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另一半吵架了,這時你會怎麼做? 依附理論系列(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依附理論系列(一)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二)依附傾向: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三)安全感與安全依附者的內心世界(四)交往前 ... 0 0 2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0 2 精神心理 與另一半吵架了,這時你會怎麼做?──依附理論系列(八) 貓心 ・2017/02/05 ・6741字 ・閱讀時間約14分鐘 ・SR值532 ・七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依附理論(20) 正向回應(1) 溝通(32) 衝突(10) 負向回應(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依附理論系列 (一)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 (二)依附傾向: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 (三)安全感與安全依附者的內心世界 (四)交往前,讓我們約會吧!三種依附類型怎麼做? (五)交往後我眼中的你:不同依附類型對於伴侶的看法 (六)耕耘愛情:想要有收穫,該怎麼栽? (七)親愛的,我能做你的後盾嗎? 前面討論過了許多不同依附類型在愛情關係裡面的互動狀況,這篇文章,我要開始談談,不同依附類型在維持一段長遠的關係時,各會採取哪一些行為呢?本篇文章將討論負向事件與正向事件的溝通,幫助讀者更了解如何維持一段穩定的長期關係。

圖/Psyphotographer(作者攝影粉專) 我想讀者們讀到這邊,大概也猜得到,安全型依附比不安全型依附,有著更高的婚姻滿意度,並且在關係當中適應良好[詳見1],而這背後的關鍵就是「溝通」。

安全型依附的人,比較能夠在彼此需要溝通的時候,採取有建設性的溝通方式,同時也敏感地注意彼此的需求,而較少採取一方不斷要求對方,另一方不斷逃避的「要求-退縮互動模式(demand-withdrawalpatternofinteraction,也就是所謂的追逃模式)」,因為這是一種會損害關係滿意度和穩定程度的不良溝通方式[2][3]。

除了溝通的模式之外,溝通時的非語言訊息也是溝通時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尤其當語言訊息和非語言訊息有所矛盾時更是如此[4](註1)。

當你的伴侶擺臭臉跟你溝通時,你們的溝通肯定不會很順利;但如果你是個安全型的人,你在溝通時的非語言訊息會比不安全型的人來得更為正向,例如你會保持著輕鬆的表情、維持愉悅的溝通氣氛,同時對伴侶保持關注[5][6];除此之外,安全型的人也比較能夠準確地傳達自己的感受,並且精確地解讀對方的非語言訊息[2]。

不同依附類型的伴侶,如何面對衝突? 圖/Vic@flickr,CCBY2.0 除了溝通的方式之外,不同依附模式的人,面對衝突的方式也會有所差異:安全型的人在面對衝突時,通常能夠較有效率地解決衝突,也比較容易在衝突時找到妥協的平衡點。

除此之外,他們也比較能夠有效率的掌控衝突,即便雙方吵起來了,也很少會威脅對方;正因為他們能夠沉穩地和對方溝通,通常也都能夠順利地解決衝突,很少會讓衝突演變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conflictescalation)[7][8][9]。

更厲害的是,安全型的人在衝突時,仍然會對對方抱有情感,不會因為雙方意見不合就翻臉不認人,並且較少採用強迫對方(coercive)或是逃避衝突(withdraw)的方式面對衝突,也很少會出現口語或肢體暴力(verbalorphysicalaggression)[10][11][12]。

為什麼安全型依附的人在和伴侶爭執的時候,能夠如此的沉穩呢?這是因為,即便關係中出現了衝突,他們也不會把對方當成毒蛇猛獸一般對待:當我們的身體在面對壓力的時候,會分泌一種名為可體松(cortisol,註2)的化學物質,讓我們能夠做出戰鬥或逃跑的準備;但是實驗研究透過「邀請伴侶到實驗室當中,花15分鐘討論關係中未解決的問題」來觀察彼此討論前後身體激素分泌的情形,發現安全型的伴侶在經過討論過後,他們唾液當中的可體松含量比非安全型依附的伴侶低上許多[13]。

也就是說,他們的身體並不會進入備戰狀態,因而能夠採取溫暖、充滿情感的方式和對方討論彼此的衝突點[14][15],我認為,安全型依附者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們並未將彼此之間不一致的地方視為是「一種衝突」、「一個雙方不合的點」,而是「我們重視彼此的關係,因此願意一起找出彼此都能滿意的解決方式」(註3)。

冷靜地溝通,將讓我們化險為夷 婚姻諮商專家JohnGottman的研究也發現了,關係好的伴侶在爭執時,心跳血壓並不會有大幅度的上升,他們能夠維持在中性、平靜的情緒和伴侶討論衝突議題;關係不好的伴侶則會陷入負面情緒當中[16];一個研究採取Gottman衝突研究當中的「蔑視、退縮、築高牆(contempt,withdrawal,stonewalling)」等互動模式作為觀察變項,發現安全型依附者,比較少會採取這些有害關係的衝突互動模式[17](註4)。

圖/RhodaBaeracquiredfromNationalCancerInstitute(Website),CC0 而且安全型和不安全型依附者面對衝突的方式,若沒有經過諮商討論,或是一些對自我的省思,似乎是難以改變的。

一項研究計畫針對「不同依附類型者,面對衝突的方式是否會隨著成長而改變」這一點,進行了長期的追蹤研究[18]。

研究人員從個案嬰兒時期開始追蹤,持續到個案25歲左右(mid-20),他們發現在12個月大時屬於安全型依附的個案,在開始受國小教育時,會被老師認為較具有社會勝任能力,比較能夠面對與處裡社會情境中的各種人際互動。

而此時的社會勝任能力,又能作為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藉此預測他們16歲時,和親密對象建立起安全關係的能力:當他們在解決衝突時,比較不會出現負面情緒。

由此看來,安全型依附的人,比較能夠採取適應社會的衝突解決策略,將衝突化為轉機。

更重要的是,安全型的人,即使在一次的討論當中未能解決衝突,他們也很少會出現厭惡、拒絕對方的表情[19],也就是說,他們比較能夠和問題共處,不會因為一段關係當中出現了暫時無法解決的衝突,就將對方視為仇讎。

