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產銷的失衡線| 遠見編輯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他認為台灣水果好吃,但是現採的品質,和運送後到達消費者手上的品質落差過大,「這一點並不 ... 香蕉一年一穫,產量可能過剩,難道政府沒有預警嗎? 華人精英論壇|城市學|健康遠見|遠見行動誌|電子報|FACEBOOK|註冊|登入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關閉首頁產經農業水果產銷的失衡線水果產銷的失衡線缺乏競爭力外銷受阻礙文/遠見編輯部   2018-08-27瀏覽數11,200+分享分享複製連結「本文出自前進荷蘭小國也有大農業」過去台灣曾自豪為香蕉王國,五〇年代的全盛時期,高雄港碼頭,還有大型遮陽供收成香蕉擺放的「香蕉棚」,及專用的「香蕉碼頭」;現在台灣香蕉在日本的市占率卻不到1%。

數十年間,台灣香蕉出了什麼問題?追根究柢,問題就出在「什麼也沒變」。

台灣的香蕉的品質與運輸、採收方式等,幾乎沒有變革,完全停留在數十年前。

不變的台灣香蕉變動的市場版圖南方鄰國菲律賓,早在十年前就急起直追;日本人到厄瓜多種植香蕉,收成運回日本市場銷售,上面就貼著「日本人種」的標籤;菲律賓和厄瓜多正分食著日本香蕉市場的大餅。

許多人不相信,直說這麼好吃的香蕉,怎麼會失去競爭力?但是缺乏冷鏈系統及求新求變的台灣香蕉,無論是硬體設備、技術,或是心態,都輸鄰國好大一截。

日本Farmind株式會社社長崛內達生,今年年初受邀來台參加論壇時,就直言台灣出口水果的品質不穩定。

他舉鳳梨為例,台灣鳳梨到日本時,拆封後甚至有發霉的情形,讓他嚇了一跳。

但他不解的是,日本也從哥斯大黎加進口鳳梨,而且船期更長,往往達4∼5個星期,「但是哥斯大黎加進口的鳳梨,品質都很一致。

」他認為台灣水果好吃,但是現採的品質,和運送後到達消費者手上的品質落差過大,「這一點並不合理。

」缺乏基礎設備價高且品質不穩以香蕉來說,我們沒有控溫的集貨場、裝卸貨碼頭、冷鏈系統等基礎設備。

採收和包裝,也多還是以人工的方式,在室外下進行,但人工就會拖延時間,相對影響品質。

而台灣又因為人工及關稅的關係,成本相對高,販售到日本市場,價格足足比其他國家來的香蕉貴了一倍。

整體來說,台灣香蕉早已失去國際競爭力。

只是,日本香蕉的進口量年年調升,從數據上來看,2014年進口857億日圓,2015年進口1,019億日圓,可見香蕉在日本市場仍占有一席之地,日本民眾對於香蕉的需求量是有的。

高雄旗山的蕉農郭泰呈,每年外銷日本香蕉達100個貨櫃,可見有好的品質,還是可以打入日本市場。

如果說外銷導向是香蕉銷售的一條路,那麼政府是否就應該做好出口運銷的基礎建設?供需不平衡果農有賴理性引導去年(2017年)1月,國內香蕉批發價破百,創下新高,蕉農紛紛搶種,未料今年在沒有任何天災的情況下,香蕉大豐收,導致爆量,最後甚至必須以「去化」(去商品化)的方式,讓特級品的香蕉還可以維持一定的價格,在市場販售。

香蕉一年一穫,產量可能過剩,難道政府沒有預警嗎?當然有。

如果翻翻去年4月份的新聞,農糧署從香蕉種子數量中,就已經發現蕉農們種植量已經遠遠超過需求量,因此對蕉農提出警示,只是當時蕉農氣呼呼罵政府「管太多」,還有某農會跳出來說「就讓市場機制決定。

」蕉農會有這樣的反應,不難理解,因為近兩、三年的香蕉價錢大好,只要躲過颱風風災的香蕉,都賣出極好的價錢,所以政府再多的預警,蕉農根本聽不進去;果農的賭性戰勝了理性。

