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屈原的端午節故事:由傳說看台灣民間社會的端午思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但是在台灣,老一輩人對端午節的想像裡,其實是沒有屈原的。
包粽子也無關乎這位偉大情操的詩人,而是與唐朝的一場「黃巢造反」有著密切的關聯。
這個故事 ...
Skiptocontent
首頁
關於我們
一江風|民俗資訊
百家春|亂彈專欄
民俗論壇
圖文故事
短文精選
風入松|百家爭鳴
大瓶爵|影音故事
醉八仙|東亞民俗
一個沒有屈原的端午節故事:由傳說看台灣民間社會的端午思維
2017-05-27編輯部
民俗論壇,百家春|亂彈專欄
文/蔡承甫(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生)
在我們這個世代,從幼稚園開始每到端午節,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聽到愛國詩人屈原直諫遭貶、最後滿腹抑鬱跳入汨羅江自盡,當時的人感念他的精忠,將粽子投入江底,希望魚龍水族不要啃食他的屍體……最後他甚至成為了水神,掌管水域等等故事。
在我們的教育裡,這樣的說法,似乎標準化了端午節,而這個節日跟粽子與屈原也永遠分不開。
民俗亂彈端午系列文章:
|你所不知道的臺灣五月節水陸行事
|道教逐瘟與端午競渡的斂毒習俗
|五日節的藥草和香包
|五虎崗上迎神靖氛:淡水大拜拜
但是在台灣,老一輩人對端午節的想像裡,其實是沒有屈原的。
包粽子也無關乎這位偉大情操的詩人,而是與唐朝的一場「黃巢造反」有著密切的關聯。
這個故事聽自我的外婆。
據她口述,這個故事又來自她的長輩以及看野台戲經驗。
後來我也聽過幾個長輩口述,也許屈原與汨羅江真的太遙遠,遙遠到不曾存在於他們的腦海中。
要說這個故事,就要從「目連救母」說起。
佛教水陸畫中目連救母(張靖委攝)
▋目連、黃巢、大屠殺
相傳目連的母親本來非常信仰佛教,一生持齋念佛。
有一天她忽然生了一場大病,目連的舅舅聽說狗肉可以治療,於是哄騙目連的母親喝下這碗狗肉湯。
結果她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最後就死掉了。
因為她吃了葷,而且還是吃了有著重罪的狗肉,因此死後就被關在地獄受苦。
目連很早就出家修行,且功力高深。
一天他用神通看見自己的母親在地獄受苦,於是來到地府要救母親。
但是地獄城門嚴峻,哪裡能那麼容易攻破?這時候閻羅王告訴目連,只要能跟西天佛祖借到金錫杖,就能打開地獄門,救出他的母親。
目連費了千辛萬苦終於借回錫杖,來到鬼門關前猛力一震,高大的城門瞬間崩毀,他很快救出自己的母親,但城內的所有罪魂也通通都跑出來了。
和尚化身目連破地獄(蔡承甫攝)
閻羅王告訴目連,他必須為這件事情負責,因此要他投胎到人間做一個叫「黃巢」的人,並囑咐他要殺滿不小心放出去的鬼,讓他們都重回地府才可以。
他將殺的第一個人,是一個老和尚。
因為這樣的緣故,目連投胎做人間的黃巢,從小就孤苦無依,過著流浪的生活,一直遇到一個老和尚好心收留,才讓他的生活漸得安頓。
但是他沒有忘記自己到人間殺人的任務。
到了成年,他告訴老和尚自己的身世,並且對老和尚說:「我要到人間造反殺人,而且第一個要殺的就是你。
但是你對我很好,你跑去躲起來,我不殺你。
」那天早上,黃巢拿了他的劍,準備大開殺戒,往樹林中的一棵大樹一砍,不料樹幹流出鮮血,原來老和尚躲在這棵大樹的樹洞中。
至此黃巢知道天命難為,於是大肆殺閥。
一年5月,黃巢大軍來到一個村口,看見一位婦人手上牽著一個小孩,肩上也背著一個。
手上牽的年齡比較小,背上的卻是年齡比較大的。
黃巢非常疑惑,婦人告訴黃巢:「連年戰亂,我的兄嫂皆被流寇殺害,留下年幼小孩。
肩上的是我兄嫂的,手牽的是我自己的。
他們都死了,我一定要保護好他們的小孩。
我自己的孩子要是遭受不幸,還可以再生。
」黃巢聽了大為感動,便告訴這名婦人自己的身份,說明天即將要屠殺他們的村莊,要她摘榕樹葉插於門上,明天便不殺他們一家。
婦人回到家依照黃巢指示在門上插榕枝,鄰居看到後問起因由,婦人也如實以告,結果全村都如法炮製。
這下,黃巢無法判定哪戶家人是那個婦人,最後全村都逃過被屠殺的命運。
黃巢大軍離開後,全村歡天喜地,就綁粽子慶祝。
而插青與綁粽子的傳統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插青於門上(張靖委攝)
▋屈原想像,其實是不同於本土風俗的建構
後來,我聽過幾個老人講述這個故事,雖然細節有些許差異,但架構卻是一樣的。
關於屈原,他們一無所知,但對於逃避黃巢的戰亂卻是津津樂道。
延伸閱讀:別再救屈原——官方民族主義的龍舟還要賽多久?
