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和尚答疑解惑|對治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念累了你可以去休息,海青不脫,一醒過來趕緊上念佛堂,這個方法好。
我們這個方式也是採取祖師大德的教誨,念佛堂不需要法師來帶,以繞佛為主;繞累了可以 ...
法音宣流答疑解惑淨空老和尚答疑解惑|對治篇
廣為分享,功德無量:
問:妄念很多,習氣很重,請問如何消除?
答:在妄念多、習氣重的這種情況下,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對於世緣要看得淡。
如果不能看淡,這個問題很難解決,所以自己一定要知道放下。
我常勸勉同修,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分別、執著,一心念佛。
一心念佛就能得到佛菩薩威神加持,真心去做,必定有效果。
21-090-0070
問:學佛至今半年,看到不順眼的事情也很容易生氣,請問應如何克服?
答:你學佛才半年,時間並不長,必須要克服,希望你多聽我們的答問。
新加坡有一位許哲居士,他是一百零二歲的年輕人,她是如何克服的,你向她學習。
21-090-0070
問:請問如何不受五欲六塵的障礙,而能專心修學佛法?
答:我們學佛不能成就,就是被五欲六塵障礙了。
五欲六塵為什麼會障礙你?無非是貪著。
經讀多了、聽多了,對於這些事情知道得很清楚,自己也會講,為什麼還會被它障礙?這就是「看得破,忍不過」。
為什麼忍不過?習氣太重,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太重,沒有在此下功夫。
現代社會五欲六塵的誘惑比古時候不知道要強多少倍,風氣之壞是古今中外的歷史都找不到的,所以許多聖賢的經典都提示我們有世界末日。
我們冷靜觀察現代的社會現象,是不是末日的徵兆?愈想愈像!我們很不幸生在這個時代。
印光大師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慈大悲應化在這個世間救護一切眾生,他用什麼方法?《了凡四訓》和《阿彌陀經》。
《了凡四訓》教導你「深信因果」、「斷惡修善」,然後《阿彌陀經》再教你老實念佛,如此就能度過這個大劫難。
如果沒有高度的警覺,我們必定會受外面境界的障礙。
佛教給我們修學的原則,歸納起來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
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決定要避免障難,才能在這一生當中走出六道輪迴。
有這個緣分,就幫助別人,利他就是自利,自他不二。
沒有這個緣分,我們想幫助人,別人不接受,還要找許多麻煩,我們就趕緊退出,保全自己的清淨心而不受污染。
我們一定要放下自私自利,這是第一要事。
為什麼敵不過五欲六塵?總是自私自利在作祟,沒有放下名聞利養,沒有放下是非人我,我們的心不清淨、心不平,這個障礙了道業。
中國傳來了鬼神都在學佛的訊息,這在台灣、外國都有耳聞。
在新加坡,我們看到「佛教居士林」的陳光別老居士,往生時冤親債主附在同修的身上,這是我們親眼見到的。
我們有幾位同修在中國受戒,也遇到靈鬼附身,說出地獄道、餓鬼道那種苦難的狀況,他們要求受三皈依與聽經。
還有中國大陸同修告訴我,有同修作夢夢到樹神、竹子,作夢看到樹裂開了,竹子也從當中裂開了,好像在講話,也求受三皈依。
樹木花草本身不是鬼神,是植物。
植物何以有靈性?是鬼神附體。
佛告訴我們,樹的高度有一個人高,就有鬼神依附在其中,把它當作房屋住在裡面。
年代久了,就像中國筆記小說的《聊齋誌異》、《子不語》講的,樹已成精了。
我們知道,鬼的壽命很長,鬼道一天是我們人間一個月。
如果也以人間一年三百六十天的算法,鬼道的壽命是一千歲,一千歲不只是我們一千年,而是要乘好幾倍。
所以,佛一再勸勉我們不可有貪瞋痴,不可造惡業。
現在外國人都曉得,樹木花草喜歡音樂,大概喜歡樹木花草的這些人,死了以後就依附在樹木,這是《易經》說的「人以類聚,物以群分」。
人到哪一道投胎是何種力量主宰的?愛好,就是佛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
你有什麼嗜好,你將來就會走向這個道路。
所以,佛教給我們要放下,心裡面所有一切的貪戀要捨得乾乾淨淨,對娑婆世界才真正沒有留戀,往生佛國就無障礙。
這些東西有障礙,千萬不要看輕了,這關係太大了。
