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與文化--舞台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觀眾透過鏡框似的台口,觀看舞台上的演出。
劇場的基本要素,就是表演處與觀看處,亦即舞台與觀眾席。
有些古代的劇場屬於露天建築,但現代 ...
戲劇的四大要素,包括演員、舞台、劇情,以及觀眾。
演員乃是角色的代言人,透過演員的扮演,使劇中情節得以鋪陳。
至於文學上所謂的戲劇,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意即劇本。
西方戲劇的起源,普遍認為是古希臘悲劇。
希臘悲劇源於古希臘城邦對於「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us)的崇拜儀式。
在祭典中,人們扮演戴奧尼索斯,跳起代表戴奧尼索斯動物的「羊人舞」(satyrplay),並唱著《酒神頌》(Dithyramb)。
「山羊劇」為希臘最初的戲劇雛形,是後人為紀念酒神戴奧尼索斯,每到葡萄豐收季節,希臘人都會舉行化妝晚會,向酒神祈禱,其中的一名參加者披上羊皮,戴上面具,人們會圍繞他(羊人)跳舞,喝酒狂歡,此即是酒神祭祀。
後來在此基礎上加入更多演員,豐富了情節並加入對話,便形成古希臘悲劇的形式。
所以悲劇(tragedy)一詞的原意,乃「山羊之歌」,也就是山羊劇。
古希臘悲劇都是詩劇,具有嚴謹古雅的莊重氣質;表演時有歌隊伴唱,根據史實證明,歌隊先於演員存在於希臘悲劇。
theatre一字原為theatron,乃指古希臘劇場的階梯觀眾席區域,意為「看的場所」,後來意義轉變為整個表演場所。
專供戲劇演出的場所,包括室內的表演場所稱為劇院,同時適用於戶外廣場與室內建築者稱為劇場;亦有戲院、舞台等。
西方戲劇的演出,從希臘的露天劇場、古羅馬的圓形劇場(即「角斗場」),發展到近世的「鏡框式舞台」,以及適合實驗劇演出的「黑匣子」(BlackBox,或作黑盒、黑箱)、「小劇場」(ExperimentalTheater)等。
現代劇場最常出現的舞台型式是鏡框式舞台(ProsceniumArch),擁有電氣化的設備,例如吊桿、燈光迴路……等。
鏡框式舞台一般是指在觀眾席與舞台台口建有拱形結構、將觀眾區與表演區分隔開的一種盒型式封閉舞台。
觀眾透過鏡框似的台口,觀看舞台上的演出。
劇場的基本要素,就是表演處與觀看處,亦即舞台與觀眾席。
有些古代的劇場屬於露天建築,但現代的劇場則以室內建築為多。
觀眾席、大廳、售票口等觀眾可以進入的區域稱為前台。
而以舞台為中心,所有表演者及劇場技術部門工作、休息的空間稱為後台。
戲劇的表演形式有多種樣式,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
由於文化背景的差異,不同文化所產生戲劇形式往往擁有獨特的傳統和類型,例如西方戲劇、中國戲曲、印度梵劇、日本能樂、歌舞伎等。
台灣的現代戲劇,以表演工作坊、屏風表演班、果陀劇團、金枝演社、當代傳奇劇場、台南人劇團、臺灣戲劇表演家……等劇團,仍活躍於當今戲劇舞台上。
古希臘伊匹達洛斯劇場:EpidaurusTheatre
現存最大的古Epidaurus劇場約有15,000個座位,位于Peloponnese的Argolis專區。
古希臘戲劇是指大致繁榮於西元前6世紀末至西元前4世紀初之間的戲劇。
彼時希臘的政治和軍事中心雅典城同時也是古希臘戲劇的中心。
雅典的悲劇和喜劇乃全世界出現最早的戲劇形式之一。
希臘戲劇和劇作對西方戲劇和文化的發展,產生持續而深遠的影響。
照片引自維基百科:Publicdomain,2003.8.24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Epidaurus_Theater.jpg&variant=zh-tw
古希臘德爾菲劇場:Delphi聖地
照片中的前景為德爾菲劇場,中景為阿波羅神廟,遠處可辨雅典娜神廟。
古希臘劇場一般都是露天的,包括三個部分:樂池(或主廳、舞池)、景屋以及觀眾席。
樂池往往位於建築的中央,通常也作為舞台,是一個周長為150米的圓形區域。
樂池是演員表演和歌隊吟唱的地方,也是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
在樂池中央往往有個祭壇。
在雅典,祭壇通常是為祭奠戴奧尼索斯所建造。
照片引自維基百科:Copyright©2004,DavidMonniaux.創用CC授權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
title=Image:Delphi_amphitheater_from_above_dsc06297.jpg&variant=zh-tw
德爾菲劇場:TheatreinDelphi
位於Delphi的阿波羅劇場,後方的阿波羅神殿僅留殘跡。
希臘劇場包含四大結構:觀眾席、歌舞場、景屋與通道,在照片中依然清晰可辨。