這個故事裡,目連救母不僅只與7月的蘭盆盛會有關,貫穿前世今生的事件,使黃巢造反所帶來的屠殺成為一種彌補過錯的措施。
「插青」於門上作為一種逃生記號,綁粽子則是為了慶祝死裡逃生。
這樣的端午傳說沒有屈原,沒有汨羅江,沒有祭奠愛國詩人的偉大情懷,災後重生的喜悅,才是這個故事的核心價值。
我想,祭奠偉大的愛國詩人真的太遙遠,逃離現世的災難,也許更符合庶民的期待。
我們的教育一再提到屈原的重要。
最後,他的那偉大的愛國情操早就掩蓋過端午節的意義。
先秦一個抑鬱難伸文人的自盡,真的與我們過的節日有那麼大的關聯嗎?還是教育使我們不知不覺的遺忘了本來先民對端午節的想像?兩個世代,卻有對端午節完全不同的認識。
當端午節吃粽子時,除了千篇一律的遙想偉大的屈原外,是否應該了解一下,台灣民間故事中沒有屈原的端午節。
延伸閱讀:除了戰南北,你知道粽的儀式功能與各地端午飲食習俗嗎?
(本文同步刊載於「獨立評論@天下」)
歡迎訂閱民俗亂彈粉絲專頁
*民俗亂彈版權聲明*
關於作者編輯部民俗亂彈是由一群長期關注臺灣民俗學發展的研究者合作組成之共筆部落格。
亂彈亦即北管,具雅俗共賞特質,曾是臺灣最廣泛的流行音樂。
我們期待在當下生活節奏中,
與社會大眾一起探討民俗思維,
鼓吹臺灣社會對民俗學領域之重視。
分享此文:按一下以分享至Facebook(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Twitter(在新視窗中開啟)分享到LINE(在新視窗中開啟)按一下即可以電子郵件傳送連結給朋友(在新視窗中開啟)點這裡列印(在新視窗中開啟)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相關
38comments
五日節,五月節,民間文學,災難記憶,端午,節日,習俗
文章導覽
«海洋民俗學:東港漁民的行事規矩與禁忌鎮邪天師、執劍福來:鍾馗符畫與端午節»
38comments
蔡宏恩
2017-05-27at14:52:35
所以後來目蓮怎麼了
回覆
李博賢
2017-05-27at15:26:56
怎麼覺得黃巢是好人
回覆
Huan-ShengKao
2017-05-27at19:22:41
聽起來是一個邏輯不通的故事
回覆
Niau
2017-05-27at20:27:43
不過也不用談到屈原,日本韓國越南ê五月節就沒有屈原這個東西
回覆
臺語是客家話
2017-05-28at06:22:51
知道插青躲過一劫的故事,但不是與五月節、食粽子連結。
回覆
FrankLin
2017-05-28at13:59:27
天命難為,為是違之誤?
回覆
roc1998
2017-05-28at18:27:05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習俗,你聽到的是一個,別人聽到的也是一個,各自為之吧
回覆
sk268
2017-05-28at20:03:19
天底下最大笑話,問一下碩士生是可以靠會賄賂的嗎?
黃巢 目連 屈原都他媽的是「中國」的東西,所以你想證明三小?證明沒有屈原,我們也可以記念其他中國傳說啊?
這種智商,唉!
你奶奶不知道屈原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日本人的強姦之下很多節日是「被取消」的。
(去問下妳奶奶有沒有被日本人「臨幸」過喔~說不定有呢!)
