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四諦十六行相觀修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92-四諦十六行相觀修法. 摘自:2014.10.12 第十八講. 於四諦增益,堅樂我我所,此等十六相,非真而愛著。

四諦中以苦諦來說,執無常為常、執苦為樂, ... 2015年6月13日星期六 92-四諦十六行相觀修法 摘自:2014.10.12 第十八講 於四諦增益,堅樂我我所,此等十六相,非真而愛著。

四諦中以苦諦來說,執無常為常、執苦為樂,於我與我所,執我為離蘊而有、執蘊的體性為獨立,這四項是對於苦諦四行相的增益。

同樣的,對於集諦、滅諦與道諦也都各有四項增益,共有十六項增益,從而生起愛著。

於彼相違義,真性相了達,善修之正見,能破愛隨行。

與十六項增益相違的,是四諦十六行相的真義。

只要證得四諦十六行相,好好修行這些正見,就可以破除由貪愛引生的種種隨行。

四諦十六行相觀修法 一、苦諦觀修法 四諦十六行相中,苦諦的觀修方法裡,已大概提過如何觀修無常與苦;關於無我的部份,也稍微說明了「沒有能獨立的我」的思惟方法。

二、集諦觀修法 集諦的觀修方法,首先建立對業與煩惱的基本認識與分類,之後明白一切苦如何來自於業,業的根源為何是我執,這是一個次第;其次要明白業與貪愛如何形成輪迴;貪愛的根本,或說對蘊體我所的貪,如何由貪著「我的安樂」而來;對「我的安樂」的貪著,如何由對我的貪而來;對我的貪如何由我執產生。

以上這些內容,可以依著課程裡講過的方式去思惟。

集諦的思惟順序中,一是從苦開始往上追溯,最後會知道根源是我執。

另一種是從產生的次第去思惟,有我執就會有對我的貪,有對我的貪就會生起其他的貪,有其他的貪就會生起煩惱,有煩惱就會造業,造業就會在輪迴中流轉。

也可以從反面的順序思惟,若沒有我執就不會有對我的貪,沒有對我的貪就不會有其他的貪…依次類推。

總之,沒有前前就不會有後後,這些是思惟集諦流轉的次第。

集包括了業與煩惱,兩者之中以煩惱為主,煩惱的根本是我執。

集諦的四行相是因、集、生、緣。

由於煩惱而產生苦,所以煩惱是苦因,這種思惟是在修「因」相;苦會因為煩惱而再再產生,這是「集」相;苦會因為煩惱而強烈地產生,這是「生」相;煩惱也是苦產生的俱生緣,這是「緣」相。

以上是對集諦四行相的思惟。

煩惱才一產生,內心就會不安寧,今生諸多的不吉祥大多是煩惱造成的,讓我們造業的是煩惱,滋潤造完的業成熟感果的也是煩惱。

由此可知,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煩惱都在傷害我們。

直到你把煩惱視為敵人之前,都要如此思惟。

三、滅諦觀修法 接著是觀修滅諦的方法。

苦的根本我執可以完全盡除,因此一切苦都能盡除。

透過之前講過的四、五個理路,可以成立解脫的存在。

這些理路包括,想一想,若說無法從煩惱解脫,理由是什麼?是因為煩惱是常法嗎?還是沒有解脫的方法嗎?透過這些觀察可以破除「無法從煩惱解脫」的主張。

另一個理路是,證無我慧與我執這兩者,只要一個增長,另一個就會遮除,所以,只要設法讓證無我慧自然產生,我執就會在愈來愈小的過程中完全根除。

再者,苦的相續是可以中斷的,因為苦的根本因是我執,我執可以被傷害(我執有能害),如云:「彼非堅固性,因有礙等故」而成立解脫存在。

知道解脫存在之後,比較解脫與我們平常追求的安樂兩者的差異。

解脫是滅靜妙離,而我們平常追求的安樂則不是滅靜妙離,如此觀修這個喻。

解脫是「滅」的行相,因為它滅除一切苦;我們平常追求的安樂,不僅沒有滅除苦,而且還會帶來很多苦。

解脫是「靜」的行相,因為它離一切苦;其他的安樂則是苦的能生。

解脫是利益與安樂的自性,這是「妙」的行相;而我們平常追求的安樂,則是苦的自性。

最後「離」的行相是,我們認為的安樂都不可保信,產生之後會衰退,獲得一個就會失去另一個,是不堅固的自性;但解脫的安樂則是只要獲得一次,就永不退轉,所以是很確定穩固的行相。

透過這些思惟,才會生起對解脫的希求,如此一再地修習,直到自然產生之時,就是生起出離心。

目前為止複習的內容中,關於集諦產生的順序、體性、為何根源是我執等這些內容,在道次第裡都非常清楚,不過滅諦四行相的名詞解釋,在道次第裡沒有。

這是因為道次第是以上士道為主軸而詮說的,上士道最終的目標是佛果位,一旦成佛,自利與利他都會究竟圓滿。

道次第是用佛果位的功德替代滅諦,所以沒有直接說明滅靜妙離四行相。

然而,思惟此處說的滅諦四行相,應該會有幫助的。

四、道諦觀修法 最後是觀修道諦。

道諦四行相分別是:道、如、行、出。

其中,現證無我的智慧是「道」相,因為它是能獲得解脫之道;除此之外的道,包括我們使用的那些除苦的方法,不但無法解脫,反而成為輪迴助伴,它們不是解脫道,而是輪迴道。

現證無我的智慧是「如」相,因為它是煩惱的對治品,是可以消除煩惱的行相;而我們在使用其他方法,則是讓煩惱生起的方法。

再者,道諦是「行」的行相,因為它是與事實相符的路;我們平常在做的方法,大多由無明產生,是與事實顛倒的路。

最後,解脫是「出」行相的意思是,我們所用的方法,只能暫時消除一點苦,但無法根除,一個沒了,另一個又來了;但是,修習道諦的這個除苦方法,可以把苦完全消除,絕對不可能再退轉。

如此思惟解脫與道諦的功德,就會生起對它們的希求心。

張貼者: 圖滇悲桑格西開示集 於 晚上7:39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悲桑格西其他開示 2007四聖諦(一) 2013慈愛的實修 妙喜淨土 問答集 總網頁瀏覽量 熱門文章 92-四諦十六行相觀修法 07-成量(一)什麼是量 01-你是如何學佛的? 23-欲利生(五)前後世01 05-《釋量論》第二品的主題是「三皈依」 關於我自己 圖滇悲桑格西開示集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網誌存檔 ▼  2015 (41) ▼  六月 (8) 99-結語與問答(一) 98-再談佛功德(三) 97-再談佛功德(二) 96-再談佛功德(一) 95-逆成立量 94-「證善逝」成立之理 93-破除外道裸形派主張 92-四諦十六行相觀修法 ►  三月 (6) ►  二月 (16) ►  一月 (11) ►  2014 (58) ►  十二月 (10) ►  十一月 (12) ►  十月 (17) ►  九月 (19)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