打擊失眠大作戰 視力保健診療室 未來醫學專區 小手術大困擾 心血管專區 急診室直擊 飲食營養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糖尿病專區 查營養 更多醫學專區▸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圖解健康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認識癌症 預防癌症 治療癌症 抗癌新知 抗癌故事 康復調理 協助資源 影音健康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健康管理工具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健康大調查填問卷抽好禮▸ 親子Heho親子 健康成長 孕前到產後 親子生活 教育學習 生長曲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