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迷思、四原則,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 - 天下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父母和小孩每一次的互動,都是協助孩子培養挫折忍受力的教育機會。
因為在處理每件事和問題的過程中,他們學到更多啟示,克服逆境的種子也將從中萌發茁壯 ...
回首頁
English
免費訂閱電子報
天下APP免費下載
搜尋
頻道分類
財經
理財五角課
貿易戰
財經焦點
財經週報
投資理財
產業
製造
服務
金融
科技
國際
國際週報
兩岸四地
東南亞
亞洲
歐洲
美洲
非洲
紐澳
管理
管理
行銷
創新創業
人才
職場競爭力
環境
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
環境
能源
教育
教育趨勢
創新教育
親子教養
人物
大師觀點
CEO觀點
人物特寫
政治社會
政治
政策
社會現場
調查排行
2000大調查
兩岸三地1000大
快速成長企業100強
天下永續公民獎
標竿企業
金牌服務業調查
縣市調查
2000大調查資料庫
健康關係
健康醫療
兩性關係
心靈成長
時尚品味
時尚精品
旅行
設計
藝文
影視
運動生活
運動
生活
重磅外媒
經濟學人
BBCNews中文
日經中文
德國之聲
路透社
專欄作者
多媒體
數位專輯
互動專題
深度專題
品牌專區
數據圖表
資料新聞
數字說話
圖表動畫
調查報導
聽天下
重磅封面
財經週報
國際聚焦
天下好讀
記者開講
好主管的12樣禮物
創新突圍軍師
四端看天下
大數據,熱品牌
天下書房
天下影音
雜誌
策展
Fast100
傳承接班
創新突圍
數位轉型
經營管理
永續責任
Fast100
Off學
風格
文化
旅行
美食
特色頻道
未來城市@天下
[email protected]天下
獨立評論@天下
創新學院
天下學習
我讀網
換日線
天下影音
微笑台灣
粉絲專頁
官方instagram
官方Line
財經週報
不只與病毒共存,也要準備「與通膨共存」
健康關係
心靈成長
三迷思、四原則,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
想幫助孩子,怕是一種剝奪;強迫自己放手,又怕殘忍得不是時候;如何讓孩子自覺特殊、深受賞識,但又不至於是一廂情願的寵溺?家長該怎麼做,才能正確建構、提升孩子的「挫折免疫力」?
85834瀏覽數
圖片來源:"https://www.flickr.com/photos/claudio_ar/2098713580
分享
其他
文
陳雅慧
親子天下雜誌
發布時間:2014-08-29
85834瀏覽數
本文出自親子天下雜誌17期,更多內容>>「現代的父母正陷入一個不自覺的矛盾中。
一方面我們擔心外面的世界充滿危險和誘惑;一方面我們又很焦慮小孩太脆弱,經不起挫折和打擊……」知名的精神科醫生和作家王浩威細膩的觀察,對父母而言,有如當頭棒喝。
一位四十多歲跨國金融機構投資部門主管,工作上每一筆交易決策牽動的金額都是天文數字。
每天、每週、每月的投資績效都得和公司目標、和市場、和同業相比較。
在工作上,這位跨國企業的精英可以從容的面對巨大壓力,甚至當部屬被挫折擊敗時的精神後盾。
但是,當自己十二歲的女兒第一次參加學校必須外宿的畢業旅行時,這位抗壓性強的爸爸竟然焦慮起來:「我問她去哪玩?住哪裡?爸爸也一起去好嗎?我真的不放心……真的想去附近旅館住,好就近照顧她……」人工打造的挫折這位爸爸不是個案。
有太多的父母有同樣矛盾的心情,所以有人寧願在寒暑假花數萬元讓孩子出國去「體驗貧窮」。
或積極打聽哪裡有冒險和探索課程,希望藉由溯溪、攀岩、露營……這種由人工打造、安全可以掌控、風險可以預估的活動,「訓練」孩子的抗壓和耐挫力。
廣告