景屋(skene)的矩形建築,意為「帳篷」或「棚屋」。
景屋的功能相當古希臘劇場的後台,演員在此更換服裝與面具,景屋外通常有三扇門通往樂池。
有些劇場的景屋前方有一個凸出地面的表演區域,便是現代劇場舞台前部的雛形。
石光生攝,1997
感謝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戲劇與劇場應用系石光生教授,提供授權刊載
德爾菲的阿波羅神廟:Delphitemple(TempleofApolloatDelphi)
位於福基斯(Φωκίς)的德爾菲(Δελφοί),是一處重要的「泛希臘聖地」,即所有古希臘城邦共同的聖地,主要供奉「德爾菲的阿波羅」(Appollonpythien),著名的「德爾菲神諭」就在此處頒布。
德爾菲已經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
照片引自維基百科:Author:StanShebs,1992.10.創用CC授權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Delphi_temple-650px.jpg&variant=zh-tw
太陽神阿波羅神廟的遺跡:DelphitempleofApollo(TheruinsofthetempleofApolloatDelphi)
阿波羅是音樂家、詩人和射手的保護神;亦是光明之神與真理之神。
阿波羅的典型形象是右手拿七弦的里拉琴,左手拿象徵太陽的金球。
他是醫藥之神,也是預言之神。
著名的希臘德爾菲神廟是希臘人神聖的預言聖地,阿波羅藉著女祭司(Pythia)傳達神諭,雖然神諭一向沒有明確的訊息。
照片引自維基百科:Copyright©2004DavidMonniaux.創用CC授權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
title=Image:Delphi_temple_of_Apollo_dsc06283.jpg&variant=zh-tw
希臘的多多納劇場:Dodonatheater
希臘最著名的神喻聖殿是多多納(Dodona)的宙斯神廟和德爾菲(Delphi)阿波羅神廟。
希臘最大的多多納劇場建造於公元前3世紀,出土於1959年;擁有21層座位,分為三個區域。
照片引自維基百科:PhotographytakenbyD.Swift.創用CC授權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Image:Dodona_theater.jpg
德國的特里爾圓形劇場:AmphietheathervonTriergross(Trier,Amphitheater)
德國特里爾劇場,乃羅馬時期的圓形劇場(amphitheater)。
圓形劇場乃羅馬城市中標準且正式之競技場所,建築物於西元前100年建造,提供約兩萬人觀賞的空間。
1986年與特里爾其他古羅馬遺址及大教堂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照片引自維基百科:Author:StefanKühn,2003.11.3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
title=Image:Amphietheather_von_Trier_gross.jpg&variant=zh-tw
法國的古羅馬劇場奧蘭治:LeThéâtreAntiqued'Orange(TheaterOrange)
位於法國羅納普(Rhone)山谷中,可容納一萬人的座位,是歐洲從羅馬帝國時期保存至今最完好的半圓形劇場。
由於保留宏偉的階段牆,因而留住美妙的音響效果,至今仍繼續盛演音樂等藝術性表演活動,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照片引自維基百科:Author:GromelleGrandAngle,2007.11.26.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Image:3755_DSC_0425.JPG
金枝演社《祭特洛伊》(Troy,Troy…Taiwan)劇照:
本劇改編自世界最偉大的詩篇之一:荷馬(Homeros)的史詩《伊里亞德》(Iliad),描繪故鄉、戰爭、自由、意志等命題。
《伊里亞德》敘述希臘與特洛伊之戰第十年(也是最後一年)中幾個星期的活動。
史詩以阿基里斯(Achilles)和阿伽門農(Agamemnon)的爭吵開始,以赫克托王子(PrinceHector)的葬禮結束,故事的背景和最終結局都沒有直接敘述。
本劇首演於台北的二級古蹟淡水滬尾砲台,2005.10.
感謝「金枝演社」行政總監、本劇的編劇游蕙芬小姐,提供授權刊載
古蹟環境劇場:金枝演社《祭特洛伊》
《祭特洛伊》結合西方神話於東方祭儀,並以二級古蹟高雄市旗津區旗后炮台的視覺景觀,展現東西跨文化劇場風貌,打造古蹟環境劇場的新里程碑。
2006.1.