除了面對衝突時的應對方法有所不同之外,安全型依附的人本身就比較少出現衝突[20],而不安全型的伴侶的關係,由於較常出現關係衝突,因而也伴隨著較多的壓力[21][22](註5)。

溝通的關鍵因素──察覺伴侶回應 談了這麼多關於溝通與衝突解決的事情,你或許會想問我,那麼到底怎麼樣子才算是有效的溝通呢?Reis認為好的溝通的關鍵在於「察覺伴侶回應(perceivepartner’sresponse)」。

根據Reis的研究發現[23],好的伴侶溝通應該要有兩個階段與三個要素── 兩個階段:單方表達(intrapersonal)與雙方互動(interpersonal) 三個要素:了解(Understanding)、驗證(Validation)、關懷(Caring) 兩個階段 1.單方表達:伴侶其中一方(以下稱為訴說者)將自己的需求、喜好、願望等等表達給對方(以下稱為傾聽者)知道,並期望傾聽者提供支持。

2.雙方互動:傾聽者在接收到了這些訊息之後,對此展開的回應,而這個回應有可能被訴說者察覺到。

(例如訴說者暗示傾聽者,他的生日快到了,希望能夠收到一個大蛋糕,傾聽者接收到了之後,訂了一個大蛋糕。

不過若這個蛋糕寄錯了地址,這樣的回應就不可能被訴說者察覺到。

) 三個要素 1.了解(Understanding):傾聽者的回應是否能讓訴說者感受到「對方了解我的真實需求」(gotthefactsright)、「對方真實地感受到我的需求」(asenseofauthenticity)[24]。

2.驗證(Validation):訴說者相信傾聽者欣賞自己的能力、特質以及世界觀,其中的重要意涵在於,傾聽者給予的回應當中,傳遞了「對方喜歡我、願意接納我」的訊息[25]。

3.關懷(Caring):訴說者可以感受到「我過得幸福與否,是對方在意的事情」。

為什麼Reis會強調「察覺伴侶回應」是溝通的關鍵呢?因為有兩個可能,雙方並不能做出有效的溝通,其中一個是訴說方在「單方表達的階段」,並未如實地把想法告訴對方,例如他可能害怕說了之後,對方會不會討厭自己等等,因此不敢說出口[26](註6)。

另一個則是在雙方互動的階段,一方在說出了需求之後,另一方因為各種原因,並不能給予支持性的回應(例如對方當時很忙,可能無暇撥出時間回應等等);或是另一方給予的回應(socialsupport),未能被訴說方接收到,因為在壓力情境之下,過大的壓力,有時候反而容易讓訴說方忽略了傾聽方的支持[27]。

也可能傾聽方在獲得訴說方的支持之後,反而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用的人。

過去的研究發現,在一段人際關係中,總是被對方支持的一方,有可能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沒有價值(self-worth)、沒有自尊(self-esteem)的人,所以才總需要對方的支持[28]。

這樣的情形在愛情關係裡面尤為明顯,覺得自己總是不如另一半,會讓自己對這段關係的承諾、滿意度和愛的感覺都隨之下降[29][30]。

也就是說,愛情當中好的溝通關係,不應該只是其中一方一直順著另一方的意思,而是一個互相的過程,可能這裡我包容、犧牲你一些,那邊你多照顧我一些,如此一來,雙方的關係才能像是傳接球一般的進行,而不會一方一直丟,另外一方一直接,到最後雙方都會變得很累。

我很喜歡用投手和捕手的關係來形容伴侶關係,一對良好的投捕搭檔,必定得經過良好的溝通,而不是投手隨興地想丟什麼就丟什麼,完全不理會捕手的配球。

圖/Psyphotographer(作者攝影粉專) 因此,過去的研究也針對回應性這個部分進行探討,結果發現,良好的伴侶回應性,讓雙方能夠安心地面對、處理彼此的衝突,例如下面這個研究[31]: 新婚夫妻在剛結婚時,就先到實驗室接受實驗者的觀察(聽起來這些實驗者好變態喔,kerker),一年之後,他們再次回到實驗室裡接受觀察。

結果發現,若在新婚時,彼此表現出低度的正向支持行為和高度的負向支持行為,那麼在一年之後,他們討論如何解決問題時,會有較多的負向情緒;但若在新婚時,他們能給予彼此高度的回應性,那麼一年後的結果恰好相反──他們在討論如何解決問題時,較少出現負面的情緒。

也就是說,了解、驗證、關懷是親密關係發展的關鍵[23],一段關係若是缺乏伴侶回應性,將會增加彼此在「問題解決時」與「衝突掌控時」失控地可能性;但若是伴侶能夠給予適時的回應,將讓彼此感到更有安全感,並且在衝突時能夠處之泰然。

除此之外,若是伴侶能夠給予對方正向的情感支持,將使得伴侶在溝通的隔天表現出較少的負面情緒[32],其實這背後也傳達著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有沒有解決問題並不是重點,更重要的是彼此在解決問題時,能否給予對方適度的情緒支持。

」 錦上添花更勝雪中送炭 前面談了許多溝通與爭執,現在來談談愛情裡的正面事件吧!畢竟一段愛情不可能整天都在吵架,或是都在安慰對方嘛!前面提到,有些人在難過的時候,沒辦法如時接收到傾聽方的關心;或者會因為被關心,而覺得自己比對方低一等。

但是沒關係,過去的研究發現,當訴說方在分享喜悅時(如今天被老闆升遷、今天發現了一家便宜又好吃的小店等等),若是傾聽方能夠替訴說方錦上添花(capitalization)、給予適當的正向回應,那麼訴說方通常都能夠如實地接收到傾聽方的回饋,因此伴侶對於正向事件的回應(錦上添花),比起發生負向事件時的回應(雪中送炭),更能決定一段關係的好壞[33]。

