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和動物有自己的道德價值嗎?一文細數西方哲學多種環境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而康德派的Tom Regan 則認為辛格的最大多數幸福原則,會使得動物最終淪為數量計算下的犧牲者,所以他提出:凡具有生命主體者,都具有道德地位;亦即凡是有 ... 港聞娛樂生活國際即時最Hit科技體育經濟觀點健康好食玩飛女生熱話中國藝文格物影像社區更多服務登入港聞娛樂生活國際即時最Hit科技體育經濟觀點健康好食玩飛女生熱話中國藝文格物影像社區港聞社會新聞突發偵查政情深度香港經濟天氣娛樂即時娛樂電影眾樂迷MIRROR聲夢傳奇高清相片下載生活教煮親子寵物教育職場好生活網購攻略國際即時國際環球趣聞國際分析世界專題紀實影像科技實用教學數碼生活遊戲動漫攝影專區體育即時體育跑步Jumper武備志動感影像經濟財經快訊宏觀解讀地產樓市專題人訪觀點社論01觀點政策評析治政之道國家與香港世界變局論壇健康健康Easy醫師Easy醫美Easy銀髮族好食玩飛食玩買旅遊活動好去處女生知性女生穿搭筆記談情說性美容手帳熱話熱爆話題開罐研數所影像熱話中國即時中國大國小事藝文中國中國觀察台灣新聞藝文格物一物形而藝文哲學第二身扭耳仔攝影界影像紀實動感影像熱話攝影界社區社區專題18區新聞隱形香港紀實影像請先登入享受更多會員獨家優惠及功能!登入新聞總覽港聞娛樂生活國際即時最Hit科技體育經濟觀點健康好食玩飛女生熱話中國藝文格物影像社區其他服務訂閱《香港01》周報藝文格物哲學自然和動物有自己的道德價值嗎?一文細數西方哲學多種環境倫理學撰文:來稿文章出版:2021-06-0520:30更新:2021-06-0602:04作者|謝宛真自然生態有自己的道德價值嗎?或者它只是為人類存在而有價值?以傳統的人類中心倫理學角度處理生態危機是正確的嗎?人類真的只須尊重其他人,或者人類也應當對自然——土地、海洋、樹林、河流、植物、動物具有敬畏之心?更具體一點追問:我們允許對動物做充滿痛苦的實驗、把動物視為肉品工業的對象、傷害且食用動物嗎?人們可以砍伐森林、毀滅物種、污染河流和海洋和毀壞自然整體,只是因為它們對人類來說是有利可圖?或者其實人們不應當做這些事情,因為風景、海洋、河流、植物和動物有自己的尊嚴、有自己的道德價值?這些都是環境倫理學下的重要議題。

(Unsplash:HollyMandarich)而在追問自然在法律、經濟、政治或教育上的意義或保護規範,基本上在環境倫理的系統中是比較次要的討論,因為在人們還無法對自然的道德狀態進行適當的研究之時,難以去討論我們對人類尊嚴的表達,是否確實可以合理地延展到自然、所有生命的存有者,抑或自然界中僅具有感覺能力的存有者身上。

動物的倫理動物倫理也因而常被歸屬於環境倫理的討論範疇內,因為動物倫理是第一個重要且困難的一步,從傳統以人類為中心的倫理學領域走出來,擴展我們的道德對象到人類之外的存有者身上。

另一方面是,在動物倫理的討論中,生態倫理的討論也扮演重要的角色,即把概念移轉和論證應用到整體自然。

例如若以不應當增加具有感受能力的動物的痛苦為論證基礎,那麼對有感受能力的植物納入考慮也是理論上合理的;或者在討論生命價值時,是否也能同樣適用於活生生的生態系統或如蓋亞(Gaia)地球上。

(Unsplash:veeterzy@veeterzy)動物權利中的效益主義VS康德動物權利的代表人物,在英語區有以效益主義為立論基礎的彼得・辛格(PeterSinger),和以康德哲學為基礎的TomRegan代表;在德語區則有以康德和叔本華的同情(Mitleid)為出發點的學者如UrsulaWolf。

辛格認為動物與人類皆具有感受痛苦的能力,也應如同人類一樣具有道德地位,且按照增進最多數者幸福的原則,我們不應當使動物受苦(特別是工業化大量生產肉業與不必要的動物實驗)。

彼得・辛格(PeterSinger)(WikimediaCommons)而康德派的TomRegan則認為辛格的最大多數幸福原則,會使得動物最終淪為數量計算下的犧牲者,所以他提出:凡具有生命主體者,都具有道德地位;亦即凡是有信念、感受、喜好、知覺等等特性的個體,都應被賦予道德地位。

雖然動物由於精神能力的程度不如人類,而無法為自己訴求權利或道德關照,但他們屬於道德受動者(moralpatient),人類則由於具有自由,因此是道德行動者(moralagent),應當對動物的處境加以關懷。

德國觀念論(上):康德從康德的義務論出發,雖然人對動物沒有如人對人這般有直接義務,但是對待動物的行為卻會影響人的道德品格,虐待與傷害動物對增進人的道德性質無益,甚至導致對其他人的傷害無感,因此人對動物還是有一間接義務。

叔本華對於特定宗教犧牲動物作為獻祭則有批評,雖曾引起猶太教與伊斯蘭的強烈反抗,認為被叔本華的指控污衊,但在19世紀對動物權利者有很大的影響。

之後阿爾伯特・史懷哲(AlbertSchweitzer)也通過叔本華得到靈感提出意願活著(德語:WillenzumLeben)作為敬畏生命的基礎。

史懷哲|真正的倫理 要求的比「不自私」的心要多|謝宛真有能力即有道德地位的權利論對動物權利理論提出質疑的RaymondFrey則認為,具有道德權利的關鍵在於能對自身利益有所關切,並因而建立希望和信念;而若沒有語言能力,就沒有願望和信念表達的可能。