感謝「金枝演社」行政總監、本劇的編劇游蕙芬小姐,提供授權刊載
金枝演社《祭特洛伊》劇照:
本劇運用福佬詩歌、台灣祭儀和傳統戲曲,將史詩精髓融入台灣本地文化,創造屬於台灣的劇場意象。
感謝「金枝演社」行政總監、本劇的編劇游蕙芬小姐,提供授權刊載
古蹟環境劇場:台南人劇團《利西翠妲》(Lysistrata)
本劇乃古希臘喜劇作家亞里斯多芬尼茲(Aristophanes)於西元前411年參加雅典酒神祭喜劇大賽的作品,是其傳世作品中最受歡迎的劇作之一,同時也是第一部以女性為主角並以反戰為題材的荒誕喜劇。
本劇為台南人劇團第五齣「西方經典劇作台語翻譯演出計劃」作品,本製作亦獲選國藝會「表演藝術追求卓越」演出製作之一。
圖左為戶外活動式階梯形的觀眾席。
王淳美攝,台南億載金城,2006.10.12
鏡框式舞台:ProsceniumArch
現代劇場最常出現的舞台是鏡框式舞台,擁有電氣化的設備,例如吊桿、燈光迴路…等。
圖為「紙風車劇團」於高雄縣湖內鄉「慈濟宮」公演時的大型戶外舞台。
王淳美攝,2007.11.14
廣州番禹長隆大馬戲劇場:PanYuChime-LongShowStageSeats
長隆歡樂世界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石鎮,於2006年4月7日正式開業,首期佔地超過1000畝。
照片引自維基百科:Author:KaryFoo,2006.1.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
title=Image:PanYu_ChimeLong_Show_Stage_n_Seats.jpg&variant=zh-tw
日本東京都中央區歌舞伎座:KabukizakabukitheaterGinzaTokyoJapan
照片引自維基百科:Author:Tak1701d,2008.11.1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Image:Kabuki-za_Theatre_Kaomise_2008.JPG
日本歌舞伎的劇場:Sceneofakabukiperformance
慶長8年(1603)德川家康在江戶(東京)設立幕府。
那時在京都五條河原與北野神社院內等地,有一個自稱為出雲大社巫女、名字叫做阿國(Okuni)的女子,身著男子服飾手舞足蹈地徘徊在煙花柳巷中,扮演放蕩公子的角色,人們稱之為「阿國歌舞伎」
。
此後在京都的藝妓以向觀光客們展現姿色與文藝為目的的歌舞伎,就從此盛行起來。
照片引自維基百科:2005.1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
title=Image:Scene_of_a_kabuki_performance.JPG&variant=zh-tw
日本能劇:翁奉納(篠山市春日神社)
春日神社(かすがじんじゃ)は、篠山市黒岡75にある神社。
奈良の春日大社から分霊された。
能,是日本獨有的一種舞台藝術,是佩戴面具演出的一種古典歌舞劇。
由中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的舞樂和日本的傳統舞蹈融匯,從鎌倉時代後期到室町時代初期之間創作完成。
能,在日本作為代表性的傳統藝術,與歌舞伎同在國際享有高知名度。
2001年5月,能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無形遺產」。
照片引自維基百科:Author:松岡明芳,2006.1.1.創用CC授權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No_stage.jpg&variant=zh-tw
日本廣島縣嚴島神社的能劇舞台:ItsukushimaNobutai
能舞台,在特殊構造中有「屋頂」(屋根)和「四根柱子」(四本の柱)為最大特徴。
建築物中一定會有附著屋頂的舞台,這是原本能舞台在野外時的樣式,所以四根柱子與屋頂變成重要代表。
四根柱子用來支撐屋頂,除此之外沒有別的。
「本舞台」做出三個四方型的空間,讓各方面的人都可觀賞到表演。
屋頂上放置回音板,且有適度的照明裝置;至於畫著松樹的背景叫做「鏡板(かがみいた)」。