那麼,要怎麼正確地錦上添花呢?雪莉.蓋伯(ShellyGable)和吉安.岡薩加(GianGonzaga)這篇研究,把人們錦上添花的方式分成以下四種,如下圖[33]: 積極v.s.消極:面對伴侶的「態度」是積極的回應呢?還是愛理不理呢? 正向v.s.負向:說話的「內容」是給予伴侶正面的回應呢?或是逃避伴侶的話題呢? 以下,我將舉一個對話做為實例,來說明這四種回應方式: 小雪成功地錄取了教職,回到家中,她興高采烈地告訴男朋友:「欸我跟你說喔!我錄取了OO高中的教師正職了耶!」 正向積極 積極地回應女友的話題,而且回應的內容也是正向的。

「寶貝!太好了,妳努力了這麼久終於有成果了,我真替妳感到開心!」 「哇!!!不愧是我女朋友!!!」 (如果你撿到了這樣的男朋友或女朋友,那麼恭喜你,你會很幸福滴) 正向消極 雖然回應的內容是正向的,但是回應的態度卻很消極,給人心不在焉的感覺。

「喔,很好啊。

」 「恩。

」 「很厲害阿。

」 (如果你覺得很欠打,沒關係,我也覺得很欠打,但這還不是最欠打的。

) 負向積極 雖然態度上積極地回應這件事情,但是內容卻很負面。

「妳確定妳應付得來嗎?」 「蛤~這樣妳又得忙了,我們又不能出去玩了……」 「呃……這樣妳臉上又的痘痘又會越長越多了欸。

」 (恩,然後男朋友就如同火箭隊一般被揍飛,消失在銀河系裡了。

) 負向消極 完全忽視這個主題,直接提其他事情。

「恩。

我要去洗澡了。

」(洗澡卡) 「時間不早了,我要睡覺了。

」(睡覺卡) 「阿~~~是暴鯉龍耶!!!而且這隻CP值有1700欸!」(寶可夢卡(?)) (沒錯,這才是最欠打的~~~) 而雪莉.蓋伯和吉安.岡薩加研究則告訴我們,唯有正向積極的回應,才能讓關係品質變得更好,其他回應都會讓關係品質變得更差;而我們對正向事件的回應,又比對負向事件的回應,更能決定關係好壞。

因此,下次妳的伴侶在和妳分享他開心的事情時,就請妳盡可能積極地傾聽、正面地回應對方吧! 但你或許會問我說,我們也有自己的情緒、想法,不太可能每次都正向積極的回應自己的伴侶吧?這點我同意,這邊提到的正向積極回應指得是「長期以來」的回應態度,偶爾幾次無法正向積極的回應,並不會造成關係有太大的波動。

而下一篇文章,我就要來談談,當伴侶無法正向積極地回應我們、拒絕我們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作者按:本篇文章中所提到的溝通模式,不僅僅適用於伴侶關係,也適用於其他人際關係,尤其當我們互動的對象與我們越親密時,這些溝通模式越適用。

因此,平常與親密朋友互動時所展現出的溝通模式,通常也會是愛情關係中的溝通模式。

註解 過去研究發現,在溝通的時候,非語言訊息所傳遞出的訊息,往往比語言訊息來得關鍵,尤其是當語言訊息和非語言訊息所傳遞的資訊不一致時,人們會傾向於採納非語言訊息;這也是為什麼,當你擺著臭臉跟伴侶說要「好好談」的時候,往往只會引爆一場第三次世界大戰而已。

詳見:55-38-7溝通黃金比例?一個溝通法則的誤用 可體松(Cortisol),又名皮質醇,當我們的身體在面對「短期的壓力」時,會分泌這種賀爾蒙,幫助我們應付壓力源或是逃避壓力源,也就是俗稱的「戰或逃模式(FightorFlight),因此,可體松又稱為「壓力賀爾蒙」。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在談人體應付壓力的機制,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一篇:童年創傷經驗與海馬迴萎縮的關聯性 如果你和他人溝通時,總是處於備戰狀態,那麼我建議你試著先將衝突點擱在一旁,先做幾個深呼吸、出去運動、畫畫圖,或是做一些你覺得能夠讓你放鬆的事情之後,再回來討論彼此的衝突點,將會是比較有效率的溝通方式。

關於「蔑視、退縮、築高牆」等衝突模式,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我寫的這篇文章:關係中的爭執與修復 不論是採取橫斷型研究、預期性研究(跨四周與兩年的研究)、日記研究(包含一般溝通樣本以及臨床憂鬱症樣本),都得到了這樣的研究結果[20]。