《親子天下》雜誌去年四月的調查發現,有八成六的國中小老師認為,現在學生情緒管理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挫折忍受力」。
老師的整體觀察也印證了父母的焦慮。
王浩威分析,少子化的時代,小孩成為稀有動物,是周圍大人共同關心的焦點,「擁有的關心如此多,孩子幾乎不可能被忽視,也就沒有所謂『適當的挫折』」。
在經濟愈來愈富裕、「孩子」物以稀為貴的時代裡,父母想要培養一個能夠從容面對逆境,把失敗當做成長養分的小孩,其實是很大的挑戰。
家長期望小孩快樂、成績好、有好朋友、對自己的生活滿意……要達到這些期望,必須仰賴小孩自己的內在力量,去妥善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挑戰。
「面對挫折,『忍耐』是很苦、是不得已的。
父母或許該試著幫助孩子建構新的態度,陪孩子面對挫折,也就是增強對抗挫折的免疫力,」教養專家楊俐容提出,用「免疫」取代「忍受」的新角度。
廣告
哈佛大學博士羅伯特‧布魯克斯(RobertBrooks)認為,從內在面對挫折的能力包含:1.能有效處理緊張和壓力,適應日常挑戰的能力。
2.能從失望、困境及創傷中復原,發展出明確且切合實際的目標,解決問題。
3.能與他人自在相處,尊重自己和他人。
「父母和小孩每一次的互動,都是協助孩子培養挫折忍受力的教育機會。
因為在處理每件事和問題的過程中,他們學到更多啟示,克服逆境的種子也將從中萌發茁壯。
」羅伯特.布魯克斯在《培養小孩挫折忍受力》一書中提醒,挫折忍受力不是一堂進社會前才要學習的「課業」,而是父母時時刻刻都需要重視的教養關鍵元素。
父母在培養小孩挫折忍受力時,必須先破除三大迷思:迷思一 愈挫越勇
廣告
「一、二十位有醫師、教師背景的家長集體控訴某機構,訓練小孩學吞火、走碎玻璃、劈木板來克服恐懼,改善成績。
結果孩子成績沒有變好,反而因為燙傷、拉傷就醫,甚至求助心理治療。
」這是去年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
家長繳數十萬元的學費,讓孩子學吞火來克服恐懼和挫折。
新聞的背後,透露出父母對於尋找教養小孩挫折免疫力「捷徑」和「方法」的焦慮。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因為缺乏挫折,所以沒有挫折忍受力。
在如此簡單的邏輯下,解決問題最快的方式,就是想辦法「製造挫折」。
但這就像把免疫系統還不健全的孩子,放進充滿病毒的環境裡,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根據沃娜和史密斯博士在《成長一路走來》一書中,對一群夏威夷孩子做了長達四十年的研究,歸納出擁有挫折復原力的人,共同擁有五種正面的人格形成要素:
廣告
1.滿意自己的工作和學業成績。
2.和家人或親屬間的感情深厚。
3.直到成年仍和父母及手足維持良好的關係。
4.有好幾個摯友可以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關心。
5.正確的自我評估,了解自己是快樂的、很滿意目前的生活狀態。
根據研究,擁有良好挫折忍受力的人,共同的「基礎」就是擁有穩固的人際關係,擁有愛與被愛的經驗。
父母在給小孩挫折之前,應該先讓孩子確知自己是被愛和獲得接納;同時自己在父母的眼中非常特殊,深受賞識,而不是急著給他「更多挫折」。
任職於哈佛大學的挫折忍受力專家羅伯特.布魯克斯,清楚定義挫折忍受力高的年輕人,擁有的特質包括「自覺特殊,且深受賞識,……會為自己設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及期待,可以發展出解決問題及做決定的能力……」。
他們的自我概念中,都是優點及能力強的形象。
使得他們得以發展出與同儕和成人相處的人際關係技巧,能以適當並自在的態度,向可提供支援的成年人求助。
廣告
迷思二 太害怕孩子不快樂現代父母常常太急著滿足孩子的需求,害怕孩子不開心,無形中讓小孩養成自我中心,無法等待,一旦有絲毫情緒上不被滿足就覺得挫折。