在這種「被取消」的統治下,很多東西老人都不知道,但是還會有一小部分的傳說因為本身與日本佛教合流而流傳下來,這就是其中的一個。
謝謝你讓我看到端午最智障的笑話,無論是你的程度還是你得智商。
回覆
林昱賢
2017-05-28at20:44:44
有人崩潰了嗎?這位作者本來就不是在講反中反華,而是在講民俗
回覆
洪強尼
2017-05-28at21:35:02
誰崩潰阿看看他文末的說明跟內容吧拜託去中國化就說一聲是說用另一個中國傳說來去中國化不會太好笑了嗎?日本狗
回覆
沈君青
2017-05-28at21:59:22
+1,黃巢跟台灣沒關聯,插青跟粽子兩碼子事
回覆
沈君青
2017-05-28at22:00:31
目蓮不是中國人
回覆
MacoLiao
2017-05-28at23:08:20
目蓮因唱唸南無妙法蓮華經得以成佛,因佛教經典中,只有南無妙法蓮華經,說出女人,惡人,所有眾生皆能即生成佛。
回覆
JosephChen
2017-05-29at08:44:06
連言談基本禮貌都不知道的人
怎麼談出真正史實
何況這原本就是民間野史。
唉!
可憐!
問候你爸媽。
回覆
小高
2017-05-29at11:47:06
你講的是日蓮,不是目蓮。
回覆
小高
2017-05-29at11:49:46
MacoLiao你講的是日蓮,不是目蓮。
回覆
Jane
2017-05-29at12:25:35
習俗不會只由單一故事轉變而來(唉)作者提佛教緣由讓人長知識,但結論不應暗含去中國化的型態,而應更開放地接受或考察習俗裡的單一來源。
這樣的結論更能讓我接受。
回覆
亂世浮生
2017-05-29at14:29:22
立刻有人寫文章打臉這篇蝦論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9%99%B3%E5%B3%BB%E8%AA%8C/%E5%8E%BB%E4%B8%AD%E5%9C%8B%E5%8C%96%E7%9A%84%E9%AC%BC%E6%B0%91%E4%BF%97%E7%A0%94%E7%A9%B6%E5%A4%AA%E5%A4%9A%E4%BA%86%E8%AA%AA%E8%AA%AA%E5%8F%B0%E7%81%A3%E7%9A%84%E7%AB%AF%E5%8D%88%E8%88%87%E5%B1%88%E5%8E%9F/1568075709900264/?comment_id=1420933727964215&reply_comment_id=1420936271297294¬if_t=feed_comment¬if_id=1496037380791469
回覆
溫宗翰
2017-05-29at23:58:27
坦白說,這篇所謂的打臉文,連基本研究都沒有,我是不覺得有達到打臉的效果啦!如果只是意識形態的自得其樂,那我也沒辦法。
首先,傳說傳播取向的研究,必須區分傳播者身份的差異,1908年那篇報導並不是一則傳說討論,而是前段寫了屈原的故事來詮釋端午節來源,後段寫了彰化與鹿港的習俗。
正常文獻判讀能力,不會隨意地把這兩件事情混合,因為我們都知道文獻當中的段落與詞句脈絡,必須要清楚理解與掌握,不能隨便倒句詮釋。
新聞報導在前段使用屈原來詮釋端午來源,是漢以後就有的情況,不過大多來自古典文獻記載,會這麼做的只有文人,文人系統的知識宣傳,有時候是希望言之有物,或是引經據典,與庶民經驗的傳播迥然有異,這是民俗研究的基本常識。
蔡承甫原文,討論的是庶民傳播系統,想要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也要看清楚自己手上拿的是不是鹹魚呀!
更何況基本常識是孤證不立,建議他文獻要多讀一點,才來討論,還有田野調查可能也要跑一下,比如他下面舉的案例,如果真的有做田野,就不會笨笨的拿來當作不是黨國體制的例證了!
