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真正的聖人」——伏爾泰眼中的孔子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伏爾泰認爲,孔子創立的儒學並非西方意義上的宗教,而是倫理的格言。
孔子「不創新說,不立新禮;他不做受神啓者,也不做先知。
他是傳授古代法律的賢明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孔子是真正的聖人」——伏爾泰眼中的孔子
2020-10-03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法國人曾說過,18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
的確,在波瀾壯闊的18世紀法國啓蒙運動中,著名思想家伏爾泰站在這一精神運動的前列,導引着運動的前進方向,被稱之爲啓蒙運動的領袖和導師。
在亞洲諸國中,伏爾泰對中國最爲關注。
在他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濃重的「中國情結」。
他對以儒學爲主體的中國古代文明給予了高度的評價,把中國視爲世界上最明智和最開化的文明民族,認爲中國文明有着悠久深遠的歷史淵源,在伏爾泰看來,中國文明的本質性規定乃是一種倫理型文明。
在中國,「倫理學是首要的科學」。
他被耶穌會士筆下的孔子形象所深深吸引,與金尼閣神父、杜哈德神父等人一樣,對孔子極盡讚美之詞,認爲「他只是作爲賢者之言,因此中國人只把他視爲聖人」。
伏爾泰在《哲學辭典》中敘述道,他在孔夫子石像下寫下了如下的幾行字,以表達他對這位聖賢的尊敬心情。
「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現者,從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僅以聖賢而從未以先知的口吻講話,但大家認爲他是聖賢,甚至在全國也如此。
」伏爾泰認爲,孔子創立的儒學並非西方意義上的宗教,而是倫理的格言。
孔子「不創新說,不立新禮;他不做受神啓者,也不做先知。
他是傳授古代法律的賢明官員。
我們有時不恰當地把他的學說稱爲『儒教』,其實他並沒有宗教,他的宗教就是所有皇帝和大臣的宗教,就是先賢的宗教。
孔子只是以道德諄諄吿誡人,而不宣講什麼奧義」。
他盛讚孔子是「真正的聖人」,並二十餘年如一日地在家中懸掛孔子像。
在《論孔子》一文中,伏爾泰說道:「沒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對世界宣佈了更有用的真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他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爲自己的「座右銘」,還號召所有人把它作爲「座右銘」。
他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超過基督教義的最純粹的道德」。
伏爾泰服膺孔子學說,竟將耶穌畫像改易爲孔子像,晨夕禮拜,更做詩讚美云:孔子,真理的解釋者,他使世人不惑,開發了人心,他說聖人之道,絕不是預言者的那一套,因此信仰他的人,本國外國都有。
在一大批法國思想家的推動下,「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於1789年被載入法國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和《法蘭西共和國憲法》。
《人權和公民權宣言》第六條這樣寫道:「自由是屬於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損害他人權利的事的權利,其原則是自然,其規則爲正義,其保障爲法律,其道德界限則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見《法國憲法集》)《論語集解》光緒九年遵義黎氏刊古逸叢書本伏爾泰評價孔子:「我讀孔子的許多書籍,並做筆記,我覺得他所說的只是極純粹的道德,既不談奇蹟,也不涉及玄虛」。
