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SA會比NCLB好嗎? - 小李的特教資訊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實際上,美國教育部就是靠著豁免權來改寫NCLB法案。

ESSA是將教育的權力從雷根時期開始即掌控在華盛頓當局的手裡,重新歸還至各州政府的手上。

這個大轉變 ... 下載專區 網站首頁 期刊論文 報刊專欄 書籍手冊 下載專區 錄製書籍 2017年9月11日星期一 ESSA會比NCLB好嗎? DavidL.Kirp原作 李明洋摘譯、改寫 TheNewYorkTimes/2015-12-10 原文網址:http://www.nytimes.com/2015/12/10/opinion/why-the-new-education-law-is-good-for-children-left-behind.html?ref=opinion 重點摘譯: "沒有一個孩子落後法案(NoChildLeftBehind)"很快就被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其後繼者"每一個學生都成功法案(EveryStudentSucceedsAct,ESSA)"被放在總統的桌上,而總統已表示將會簽署該法案(註)。

把一個爛透了的法案給甩掉實在是太好了。

但是新的法案有更好嗎? 當初NCLB在2002年簽署時,就預計要縮小少數族裔、低收家庭、特殊需求和非英語族裔等弱勢學生(和其他學生)的成就差距,同時要將備受小布希(GeorgeW.Bush)總統抨擊的低期待(lowexpectations)予以消除。

也因此,訂出了一個大膽的目標,在2014年前,所有學生的表現都要符合其就讀年級的程度。

然而,幾乎所有的評量結果都顯示出惡化的徵兆。

學術能力測驗(ScholasticAptitudeTest,SAT,或稱學術評估測試,ScholasticAssessmentTest,SAT)和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rogramforInternationalStudentAssessment,PISA)的分數雙雙下滑。

而國家教育評量計畫(NationalAssessmentofEducationalProgress,NAEP)的進步率,無論是全體學生或是特定學生,在NCLB通過前的10年間,也都是較高的。

與此同時,NCLB法案原本的訴求演變成了高利害關係的績效責任制,矛頭並非指向那些提出不可能達到要求的政客,反而是指向學校的教育官員,要他們肩負起不可能達到的每年測驗目標。

按照該法案的規定,無法達到"每年適當進步(adequateyearlyprogress)"的學校將面臨嚴厲的懲罰,包括全面重組和勒令關閉。

結果,公立學校成了壓力鍋。

教師被迫去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

只有微乎其微的時間被拿來上藝術課、音樂課和體育課,因為這些科目並非考試規範的科目。

學生淪為了考試機器,每年要接受多達20個標準化測驗的洗禮。

起初,歐巴馬政府的作為宛若2014年會發生奇蹟,每個學生的數學和閱讀都會通過標準似的。

但是到了2012年,當縮小學業成就差距的目標不可達到已昭然若揭時,美國教育部(DepartmentofEducation)就開始授予那些想在年度適當進步上動手腳的州政府豁免權。

儘管幾乎所有的州政府都取得了豁免權,但聯邦政府對各州政府是否通過審核仍保有最終的裁決權,而且當各州政府取得豁免權的同時,也必須承諾採用由聯邦政府批准的各項教育改革措施。

實際上,美國教育部就是靠著豁免權來改寫NCLB法案。

ESSA是將教育的權力從雷根時期開始即掌控在華盛頓當局的手裡,重新歸還至各州政府的手上。

這個大轉變是值得歡迎的。

美國教育部再也不能手握著荷包對著各州政府頤指氣使,就如同"邁向巔峰計畫(RacetotheTop,RTTT)"要求各州政府角逐獎勵金的作法;也不能強迫各州政府採用值得商榷的政策,例如將學生的標準化測驗成績拿來評判教師,或擴增特許學校的數量。

如今,這些決定權都歸還給各州政府。

令人恐懼的"年度適度進步"已經沒有了,各州政府必須針對州內表現最差的後5%學校、畢業率低於67%的高中,以及校內次級群體持續表現不佳的學校及時伸出援手。

但如何扭轉這些學校,決定權在各州政府手上,而非華盛頓當局。

儘管每年各州3年級至8年級學生仍舊要接受閱讀和數學測驗,高中生則在畢業之前至少必須參加1次測驗,但州政府在測驗的設計上擁有較多的自由。

更重要的是,這些標準化測驗的結果在學校評鑑所佔的比重變得較少。

至少評鑑的向度不是只有看學業成就的進步程度,其他諸如畢業率、非英語裔學生的英語程度、學生勤奮向學的程度,以及學校的風氣等也都被納入了評鑑的向度。

這種多元評量的方式應該可以讓教育工作者更易於從事操作性課程,以及教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只重死記硬背。