首先,洲仔尾屈原宮確實是黨國體制帶來的影響,原本屈原宮並不是叫做屈原宮,主神也不是屈原,而是水仙尊王祭祀,當時在士林的競渡,從來不強調屈原信仰,相關資料都可以查閱民俗台灣與戰後的資料,一直到國民黨政權進入接辦官方競渡以後,水仙宮才改為屈原宮。
至於他提到彰化有所謂的屈家後代更為可笑,正確地點其實不是鹿港,而是在彰化寶部里。
最好笑的是,彰化這個屈原祭祀根本就不是屈原的後代,也沒有屈原的廟,他們當地屈姓的民眾,是因為跟地方廟宇去進香,發現有水仙尊王姓屈,所以就請了分靈來祭祀,相關的討論,我過去寫的論文都有處理,我也確實去採訪過這個地方。
至於1964年婁子匡看的是不是黨國威權設計,當然就是,我的論文有寫過以外,上面隨文有附上一篇「別再救屈原」裡面也有談到,1964年的競渡是官方辦的競渡不是民間的競渡,如果閱讀能力太差,沒有辦法看論文,建議可以先看上面那篇短文。
不要在自得其樂了,民俗研究不是靠中國意識來豢養的,而是必須跟土地緊密相依。
回覆
Pingback:鎮邪天師、執劍福來:鍾馗符畫與端午節–民俗亂彈
LazuliSapphire
2017-05-30at19:37:25
曲學阿世的歪論
回覆
steve88
2017-05-31at10:09:1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0%B4%E4%BB%99%E5%B0%8A%E7%8E%8B
回覆
DD
2017-05-31at13:58:43
滿有意思的,的確,以我在中國所聽聞,即使在現代湖北,也就是古代楚國領土之一,也有地區端午時節是不包也不吃粽子的。
民俗是人為創造物,因時因地有差異很正常,確實不宜一概而論,認為節日只能有一種樣貌。
回覆
謝宗榮
2017-06-01at10:18:38
😀😁😃😄😆😉
回覆
謝宗榮
2017-06-01at10:21:47
☺😊😀😁😃😄😅😆😂
回覆
WilliamChang
2017-10-05at17:45:04
錯了吧!目連是中元節吧!端午節是吳越國傳統(現在變成認知是中國傳統),是古吳越族的祭祀驅惡的習俗!我認為原與伍子胥相關(在楚國,吳國有貢獻)的!但後來的洗腦政策變成了屈原(楚國人,事實也不是中原的漢人)(伍子胥跑了2國,不好洗腦百姓愛國),,,,但是這些傳統習俗都不是中(原)國的,以前也沒中國這個國家或代表~所以這些愛說是中國的,不是台灣人的文化是錯的,台灣人反而是閩越地區的子孫,是我們傳統文化,且最憲法早稱代表中國的是中華民國,不是你們所謂中國專有!!多念些對的歷史吧!
回覆
CalvinLin
2018-06-19at01:57:15
覺得很有可能,畢竟閩南文化就是唐朝河洛文化。
回覆
Pingback:五日節後的神聖婚禮SitalSasthi|故事之海
大樹
2019-06-06at20:39:54
胡說八道…..還有殺人來贖罪的…..政大就這水準???宗教所白念了,不懂宗教!
回覆
Pingback:TheInfluenceoftheBuddhistSaintMulianonSunWukong|JourneytotheWestResearch
Pingback:TheOriginofSunWukong’sCloudSomersault|JourneytotheWestResearch
Pingback:我不放五一長假,也不放十一長假,更不放1111光棍節,所以我不是中國人,中國人李艷秋趕快移居中國就不用繼續崩潰了…|都蘭小棧
Pingback:TheMonkeyKing’sMagicStaff:ACompleteGuide|JourneytotheWestResearch
Pingback:TheBuddhistMonkeyKing|JourneytotheWestResearch
回饋與討論 取消回覆
這個網站採用Akismet服務減少垃圾留言。
進一步了解Akismet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廣告
影音速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Ubk88yK68&t=55s熱門文章
你知道這些祭品的意義嗎?府城與安平常見普度品的意義解析
中元普度的由來──訪鍾昂翰道長筆記
環保不能曲解信仰:香與金都是無可取代的物質
十社共祭無主孤:安平城隍廟的陰陽醮
萬年香火:民間信仰中的香火觀
創意無法替代民俗文化:評荒謬的米功代金政策
咸豐三說到今(tann):艋舺龍山寺蘭盆勝會的械鬥記憶
臺灣情色奇案:呂祖廟摜籃仔假燒金
臺灣民間故事系列:嘉慶君遊臺灣探源
臺灣人成神:小南城隍廟的鴨母王朱一貴
電子郵件訂閱網站
留下您的Email,當本站有最新文章時,系統會自動發送。
電子郵件位址
訂閱
最新文章
美術館的殭屍穿對衣服了嗎?清朝禮服中的生與死
媽祖與民變,你也在故事裡:評阮劇團《西螺的勇士》
田府元帥的烏令:宗教文物換新,敢攏要燒掉?