關於愛情裡說與不說的焦慮,可以參考海苔熊的這篇文章:為什麼不告訴我?愛情裡的禁忌、欺瞞與逃避 延伸閱讀 Mikulincer,M.,&Shaver,P.R.(2007a).Attachmentinadulthood:Structure,dynamics,andchange.NewYork:GuilfordPress. Feeney,J.A.(1994).Attachmentstyle,communicationpatterns,andsatisfactionacrossthelifecycleofmarriage.PersonalRelationships,1,333-348. Fitzpatrick,M.A.,Fey,J.,Segrin,C.,&Schiff,J.L.(1993).Internalworkingmodelsofrelationshipsandmaritalcommunication.JournalofLanguageandSocialPsychology. Mehrabian,A.(1972).NonverbalCommunication.NewBrunswick:AldineTransaction. GuerreroLK.Attachment-styledifferencesinintimacyandinvolvement:Atestofthefourcategorymodel.CommunicationMonographs.1996;63:269–292. Tucker,J.S.,&Anders,S.L.(1998).Adultattachmentstyleandnonverbalclosenessindatingcouples.JournalofNonverbalBehavior,22(2),109-124. Creasey,G.,&Hesson-McInnis,M.(2001).Affectiveresponses,cognitiveappraisals,andconflicttacticsinlateadolescentromanticrelationships:Associationswithattachmentorientations.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48,85–96. Corcoran,K.O.,Program,E.,&Mallinckrodt,B.2000.Adultattachment,self-efficacy,perspectivetakinconflictresolution[Electronicversion].JournalofCounseling&Development,78(4),473-483. Dominique,R.,&Mollen,D.(2009).Attachmentandconflictcommunicationinadultromanticrelationships.JournalofSocialandPersonalRelationships,26,678–696. Cann,A.,Norman,M.A.,Welbourne,J.L.,&Calhoun,L.G.(2008).Attachmentstyles,conflictstyles,andhumourstyles:Inter-relationshipsandassociationswithrelationshipsatisfaction.EuropeanJournalofPersonality,22,131-146. HeeneELD,BuysseA,vanOostP.(2005).Indirectpathwaysbetweendepressivesymptomsandmaritaldistress:theroleofconflictcommunication,attributions,andattachmentstyle.FamilyProcess44(4):413-40. Cowan,P.A.,Cowan,C.P.,&Mehta,N.(2009).Adultattachment,coupleattachment,andchildren’sadaptationtoschool:Anintegratedattachmenttemplateandfamilyriskmodel.Attachment&HumanDevelopment,11(1),29–46 Power,Pietromonaco,Gunlicks,&Sayer(2006)Datingcouples’attachmentstylesandpatternsofcortisolreactivityandrecoveryinresponsetoarelationshipconflict.JPersSocPsychol.90(4):613-28. Campbell,Simpson,Boldry,&Kashy,2005Perceptionsofconflictandsupportinromanticrelationships:theroleofattachmentanxiet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88(3),510 Simpson,J.A.,Rholes,W.S.,&Phillips,D.(1996).Conflictincloserelationships:Anattachmentperspectiv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1,899-914. 約翰●高特曼(2014)《愛的博弈》浙江人民出版社 Creasey,G.,&Ladd,A.(2005).Generalizedandspecificattachmentrepresentations:Uniqueandinteractiverolesinpredictingconflictbehaviorsincloserelationships.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tin,31,1026-1038. Attachmentandtheexperienceandexpressionofemotionsinromanticrelationships:adevelopmentalperspective.JPersSocPsychol.92(2):355-67. Kobak,R.R.,andHazan,C.(1991).ParentsandSpouses:AttachmentStrategiesandMaritalFunctioning,UniversityofDelaware,Newark. Brassard,Lussier,andShaver(2009)Attachment,PerceivedConflict,andCoupleSatisfaction:TestofaMediationalDyadicModel.Volume58,Issue5,pages634–646 Bottonari,K.A.,Roberts,J.E.,Kelly,M.A.R.,Kashdan,T.B.,&Ciesla,J.A.(2007).Aprospectiveinvestigationoftheimpactofinterpersonalstyleonstressgenerationamongclinicallydepressedindividuals.BehaviourResearchandTherapy,45,179-188. Hankin,B.L.,Kassel,J.D.,&Abela,J.R.Z.(2005).Adultattachmentdimensionsandspecificityofemotionaldistresssymptoms:Prospectiveinvestigationsofcognitiveriskandinterpersonalstressgenerationasmediatingmechanisms.Personality&SocialPsychologyBulletin,31,136−151. Reis,H.T.&Shaver,P.(1988).Intimacyasaninterpersonalprocess.InS.Duck(Ed.),Handbookofpersonalrelationships(pp.367-389). Chichester: JohnWileyandSons,Ltd. Kernis,M.,&Goldman,B.(2006).AMulticomponentConceptualizationofAuthenticity:TheoryandResearch.Advancesin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38,283-357.doi:10.1016/s0065-2601(06)38006-9 Finkenauer,Catrin,&Righetti,Francesca.(2011).Understandingincloserelationships:Aninterpersonalapproach.Europeanreviewofsocialpsychology,22(1),316-363. L.A.Baxter&W.W.Wilmot(1985).TabooTopicsinCloseRelationships.JournalofSocialandPersonalRelationshipsSeptember1985vol.2no.3253-269. Bolger,Zuckerman,andKessler,2000.InvisibleSupportandAdjustmenttoStres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Vol.79,No.6,953-961. Fisher,Nadeler,&Whitcher-Alagna,(1982).Recipientreactionstoaid.PsychologicalBulletin,Vol91(1),27-54. Murray,S.L.,Holmes,J.G.,&Griffin,D.W.(2000).Self-esteemandthequestforfeltsecurity:Howperceivedregardregulatesattachmentproces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8,478–498. MurraySA,KendallM,BoydK,SheikhA.(2005)Illnesstrajectoriesandpalliativecare.BMJ.;330(7498):1007-11. SullivanKT,PaschLA,JohnsonMD,BradburyTN.(2010)Socialsupport,problemsolving,andthelongitudinalcourseofnewlywedmarriage.JPersSocPsychol.;98(4):631-44.doi:10.1037/a0017578. DeLongis,A.,Capreol,M.J.,Holtzman,S.,O’Brien,T.B.,&Campbell,J.D.(2004).Socialsupportandsocialstrainamonghusbandsandwives:Amultilevelanalysis.JournalofFamilyPsychology,18,470–479.doi:10.1037/0893-3200.18.3.470 ShellyL.Gable&GianC.Gonzaga(2006)Willyoubethereformewhenthingsgoright?Supportiveresponsestopositiveeventdisclosures.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貓心 75篇文章 ・ 82位粉絲 +追蹤 心理作家。