楊俐容舉例,她在飛機上看到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一上飛機還沒有坐定就吵著要喝可樂,阿嬤立刻打開給他。
後來下了飛機,在行李輸送帶等行李,小男生把玩具放在輸送帶上跟著轉,也沒人制止。
「這樣的小孩,未來只要有小小的需求不被滿足,就會覺得都是別人的錯,都是挫折!我曾經遇到一個長大的『慣寶寶』,一年換二十多個工作,理由包括『公司冷氣不冷』,」楊俐容說。
冒險教育專家、國立體育大學助理教授謝智謀也觀察:「現在的父母太害怕小孩討厭學習。
」因為擔心困難的挑戰,破壞了小孩學習的胃口,父母往往會在兩難中搖擺不定,是該堅持孩子克服困難,繼續學習?還是尊重小孩的意願?台北市新生國小附幼園長周靜羚在教育現場看到,在少子化趨勢下,小孩們只要一個「挫折」的表情出現,成人就急著介入幫忙解決。
這樣小小的舉動,無形中剝奪了孩子面對困難的機會,小孩克服挫折的強度也因此愈來愈低。
父母太害怕孩子不快樂,因而大量減低了孩子該面對的現實挑戰。
高度介入孩子原本該自己處理的問題,其實是剝奪了孩子成長歷程中,自然而然應該遭遇的探索機會。
迷思三 「哪有這麼嚴重?」
以大人的標準,孩子眼中的「挫折」往往渺小到可笑。
比方說:下棋輸了、積木拼不好、考試考不好、搶玩具搶不贏別人……但此時,父母一句「哪有這麼嚴重」反而會讓孩子再一次受挫,讓他們覺得連有挫折的感受都是不對的。
漸進式的從小小的挫折中學習,才能夠讓小孩練出穩固的挫折免疫力。
楊俐容記得小女兒一歲多的時候,曾經有一次試圖自己穿長褲,試了整整四十分鐘都不成功,腳就是沒有辦法順利的一隻伸進一隻褲管。
最後小娃兒氣得大哭,大人看了忍不住想笑。
小小孩穿不好褲子,這是挫折。
國小的圍棋選手因為不願意承擔比賽的輸贏,選擇退賽。
這是挫折。
一位高中女生跟班上男生告白後,被對方公開取笑,引起全班男生的聯合作弄,女生整整三個月每天回家以淚洗面。
這也是挫折。
「挫折是主觀的,是一種情感,要去尊重和同理小孩的心情,」友緣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芬語重心長。
家長眼中微小的挫折對小孩來說,都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
黃倫芬提醒,大人絕對不要對孩子說:「只不過是輸了一盤棋……」、「也不會怎樣……」,因為大人能夠說出這樣雲淡風清的言語,是因為有數十年的人生歷練。
楊俐容的做法是,去買一條容易穿的寬鬆長褲,讓小女兒試著穿這條「作弊」的長褲。
如此讓一歲多的小孩建立起自信,也學會了新的能力。
四原則建立自信想要幫助他,怕是一種剝奪;強迫自己放手,又怕殘忍得不是時候;如何讓孩子自覺特殊深受賞識,但又不至於是一廂情願的寵溺?到底家長該怎麼做,除了澄清三大迷思,更需要掌握四大原則,才能正確建構、提升孩子的「挫折免疫力」。
原則一 陪小孩分析挫折的原因和解決方法當小孩生病的時候,父母都會注意提醒要他多穿衣服、多吃營養補品、避免吃冰、充足睡眠等。
而不會只是空泛的拍拍肩膀說:「你要健康一點喔!」但是,當小孩面對挫折的情緒時,父母往往忘記用同樣的態度去幫忙。
比方說,父母應該陪著孩子了解發生挫折的原因,去找到解決的方法,陪伴多多練習等,而不只是說句:「你要勇敢一點!」黃倫芬指出,把挫折化為學習必經的歷程,分解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認識覺察」;第二個階段:「澄清了解」;第三個階段:「轉化學習」。
當孩子回家後,很沮喪的跟父母說:「班上○○○都不和我玩……」;父母若是回應:「不要理○○○」。
像這樣的回應,就是根本沒有進入「認識覺察」挫折的第一個階段,錯過了從挫折中學習的第一個機會。
父母的回應假如是:「雖然○○○不和你玩,但在媽媽的眼中你是最棒的,你和別人玩就好,不要理他。
」這樣的回應,通過了第一個階段,但在第二個「澄清了解」的階段卻又轉走了,因此錯過了一次從挫折中學習的機會。