臺灣五月節:你知道端午節不只是一個節日這麼簡單嗎?
綏靖平安: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前的「安四方」
粉絲專頁
粉絲專頁
分類
一江風|民俗資訊(58)
大瓶爵│影音故事(2)
百家春|亂彈專欄(193)
圖文故事(96)
民俗論壇(42)
短文精選(52)
醉八仙|東亞民俗(5)
風入松:百家爭鳴(13)
作者總覽吳明勳掗頷垂(é-âm-sê),宮口吃鹹糜:安平廟宇歲末送神儀式誤傷命・白布搭橋引孤魂:說安平港仔尾靈濟殿孤棚祭的故事陳正雄聽聲不見影:現今廟口酬神戲的民俗新意福德喜事不能少的一味:隆興閣金光戲《五爪金鷹》觀後筆記李建緯凝視螺陽:西螺福興宮文物套書序介認識「十爐九偽」大明宣德年製爐鍾秀雋彰化搶轎古今談(二)│南瑤宮管理爭議,是搶轎文化的內在動機彰化搶轎古今談(一)│大甲媽會興是彰化人炒起來的!豐饒文化社獅首三足南投陶:臺灣傳世香爐的經典代表廟前人頭高掛,廟內匾額立即崩落──西螺福興宮「莫不尊親」匾的神奇故事阮偉華臺灣人成神:小南城隍廟的鴨母王朱一貴一品夫人辜婦媽與節婦黃寶姑信仰etlmr媽祖婆靈聖:請神迓媽祖的民俗意涵臺灣古蹟仙:林衡道先生的sloppystyle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歷時三年廟口紀錄片:桃園開漳聖王呈現原鄉神本土化與文化多樣性郭喜斌西征遇十絕陣:莫追殺民間信仰這盞萬年香火反思無形文化資產│吃飯擔可以是五年千歲遶境的代名詞嗎?謝宗榮鬼有所歸乃不為厲──電影「粽邪」搶先看燃燒的溫度:談民間信仰中的香金文化邱彥貴看見奉飯:追思親人的義民爺祭祀天穿日│一個舊瓶裝新酒的「客家節日」?洪瑩發五百庄頭同時迎王、送王,影響全臺、本土創發的五年千歲信仰文化肉不勝食賤售四斤:「衝」到政府掠袂著的五年大科王乃正臺馬王爺信仰交流紀實(二)王府行儀跨國輸出與在地化張耘書武陣護持:茄苳媽出巡五十九庄以陽喻明反清廷:府城九豬十六羊祭祀文化劉懷仁打新丁、拜新丁│正月半大家loi去臺中東勢逗鬧熱廖伯豪美術館的殭屍穿對衣服了嗎?清朝禮服中的生與死黃偉強鞭炮也能放出學問──北港炮雲林鬧元宵│馬鳴山鎮安宮出巡五股十四庄楊秀娟中元普度的由來──訪鍾昂翰道長筆記甘願:談搿豬羊酒民俗觀林茂賢我的媽呀!林小姐|推薦序|認識國民媽媽林小姐轟動全臺的電音三太子是如何出現?為何出現?李佩儒8+9能等於八家將嗎?自己的家將自己救民俗青年會議專輯|臺灣降駕型家將「乩將」之探究——以鼓山地嶽殿吉勝堂八家將為例林培雅穿梭天人之際的臺南民間信仰傳說:陳守娘、茅港尾媽祖受禁、麻豆破龍喉施言凌媽祖與民變,你也在故事裡:評阮劇團《西螺的勇士》smooth7289臺灣民俗學者典範│民俗研究史中的劉枝萬與陳奇祿陳進成娶某拜天公:東港人婚俗記事海洋民俗學:東港漁民的行事規矩與禁忌編輯部田府元帥的烏令:宗教文物換新,敢攏要燒掉?臺灣五月節:你知道端午節不只是一個節日這麼簡單嗎?李至堉百年將藝顯神威:嘉義慈濟宮駕前如意振裕堂八家將堂慶前記陳韋誠受天永鎮:阿里山受鎮宮帝爺公信仰與交陪福德老爺踅境賜福:花壇白沙坑迎花燈的核心信仰儀式溫宗翰神明買柴建廟講誠信:民間信仰建廟神蹟的講述邏輯邢王大戰李王:談民間傳說中的神靈交戰張靖委綏靖平安:淡水清水巖清水祖師遶境前的「安四方」輦飛轎舞展神異:桃園大園福海宮飛輦轎過金火儀式楊朝傑好義從風──西螺武林俠義與匾額故事西螺媽祖巡太平——詔安客番仔庄與八大社請頭貳香儀式簡有慶北臺灣最有人情味的廟會:關渡二媽回駕龍形靈洞有神、追著海水跑的媽祖|金包里遶境與二媽回野柳作客楊玉君《金枝》蔚成巨木:弗雷澤的學術影響及啟示花樹下:你的本命樹最近澆水了嗎?標籤雲一貫道