台大心理系學士、國北教心理與諮商所碩士。

寫作主題為「安全感」,藉由依附理論的實際應用,讓缺乏安全感的人,了解安全感構成的要素,進而找到具有安全感的對象,並學習建立具有安全感的對話。

對於安全感,許多人有一個想法:「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

」但在實際上,安全感其實是透過成長過程中,從照顧者對自己敏感而支持的回應,逐漸內化而來的。

因此我認為,獲得安全感的兩個關鍵在於:找到相對而言具有安全感的伴侶,並透過能夠創造安全感的說話方式與對方互動,建立起一段具有安全感的關係。

個人專欄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sydetective/ 個人攝影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syphotographer/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猛毒」特展——草山猛禽中心開放免費參觀 1 6小時前 「車禍」成為全球年輕人的主要死因?我們能做些什麼? 1 8小時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小時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吃冰淇淋對抗化療後口腔黏膜破損、潰瘍的副作用 1 2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全球熱浪災情頻傳!臺灣熱成這樣,竟然不符合「熱浪」的定義? 3 2022/09/16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小時前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溫暖的房子更有「家」的感覺?還能讓房子賣更多錢!──《做個有溫度的人》 最討厭像你這種直覺敏銳的小鬼了!太會判斷情緒反而有點討人厭? 閨蜜怎麼會決裂?——透視《華燈初上》影響蘇媽媽與蘿絲媽媽友情的因素 從肢體表情談手語與口語的溝通模式 看見生命的脆弱和堅強——《Moveto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伴你尋覓喪親風暴的出口 0 4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4 0 溫暖的房子更有「家」的感覺?還能讓房子賣更多錢!──《做個有溫度的人》 時報出版 ・2022/09/10 ・2962字 ・閱讀時間約6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依附理論(20) 寒冷(1) 歸屬感(3) 溫度(42) 溫暖(3)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讓房子增值的方法 一位房地產經紀人接受《房地產》雜誌訪問時談到,她在澳洲賣過一棟房子,那棟房子「有一個寬廣的花園露台,冬天面向波濤洶湧的大海,迎著狂風吹拂」。

雖然住在地風景不錯,可是冬天的時候可能會冷到發抖。

圖/envatoelements 她開了暖氣,但在開放看屋日刻意把暖氣調小,「點燃蠟燭,放一些有情調的音樂。

」她告訴《房地產》雜誌,那棟房子「之前的售價是兩百五十萬澳幣,最終是以兩百七十六萬澳幣賣出,成果斐然,我覺得這一切要歸功於在冬天做出那樣溫暖的展示」。

由此可見,在「寒冬」戶外環境的對比下,提供「溫暖」的室內環境能夠有效地提高賣價。

或許吧!但是,一如既往,當我們試圖根據心理學原理提出切實可行的現實建議時,往往赫然發現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因果關係的世界裡,深受多種可能變數的影響。

因此,我們應該謹記統計學中所謂的「可解釋變異」(explainedvariance),而我們通常只能解答其中一些。

例如,房地產產業裡,購屋者的購屋時間會受到一些固有的變化所影響,比如熱門假期有較多的閒暇時間看房、總體經濟狀況(景氣好壞)、房貸是否容易取得等等。

此外,冬天雖然可以讓一棟精心陳列的「溫暖」屋子看起來特別有吸引力,但在很多地區,這種賣屋方式需要買家在寒冬中冒著風雪與凍雨去看屋,那很容易令人望之卻步。

一間房子或許在冬天看起來價值較高,但要是缺乏前景與競爭出價,就可能會壓低價格。

那些因素與溫度無關,卻也會影響一間房子的預期售價。

所以,在我們深入研究資料之前,這裡有個免責聲明:除了溫度以外,還有其他變數也對房屋的售價有很大的影響。

事實上決定房屋價格的因素很多,千萬不要以為把房子變暖就能賺到更多錢。

圖/envatoelements 為什麼會有家的感覺? 雖然我們應該認真看待這種涉及多種因果關係的情況,但無論你是想賣屋、還是推銷其他產品、服務、想法或觀點,瞭解背後的演化與文化驅動因素,仍能為你增添一些優勢。

知道該從演化與社交體溫調節的哪個角度出發以說服顧客,其實滿實用的。

我們也應該注意,不要從單一面向解釋我們與房屋及其他「商品」之間的溫度調節關係。

歷史顯示,人類一直在尋找空間的分界線─從天然洞穴、壁龕、洞室到小屋,最後是房屋─以便把掠食者與大自然的力量隔絕在外,尤其是抵禦要命的酷寒。

我認為,生存是一個關鍵的動機,促使人類強化住屋功能,使其超出維持基本生存所需。

物質文化的證據也證明了,住屋是用來滿足我們的從屬或歸屬感。

一間房子越能夠滿足這種從屬或歸屬感的需求,感覺起來越舒適溫馨,也會越有家的感覺,或者套用依附理論的說法,越容易讓人覺得那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許多研究提出以下假說:我們把某個空間分界視為「家」的認知機制,跟早期演化與個體發展時,幫助我們透過其他人來禦寒的生理機制(即依附與恆定體溫調節機制)是一樣的。

早期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確實會把體溫調節任務分散給一個群體來承擔,而在社交演化的過程中,房子至少取代了一部分社會分擔的功能。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概念如此明顯,甚至不言而喻。

隨著文化發展,房子變成一種方便又有效率的禦寒方式,再加上室內供暖技術的發展,也提供了產生熱能的方法。

對有些人來說,想到家的時候也會聯想到溫暖。

圖/envatoelements 為了研究這點,我和以前的學生范艾克(BramvanAcker)與潘托夫萊特(JenniferPantophlet),以及其伙伴克瑟雷爾斯(KayleighKerselaers)一起設計了幾個研究,以測試氣溫下降時,房地產廣告中的房屋是否變得更有吸引力。

我們想要測試「房子就是家」的概念中、比較沒那麼顯而易見的一面:更具體地說,是它的社交體溫調節功能。

我們想知道,環境溫度較低,會不會讓人對房屋產生偏好,就像低溫使人對他人產生依附感,而去租浪漫電影來看或產生懷舊念頭一樣。

由於房地產經紀人直覺認為「溫暖」的房子最熱銷,所以我們試著從經驗上驗證,像家一樣的房子,要如何藉由營造「家的感覺」讓我們想要與他人在一起。

此外,我們也想調查這種歸屬感能不能滿足體溫調節的需求,以及是否會使人更願意為廣告中的房子支付更高的價格。

我們的推論是,溫度與「家的感覺」之間的關聯,是由我們想與他人在一起的動機所促成的。

接著,我們設計了一套研究,裡面包含三個研究,以調查較低溫度如何誘發社會心理學家帕克(LoraE.Park)與馬納(JonK.Maner)所謂的「歸屬的渴望」,這個歸屬的渴望是由想要打電話給朋友或跟朋友在一起等行為來衡量。