樹木花草有靈性,喜歡音樂,我們如何幫助它們學佛?我們放佛曲給它們聽,也可以播放講經的錄音帶,鬼神眾都能聽到。
如同「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有鬼神眾要求聽經一樣,我們二十四小時用電視播放錄相帶來供養鬼神,同樣可以供養樹木花草這些眾生,確實是冥陽兩利。
連鬼神、樹木花草都想學佛,這給我們什麼啟示?就是要我們發憤努力,這個啟示很重要。
學佛,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與大眾一起共修一定要遵守「六和敬」。
人與人要和睦相處,人與生活環境的樹木花草要和睦相處,人與天地鬼神要和睦相處,要彼此尊重,彼此敬愛,互助合作,這是天道,這是性德。
違背性德,違背天道,果報就在三途。
人生非常短暫,幾十年一剎那就過去了,古人講的「聰明人有前後眼」,不只看眼前,他能看到過去、未來,才算是真正聰明人。
我們若常想到死了以後往何處去,對於眼前五欲六塵的誘惑自然就淡幾分,不會把它看得太重。
我們與大眾往來的應酬是逢場作戲,這是隨緣,這是不壞世間法。
放不放在心上?決定不放在心上,心地清淨,心上只有阿彌陀佛,這是真正的念佛人。
與大眾相處和光同塵,隨緣當中幫助一切眾生覺悟,這個人就是菩薩。
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幫助他從迷惑顛倒省悟過來。
省悟過來的人不為自己,念念是為眾生,念念是為正法久住,這是真正回頭的人。
你還有私心,還要為自己著想打算,縱然是為別人,你沒有真正的覺悟,還有苦難要受。
真正覺悟才真正脫離苦難,苦難是從迷惑顛倒、造作惡業來的,這個惡業就是損人利己。
實在講,損人決定不利己,但是他認為是對他有利益,殊不知是大錯特錯!真正佛弟子要有佛的弘願,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以善巧方便利用一切機會幫助人覺悟。
現在這個世間科技發達,我們利用這個方法,全心全力將正法傳播,不可據為己有,據為己有就是吝法,障礙佛法的流通。
佛法是要幫助人覺悟,你障礙了,你得愚痴果報,這種業因果報一定要清楚。
我們念念要為眾生,不要為自己,處事待人接物要圓融、謙虛恭敬,對自己決定有利益。
若自以為是,態度傲慢,言語剛強,沒有不失敗的;只有處處忍讓的人,才是成功的人。
在團體裡面,最重要的是接納別人的意見,對你一定有好處。
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時間久了,我們看到許多例子,都是眾叛親離,沒有人願意再幫助你,古人講的「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你的事業做得愈大,你的助手愈來愈多,你如何能得大眾的擁護?總不外乎要用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
你要是用這個心,決定得大眾擁護,這是本性本具的德能。
不能錯用心,錯用心就會失敗、墮落,所以用心要正、要善。
希望大家在這些方面要仔細觀察,知道這個世間哪些對我們有害,哪些對我們有利,有害的要遠離,有利的要親近。
21-090-0071
問:我不知道自己是在逐漸消業障,還是在造新殃。
若是還有造業,請問以後有沒有受報,又如何控制?
答:這個事情要問你自己,別人不知道,你比任何人都明瞭。
但造業以後決定有果報,善因決定有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你一定要克服自己對於五欲六塵的貪戀,如果不能克服,就很難不造業。
一個人修行要克服煩惱、習氣很不容易,所以古來祖師大德提倡共修。
共修是依眾靠眾,大眾互相勉勵、警策,這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可是近兩百年來,雖然在一起共修,卻已流於形式,共修的精神逐漸消失,現在幾乎看不到了。
這樣的共修有沒有成就?還是完全要靠自己。
而對於經教要有正確的認識,因為它能引導你,不至於讓你走錯路。
尤其在現代,經不可不讀,經不能不聽。
經裡面的意思不太容易理解,聽經能幫助你理解,幫助你覺悟,然後才能指導你修行。
而毛病、過失要想徹底消除,你可以參考《俞淨意公遇灶神記》,俞淨意先生的過失與你非常類似,你看看他是如何克服的。
《了凡四訓》也值得去讀,對你會很有幫助。
21-090-0079
問:請問什麼情況下是伏煩惱?如果沒有行為表現,心裡隨境動了煩惱,不久又對治了,算不算伏住煩惱?