丁口錢
丁蘭尺
七夕
七娘媽
七星
三太子
三官大帝
三朝醮
三芝
上元
上樑
下元節
中元
中秋
中秋節
乞巧
乞龜
乩文化
乩童
二二八事件
五年千歲
五日節
五月節
五朝醮
五營
交陪
代天巡狩
伯公
佛教
保生大帝
倰轎腳
做十六歲
做牙
做醮
傳統戲曲
傳統藝術
傳統表演藝術
傳說
儀式
元宵
全國客家日
八家將
八將團
六房媽
冬尾戲
冬至
出丁
出巡
劇評
劉枝萬
動土
勸世歌
勸農
北港
北港媽
北港朝天宮
北港進香
匾額
區域性祭典組織
十八庄迎媽祖
午時水
半年節
南投陶
南瑤宮
南管
博物館
厭勝物
受天宮
古物
吃湯圓
咬春
商羊
喪葬
嘉慶君
國家重要民俗
土地公
土地婆
土著化
地獄
地震
城隍
報導文學
報馬仔
墓葬
壽桃
夜巡
大墓公
大甲媽
大甲媽進香
大肚廿庄迎媽祖
大道公
天上聖母
天公
天官
天穿日
太平媽
奉飯
妖怪
妝佛
婚俗
婚姻
媽祖
學甲香
安四方
安平
安營
宋江
宋江陣
宗教
宗教文創
官將首
客家
家將
寒食
寺廟建築
封廟門
小法
小法團
尪公
山歌
工藝
市場
布袋戲
平埔族
平安醮
年俗
年畫
府城
廟會
廣澤尊王
建醮
引魂
張丙
彰化
慈濟宮
慈護宮
戲劇
扒龍船
拜天公
拜溪王
拜溪頭
插青
搏餅
搶轎
放赦
故事
文公尺
文化節慶
文化資產
文化輸出
文物
斗燈
斯卡羅
新丁粄
新書出版
新書發表
新興宗教
旌義
旱溪樂成宮
春牛
晉桶盤
晚清
普度
暗訪
書訊
月老
有
有應公
木屐競走
木版年畫
本命
本命樹
東勢
東港
東港迎王
松柏嶺
松柏嶺受天宮
林爽文
林茂賢
桃園
歌仔
歌仔戲
歌謠
正一
武轎
歲時
歲時記
歷史記憶
民俗
民俗再思
民俗台灣
民俗圖像
民俗學
民俗學者
民俗思維
民俗攝影
民俗政策
民俗教育
民俗書寫
民俗美學
民俗醫療
民俗青年會議
民生地下道
民變
民間佛教
民間信仰
民間故事
民間教派
民間文學
水難
法師
法教
泛靈
洗港
浴佛
海蝕洞
淡水
淡水清水巖
清明
清水祖師
清華宮
滿州
漢醫
潤餅
澎湖
災難記憶
燈
燒香
牛
物質文化
牲禮
牽水車藏
犒將
犒軍
玄天上帝
玉皇大帝
王勳
王勳千歲
王爺
王船
王醮
環保
甜粄
生命禮俗
生死
田府元帥
田都元帥
瘟疫
瘟醮
白沙屯
白沙屯媽
白河
石戰
碧軒寺
碧雲寺
祈雨
神像
神將
神明鬥法
神社
神豬
神轎
神農大帝
祭典
祭品
祭江
祭祀
祭祖
禁忌
福德老爺
福祿壽
福興公
福興宮
立春
端午
競渡
竹圍福海宮
竹符
笨港進香
節慶
節日
節氣
米龜
精神醫學
糊紙
紅壇
經典雜誌
線香
義民
義民信仰
義民公普
義民廟
義民爺
義民祭
習俗
老大公
聯庄
艋舺
艾草
英靈
茄苳
菖蒲
萬善同歸
葫蘆
蓬萊祖
蔴園
藝閣
藥籤
虎仔香
虎尾
行業神
補天穿
補運
裝飾
褒忠
西秦王爺
西螺
西螺媽祖
西螺福興宮
西遊記
規矩
觀世音菩薩
謝三界
謝冬尾
謝平安
謝戲
豐原
豬
貞節媽
赤水北天宮
走標
踏百草
踏青
輔信王公
輦轎
迎佛祖
迎媽祖
迎王
迎神
迓媽祖
送吊煞
送天師
送火神
送煞
送神
送肉粽
通靈
進香
進香中心
進香旗
過年
過火
過爐
過路關
道教
遶境
邢府千歲
郎君祭
酬神
醮
釋迦摩尼佛
野柳
金光戲
金唐殿
金紙
金飾
銀飾
鋼管車
鍾馗
鎮瀾宮
開天門
開漳聖王
開臺聖王
關渡宮
關聖帝君
阿理克
阿里山受鎮宮
陣頭
隨緣
雞
電影
電音三太子
霞海城隍
靈安尊王
靈安社
青山王
鞭炮
頭牙
風水
風水地理
香包
香火
香爐