(參見伏爾泰《哲學辭典》「中國」條)東方人閃爍出智慧之光,他們用言語來描繪,雖然比喻形象往往大而無當而且互不連貫,人們也可以從中看到卓越之處,而孔子就是集大成者!(註:伏爾泰《風俗論》中冊,商務印書館1997年版,第218頁)中國這個國家已有4000多年光輝燦爛的歷史,其法律、風尚、語言乃至服飾都一直沒有明顯變化。
(註:伏爾泰《風俗論》上冊,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第239頁)中國最古老、最有權威的儒家典籍《五經》,之所以值得尊重,被公認爲優於所有記述其他民族起源的書,就因爲這些書中沒有任何神跡、預言,甚至絲毫沒有別的國家締造者所採取的政治詐術。
(註:伏爾泰《風俗論》上冊,第209頁)孔子只是作爲賢者之言,因此中國人只把他視爲聖人。
(註:伏爾泰:《風俗論》上冊,第219頁)孔子一個人由於在神明的問題上,提出了人類理性所能形成的最聖潔的看法而受之無愧的榮譽。
(註:伏爾泰:《風俗論》上冊,第219頁)孔子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現者,從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僅以聖賢而從未以先知的口吻講話,但大家認爲他是聖賢,甚至在全國也如此。
(註:引自[法]安田朴《中國文化西傳歐洲史》,第703—704頁)1791年,伏爾泰葬入法國巴黎的「先賢祠」,墓碑上寫道:「伏爾泰——詩人,歷史學家,哲學家。
」我們應當記住,其實伏爾泰還有幾個耀眼的頭銜:「科學和藝術共和國的無冕皇帝」「歐洲的良心」「歐洲的孔子」。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頭銜,是伏爾泰自己加給自己的:「孔門弟子」!註:圖文來自網絡,部分參考公丕祥:《法國啓蒙思想家的東方法律圖景》,載《金陵法律評論》2001年第2期。
特致謝忱。
相關焦點
法國的伏爾泰爲何推崇孔子——孔子在歐洲的影響力
同樣在國外的歐洲大地上,18世紀的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就曾經十分推崇孔子。
其實,孔子談的不是救災,他談的是救人,這個故事很適合在今天閱讀。
孔子是春秋魯國人,當時局勢混亂,不少人在其他諸侯國淪爲奴隸,魯國有道法令說,只要你將魯國人贖回國內,便可以跟政府報帳領取應得的贖金。
西方啓蒙思想家伏爾泰以尊崇孔子學說爲榮
那我就靠訴你,此言出自一位西方哲人,他就是法國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伏爾泰。
伏爾泰是歐洲啓蒙運動的先驅,民主政治的創立者之一,當時歐洲君主們都以與伏爾泰通信爲榮。
不過,他一生中最崇拜的人不是西方的君主,而是中國的孔子。
孔子的民本思想,讓伏爾泰欣喜不已。
他甚至用中國文化來抨擊歐洲宗教的黑暗和專制。
孔子啓蒙伏爾泰,伏爾泰啓蒙西方。
韓國人夸孔子:歐洲啓蒙第一人,伏爾泰、盧梭都甘拜下風
伏爾泰和盧梭的活動範圍不出歐洲,但在韓國作家黃台淵、金鐘祿的筆下,他們跟遙遠東方的聖人孔子,發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伏爾泰曾這樣評價孔子:「他提倡不念舊惡,不忘善行,友愛,謙恭。
其實還有更多誇讚孔子的內容,都出自韓國作家黃台淵、金鐘祿所著的《孔夫子與歐洲思想啓蒙》。
金鐘祿在前言中提出一個觀點:「孔子是18世紀歐洲啓蒙主義的守護聖人」,這實際上就爲全書的發展脈絡奠定了基礎。
300年前,中國是法國人眼中的模範文明,伏爾泰在書房中掛孔子像
這是伏爾泰隱隱覺察出的危機。
在這個危機之下,歐洲陷入了更大規模的混戰之中,中世紀的愚昧和大航海時代後的混亂,也讓伏爾泰這個資產階級思想啓蒙運動的泰斗人物迷茫起來,不自信起來,正如鴉片戰爭後的中國思想家們一樣。
孔子說的聖人是什麼樣的?孔子是聖人嗎?