從這裡,我們希望進一步知道,這種歸屬的渴望如何促使我們對「感覺像家」的房子產生偏好。

大家看到這個房子有家的感覺嗎?圖/Pixabay 為了確保研究結果的準確性與可複製性,我們使用線上協作網站「開放科學平台」(OpenScienceFramework)來決定我們的假說,並在收集資料之前先暫停一切決定,把探索性的「假說生成研究」與驗證性的「假說檢驗研究」分開。

我們認為,較低的溫度應該會引發一種「歸屬的需求」。

此外,溫度也能用來預測一個人覺得一間房子多有家的感覺,以及他願意付多少錢買那間房子。

第二個維度因為看似較為「客觀」(因為它提供具體的數字,例如對溫度的感知,而不是「較暖」或「較冷」這種主觀的感覺),也許能佐證一個觀點:待售屋給人的「居家舒適感」渴望,與行動的經濟性有關。

其他的因素 本書前面提過,行為生態學以及由此延伸的體現認知,可為行動機會的決策提供資訊,以便權衡行動的效益與成本。

例如,面對相同的斜坡時,背負沉重背包的人所估計的坡度,會比沒有背背包的人還陡。

一個人所估算的上坡代謝成本(能量消耗),會影響他對角度的「客觀」感知。

就像考慮爬坡的旅人會先自問是否負擔得起爬坡的代謝成本一樣,潛在的購屋者雖然想要一個溫馨的家,但也會自問是否負擔得起那些舒適特質的額外成本。

我們在本書中已經看到,體溫調節在人際互動中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

體溫調節在基因與文化的演化,以及這兩種演化的持續相互交流中,都扮演吃重的角色。

尤其,我們已經看到社交體溫調節如何促使我們組織與加入更多元的網絡,創造文化、社會、文明。

這一切的核心,都在於我們始終非常需要把核心溫度維持在很窄的範圍內,以達到溫度恆定。

雖然如今人類已經開發出許多工具,使富國的人民不再覺得這是如此重要的問題,但這其實是攸關生死的迫切課題。

——本文摘自《做個有溫度的人:溫度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行為、健康與人際關係》,2022年9月,時報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時報出版 148篇文章 ・ 26位粉絲 +追蹤 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在台灣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猛毒」特展——草山猛禽中心開放免費參觀 1 6小時前 「車禍」成為全球年輕人的主要死因?我們能做些什麼? 1 8小時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小時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吃冰淇淋對抗化療後口腔黏膜破損、潰瘍的副作用 1 2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全球熱浪災情頻傳!臺灣熱成這樣,竟然不符合「熱浪」的定義? 3 2022/09/16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小時前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空虛、寂寞、真的會覺得冷?體溫調節與憂鬱症的關聯──《做個有溫度的人》 「溫度」改變別人的看法?拿著一杯熱飲就能讓人覺得自己好相處──《做個有溫度的人》 天天戴口罩臉皮狂冒痘?——淺談「口罩肌」的生成與預防方式 譜一張赫羅圖,算出星團中的「人口」及演化——天文學中的距離(三) 冰與水之歌:零度以下不結冰,魔鬼藏在密度裡! 0 5 3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5 3 最討厭像你這種直覺敏銳的小鬼了!太會判斷情緒反而有點討人厭? PeggySha ・2022/08/12 ・2018字 ・閱讀時間約4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情緒智商(1) 溝通(32) 直覺(4) 社交(34) 自戀(10) 表達(2) 馬基維利主義(3) 黑暗三角人格(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許多人在感受到壓力時,會不自覺出現一些小動作,有研究發現,這些小動作不僅有助他人感受到你的壓力值,也會讓你顯得可可愛愛~ But如果你身邊有個傢伙,能夠藉由這些小動作精準掌握你的狀態,會不會反而讓人覺得有些……不蘇胡呢? 被別人盯著看的時候,總是難免會有一點……不蘇胡?圖/IMDb 不會看臉色,難怪沒朋友! 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TrentUniversity)在今年4月發表了一個實驗,找來了133個人來擔任「評估者」,並請他們透過影片來判斷另外31位受試者在壓力下出現的反應。

有趣的是,在這些評估者進行評估前,研究人員也對他們進行了評估(?)他們用的分別是這兩項工具: 「社交網路指數」(SNI),去確認他們與親朋好友間的聯繫頻率與規模。

「柏克萊表達能力問卷」(BEQ),去評估他們如何表達消極情緒、積極情緒與他們的衝動程度。

聰明如你,肯定能想像到情緒判斷能力跟交友狀況之間的關聯:那些很不會判斷別人的壓力和情緒的傢伙們,朋友也會比較少。

這可能是因為他們悲劇的判斷能力間接影響了溝通效率,進而導致他們較難建立和維持社會關係。

直覺敏銳討人厭?朋友會少一點點 不過,這可不代表判斷能力越強、朋友就越多喔!研究結果發現,那些「直覺敏銳」、超擅長判斷壓力的人呢,社交圈也會變小! 這可就奇了怪了,研究者們對此表示:欸這個……我們也不太確定原因欸。