恰當的做法是,第一個階段,父母以同理心的角度,試著理解孩子的難過心情,幫助小孩認識和覺察到挫折。
然後進入第二階段,分析他被同學排斥的原因或試著討論班上受歡迎同學的特質,有哪些特質是值得學習的。
接著才能進入第三階段,陪孩子學習,最後內化成為自己的能力。
原則二 接納小孩本性,幫助孩子找到切合實際的目標,「挫折」才顯得有「意義」
多數的都市小孩從小到大,生命的空間和意義只局限在教室裡,很自然,成就和挫折也是被框在這小小的範圍。
因為成就的指標受限,能夠受到肯定的機會也變少,挫折也就相對變多。
冒險教育專家謝智謀曾經有一段荒唐的青春少年,他的體會很深:「混黑道的小孩很會忍耐挫折呀,被揍很疼,要忍。
只是這樣的忍耐有沒有意義?」生命曾經大起大落的謝智謀說:「當我知道自己有價值,活著可以做很偉大、有意義的事情,這時挫折和苦難就是一種化了妝的祝福。
」父母能幫忙的就是欣賞孩子不同的特質,開拓孩子生命的經驗,讓不同特質的孩子,都可以在不同的領域找到學習的意義。
這時,挫折才可能變得有意義。
輔仁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吳宗昇有一個六歲的男孩,他常常提醒自己,幫孩子找到「意義」。
因為「小孩面對挫折時,是因為他能力不足,無法達到目標,感覺很沮喪。
父母應該想想『為什麼要達到這個目標?』」
跟孩子一起釐清、建立合理的目標,才能讓孩子理解,一切挫折的忍受「所為何來」,進而願意接受可能有的痛苦,願意「延宕滿足」。
原則三 學會信任,相信孩子有解決問題的方式和能力專長青少年治療的心理醫師王浩威觀察,父母對於孩子全部的事情都掌握得鉅細靡遺,會讓孩子感受到背後有張無形的安全網,讓孩子感受雖然父母不在,但出了事父母會扛。
若父母有一些不知道、不清楚的事情,小孩就得學習自己一個人去面對,自己才會開始有能力、有信心。
換句話說,父母就算覺得很痛苦,也要學會信任。
但是要信任到什麼範圍?王浩威建議:「比你現在可以接受的界線,再多一點。
」
小孩每天都會碰到做決定與抉擇的機會。
哈佛大學教授布魯克斯強調,當小孩感受到自己有決定權,就比較不會與父母陷入權力衝突,比較可能學會並預料自己做了選擇之後遇到的障礙,並且將過程中的挫折或錯誤視為學習的經驗。
父母從幼兒時期就可以逐漸提供「有限的選擇」:要喝柳丁汁還是葡萄汁?上床睡覺要開燈還是關燈?在幼兒能力和認知範圍內,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做決定。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多和他討論一種問題的多種解決方式,並學習列出每種方式的優缺點及可能後果,引導孩子接受做了選擇之後,必須負擔的「責任」。
提前跟大孩子討論,當計畫不如預期,方法不能奏效,該如何因應處置,可以幫助孩子提前預知、準備可能的挫折,讓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可控制的面向上,而不浪費精神在無能為力的抱怨中。
原則四 找出挫折免疫力的死角有些挫折顯而易見,但是有些挫折需要父母細密的觀察。
這些看不到的挫折往往容易被忽略,成為挫折免疫力的死角。
學齡前的孩子,挫折免疫力的死角是「有苦說不出」。
面對挫折時常常情緒失控,比方說大哭大鬧、躲起來。
其實這並不一定是因為孩子缺乏面對挫折的彈性,真相可能是他「有苦說不出」。
因為語言表達的限制,學齡前的小孩,有些情緒無法清楚表達。
因為說不出來,所以只能用最原始的本能哭和鬧來引起注意。
若能夠理解小孩是因為語言表達不足,才會轉化成為情緒上的風暴,父母才不會過分焦慮。
應該理解小小孩「有苦說不出」的挫折,透過引導和對話找到問題的核心。
國小中年級開始,父母則該特別觀察孩子挫折免疫力的死角是人際關係。
尤其是對一些課業表現沒有大問題的小孩,因為這些孩子平常表現良好,父母往往會覺得沒有問題,不必擔心。
為什麼小學中年級開始,人際關係的挫折會浮現?因為在小學階段,從中年級到高年級,許多老師會開始透過分組活動來進行許多課程。