後世儒者根據統治者的需要,重新塑造了孔子的「人設」,開始打着孔子旗號,幹着不符合孔子思想的事情。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在先秦的著作中,誰不敬畏聖人呢?《老子》中近乎三分之一的內容在說聖人,當然老子不認爲自己是聖人,只是規勸天子、大夫、諸侯要像聖人學習。
孔子講聖人,其作用跟老子是相同的,區別在於孔子的聖人更具有「復古色彩」。
「隔壁的孔子」——西方人眼中的「中國聖人」
來源:新華社2009年11月11日報道僅僅知道孔子的名字,並不意味着真正理解了這位「中國聖人」。
「不說亞里士多德,就是和莎士比亞相比,孔子在西方的影響力也相差不少。
」張頤武說。
「實際上,美國普通人對孔子的認識很淺。
」畢業於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世界哲學系的葛瑞·派瑞斯,5年前從中餐店裏紙條上的「之乎者也」首次知道孔子。
如今,儘管孔子吸引他來到了中國,但對於那句名言,他依然一知半解。
至聖先師的孔子到底有多「聖人」之一——他人眼中的夫子
至聖先師的孔子一直爲人所推崇,幾乎所有時代都把孔子當作「至聖」,那孔子到底有多「聖人」,或者說他到底偉大在哪裏?一、他人眼中的夫子對孔子評價最多,評價最高的莫過於他的弟子子貢。
子貢毫不掩飾對老師的敬仰,正面多次稱讚孔子,完全是發自內心,絲毫不虛僞。
在《論語·子張篇第十九》有連續四章都是講子貢對他老師的滔滔仰慕之情,《子張篇第十九·二二》章,衛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
聖人的集大成者——孔子!孟子說,孔子就是一生的偶像!
伯夷、伊尹、柳下惠代表了三種類型的聖人,那麼,在孟子的眼中,孔子是什麼樣的人呢?在孟子看來,孔子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因時而變,是個與時俱進的聖人。
「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去魯,曰遲遲吾行也。
去父母國之道也。
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
孔子之謂集大成。
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仲尼,天下聖人也。
」韓非子眼中孔子的聖智、聖知
文/劉康聲對《韓非子》文本分析後可知,韓非子對孔子評價的基礎建立在兩個方面。
一是作爲歷史真實人物的孔子及其言論,及與孔子有關的真實事件;二是僞托或者說是難以判斷真僞的孔子故事及言行。
「儒之所至」的孔子,奠定了其「天下聖人」的根基。
春秋晚期至戰國,「聖人」的內涵與之前大不同,一方面具有高度智慧,博學多知;一方面具有最高德性,所謂「人倫之至」(《孟子·離婁上》);還有一方面是具有施惠於民的行爲及結果,所謂「博施於民而能濟衆」(《論語·雍也》)。
韓非子在《五蠹》中直言「仲尼,天下聖人也」,對前人賦予孔子的聖人稱號高度認可。
何爲聖人?如何才能成爲聖人?看孔子和孟子怎麼說
那麼在這幾位咱們熟知的聖人眼中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爲&34;呢?(一)孔子的聖人觀作爲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聖人觀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也爲後世儒家聖人學說奠定了基調。
孔子常言:&34;相應的,孔子對於聖人的標準要求也非常之高,&34;從側面來講,咱們可以認爲,在孔子心目中,他的同時代人沒有一個真正夠得上聖人的標準。
西方人眼中的「七十二」個孔子
孔子真是道德聖人?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聖人孔子的故事。
但是,我們都學習了孔子的思想和學說,卻少有人去探討孔子的行爲。
孔子被神化爲道德聖人,以至於人們下意識的認爲,孔子的行爲一定是按照他的思想去進行的,他肯定不會表裏不一。
我們需要站在更高層看,就會發現真正最矛盾的是,孔子去遊說諸侯這個事件本身。
孔子推崇的是君君臣臣的社會秩序,推崇的是忠孝的品德,但孔子本身便不忠。
當時,周天子還尚在,孔子並沒有去輔佐周天子的意思,反而想要輔佐的都是強大的諸侯們。
這些不聽號令企圖爭霸的諸侯對於周天子來說,不就是實際上的大奸臣,大反賊嗎?
何爲聖人?如何才能成爲聖人?看孔子和孟子怎麼說!
那麼在這幾位咱們熟知的聖人眼中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爲"聖人"呢?(一)孔子的聖人觀作爲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聖人觀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也爲後世儒家聖人學說奠定了基調。
孔子,聖人的吶喊!