果農的賭徒性格,讓人幾乎可以預見,只要那些「見價好就種」的水果,都可能延燒產量過剩的風波。

然而,每一個國人到底每天可以吃得下多少水果?供大於需之下,滯銷到底是誰的錯?產銷失衡,當然不是單方面的問題。

但是,要農民除了生產,還得顧及銷售,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至於最後,直接將收成的作物交給了盤商,還是最簡便的方法?只是如此一來,養民也等於交出更多的自主空間。

進口與內銷同路蒜頭受制四大盤商雲林是台灣蒜頭最主要的產地,92%的蒜頭都種植在雲林,面積約4,700公頃,年產量達47,000公噸。

台灣全年蒜頭的需求量約53,000公噸,不足的部分,就由進口蒜頭來補充。

而這些收購蒜農們蒜頭的大盤商們,正是蒜頭的進口商,也因此,國內蒜頭的貨源,幾乎完全由進、銷蒜頭的四大盤商決定。

台灣蒜頭約在清明前5天與後15天進行採收。

走入產地,農民們告訴記者,從3月中下旬,就不斷有傳言指出,今年的蒜頭價格可能不好,甚至盤商們直接付違約金,跟原先已簽約要收購的蒜農們解約,表示因為擔心價格不好、不願意收購。

在傳言與違約金的雙刃影響下,蒜農的信心被動搖,轉而用低姿態去「求」盤商來收購,而這一來,收購價格當然就低。

商業手段動盪蒜頭價格原本蒜農種植成本約每台斤15∼16塊錢,但今年有些心急的農民,當下就將蒜頭以13塊錢的賠本賣給了盤商。

然而蒜頭價格取決於國際期貨的波動,但事實上今年的蒜價也並沒有所謂的崩盤或價跌。

有些人因此懷疑,先前的支付違約金等小動作,是不是四大盤商在去年賠錢的狀況之下,所進行的「商業操作手法」?蒜農採收的蒜頭,是含土連根拔起的「濕蒜」,而消費者一般在市場上購買的、烹調所使用的,其實是經過乾燥後的「乾蒜」。

但正因為大部分的蒜農並沒有後處理的乾燥機,所以將採收後的濕蒜,直接賣給盤商;而擁有後處理設備和倉庫的盤商,也就得以在這中間獲取利潤。

政府出手卻仍不敵盤商操控3月下旬,傳言四起,陸續有蒜農被低價收購後,雲林縣政府也馬上提出因應對策。

一是鼓勵蒜農購買乾燥機,政府按價補貼三成;二是如果蒜農本身沒有可放置乾燥機設備的場所或預算,則可以統一登記,交由政府進行乾燥,企圖先讓蒜農將手中的濕蒜變成乾蒜。

地方政府第一時間出手協助農民,值得肯定,不過後續銷售仍是問題重重。

一來,「烘蒜」也是門專業,要蒜農既會栽種,又要會烘乾,不太容易;二來,無論濕蒜還是乾蒜,有可能最末還是得透過這四大盤商的手去銷售,國內的蒜頭交易,終究還是掌控在這些盤商手中。

思變的農民會贏才要拼因此必須思變。

在今年這一波風暴中,也有不少農民是沒有受到衝擊影響的,其中有一部份是高經濟作物,本身不容易被取代,或者產量和流通需求量原本就沒有那麼大,但另外一部份不受產銷風波衝擊的農民當中,也不乏菜農、鳳梨農,和蕉農。

而他們不受衝擊的原因,通常是因為早在收成前,或者準確地說應該是早在種植前,就已經找到銷售管道。

以出口訂單來說,幾乎都必須事先談好採購的數量和規格,接著才按照訂單的需求耕種;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種植了,等作物收成,才來找通路、找市場、找消費者。

供應全台灣7-11與麥當勞美生菜的新湖合作農場理事主席陳清山就說,「以前是愛拚才會贏,但現在必須是『會贏』,才要去拚!」找到自己農作物的定位和市場,才進行計畫生產,如此一來,「也能將更多心思放在自己作物的品質要求上,」而不用分神擔心豐收了卻賣不掉。