動物並沒有語言(或者沒有人類可以懂的語言),自然也沒有道德權利。

尤爾根・哈伯馬斯(JürgenHabermas)與ErnstTugendhat雖然承認動物有自身的利益且維護利益的意願,但這是否足以給動物一個道德地位呢?哈伯馬斯一樣將道德地位與溝通能力連結在一起,Tugendhat則認為道德地位有無與能否產生合作有關。

無溝通能力和無合作能力的動物雖然引起了同情,可是這並無法要求其道德地位。

哈伯馬斯:主張溝通理性的「大辯論者」,公共領域的消亡與重生以認同為基礎的深層生態學在環境倫理中,除了考慮個體生命與個體利益之外,最考量整體與最大程度上避免人類中心主義的理論,可說是深層生態運動(DeepEcologyMovement)了。

深層生態學的創立者ArneNaess不只影響哲學圈,還有整個自然保護運動。

他從佛教教義中產生出這樣的一種基本思考:人倘若要真正地理解何謂人類的自我發展,只有通過對自然的認同,克服小我(ego)到大我(Self),大我能廣納萬物,類同於佛教說的真實的自我,並且在與自然一體之中共同繁榮,達最終無我的境界。

J.BairdCallicott的主張,是深層生態學派之外的第二大生態倫理學派,他通過AldoLeopold的大地倫理為自然的美、穩定性和完整建立出如同人類社會的社會生物圈,只要人類賦予了自然事物整體都具有內在價值,就與生態形成了生態社群,而能考慮作為同一社群的共存共生。

Leopold的思想——像山一樣思考——深層生態學與大地倫理學 論存在於世的生態進路尋找自然固有價值的生態倫理學HolmesRolston是美國生態倫理學先鋒,他的文章不只是富詩意,也嘗試從人類中心跨越到動物、有機體、種族及生態系統,最後到整體自然都具有固有價值,是一條充滿荊棘的路途。

與其說他主張非人類中心,不如說他是極端地「以自然為中心」(德語:physiozentrismus)。

英語以反人類中心(anti-anthropocentrism)或非人類中心(non-anthropocentrism)對照人類中心主義;在德文則以「Physiozentrismus」,即以自然為中心,對比以人類為中心,相較於英文的使用較無排斥人類之意,而是強調自然。

對此,Rolston提供兩個論證模式:一是突顯基因相同的個體,接收了同樣的固有價值,而推論到整個種族都有同樣的固有價值;另一則是通過生態系統本身的固有價值,在於確保這種固有價值的承續。

對於自然的固有價值的批評,也同時免不了以自然整體價值作為最高價值的整體論論述的批評,WilliamFrankena就認為Rolsston建立了一種錯誤的形上學。

威廉士(BernardWilliams)就曾反問:我們對自然產生崇敬感,不正是因為自然力量的巨大,以及它和人類相較是非常不同的存在嗎?伯納德・威廉士:「好壞」、「應否」是不足以談倫理學的但生態倫理的方法,似乎都在於找出人與自然的相似性,以論證人對自然的義務。

MartinSeel區分出對於自然經驗的感受、審美或崇高感等,都是截然不同於道德面向,感受是認知的,可以賦予自然有這樣的作用,但無法衍生出自然本身有道德價值。

人類與自然的個體與整體FriedrichKambartel並不批評以自然為中心的理論,在整體高於個體或審美與道德之間的轉換,他反對的,是通過目的論對活生生的自然具有道德價值的論證,通過目的論我們可以理解到活生生的自然的運作和功能,就跟我們理解一台機器的功能是一樣的。

另外有論者以生態科學的知識,作為理解自然與人類關係的生物中心主義,PaulTaylor在《尊重自然》(RespectforNature)一書中即試圖通過康德的價值論證為活生生的自然論證:生命由於它有目的而應得自身的幸福,有生命的有機體應得如人類一樣的幸福。

PaulTaylor《尊重自然》(RespectforNature)(PrincetonUniversityPress)在以自然為中心或以人類為中心的爭論不休中,環境倫理或許應回到初衷,即以維護人類與未來世代的生存環境為目標。

德國哲學家漢斯・優納斯(HansJonas)做出目的區分,有為人存在的,與為自身存在的目的,而對整個存有做出層級,人由於自由和行動責任而擔負著對整體存有的責任,但人之外的自然一樣有其內在價值,而觸動著人類對其採取道德考量。

對自然的關切雖然是因為它是人類不能失去的環境,但也因為自然本身的目的與價值而應當存在。

延伸閱讀——未來的倫理學(上):「保存人類世代延續」是技術時代的無上命令未來的倫理學(下):人類是唯一具有責任意識的存有者德國學者AngelikaKrebs認為自然其實有工具性的價值,有審美的價值,也有道德的、固有的價值。

差別只在於人類對自然的理解與需求,而採取了對自然的不同價值賦予,也因而有對自然產生如家鄉的情感這樣的價值。

由此會考慮到自然不是純粹的工具,可以僅供為利益、經濟價值而濫用。

就像人對於如何對待其他人類的考量一樣,沒有任何一個對象是微小到我們不應該去尊重的對待之。

【來稿不代表01哲學立場】生態批判倫理學康德叔本華你可能感興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