香茅
馬鳴山
驅邪
鬼
鬼故事
鬼月
鬼魂崇拜
魔神仔
黑令
龍舟
龜粄
月份 月份
選取月份
2022年7月 (2)
2022年6月 (3)
2022年5月 (8)
2022年4月 (2)
2022年2月 (2)
2022年1月 (1)
2021年11月 (2)
2021年10月 (1)
2021年9月 (2)
2021年8月 (3)
2021年3月 (4)
2021年2月 (1)
2021年1月 (2)
2020年9月 (1)
2020年8月 (1)
2020年5月 (4)
2020年4月 (4)
2020年3月 (4)
2020年2月 (1)
2019年6月 (1)
2019年5月 (5)
2019年4月 (6)
2019年3月 (5)
2019年2月 (6)
2019年1月 (5)
2018年12月 (8)
2018年11月 (4)
2018年10月 (2)
2018年9月 (7)
2018年8月 (5)
2018年7月 (3)
2018年6月 (2)
2018年5月 (2)
2018年4月 (3)
2018年3月 (5)
2018年2月 (4)
2018年1月 (6)
2017年12月 (3)
2017年11月 (2)
2017年10月 (1)
2017年9月 (1)
2017年8月 (5)
2017年7月 (8)
2017年6月 (6)
2017年5月 (10)
2017年4月 (6)
2017年3月 (6)
2017年2月 (8)
2017年1月 (4)
2016年12月 (5)
2016年11月 (6)
2016年10月 (11)
2016年9月 (4)
2016年8月 (10)
2016年7月 (12)
2016年6月 (7)
2016年5月 (7)
2016年4月 (5)
2016年3月 (12)
2016年2月 (2)
分類分類
選取分類
一江風|民俗資訊 (58)
大瓶爵│影音故事 (2)
百家春|亂彈專欄 (193)
圖文故事 (96)
民俗論壇 (42)
短文精選 (52)
醉八仙|東亞民俗 (5)
風入松:百家爭鳴 (13)
%d位部落客按了讚:
延伸文章資訊
- 1端午節由來知多少?三大典故及習俗介紹 - 工商時報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落在每年農曆的五月五日,又被稱作五月節,在臺灣、中國、韓國等國家為國定假日,在台灣甚至是三大國定假日之一。放假固然 ...
- 2為何臺灣自古無屈原傳說?說幾個端午與屈原的中國民間故事
其次,端午節最顯著的民俗事項就是龍舟與肉粽,在與屈原的關係上,戰後臺灣 ... 從上述的幾則故事可以發現口頭傳承的多元視角本質,如果台灣真是自古 ...
- 3台灣三大節慶之一 端午節之介紹作者
每年到了農曆五月份,都會讓我們想到一個節日──端午節。接著就會聯想到划 ... 這是最廣為流傳的故事,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
- 4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端午節的由來、習俗、日期一次看
後來,人們就把農曆五月五日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這同時也是習俗活動「吃粽子」與「划龍舟」的典故喔! 完整版故事看這邊>> ...
- 5民俗節慶-端午節 - 兒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