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儀之死與228事件起因 - 新紀元周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28事件」發生原因極為錯綜複雜,一般認為,國民政府在接管臺灣以後因貪腐失政,導致民不聊生、累積民怨,遂引發軍民衝突及省籍對抗。
陳儀將日人留下的許多企業都收歸 ...
焦點新聞/第459期20151217
陳儀之死與228事件起因
by趙芷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圖為臺灣民眾群集公會堂前廣場,爭睹受降典禮。
(圖片來源:紀念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65周年特展專輯)
1947年臺灣發生大規模民眾反抗政府的228事件,傷亡人數至今仍眾說紛紜,發生原因則極為錯綜複雜。
據2006年臺媒批露,事件主角林江邁之女林明珠表示,該事件純粹是出自「語言溝通不良」所產生的糾紛。
而時任的臺灣最高行政長官陳儀,後則因主張國共和談,被以軍法審判,判處死刑。
文_趙芷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對結束50年日本統治的600萬臺灣居民,莫不歡天喜地的迎接「祖國王師」的到來,以為可以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與次等國民身分,而寄予期望;但在歡慶「光復」後不久,他們便開始失望了。
蔣介石委任陳儀為臺灣最高行政長官,之後兼任警備總司令。
10月25日,在臺北中山堂舉行受降典禮,並將當天訂為「臺灣光復節」。
1945年10月25日陳儀(右)在臺北公會堂接受大日本帝國第10方面軍參謀長諫山春樹(左)投降書。
(維基百科)
但「光復」未及一年半,於1947年2月27日即發生震撼全臺的「228事件」。
陳儀引咎辭職。
次年,復出升任浙江省主席。
1949年,因涉嫌慫恿時任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與中共談和,1950年被以「煽惑軍人逃叛」罪遭槍決,成為終戰後被處死的最高階將領。
228事件背景
「228事件」發生原因極為錯綜複雜,一般認為,國民政府在接管臺灣以後因貪腐失政,導致民不聊生、累積民怨,遂引發軍民衝突及省籍對抗。
陳儀將日人留下的許多企業都收歸國有,但臺灣人仍然不被重用。
不過,以陳儀立場來看,實屬難免,由於剛接手臺灣,若大量任用臺人,恐難掌握形勢。
但當時有些官員抱持著僥倖短利的心態,反給他們一條貪汙與中飽私囊的管道。
當時因此而有流傳「五子登科」的說法。
所謂「五子」是指房子、金子、車子、女子、面子等,藉以諷刺來臺接收官員的貪腐情形。
加上,戰後臺灣許多經濟設施遭到破壞,許多技術人員也都遣回日本。
又國共內戰方酣,臺灣許多資源大都被運去中國大陸。
因此,1946年初,便發生搶糧抗爭的情形,物價一日三市,臺幣貶值,通膨嚴重,經濟漸走向崩潰。
1946年初,臺灣物價一日三市,臺幣貶值,通膨嚴重,經濟漸走向崩潰。
圖為1949年5月17日發行的舊台幣本票壹佰萬圓鈔券,此為臺幣發行至今,面額最大的紙幣。
(維基百科)
而且,這些來臺的軍隊多是廣東的二流部隊,因甫經中日戰爭多年,突來到臺灣這個勝利的後方,想要放鬆與紓解多年的軍旅疲勞;但對舉目皆是日本風格的臺灣,心生排斥與鄙夷心態,抱持著優越感,對待人民驕縱專橫,以征服者、勝利者自居。
陳儀乃想把軍隊調走。
但湯恩伯、林蔚(時任蔣侍從室主任)和毛森(湯心腹,上海警察局長,殺很多共黨,時人稱毛骨森森)聯合勸阻陳儀:「臺人新附,人心未定,一旦有變,何以應付?」那時最大顧慮,是受日皇民教育在日軍服役及勞工分子,恐其仇視祖國,結聚作亂,需駐軍防變。
但陳儀說:「我以至誠愛護臺灣人,臺人絕不會仇我,萬一有意外,我願做吳鳳。
」
最後,調軍離臺還是蔣介石的建議。
蔣在事件前4個月的光復節來臺,在中山堂前接受萬民歡呼,極慰。
蔣對陳儀說,內地局勢不穩,內戰將起,臺局安定,問駐軍可否調回大陸?陳儀一口答應。
蔣後來還在中央會議中讚許陳這種無私之舉。
引爆「228」主角林江邁
根據2006年媒體批露,引爆「228事件」的主角林江邁,是位賣菸的寡婦,1947年2月27日,與其一起賣菸的是10歲小女兒林明珠,當時受訪時已是7旬老嫗。
林明珠回溯當晚在「天馬茶房」走廊下所發生之事,顛覆了許多228文獻上的記載,她指出228根本不是從「查緝私菸」而起,也非「外省人欺壓本省人」,純粹是出自「語言溝通不良」所產生的糾紛。