有的老師會指定分組,有的老師則讓學生自行分組。
這時人際關係不好的學生開始會感受到挫折和被排擠。
若沒有及時發現小孩的困境,到了青春期這樣的挫折將會發酵。
家長若只是泛泛的問孩子:「學校都好嗎?」可能也會獲得泛泛的:「很好啊!」家長應該細心的問:「你東西沒帶,都跟誰借?」、「下課和誰在一起?」、「上次跌倒,是誰陪你?」,或和老師多多溝通。
在高中擔任輔導老師近二十年的中正高中輔導老師汪慧瑜觀察,現在高中生會尋求輔導室協助的壓力問題,有六成是人際關係,只有四成是升學壓力。
青春期被同學排擠的學生,這種人際關係的挫折,往往會嚴重到讓學生寧願放棄學業逃避。
汪慧瑜分析,這些學生往往是同學口中「白目」,也就是「對人際關係不敏感」的人。
這往往是因為人際關係的挫折在更小的時候,躲在死角,沒有被發現,因此失去強化免疫力的關鍵期。
這一代的小孩看似比較好命,生活在一個必須用人造環境打造挫折的時代。
但是父母若能打破迷思,掌握原則,還是能夠有效的協助小孩強化挫折免疫力,勇敢面對逆境。
相關熱門主題
訂閱天下每日報(每週一至週五發送)
天下編輯精選國內外新聞,每天早晨發送,也可以聆聽語音朗讀
訂閱天下每日報
編輯精選新聞,早晨寄送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請查看您的信箱,我們將寄送驗證信給您,確保未來信件會送到您的信箱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企業永續發展,康舒科技40週年迎接新里程碑
最新訊息
領取首訂優惠3個月$399(原價$699)
訂閱天下雜誌電子報
天下雜誌當期內容的精華與延伸,每周三發送最具時效性的深度內容
立即訂閱
您已成功收藏此文章
您已成功取消收藏此文章
請先登入或註冊登入會員後,即可收藏文章
註冊
登入
請先登入天下雜誌會員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
文章PDF檔案下載為全閱讀專屬功能,若您還不是天下全閱讀訂戶,請先訂閱。
電子報訂閱服務
電子報為會員獨享服務,您將在登入註冊後完成訂閱
這篇文章在出現在
三迷思、四原則,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
分享到臉書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X鈕繼續閱讀
延伸文章資訊
- 1三迷思、四原則,培養孩子的挫折忍受力 - 天下雜誌
「父母和小孩每一次的互動,都是協助孩子培養挫折忍受力的教育機會。因為在處理每件事和問題的過程中,他們學到更多啟示,克服逆境的種子也將從中萌發茁壯 ...
- 2中部大學生學業挫折容忍力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相關研究
同性別及獨生子女與否於此二方面的差異,最後亦探究學業挫折容忍力與問題解. 決態度間的相關情形。研究以「學業挫折容忍力量表」、「問題解決態度量表」為.
- 3高年級學童依附關係、挫折容忍力與關係攻擊之研究
挫折容忍力是指個體遭受到困境或目標受阻時,能有效處理情緒壓力,持續. 面對現實,勇於接受挑戰,嘗試解決問題的心理能力。本研究採用谷宗芸(2007). 修訂的兒童挫折容忍 ...
- 4你培養的是孩子的「挫折容忍力」,還是「挫折感」? - 親子天下
培養挫折容忍力的重點在於「挫折雖必然發生卻不可怕,也無損自我價值」,如何讓孩子感覺到挫折就只是挫折,你仍然愛他接納他,並對孩子的未來持續改善 ...
- 5現代孩子必須培養的能力~挫折容忍力
挫折容忍力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它足以解釋為何有些孩子能夠克服困難,即使一路跌跌撞撞也能順利成長,而有些孩子卻無法承受環境挑戰。許多人愈來愈覺得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