重視農業價值遠離政治口水農業靠天吃飯,不論是政府還是農民都應該更務實、也更勇敢地正視問題,然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農業不應該是弱勢,補助不能成為常態,也不應該成為常態。

農民們辛勤耕種,理應獲得相對合理的報酬,然而物美價廉的迷思,無疑是台灣農業低迷的幫兇。

身為最直接的消費者─民眾,不是更應該花點心思,省思自己餐桌上的糧食與蔬果來源嗎?民以食為天,農業不應該只是農民或政府的問題,而是每一個需要食物的人,都必須正視的課題務實地正視台灣困境、勇敢面對國際競爭,撇除紛陳的傳言與挑撥,方能期待春天。

(文/林茜)分享分享複製連結農業熱門文章1PAPAGO!連虧六年,轉攻人臉辨識衝上市占第一2台灣能找到下座「護國神山」?張忠謀結論只有一個字3反擊基辛格「台灣不穩定」!張忠謀爆料:Intel曾找台積電做高階產品4台灣逾7萬名LINEPay用戶注意!台日泰超過13萬筆交易個資外洩5放過自己,不再汙名化負面情緒!阿德勒:人該被「整體」地看待最新活動熱門快訊用孩子的視野看見台灣的美打敗六都!竹縣榮登最想移居城市世界級的認證-國際龍獎IDA鋁獲國際肯定為地球永續努力大數據機器學習,讓資安超前部屬奔騰智慧生醫讓醫療零距離數位專輯當月期刊2021年12月號「歇腳亭」海外大復活!如何讓老外也瘋台灣手搖飲?習近平要看的一本書──黃年提出化解兩岸困局的「互統一」政治不鼓勵誠實的人?購買訂閱目錄2021年11月號瑞鼎最快年底掛牌!押寶「折疊手機」能逆風突圍?產業鏈與生態圈漸成形!「新三寶」發威,鐵鏽高雄變身科技城台積電沸騰高雄房市,在地建商看好哪些熱區?購買訂閱目錄2021年10月號扣件業典範!路竹新益攻進半導體,蔡仁哲接班業績狂飆零件救火隊!許國忠專攻「疑難雜症」,瑞振練成世界第一等煞車霸主!彥豪三個創業傻瓜,讓MIT升級世界品牌購買訂閱目錄最新出版全民拚運動打造健康好習慣2020年奧運會落幕,台灣選手贏得史上最佳獎牌表現——2金、4銀、6銅,不僅成就了個人,也掀起一股全民運動熱潮。

本期運動特刊談如何借力使力為運動風潮推波助瀾,帶大動盪時代拿回退休自主權後疫時代,通膨和失業率一起囂張;經濟頹靡與復甦一起共舞,一個波動、脫序,卻又嶄新的大動盪時代隱然成形。

過去170年,美國曾發生33次經濟衰退,有20個年度通膨率2022研究所指南新冠病毒掀起全球波瀾,產業更是加速轉型,對於即將於進入職場的新世代新鮮人們,想要準確預測2030年工作趨勢,《遠見》獨家剖析未來人才地圖,替廣大莘莘學子搶占未來2021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2020年,全球大環境遭遇中美貿易戰、美國總統大選及三大變數,令不少人茫然失措。

2021年入學、2025年將踏出校園的社會新鮮人,該如何迎接新挑戰?《遠見》全後疫時代運動學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政府不僅從整體環境面防堵疫情,也致力推動防疫新生活運動,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透過維持運動習慣,養成身體免疫力,才是後疫看此文章的人也看了...電動車熱潮讓用電暴增,台電準備好了嗎?北車疫苗接種站塞爆!4小時施打逾1700人,板橋車站同步加開你研究過自己的薪資嗎?公司福利、教育訓練費,都包含在裡面!跳出框架、確認痛點、不被傳統束縛,才能無痛轉型三星電子高層大搬風!半導體、消費電子、行動通訊3巨頭全換人台灣能找到下座「護國神山」?張忠謀結論只有一個字王美花:從低碳到零碳,邁向2050淨零轉型遠見電子報每週接收國際、財經、科技、教育報導幫助您快速掌握趨勢訂閱加入LINE按讚粉絲專頁訂閱YoutubeGoogle新聞追蹤我們IG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