民權團體向來就不太支持教育法案,因為他們害怕某些州政府會因此而忽視少數族裔學生。

他們將放給州政府(去做)對少數族裔學生是場災難當成了座右銘。

但這一次會不一樣嗎?新法案保留了舊的規定,要求公布考試成績,並將結果加以分類。

於是,我們將會找到最弱勢的學生。

當然,績效責任制仍有得吵,但這些爭論將只在州政府的層級,而且倡議者也務必持續(向政府)施壓,以落實教育的公平性。

即使每次的學校改革都燃起了人們無限的希望,但卻總是以失望收場。

新法案將評鑑標準予以修改,並讓各州政府更自由地協助弱勢學校,確實是很好的作法,但並不保證教學品質會有所改善。

所以,若要改善教學品質,就必須在教師和家長的部分下功夫。

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註:ESSA已於2015年12月10日簽署通過,本文則於ESSA簽署前夕刊登。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DavidL.Kirp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公共政策教授,學習政策研究所(LearningPolicyInstitute)資深研究員,亦為哈佛大學法律暨教育中心(HarvardCenterforLawandEducation)創始中心主任,專攻早期療育至大專教育的政策議題,同時在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洛杉磯時報(TheLosAngelesTimes)、國家(TheNation)和美國展望(TheAmericanProspect)等媒體擔任專欄評論者,並曾在沙加緬度郵報(TheSacramentoBee)擔任過副主編。

至今,Kirp已應世界多所大學的邀請前往演講,並在許多國際會議上擔任引言人,且於2008年被美國總統歐巴馬聘請進入政府團隊。

此外,Kirp亦為16本書的作者,包括2003年出版的"莎士比亞、愛因斯坦和底線:高等教育的營銷(Shakespeare,EinsteinandtheBottomLine:TheMarketingofHigherEducation)"、2007年出版的"沙箱投資:學前教育運動和幼童優先政治學(TheSandboxInvestment:ThePreschoolMovementandKids-FirstPolitics)"和2011年出版的"孩童優先:轉變孩童一生和美國未來的5大思維(KidsFirst:FiveBigIdeasforTransformingChildren'sLivesandAmerica'sFuture)",以及當選為2013年年度優良圖書的"難以置信的學者:偉大的美國學校教育體系的重生及為美國學校研擬的策略(ImprobableScholars:TheRebirthofaGreatAmericanSchoolSystemandaStrategyforAmerica'sSchools)"。