她說:當時,國府尚未發放賣菸執照,因此無所謂的公私菸之分。
林江邁只是當時在為數眾多的菸販之一。
1947年2月27日,林明珠放學後,照例跑到天馬茶房,捧著菸盒四處兜售,林江邁則是在離她10幾公尺外。
這時,一位配槍的軍人,ㄧ手夾著點燃的菸,ㄧ手放進口袋準備掏錢,以國語問她「多少錢?」受日本教育只會講日、臺語的林明珠一時反應不過來,不料,一旁的地痞卻鼓譟、叫囂:「有人抽免錢菸!」並且大聲呼喚林江邁,「有人欺負妳女兒喔!」
一群人立刻擁上與這軍人拉扯,林明珠手上的菸散落一地,就在語言不通及旁人起鬨下,衝突愈演愈烈。
這時軍人掏槍想嚇退圍堵他的人,一舉起槍,尖銳的槍管剛好頂到了急著衝上前找女兒的林江邁的頭頂,一注鮮血立即順著她的臉流下,圍觀者情緒更加沸騰、激動。
這時,林明珠聽到有人呼喊「阿桑,妳流血啦,還不快倒下!」「阿山仔,打人喔!」
228風暴平息後,國府才開始查緝私菸,林江邁也拿到政府發放的菸牌。
不過,林江邁萬沒想到,自己會成為點燃全臺衝突的導火線。
林明珠偶爾會聽到林江邁在悠悠感嘆:「唉,為了一支菸,惹了這麼大的事。
」。
1969年,63歲的林江邁等不及228解禁,帶著深藏心底的巨大祕密離開人世。
228事件經過
1947年2月28日上午10時,憤怒的群眾前往臺灣省專賣局臺北分局。
(維基百科)
翌日,2月28日,群眾舉行遊行示威,人潮愈聚愈多,憤怒的群眾衝入臺北專賣局,打死2名職員,並將存貨及設備搬至馬路焚燒,接著又遊行至行政長官公署(今行政院)前示威請願,結果遭到憲兵以機槍掃射,造成數十人傷亡。
消息傳出,有民眾衝入臺北公園的廣播電臺(今228紀念館),透過廣播呼籲全島群眾起來抗爭。
不滿的情緒迅速蔓延至全島,外省人成為民眾出氣的對象,被毆打的事件時有所聞。
這時,警備司令部立即宣佈全島戒嚴,出動武裝憲警巡邏市區,甚至開槍射殺民眾。
而一些曾任日本軍伕及志願兵的民眾,進佔各地警察局以求自保。
當時臺北市參議會緊急召開會議,並向長官公署提出解決方案,行政長官陳儀表示接受,於3月1日起,解除戒嚴。
2日,各界擴大組成
「228事件處理委員會」,提出政改,並要求軍隊撤回營區。
陳儀起初還盡量安撫,他在3月4日還致電蔣說事情已平息,不需派兵,是駐臺的憲兵第4團張慕陶向司令張鎮報告,說臺中已被謝雪紅部隊控制,嘉義機場也被圍,情勢危急,指陳儀在「粉飾太平」;蔣於是5日決定派兵,但一再交代赴臺宣慰的白崇禧說要注重軍紀,又手令不可報復。
9日援軍抵基隆港,即宣佈戒嚴,軍警展開搜捕及鎮壓行動,包括不少社會菁英、民意代表、學生、民眾遭到槍決,逮捕下獄或失蹤。
3月14日宣佈事件平定。
由國防部長白崇禧代表蔣介石來臺宣撫。
228事件歷經14天,在臺的外省人與本省人都付出傷亡的代價。
依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發表的《臺灣省228暴動事件紀要》的記錄,臺北市的各機關,公教人員死亡33人,失蹤7人,受傷者866人;至於民眾的死傷統計,各界推估的數目不一。
但根據「財團法人228事件紀念基金會」所認定的受難人數,截至2005年12月為止,通過2253件受難案件,其中「死亡」681件、「失蹤」177件、「羈押、徒刑」等類別有1395件,此數據為該會受理申請後的「審查數」。
該會表示,以往有關228受難人數的推估,多採統計學的方式,缺乏戶籍資料佐證。
為進一步釐清實際受難人數,該會商請內政部戶政司及各地戶政事務所提供相關戶籍資料以供查對,以釐清爭議。
但此一計畫須耗費龐大人力、物力及時間,非短期內所能完成。
陳儀被槍決非因228
228事變之後,陳儀反被調回中國升任浙江省主席。
他看到中國內戰亂局,即開始強力主張國、共和談;有次,陳儀竟毫無顧忌的面告蔣經國:「你父親最好暫時到南美去休養,等情勢的變化;如果將來對他做出適當的安排,再請他回來。
」
蔣介石因此對陳儀存有戒心。
此時,陳儀卻要求湯恩伯支持他的主張,並親筆寫下有關投降的準備工作和條款,於1949年元月底,先後派他的外甥丁名楠及舊屬胡邦憲,去勸湯恩伯停止軍事行動。
陳儀與湯恩伯的關係甚深,陳早年資助湯到日本士官學校就讀,湯回到中國後,陳又一再推薦他到南京總司令部當少校、89師師長等職,因此,湯恩伯視陳儀如父,這也是陳儀之所以敢寫信給湯恩伯主和的原因。
不料,湯恩伯卻透過軍統局的特務頭子毛人鳳向蔣介石密告,希望免去陳儀的浙江省主席職務,交給湯監管,以免捅出婁子。
蔣介石同意了湯的提議,也答應不追究陳儀通匪之事。
陳儀在2月辦理移交後,就被軟禁在湯的總部。
4月底,被祕密解送至臺灣基隆司令部幽禁。
6月初,蔣介石突然下令以軍法審判陳儀,並定其死罪。
湯恩伯曾設法營救,都被蔣堅拒。