答:算伏,但沒有伏住。
真的伏住了,你在日常生活當中,煩惱就不起作用了。
如果伏了一陣子,一會兒又起來,這是沒伏住。
因此,伏煩惱還是要功夫,要在日常生活當中鍛鍊,人家罵你、打你,你沒有一點瞋恨心,若無其事,這是真的伏住了。
清醒的時候伏住,作夢的時候也要能伏住,如果在夢中有人惹你生氣,你會發脾氣,還是沒有伏住。
伏比斷容易,而伏與斷不同。
你能斷煩惱,你的能力就恢復了,神通現前,見思煩惱真的斷了。
牆的那一邊人在做什麼,你都能看見;別人心裡想什麼,你也知道。
天眼、天耳、他心通很容易就得到,那是斷的功夫。
但伏的功夫深了也有神通,只是沒有斷的能力大。
所以,伏煩惱的狀況,自己一定要清楚,如果日常生活當中還會起心動念,就是沒有伏住,還要繼續用功。
真正伏住煩惱了,不但往生有把握,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生死自在。
你生死不自在,是因為沒伏住煩惱,伏住就自在了。
煩惱真的斷了,想在這個世間住上二百年、二千年,都沒有問題。
現在迦葉尊者還在雞足山,因為釋迦牟尼佛交代他,要等彌勒佛出世,把袈裟傳給彌勒佛。
迦葉尊者在世間要住多少年?《彌勒下生經》講,要五十六億七千萬年。
這才真正是了生死!他要住世這麼多年是因為他有任務,他要把事情交代好,如果沒有這些任務,喜歡來就來,喜歡去就去,得大自在!因此,一定要辨別清楚,自己沒有證到這個境界,不可自以為證得,這個錯誤對自己修學有很大的妨礙。
21-090-0081
問:修學過程中出現障礙,如環境的逆緣干擾、身心的疾病苦痛等,請問此等宿業如何懺悔?
答:根本解決障礙的辦法是懺除業障。
普賢菩薩教導我們十大願王的第四條,就是「懺悔業障」,其實十大願王其他九條都是懺除的方法。
十願是非常微妙的,每一願都含攝其他九願,這是《華嚴經》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我們特別重視懺除自己的業障,從哪裡做起?從禮敬、讚歎、供養做起。
自己的業障總得要曉得,如果不知道業障是什麼,懺悔不能得力。
業障的根本就是我執、我見,唯識經論裡面講的末那識,四大煩惱常相隨,這是業障的根本。
第七意識是染污意,它是業障的根源。
《金剛經》教導菩薩一定要破「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破業障。
意識起了作用,貢高我慢、我見、我愛、我慢都跟著來了。
所以,貪、瞋、痴、慢、疑、惡見這六個根本煩惱,就是我們的業障。
「禮敬諸佛」是對一切眾生修禮敬,破除我們的傲慢;「稱讚如來」是對治我們的嫉妒心;「廣修供養」是對治我們的貪欲。
所以,四攝、六度、十大願王就是消除業障的方法。
懺悔業障具體的修學條目,我們要認真去修學,業障才能懺除乾淨。
所以,要曉得佛教給我們哪一個方法是對治哪一種業障,有根本當然也有枝末,能夠本末兼治,收的效果更殊勝。
譬如環境裡的逆緣、惡人干擾,我們一時沒有智慧德能不能感化他,怎麼辦?離遠一點。
這是從枝末去做,我離開這個環境,另外去找一個修學環境。
選擇另一個環境,只是減少一些干擾,讓自己好用功,還是要在根本上修,不能事事逃避,這才是真正修行。
如果一昧的逃避,自己不能真修,業障就無法消除。
因為業障生生世世跟著你,這一生能躲過,來生躲不過,還是會遇到。
所以,一定要修養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真實智慧,才能解決問題。
21-090-0082
問:《無量壽經》云:「不當瞋怒嫉妒』,《文昌帝君陰騭文》云:「勿嫉妒人之技能」,《太上感應篇》講到「常行嫉妒」之罪過,可見古聖先賢常勸人放下嫉妒心,請問如何才能遠離嫉妒?