看到這麼矛盾的結果,研究者也只能兩手一攤。

圖/GIPHY 對此,他們提出了天使版推論與惡魔版推論。

這天使版本呢,是這樣的:影響社交的因素本來就很多很複雜,可能這些人的社交圈雖然小但品質很高,那麼一來,就算身處較小的社交圈中,也能獲得類似大社交圈的各種好處。

另一方面,溝通可不一定是誠實的,有時也能被拿來當作操控別人的工具。

因此,太會精準判斷各種蛛絲馬跡的人,或許反而稱不上是理想夥伴,畢竟,有時候我們就是想要隱藏一部分的自己,要是你朋友在這時候可以把你看透透,實在是會有點令人不舒服對吧? 當然啦,這兩種說法都只是推論,而且這個發現也有許多研究限制,所以我們也不該說直覺太敏銳是件壞事對吧……嗎? 直覺太敏銳,也不見得是件壞事對吧……?圖/IMDb 能力是好是壞,取決於你如何使用! 光是說「直覺敏銳」聽起來有些模糊,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比較精確地描述這種判斷能力呢?欸,還真有,就是我們都再熟悉不過的「情緒智商」(EmotionalIntelligence,EI)。

情商包含的內容其實十分廣泛,每個學者所提出的理論框架也略有不同,但大致會包含:辨識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情緒調節能力、社會意識、關係管理等等面向。

說到「情商高」,許多人都會聯想到「人緣好」、「成就高」等等正面詞彙,不過,最近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情商高這件事,似乎隱藏了一些黑暗面……它似乎與「黑暗三角人格」(DarkTriad),也就是自戀、馬基雅維利主義和精神病態有關。

比如說,曾經有研究發現,許多具有自戀傾向人常會給人留下特別好的第一印象。

他們通常穿著乾淨亮麗、口氣幽默、肢體語言充滿自信、表情迷人……誰能不愛呢?但這些人也同時具有操縱傾向而且自命不凡。

聽起來有點矛盾對吧?我們通常會討厭自戀的特質,但當人們擁有自戀特質時,又特別容易吸引人。

自戀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圖/GIPHY 不只如此,2011年的另一項研究更發現,具有操縱他人傾向的馬基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者如果擁有更高的情緒調節知識,就越容易做出一些偏差行為,比如說在工作場域讓人家難堪之類的。

此外,劍橋大學的教授也發現,當領導者們發表充滿感情又鼓舞人心的演講時,聽眾通常不會仔細聆聽其中的訊息,甚至無法真正記下其中的內容,但他們會記得那種感動,放棄批判性思考,而是順著自己的心去支持講者。

如果你聽的是馬丁路德的演講,那可能不太需要擔心;但若是站在台上的是希特勒,但可就有點不妙了。

無論如何,大部分研究者都同意,情商能力本身並無好壞之分,最終還是要取決於運用的人本身,不過,這些新的實驗或許能帶給人們另一種看待情商的角度,而不會一味將「情商高」與「優秀的好人」畫上等號了。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PeggySha 66篇文章 ・ 387位粉絲 +追蹤 曾經是泛科的S編,來自可愛的教育系,是一位正努力成為科青的女子,永遠都想要知道更多新的事情,好奇心怎樣都不嫌多。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猛毒」特展——草山猛禽中心開放免費參觀 1 6小時前 「車禍」成為全球年輕人的主要死因?我們能做些什麼? 1 8小時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小時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吃冰淇淋對抗化療後口腔黏膜破損、潰瘍的副作用 1 2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全球熱浪災情頻傳!臺灣熱成這樣,竟然不符合「熱浪」的定義? 3 2022/09/16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小時前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凡事都想知道「為什麼」,是踏入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教出科學探究力》 閨蜜怎麼會決裂?——透視《華燈初上》影響蘇媽媽與蘿絲媽媽友情的因素 從肢體表情談手語與口語的溝通模式 看見生命的脆弱和堅強——《MovetoHeaven:我是遺物整理師》伴你尋覓喪親風暴的出口 你的鄰居可以信任嗎?鳥類的防騙守則! 0 2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2 0 閨蜜怎麼會決裂?——透視《華燈初上》影響蘇媽媽與蘿絲媽媽友情的因素 雞湯來了 ・2022/04/05 ・2555字 ・閱讀時間約5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原生家庭(2) 安全感(12) 家庭關係(12) 戀愛(33) 溝通(32) 自我覺察(5) 自我認同(5) 華燈初上(4) 閨蜜(1) 雞湯來了(6)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文/雞湯來了特約作者吳心予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陳世芃製圖/雞湯來了實習生翁欣容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電視劇《華燈初上》以日式酒店為背景,描述劇中人物的愛恨情仇。

其中最受到關注的是劇中兩位女主角:蘿絲跟蘇之間發生的故事。

蘿絲和蘇在高中時期成為好姐妹,一路以來發生了蘿絲離家出走、蘇未婚懷孕、蘿絲因為前夫的債務坐牢、兩人共同經營「光」酒店、各自面對不同的愛情煩惱等等人生轉折的時候,蘿絲跟蘇都一直陪伴在彼此身邊、不離不棄。

「就像我和蘇一樣,有人在背後支撐妳,不管發生什麼事,只要有她在就心安」-《華燈初上》蘿絲 然而,在第二季的劇情裡,蘇跟蘿絲親密的情感卻出現裂痕,發生激烈的爭吵。

在爭吵之中,蘇頻頻說出傷人的話,甚至讓蘿絲拿起煙灰缸想要砸向蘇。

是什麼原因讓原本要好的閨蜜決裂?原生家庭的溝通模式,如何影響她們的相處? 「同情就像一把刀子,一刀刺死我,這種你最擅長,又假裝一副清高溫柔、與世無爭的樣子,妳就是要證明妳是最優秀、贏的那個。

」-《華燈初上》蘇 圖/《華燈初上》 女生的感情為什麼這麼好?獨特性的閨蜜情感 從蘿絲跟蘇的感情互動中,可以看到女性親密情感關係的獨特性,它自成一格,獨立於女同志以及異性戀關係框架之外。

