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搶救失敗死亡率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定義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後的併發症選擇包括休克/心跳停止、敗血症、肺炎、深靜脈血栓/肺栓塞、腸胃道出血/急性潰瘍、急性腎衰竭、轉作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以及其他相關併發 ... 跳至主導覽 跳至搜尋 跳過主要內容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搶救失敗死亡率之研究 陳士軒 學生論文:Master'sThesis 摘要研究背景:「搶救失敗死亡率」是近年來逐漸被推廣的手術結果品質指標。

不像併發症發生率或死亡率,一般認為搶救失敗死亡率較不受患者本身疾病嚴重度影響。

但截至目前為止很少被用於內科侵入性治療的結果評估,包括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研究目的:本研究第一部分嘗試使用「搶救失敗死亡率」作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品質指標。

描述各層級醫院在進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以後的搶救失敗死亡率差異,及急性或非急性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搶救失敗死亡率的逐年變化。

第二部分使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後的死亡個案病歷回顧,試圖釐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後的死因分布情形,以及可能發生的搶救失敗死亡的情境。

研究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的資料來源為健保資料庫1997-2012年全住院檔,先選取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個案。

因為急性與非急性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嚴重度可能完全不同,所以兩類治療分開處理。

急性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定義包括:當次診斷出現STEMI或Non-STEMI、不穩定心絞痛、出現惡性心律不整、出現心臟衰竭、之前曾經做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等。

定義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後的併發症選擇包括休克/心跳停止、敗血症、肺炎、深靜脈血栓/肺栓塞、腸胃道出血/急性潰瘍、急性腎衰竭、轉作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以及其他相關併發症。

計算併發症發生率、校正後的死亡率、以及校正後的搶救失敗死亡率。

本研究第二部分是以中部某區域醫院為例,探討「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搶救失敗死亡」個案的死亡病歷回顧,擷取該醫院2013-2015年在院死亡病例,查詢這些死亡病例的心導管檢查報告以及病歷回顧做分析。

結果:本研究第一部分的資料庫分析以搶救失敗死亡率作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品質指標,從1997年至2012年間,無論急性或非急性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搶救失敗死亡率都有下降的趨勢。

分層級看校正後死亡率、併發症發生率與校正後搶救失敗死亡率則發現醫學中心的併發症發生機率高於區域醫院,但校正後死亡率與校正後搶救失敗死亡率都是醫學中心優於區域醫院。

本研究第二部分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後死亡病例研究研究,共找出30位接受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以後30天內死亡的患者,分析其死亡原因,其中7位(23%)可能與治療直接相關,12位(40%)為其他心臟相關因素,其他11位(37%)則為非心臟相關死因。

以搶救失敗死亡率的觀念來看,30位死亡患者中有4位(13%)完全未出現被選取的併發症;30位死亡患者中,有5位(17%)的死亡被認為是可能可以避免的。

結論:使用搶救失敗死亡率作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後的結果品質指標可以給我們一些線索,隨著時代演進,搶救失敗死亡率逐漸下降,不同層級間的醫院也出現差異;如此現象背後的脈絡仍須進一步研究釐清。

死亡病歷回顧讓我們一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以後死因的分布,並進一步看這些患者出現併發症時,主次診斷的編碼和登錄分布情形,也讓我們知道搶救失敗死亡可能扮演的角色。

獎項日期20167月26原文???core.languages.zh_ZH???監督員Tsung-HsuehLu(Supervisor) 引用此 Standard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搶救失敗死亡率之研究士軒,陳.(Author).20167月26學生論文:Master'sThesi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