照片引自維基百科:Publicdomain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Image:ItsukushimaNobutai7442.jpg&variant=zh-tw
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TadashiSuzuki)《酒神》(Dionysus):
本劇以希臘悲劇家尤里庇底斯(Euripides)《酒神女信徒》(TheBacchae)為題材改編而成。
劇情敘述「酒神」戴奧尼索斯為懲罰不信任他的「底比斯」國王彭提烏,遂引誘彭提烏前往信徒聚集的山上,將他置於那群早已被他迷惑的底比斯婦女及彭提烏的母親之中,失去理智的信徒在瘋狂作樂之際把彭提烏撕裂,待彭的母親回神過來,發現已鑄成大錯,最後只剩得悔恨與孤獨。
鈴木忠志的《酒神》以日本演劇呈現希臘悲劇,展現跨文化的戲劇形式;雖不期望完整重現古希臘悲劇,卻藉由酒神與底比斯國王之間的宗教、政治鬥爭,映照現世不斷存在的衝突。
王淳美攝,台北國家戲劇院的文宣海報,2007.3.24
雪梨歌劇院:Sydneyoperahousesideview
澳洲的雪梨歌劇院乃世界知名的劇院建築,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1973年正式落成,位於雪梨港的便利朗角(BennelongPoint),其特有的帆造型,使該劇院於2007年6月2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劇院設計者為丹麥設計師JørnUtzon(約恩‧伍重)。
王瑄攝,雪梨歌劇院遠景,2004.7.3
台灣台北的國家戲劇院(圖右橘色屋頂處),具有古典的建築造型;對面乃國家音樂廳。
王淳美攝,台北新光摩天大樓45樓福華雲采餐廳,2008.9.8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公演黑色荒誕喜劇《秀才與劊子手》劇照:
本劇由大陸名導郭曉男、編劇黃維若聯手打造,根據歷史真人真事改編。
清光緒年間,科舉制度和砍頭酷刑宣布廢除,原本以參加考試為樂的徐聖喻秀才,以及砍頭技術一流的劊子手馬快刀,面對時代巨變,都面臨失業打擊。
秀才無試可考,只能去當私塾先生,飽受東家欺凌;馬快刀沒有人頭可砍,改開起肉舖殺豬剁肉。
原本不願與馬快刀為伍的秀才,為了生計最後淪為馬快刀肉舖的夥計,最後竟放下筆墨成為殺豬好手;馬快刀則放下屠刀改信孔孟讀起書來。
引自該劇文宣劇照,台北國家戲劇院,2008.6.7
《秀才與劊子手》劇照:
本劇除了徐秀才、馬快刀和馬妻槴子花等三位主角外,其餘人物都戴著面具。
戴面的「偶人」借用義大利即興喜劇與中國儺戲的元素,邊說邊唱,載歌載舞。
偶人,象徵傳統舊制度的集體勢力,秀才、劊子手則是在集體力量之間被擠壓的個人。
本劇榮獲中國文化部2004—2005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優秀劇本獎一等獎。
引自該劇文宣劇照,台北國家戲劇院,2008.6.7
表演工作坊《如影隨形》(LikeShadows)公演海報與票口:
本劇根據賴聲川2006年應美國史丹佛大學邀請創作StoriesfortheDead研發而成,參與集體即興創作人員包括2006年史丹佛大學以及2007年「表坊」全體演員。
全劇藉由一個又一個神祕影像,探討想像與真實、夢與醒、生與死,真與假…等人生課題。
王淳美攝,高雄市立文化中心至德堂,2008.1.19
果陀劇團《淡水小鎮》(LittleTownofTanshui)第五版劇照:
果陀劇場於1988年創團後,1989年3月19日首演《淡水小鎮》,本劇乃改編自美國劇作家桑頓‧懷爾德(ThorntonN.Wilder,1897-1975)的劇作OurTown。
該劇敘述1901年的新英格蘭,以新罕布夏爾州一個虛構小鎮葛洛佛科那(GroverCorner)為背景,描繪兩個新教家庭間的故事。
本劇把OurTown的背景轉換到1959年的台灣淡水。
全劇分為三幕:第一幕「淡水風光」,講述淡水小鎮人們一天的生活。
第二幕「小鎮姻緣」,男主角陳少威和女主角艾茉莉由相戀到廝守。
