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可能是陷入受害者心態的警訊 - 康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受害者情結,指的是廣泛性地控訴周遭生活的一切人事物,只要沒有照自身期待所反映,而指責他人壓迫傷害,並自憐的心理反應。

具受害者情節的人,會反覆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專欄 其他主題 抱怨,可能是陷入受害者心態的警訊 收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瀏覽數13,091 2021/03/17· 作者/吳景濱 ·出處/Webonly 放大字體 小芳(化名)因為工作壓力,前來找我會談,我們已在同一話題打轉多次。

「我真的不懂,跟他講了好幾次,還是給我錯的東西。

這到底有什麼難的,」她氣憤地攤手表示無奈。

小芳是企業人事主管,向我吐了許多苦水,像交代下屬的事,不管怎麼教,還是一直犯錯;還有個同事總是擺爛,礙於是資深員工、無法資遣,她已多次向管理階層反映,皆未獲得滿意的結果。

甚至,她開始覺得:管理階層並不站在她那一邊,似乎有意針對及忽視她。

「我講話就這麼沒影響力啊,做對的事很難嗎?搞得我好像一直在找麻煩。

外面的人看到公司生態是這樣,不知會怎麼想。

」近日小芳因業務量增加,焦慮加上睡眠不足,使她每日心神不濟。

加上性格仗義直言,常與公司的人爭吵。

這幾天身體終不堪負荷,到醫院掛了急診、吊點滴。

「吳心理師,你覺得我該怎麼辦?最近失眠狀況愈來愈嚴重了。

」之後她又持續向我抱怨公司環境,員工都不懂得按規定做事,交代的事也做不好;自己又不討管理階層與同事喜歡,顯得愈來愈無助,像個孤苦無依的受害者。

我決定把焦點拉回到她自己,「是呀,面對這一切一定讓你身心俱疲。

但我想問的是,其實妳明明知道那邊的工作環境並不理想,但妳為何總讓自己焦慮地深陷其中,而當妳撐不住的時候,便又開始自責呢?小芳陷入沉默,淚水在她的眼眶中打轉......(推薦閱讀:職場人都該做的正念練習,打造覺知、專注與適應力)其實,這已經不是小芳第一次遇到的狀況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抱怨下的潛藏訊號「我不曉得,為何每次都這樣,我就這麼命苦......」小芳仍是很氣憤。

「妳想到什麼了嗎?」我試著想問出多點訊息。

「就是那種不公平的感覺,而我怎麼努力都沒用。

就像小時候什麼事都要順著爸媽,我怎麼吵他們還是不聽,持續逼迫要我做我不要的事情!」小芳再也止不住淚水潰堤。

抱怨底下常隱藏著無助的訊號,一種做了很多,但總是事與願違,不被他人認同與同理的感受,並對自己的遭遇感到可憐,無人能理解。

然而,小芳的抱怨源自於小時候「愛」的缺乏。

因為童年時被家裡不平對待,不被尊重與理解,所以在她長大後,會不斷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試圖引起他人的關注與認同,來填補內心的空洞。

但她用錯了證明自我價值的方法,因為,當一個人要持續用抱怨與自憐的方式引起他人注意,勢必也要把自己推入火坑,讓自己的周遭情境變得困難、難以解決,好讓他人覺得她真的過得很辛苦,處在不得已的困境。

「那我到底該怎麼辦?」小芳急切地詢問我。

「或許,妳要先看到自己為何執著,就像在工作情境裡,是什麼勾起了妳,與原生家庭相似的感受。

以及誠心地問自己,若不用這種過度付出、追求完美的方式應對工作,自己真的會沒價值、會不被認同嗎?」我認真看著小芳。

「嗯......」小芳低下頭來,陷入沉思。

  小芳為追求自我與他人的認同,把自己逼到了一個死胡同,陷入了無助的情境循環。

她不自覺地將自己擺在受害者的位置,這個心態蒙蔽了自身改變的可能。

 什麼是受害者心態?我們多多少少都會用抱怨、與自憐的方式,來維持自尊與自我價值,這是一種避免自我失衡的心理防衛機轉。

但當我們這個心理防衛周轉不靈時,則會使我們陷入一個僵化反應模式,陷入所謂的受害者情結。

受害者情結,指的是廣泛性地控訴周遭生活的一切人事物,只要沒有照自身期待所反映,而指責他人壓迫傷害,並自憐的心理反應。

具受害者情節的人,會反覆地把自己推向痛苦的邊緣,哪裡有痛苦就往哪裡鑽註1。

就像小芳的例子,她很努力工作,努力做著她覺得「對」的事情,卻每每忽略所處的情境,而造成許多人際衝突。

她總是抱怨他人對自己不公、他人總是虧欠自己、忽略自己......漸漸地,她與他人的關係愈來愈疏離。

很不幸的,她終於成為十足的受害者,並不斷陷入相同的循環中。

受害者心態,是一種無意識的自動化反應,倘若我們沒有察覺這不斷發生的相似循環,並正視它所帶來的影響,那將無法從這痛苦的輪迴中所跳脫出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如何告別受害者心態?看看自己是否總陷入相同的負向循環,總覺得他人對不起自己、對自己不公平。

先停止抱怨,認真思考,目前的情境發生了什麼。

(推薦閱讀:為何總是負向僵化思考?教你3招,擺脫負向循環)查看自己有沒有扭曲的負向思考(例如:某某人這樣做,就是在迫害我;他這麼做,就是不重視我),並鬆動它。

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事事無法照自己的期待走。

將焦點轉移到現況可不可以「改變」。

重新建立健康的獲取自我價值方式。

 練習為改變負責,放下心中苛求的完美,重新建立自我價值。

註1:參考資料—《受害者情結》蘇絢慧著,平安文化出版。

*基於諮商保密原則並保護當事人,內文個案所有細節均已改寫,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吳景濱,現為樂【LFPSY】心理工作室計劃主持人、身心科診所心理師。

喜歡透過文字、影像及音樂,與人產生連結;希望使更多人能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擁有更美好的生活。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責任編輯:劉妤葶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受害者 受害者心態 抱怨 職場 人際關係 自我價值 覺察 讀者投書 歡迎您投稿「康健名家觀點」,分享您的專業知識與觀點想法。

分手後請用橡皮擦淡化或刪除記憶 別再「追憶似水年華」 讀者投書》與病毒共存第一步:指揮中心停止天天開記者會 關懷失智照顧難題》在職場和長照間走鋼索的照顧者 更多文章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癌症手術新趨勢-採用「ERAS」營養加速術後康復療程 熱門文章 1. 「無敵星星」可能無效病毒變異3個月內重複感染擬再隔離 4. 59歲仍親身做高難度特技,阿湯哥靠2件事維持驚人體能 2. 維他命C何時吃最好?功效好處?維他命C攝取量一次看 5. 確診居隔7天夠嗎?隔離期滿快篩陽可出門?專家4點建議 3. 打造防疫抗新冠體質 研究證實這種飲食法最有效 6. 感冒初期補充「鋅」緩解症狀、更快好 專家揭最佳攝取量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BBCNEWS中文X康健雜誌 失智人口下降中!研究:50歲後做到這2點,減少發病 最新專題 新冠確診、快篩陽怎麼辦?從預防感染到康復完全教戰 新冠復原指南 北榮專家說|讓醫療新知變得更簡單清楚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 【母親節特輯】今年,不再與媽媽有距離 測測看,你有沒有心血管疾病?2022心腦血管就醫指南|康健雜誌 散光?老花?徵的就是你?|博士倫隱形眼鏡一副解決,幫你找回清晰好視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