也就是說孔子出生的時候,父親叔梁紇70歲。
然後可得:叔梁紇娶了顏徵在3年之後才生的孔子。
孔子16歲的時候,母親顏徵在去世,享年31歲,也即是說顏徵在15歲的時候生了孔子。
叔梁紇娶了顏徵在3年之後才生的孔子,孔子母親嫁給父親的時候是多少歲呢?這放在任何時代來說,都不能算是成年的女子。
孔子,聖人的吶喊
也就是說孔子出生的時候,父親叔梁紇70歲。
然後可得:叔梁紇娶了顏徵在3年之後才生的孔子。
孔子16歲的時候,母親顏徵在去世,享年31歲,也即是說顏徵在15歲的時候生了孔子。
叔梁紇娶了顏徵在3年之後才生的孔子,孔子母親嫁給父親的時候是多少歲呢?
伏爾泰對孔子贊口不絕,黑格爾對老子心折,儒道兩家影響世界多深
西方的文學家伏爾泰讀了孔子的書之後,很是震撼和敬佩。
他認爲孔子是一位世紀偉人,因爲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啓蒙運動的泰斗,被譽爲「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他主張開明的君主政治,強調自由和平等,反對的是一切都是以上帝爲基礎。
子曾經曰:「己所不欲,勿施丁人。
」孔子沒有尋求上帝,而是把真理講得如此邏輯清晰。
「孔子是中國五千年最大的聖人,也是最大的罪人」,此話有無道理
「孔子是中國五千年最大的聖人,也是最大的罪人」,這句話本身就十分荒謬,以點帶面、一葉障目,等於否定了孔子的偉大貢獻。
「聖人」和「罪人」是完全相反的兩種人,一個人不可能既是聖人又是罪人,就像一條河不可能同時向東流又向西流。
孔子爲什麼會被稱爲聖人?
盜跖:孔子啊,你是世界上最虛僞的人,你用虛僞、淺薄的言論來欺騙天下的君王,想自己獲得高官厚祿的,天下的人沒有比你更大的強盜了,世人都說我是大盜,你才是真正的強盜啊。
你教導子路,結果子路去殺人的時候還先行禮再動手,被人殺死,這是你的迂腐啊。
你說你的智慧更深,但是天下君王卻沒有一個肯用你的。
世人最推崇的莫過於皇帝,皇帝死於涿鹿之戰,而流血千里。
至聖先師的孔子到底有多「聖人」之二——孔子自己眼中的夫子
別人的立場是否公正、客觀,我們不得而知,有人可能因爲喜歡他而讚譽他,有人也可能看別人都這麼說也人云亦云,有人也可能忌憚孔子的名聲而不敢說他的不好,那我們接下來看看孔子是怎樣評價他自己的以及他受到的批評的聲音,再綜合評價他是否偉大,偉大在哪裏?首先來看看孔子怎樣自己夸自己。
《孔子》:聖人亦是普通人
孔子是聖人,可我覺得他就是個普通人。
這是看完張繼剛導演的話劇《孔子》後唯一想說的話,這應該也是張繼剛在話劇《孔子》裏想表達的。
話劇《孔子》塑造了一個在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時代,爲了理想而四處碰壁,同時癡心不改的孔子形象。
延伸文章資訊
- 1伏爾泰與孔子 - 博客來
書名:伏爾泰與孔子,語言:簡體中文,ISBN:9787506841191,頁數:202,出版社:中國書籍出版社,作者:孟華,出版日期:2015/12/01.
- 2伏尔泰书房挂孔子像,爱默生视孔子为哲学中的华盛顿 - 新浪
此时,伏尔泰、莱布尼茨、沃尔夫等一大批启蒙思想家,用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来推动自己的主张。 伏尔泰是孔子的狂热粉丝,他 ...
- 3「孔子是真正的聖人」——伏爾泰眼中的孔子 - 人人焦點
伏爾泰認爲,孔子創立的儒學並非西方意義上的宗教,而是倫理的格言。孔子「不創新說,不立新禮;他不做受神啓者,也不做先知。他是傳授古代法律的賢明 ...
- 4法國思想家伏爾泰,為什麼把孔子畫像掛在禮拜堂? - 每日頭條
伏爾泰:本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François-Marie Arouet)(1694—1778年),伏爾泰是他的筆名。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史學家。伏爾泰是十八世紀 ...
- 5伏爾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伏爾泰(法語:Voltaire,發音:[vɔl.tɛːʁ],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原名弗朗索瓦-馬里‧阿魯埃(法語:François-Marie Arouet,法語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