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孩子依附安全感| 親職管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什麼是安全依附關係? 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指出,童年時期親子依附關係的好壞,會影響未來的性格與人際互動。

從嬰兒一直到兒童期,孩子如果能於主要 ... 繁简AAA 主頁再婚抉擇 再婚前的心理準備 我應該再婚嗎? 我準備好面對再婚後的挑戰嗎? 關於我們夫婦關係 再婚人士 喪偶人士 初婚人士 彼此均是再婚人士 親職管教 親生父/母的角色 繼親的角色 非同住親生父母 增加孩子依附安全感 家庭建立 再婚家庭的挑戰 再婚家庭的適應期 建立再婚家庭的要點 網上檢測 「找到自己的愛之語」測驗 評估你養育孩子的作風 短片活動/課程好書推介文章分享其他資源文章分享聯絡我們 親職管教 增加孩子依附安全感 什麼是安全依附關係? 發展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Bowlby)指出,童年時期親子依附關係的好壞,會影響未來的性格與人際互動。

從嬰兒一直到兒童期,孩子如果能於主要照顧者(通常父母親)身上獲得正面、溫暖和穩定的情感回應(如哭鬧時會得到擁抱和安慰、肚餓時會得到滿足、想與人接觸時會得到回應),便會產生被愛與接納的安全感,與主要照顧者發展出安全的依附關係。

長大後會是一個有自信、肯定自我價值及願意探索世界的人,日後亦能與伴侶建立穩定和正面的親密關係。

  在父母再婚的過程中,孩子經歷了什麼? 當父母離異,孩子通常與父或母一方同住。

經歷家庭變異,於單親家庭中的親子關係通常變得更為緊密及糾纏。

然而當父/母親再婚時,孩子會經歷失落感覺,擔心繼親會搶走父/母,因為父/母親投放多了時間在新的配偶身上,同時亦少了與孩子獨處的時間。

父/母再婚後,非同住的親父/母會打聽孩子於新家庭的生活狀況,有時亦會於孩子面前批評另一方/繼親,令孩子承受更大壓力及抗拒新家庭。

10歲以下的兒童 渴望見到家庭重建,適應較容易 較容易接納新的家庭成員 爭取得到父/母/繼親的注意力 需要父母全面的照顧 10歲至14歲以下的子女 需要較多的時間接納新家庭及新的生活規律 內心需要關懷、支持和注意力,但不會容易表達出來 15歲以上的子女 較少投入新家庭的運作 由於他們正值建立自我及學習獨立的階段,較難投入新家庭的生活,寧願獨處 內心需要感到被愛,自己是重要的和安全感,但不會表達出來,亦難以表達感受 男和女的不同 女孩較容易以說話表達感受,喜歡成年人稱許,欣賞和身體接觸。

然而,她們十分抗拒繼父的接觸和管教 男孩則較少以說話表達感受。

他們接納繼父比女孩容易   提升孩子安全依附的方法經歷父母離異及再婚,孩子對愛及家庭關係的信任受到動搖,需要父母/主要照顧者於生活上更多的體諒、明白和關愛,讓孩子重新確定自己仍然被父母/主要照顧者所愛及重視,修復家庭轉變時所帶來的創傷。

  有效提升依附安全感的方法,與孩子相處時要留意以下三個要素:   可及性(Availability) -當孩子想與你連繫時,能以歡迎的態度鼓勵孩子與你親近。

當孩子能確信你願意讓他靠近,彼此都會因著能與所愛的人連繫而獲得滿足及安全感。

回應性(Response) -當孩子情緒需要支援時,你願意接納並重視他的情緒,用心聆聽並給予安慰。

投入性(Engagement) -與孩子一起時,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活動/傾談,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感到被重視及珍惜。

  要達到以上三種要素,日常生活的具體可行方法有: 安排與孩子獨處的時間,與他們輕鬆傾談,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心情。

安排戶外家庭活動,陽光與大自然可為你和孩子注入生命力及正能量,共渡快樂時光,營造開心愉快的相處經驗及回憶。

設立每天的親子伴讀時間,提升親子關係之際,更可透過故事多了解孩子的心事。

除了面對面傾談,亦可以利用心意咭、電郵、短訊等表達心意。

留意孩子的需要及喜好,送上貼心的禮物。

鼓勵孩子與非同住父/母接觸,讓孩子能繼續於父母的關愛下成長。

設立日常生活程序及規律,使孩子生活有序,感到安全和穩定。

如因離異/再婚遷居,可於家居佈置上多花心思,營造溫馨愉快的家庭氣氛,讓孩子較易適應新環境。

上一篇文章(非同住親生父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