(*本文取得原作者Kirp中文授權翻譯,本人特此致謝) 於 清晨5:00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標籤: 各國教育評析(美國), 國際觀點, 教育專題(績效責任), 教育專題(ESSA), 教育專題(NCLB), 教育專題(RTTT), 教育論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最多點閱 美國學生已被標準化測驗淹沒 論東亞各國PISA表現退步的原因 資優生鑑定方式 (紐西蘭)學前就學率高生師比低 揭露"為美國而教"的真相(上) 備受爭議的德國教育體系 (瑞士)瑞士的英語水準落後 以行為塑造策略改善孩子的餵食問題 是學殿還是學店? 芬蘭低年級學生放學後都做些什麼呢? 文章分類 十二年國教 (5) 出版天地 (29) 打字溝通 (13) 生態保育 (10) 各國教育評析(臺灣) (60) 各國教育評析(其他) (30) 各國教育評析(東亞) (82) 各國教育評析(芬蘭) (91) 各國教育評析(美國) (214) 名家系列(AlanSinger) (14) 名家系列(AmyDean) (3) 名家系列(AnnieBrandt) (2) 名家系列(AnthonyCody) (5) 名家系列(CarolBurris) (1) 名家系列(CrawfordKilian) (5) 名家系列(DianeRavitch) (87) 名家系列(DonaldCohen) (4) 名家系列(GaryRubinstein) (2) 名家系列(JackHassard) (6) 名家系列(JiangXueqin) (8) 名家系列(JohnEwing) (1) 名家系列(JohnRichardSchrock) (3) 名家系列(JohnWilson) (2) 名家系列(JulianVasquezHeilig) (3) 名家系列(LeonieHaimson) (1) 名家系列(MercedesSchneider) (2) 名家系列(MitchellRobinson) (3) 名家系列(NeelamBhusal) (2) 名家系列(NicholasTampio) (8) 名家系列(PasiSahlberg) (47) 名家系列(PaulHorton) (3) 名家系列(PaulThomas) (4) 名家系列(RoyNgerng) (6) 名家系列(SteveNelson) (1) 名家系列(StevenSinger) (2) 名家系列(TheDiplomat) (23) 名家系列(TimWalker) (23) 名家系列(WaltGardner) (14) 名家系列(WilliamDoyle) (1) 名家系列(YongZhao) (31) 特殊人物小傳 (10) 特教論壇 (33) 國際觀點 (331) 教育專題(共同核心) (24) 教育專題(成功學院) (9) 教育專題(考試制度) (72) 教育專題(余澎杉) (5) 教育專題(作弊醜聞) (10) 教育專題(私有化) (40) 教育專題(科技教育) (9) 教育專題(英語教育) (8) 教育專題(師資培育) (25) 教育專題(特許學校) (87) 教育專題(班級人數) (9) 教育專題(教師評鑑) (28) 教育專題(菁英教育) (18) 教育專題(擇校) (72) 教育專題(績效責任) (76) 教育專題(績效薪資) (13) 教育專題(BetsyDeVos) (24) 教育專題(EAG) (132) 教育專題(ESSA) (13) 教育專題(GERM) (42) 教育專題(KIPP) (18) 教育專題(NCLB) (35) 教育專題(Pearson) (15) 教育專題(PISA) (88) 教育專題(RTTT) (29) 教育專題(TALIS) (45) 教育專題(TFA) (27) 教育專題(TIMSS) (11) 教育新聞 (1249) 教育新聞(2013) (385) 教育新聞(2014) (592) 教育新聞(2015) (229) 教育新聞(2016) (44) 教育新聞(中南美) (64) 教育新聞(北美) (89) 教育新聞(北歐) (244) 教育新聞(亞洲) (329) 教育新聞(非洲) (18) 教育新聞(英倫) (127) 教育新聞(紐澳) (50) 教育新聞(國際) (28) 教育新聞(歐陸) (302) 教育論壇 (398) 教育講堂 (17) 教學園地 (34) 童言妙語 (146) 新聞專題(EPO) (1) 漫畫(妙師生) (150) 漫畫(高校偵探團) (84) 網誌存檔 ►  2022 (5) ►  8月 (1) ►  7月 (2) ►  4月 (1) ►  1月 (1) ►  2021 (17) ►  12月 (1) ►  10月 (1) ►  9月 (1) ►  8月 (1) ►  6月 (8) ►  3月 (2) ►  2月 (2) ►  1月 (1) ►  2018 (3) ►  11月 (1) ►  8月 (1) ►  1月 (1) ▼  2017 (50) ►  12月 (1) ►  10月 (1) ▼  9月 (2) 戳破明星特許學校考試高分的神話 ESSA會比NCLB好嗎? ►  7月 (1) ►  6月 (3) ►  4月 (4) ►  3月 (10) ►  2月 (4) ►  1月 (24) ►  2016 (398) ►  12月 (32) ►  11月 (31) ►  10月 (31) ►  9月 (74) ►  8月 (32) ►  7月 (31) ►  6月 (31) ►  5月 (33) ►  4月 (31) ►  3月 (30) ►  2月 (14) ►  1月 (28) ►  2015 (423) ►  12月 (10) ►  11月 (51) ►  10月 (9) ►  9月 (9) ►  8月 (12) ►  7月 (9) ►  6月 (23) ►  5月 (41) ►  4月 (46) ►  3月 (69) ►  2月 (80) ►  1月 (64) ►  2014 (745) ►  12月 (59) ►  11月 (75) ►  10月 (59) ►  9月 (117) ►  8月 (49) ►  7月 (43) ►  6月 (94) ►  5月 (57) ►  4月 (65) ►  3月 (32) ►  2月 (53) ►  1月 (42) ►  2013 (441) ►  12月 (79) ►  11月 (60) ►  10月 (53) ►  9月 (35) ►  8月 (27) ►  7月 (45) ►  6月 (72) ►  5月 (54) ►  4月 (8) ►  3月 (5) ►  2月 (2) ►  1月 (1) ►  2012 (27) ►  12月 (3) ►  11月 (2) ►  10月 (2) ►  9月 (8) ►  8月 (10) ►  7月 (2) ►  2011 (6) ►  12月 (1) ►  8月 (1) ►  7月 (1) ►  6月 (1) ►  5月 (1) ►  2月 (1) ►  2010 (7) ►  10月 (1) ►  8月 (2) ►  7月 (4) ►  2009 (3) ►  10月 (2) ►  8月 (1) ►  2008 (4) ►  9月 (2) ►  6月 (1) ►  4月 (1) ►  2001 (2) ►  2月 (2) ►  2000 (4) ►  9月 (1) ►  5月 (1) ►  4月 (1) ►  3月 (1) ►  1998 (5) ►  9月 (2) ►  6月 (3) 搜尋此網誌 關於小李 小李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