陶大偉飾說書人(左二),蔡燦得飾艾茉莉(左三),李沛旭飾陳少威(右三),呂曼茵飾艾太太(右二)。
2006.3.17
感謝「果陀劇團」專案主任楊玉玲小姐,提供授權刊載劇照
果陀劇團《淡水小鎮》第五版劇照:
本劇第三幕「再見淡水」,乃艾茉莉婚後九年因為難產而死,她的靈魂對塵世還有依戀,要求老天讓時光回去,那怕只有一天也好。
說書人作為全劇的靈魂,能神奇地將時間停駐、快轉,甚至是倒回,還可任意跳換事件的場景和地點。
因為說書人的介入敘事,使寫實的劇情加入疏離劇場的氛圍。
本劇經歷女主角艾茉莉的成長、結婚到難產過世,乃果陀劇團極具代表性的劇作。
圖為艾茉莉死後,親朋好友送葬的場景。
陶大偉飾說書人(圖左),李沛旭飾陳少威(右前)。
2006.3.17
感謝「果陀劇團」專案主任楊玉玲小姐,提供授權刊載劇照
果陀劇團《ART》劇照:
本劇以「某人買了一幅白色畫作,邀請好朋友來評賞」為啟始,敘述三位擁有數十年交情的好朋友,因為一幅畫起爭執。
在三人針鋒相對、唇槍舌戰中,一句句觸及有關對方、價值與友誼的論證。
數十年交情因而被撕裂,進而被迫重新省視。
李立群飾孫耀群(圖右),顧寶明飾錢光明。
2003.12.25
感謝「果陀劇團」專案主任楊玉玲小姐,提供授權刊載劇照
果陀劇團《ART》劇照:
本劇啟用「給一個跟觀眾接近的舞台」為設計概念,讓「表演」與「觀賞」產生親密感。
劇中只有三位主要角色,所以用三幅畫、三件重要道具,將三個基本場景放置於一個空間,令所有的視覺空間都與三位主角的對等地位有關,不論是燈光或舞台設計,皆以三角幾何的概念出發。
李立群飾孫耀群(圖左),金士傑飾趙人傑(圖中),顧寶明飾錢光明(圖右)。
2003.12.25
感謝「果陀劇團」專案主任楊玉玲小姐,提供授權刊載劇照
屏風表演班《莎姆雷特》(Shamlet)狂潮版海報:
根據屏風表演班團長李修國表示,本劇靈感來自莎士比亞的經典名著《哈姆雷特》(Hamlet)。
以丹麥王子哈姆雷特有關「生存還是死亡」的議題,通過「戲中戲」的結構,巧妙地將《哈姆雷特》的主題、場面與節奏嫁接到屏風表演班的生存狀態中;將戲中人物與現實人物的悲喜並置,以構建新的意味和情趣。
本劇的「喜」並非單純的搞笑,而是建立在戲中劇團危機重重、逆境求存的「悲涼」意味上。
王淳美攝,台南市立文化中心,2006.4.29
屏風表演班《六義幫》(StandbyMe)海報:
本劇描述1904至1991年三個時代、三段愛情故事,全劇近200個角色,超過55個場次,舞台呈現極速流動,全場不暗燈,並撤掉鏡框式舞台的黑色翼幕,可謂李國修劇場生涯中的重大革命。
1971年台灣第二次奪得世界少棒冠軍,也是台灣退出聯合國的一年,六個天真的年輕人在防空洞裡組成《六義幫》。
劇中由愛情與義氣層層交疊,並帶出1904年廖添丁與1912年上海皇帝杜月笙的時代故事。
王淳美攝,台南市立文化中心,2008.11.1
延伸文章資訊
- 1浸淫中的啟蒙:臺灣現代戲劇舞台劇本創作現況概說|當代劇場
浸淫中的啟蒙:臺灣現代戲劇舞台劇本創作現況概說 ... 於台北國立藝術教育館首演;而首度將京劇揉入現代戲劇,進而催生全新表演藝術樣貌的「當代傳奇劇場」,也在1986 ...
- 2舞台劇【果陀劇場】台灣現代劇團的領導品牌
專業的團隊及成果優異的創作成績,讓果陀劇場在舞台劇創團第10年即一躍而為台灣現代劇團的領導品牌。20餘年的劇場營運經驗,更令果陀擁有豐富的合作人脈資源。
- 3第十七屆臺北文學獎得獎名單及作品欣賞舞台劇劇本 - 臺北市 ...
經過初審、複審、決審三階段的層層嚴謹評選,小說、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舞臺劇劇本及年金類的徵文結果,於三月底全數揭曉。 舞台劇劇本|決審會議紀錄首 獎:李一 ...
- 4舞台劇【果陀劇場】台灣現代劇團的領導品牌- 果陀劇場
專業的團隊及成果優異的創作成績,讓果陀劇場在舞台劇創團第10年即一躍而為台灣現代劇團的領導品牌。20餘年的劇場營運經驗,更令果陀擁有豐富的合作人脈資源。
- 5現代戲劇專題 - 國藝會補助成果檔案庫
浸淫中的啟蒙:臺灣現代戲劇舞台劇本創作現況概說 · 「唐美雲歌仔戲劇團」首度獲選文化部臺灣品牌團隊。 · 「春美歌劇團」以《聶采霞的心》獲得第三十屆傳統藝術金曲獎最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