蔣介石非常刻意地將陳儀的案子公開報導,還以大篇幅刊登陳儀槍決後的死亡照片。
其判決文節略:
「陳儀在主持臺灣行政期間,魯莽、顢頇、處置乖張,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則臨難苟安,自私自利,對革命主義毫無認識,對反共抗俄戰爭毫無信心。
」「當時任浙江省主席,受匪諜及一般投機份子的包圍,竟忘恩負義,背叛黨國,為了保全個人的既得利益,陰謀出賣京、滬、杭,導演江南局部投降,迎接共匪渡江。
」
1950年6月18日,陳儀由蔣介石下令在臺北槍決,死時68歲。
圖為陳儀被執行槍決前。
(資料圖片)
1950年6月18日,陳儀由蔣介石下令在臺北槍決,死時68歲。
對於蔣介石的處置及轉變,一般推測,認為因當時局勢非常惡劣,蔣希望透過嚴厲的手段來立威。
因此大肆宣傳槍決陳儀的消息,企圖告訴臺灣人民,他已經懲罰了228事件的元兇,以彌民怨。
陳儀之評價
陳儀(1883~1950年),字公俠,後改字公洽,自號退素,浙江紹興人。
妻為日本人,無子嗣。
因「228事件」多受譴責。
一般評論指他治臺期間,失政在前,鎮壓在後,導致屠殺無辜,最終又因擬「投共」而遭槍決。
但也有人為陳儀叫屈,認為他清廉自持,治臺有長期計畫,很多施政都為將來的民主社會墊下基礎,像「375減租」政策即是他的構想。
且他所提拔的孫運璿、嚴家淦、俞大維、任顯群等都有所作為。
「治生敢曰太無方,病在偏憐晚節香,廿載服官無息日,一朝罷去便饑荒。
」這首是陳儀自嘲的詩,訴說自己為官清廉勤政,注重晚節,一旦退休卻生活無著。
而陳儀的下場,可說是他沒有善盡管束下屬的責任,甚至放任自己的親信。
其下屬表面上奉公守法,私底下卻貪汙腐敗,使陳儀建設臺灣的「良策」,被其下屬變成欺壓臺民的「暴政」。
像祕書鄭士鎔曾向陳儀詢問:你自己終身並無私宅,但你義子湯恩伯卻在中國各地有多處公館?陳儀卻說:「他因官場陋習,難免有此排場。
」可見陳儀的護短。
最終也被湯恩伯所出賣,送上斷頭臺。
◇
#林江邁
#林明珠
#國共和談
#臺灣人物誌
#陳儀
#228事件
您也許會喜歡
by趙芷菱
20151231
第461期/焦點新聞
一代畫家陳澄波在228事件的殞落
by趙芷菱
20151203
第457期/焦點新聞
10日總統唐景崧與短暫的臺灣民主國
by趙芷菱
20150903
第444期/焦點新聞
拔牙救苦的「鬍鬚番」馬偕
by趙芷菱
20150212
第416期/焦點新聞
反共倡民主現代文學推手胡適
by趙芷菱
20150521
第429期/焦點新聞
漢人開臺第一人國姓爺鄭成功
by趙芷菱
20151008
第449期/焦點新聞
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
by趙芷菱
20150924
第447期/焦點新聞
日本治臺影響第一人──後藤新平
by岳芸、趙芷菱
20130228
第315期/焦點新聞
228事件疑雲真正受益者是中共
延伸文章資訊
- 1二二八事件-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二二八事件是指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間,臺灣各地爆發激烈的官民衝突,民眾要求政治改革,最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派遣軍隊武力鎮壓。1945年10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
- 2二二八事件發生的背景(李筱峰教授)
二二八事件發生的背景(李筱峰教授). 各位親愛的聽眾朋友,我是世界新聞傳播學院的副教授李筱峰。今天非常的高興有這個機會,到知識寶庫這個節目來,跟各位談一談臺灣 ...
- 3陳儀之死與228事件起因 - 新紀元周刊
「228事件」發生原因極為錯綜複雜,一般認為,國民政府在接管臺灣以後因貪腐失政,導致民不聊生、累積民怨,遂引發軍民衝突及省籍對抗。 陳儀將日人留下的許多企業都收歸 ...
- 4228事件由來,歡迎參閱. - 社團國小
228 事件於台灣光復後不到一年半之間發生,其背景並非單一因素所能解釋的。 ←聚集在台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門口的群眾。時間為1947 年2 月28 日。 1947 年2 月27 ...
- 5228事件那年,台灣究竟發生了什麼?讓這位美國記者用第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