相較常見女性的人生規劃以原生家庭或另一半為主,劇中蘇跟與蘿絲都把對方當作人生規劃的重心,事業跟養育子女的計畫都與彼此相關。

不論是生活安排或者情緒感受,蘇跟蘿絲的狀態緊緊相連,除了考慮對方的感受與處境,也將對方視為生命中重要的夥伴。

甚至當蘿絲跟蘇兩人在面對「情人跟閨蜜」二選一的情境時,都選擇了彼此。

蘿絲跟江瀚在一起之後,蘇選擇隱忍自己對江瀚的情愫,支持好姊妹的感情。

蘿絲與江瀚分手後,蘇與江瀚無縫接軌的戀情曝光,一開始蘿絲非常憤怒,但是蘿絲在蘇與他人衝突或遇到人生困境的時候,都站在蘇的立場處理事情,可見閨蜜情感對蘇跟蘿絲來說都勝過愛情。

  《華燈初上》的劇情,讓我們不只看見愛情如何影響閨蜜情感,而是兩個原生家庭及婚姻破裂的異性戀女生,如何成為互相支持的角色,以及緊密的關係如何受到兩人的自我價值感、成長背景以及戀愛經驗影響,發生劇烈的爭吵與誤會。

閨蜜情感總是脆弱?3大因素影響友情 蘇跟蘿絲在學生時期跟成年後曾經歷強烈的爭吵,在吵架的過程中,可以看到兩人面對衝突時的不知所措。

她們看待友誼跟處理衝突的方式,都受到家庭關係、自我價值感跟戀愛經驗的影響。

因素1|家庭關係影響溝通習慣 原生家庭的互動方式,大幅影響蘇跟蘿絲看待自我與人際關係的角度。

蘇的媽媽與蘇之前沒有良好的溝通與照顧關係,導致蘇缺乏與親近的人溝通的能力。

蘿絲的爸爸用權威的方式教育子女,所以蘿絲沒有機會跟父母表達內心想法,也無法被父母理解,年少的時候就離家出走。

因為兩人都生在缺乏良好溝通的家庭,每當蘇跟蘿絲的關係出現矛盾,都是用大聲爭吵的方式跟對方互動,無法順暢面對衝突。

不管青少年時期或者成年後的蘿絲跟蘇,對於關係都缺乏安全感與溝通能力,無法坦誠對人際關係中的對象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期望,只會習慣性地用傷害對方或自己的形式,期望情感關係朝向理想的方向發展。

因素2|自我價值影響自尊與安全感 青少年時期形塑的自我價值,也進一步影響蘇與蘿絲的閨蜜感情。

當青少年的自我價值感低落,認為自己不值得獲得友情支持,就不容易感受到身邊朋友的情感支持。

蘇從小被母親拋棄,在學校除了蘿絲沒有其他朋友,在戀愛關係中用激烈的手段離開或者挽留關係,對於人際關係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與不自信,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低落的自我價值感影響蘇從蘿絲身上感受到的支持,讓蘇認為「蘿絲跟其他人一樣可能會背叛自己」,難以獲得關係中的安全感。

因素3|戀愛經驗影響自我覺察深度 戀愛關係的結束,可能引爆原本隱藏的感受,以及對閨蜜情感進一步的覺察,也可能因此動搖原本的姐妹情誼。

蘿絲因為跟江瀚分手,發現堅強的內心也有脆弱的地方;蘇也在跟江瀚分手之後,發現自己面對感情沒有想像中理性,一旦面對破裂的關係,沒有復原的能力與勇氣。

蘇與蘿絲激烈爭吵後,無法面對蘿絲可能傷心的情緒,同時出於對於現有生活的逃避,離開與蘿絲共同經營的日式酒店,連股份也劃分得一乾二凈。

閨蜜吵架怎麼辦?2個方法梳理過去、尋找關係共識 蘿絲跟蘇因為長期在生活上跟情感上互相扶持,累積了深厚的情誼,但感情在突發事件爆發後,引爆過去的家庭、自尊與戀愛經驗議題帶來的影響,尤其兩人跟原生家庭成員溝通不良的經驗,持續影響她們的友情發展,難以維持像是學生時期一樣的單純互動。

面對閨蜜情感中的爭吵,可以透過自我覺察與表達感受兩個方式,找到能夠一起長期經營閨蜜關係的模式。

自我覺察|回顧過往的家庭關係與人際關係(戀愛經驗),思考過去與家人溝通的方式,能不能對家人說出內心的想法?心裡的想法有沒有被聆聽?跟家人互動的時候,能不能感受到愛和支持的正向感受?表達感受|從過去的人際互動經驗中,找到順利溝通的方式,用來與閨蜜表達內心想法。

或者從過去不愉快人際經驗中,反思自己不適應的互動模式,以及期望的互動方式,並嘗試與閨密討論兩人對關係的期待,一起尋找共識。

參考資料 張晏榛(2011)。

「非標準親密關係」的女性友「情」:以異性戀女性為例。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皓宜(2004)。

姊妹情誼的舊曲與新調~戀愛經驗對成年前期女性友誼影響之探究。

國立台灣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NiobeWay&MelissaL.Greene(2006)。

TrajectoriesofPerceivedFriendshipQualityDuring Adolescence:ThePatternsandContextualPredictors。

JOURNALOFRESEARCHONADOLESCENCE,16(2),293–320。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雞湯來了 47篇文章 ・ 460位粉絲 +追蹤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

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

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猛毒」特展——草山猛禽中心開放免費參觀 1 6小時前 「車禍」成為全球年輕人的主要死因?我們能做些什麼? 1 8小時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小時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吃冰淇淋對抗化療後口腔黏膜破損、潰瘍的副作用 1 2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全球熱浪災情頻傳!臺灣熱成這樣,竟然不符合「熱浪」的定義? 3 2022/09/16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小時前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談承諾就傷感情?——借《華燈初上》談新興戀愛型態Situationship 強大卻脆弱的白玫瑰「蘇媽媽」?——由《華燈初上》看高敏感人格 蘇和子維怎麼了?——從《華燈初上》看小媽媽出養心路糾葛 不想變成自己討厭的大人?——影集《2049》教你與自己和解,不再犯上一代的錯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繁 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