答:這件事情確實是非常嚴肅,因為這個煩惱如果不能徹底改過,在菩提道上決定產生障礙,不但道業沒有成就,墮三途的機會也特別大。
如何改法?《了凡四訓》說,有從事上改,有從理上改,有從心上改。
從事上改的功夫淺,勉強把自己的嫉妒心壓制住,這是石頭壓草,根沒有斷,只是想到嫉妒障礙的果報之可怕,才把嫉妒心稍微壓住。
從理上改,則是想我與別人是一體,別人的長處就是我的長處,別人的德能就是我的德能,我不但不能嫉妒,而且要成人之美。
為什麼?他的事業成就,社會大眾得福,自己也得福。
所以,我障礙別人,實際上就是障礙自己,是障礙社會許多眾生的福利。
如果此人的作為,功德利益非常大,能影響社會及歷史,我們用嫉妒心破壞、障礙他,這罪過多重!想到這個道理,嫉妒心自然就淡化了。
從心上改,佛教導菩薩要「晝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觀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間雜」,這是最高明的。
嫉妒是不善,怎麼可以放在心上?這會破壞了你的善心善行。
你這一生本來可以作佛、作菩薩,因為一念嫉妒心而墮地獄,所以天堂、地獄就在一念之間。
《感應篇》、《陰騭文》是從因果報應來講,這是最明顯的。
若從利害上說,一個人要是沒有嫉妒心,確實諸佛護念、龍天善神尊敬;有嫉妒障礙,諸佛菩薩、一切善神都會遠離。
要常常想到別人的善,就是自己真性裡面的一分勝德,而且一定要成全別人,絕對不破壞別人,就算是自己的冤家對頭,也要把恩怨放下去幫助他。
為什麼?幫助他就是幫助社會、幫助一切眾生。
21-090-0083
問:財色名食睡沒有斷盡,請問可否往生?
答:當然可以往生,這是帶業往生,斷盡就不帶業了。
雖然沒有斷盡,你要有能力把它控制住,不能讓它發作,它發作就會造成障礙。
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你,你還想到某人欠錢未還,這怎麼能往生?所以,一定要有能力把煩惱控制住。
學佛的人對這些事情愈淡薄愈好,對自己決定有利益,如果過分執著,一定會造成障礙。
21-090-0083
問:我現在學佛修清淨心,可是面對曾傷害過自己的人時,就是不能面對面解決問題,請問我應如何獲得智慧,來解決消除這種心理障礙?
答:你的修學態度非常好。
你要讀經,讀經才能明理,斷疑生信。
修行一定要從生活當中做起,標準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和《十善業道經》,如果再能以儒家的《弟子規》和《了凡四訓》來輔助,那就更好。
真正想改過自新,斷惡修善,不從日常生活當中回頭,就無法成就。
善惡的標準,就是「十善」,身三、口四、意三。
我們要把不善的念頭斷除,因為行為斷了,念頭不斷還是沒有斷。
如何能把念頭斷了?我們修淨土法門,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的方法好,即「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真正做到「晝夜常念善法」,我們心善;「思惟善法」,我們想善法,不再想惡法;「觀察善法」,我們的行為善;「不容毫分不善夾雜」,要努力,要爭取時間,我們才會有成就。
21-090-0085
問:一看經書及錄相帶就想睡覺,請問該怎麼辦?
答:讀經書時,精神提不起來,就不要讀很長的時間,譬如讀半小時,讀二十分鐘,或者讀十五分鐘,這樣就行了。
你可以早晨念一段,下午念一段,晚上再念一段,慢慢的把時間加長。
看錄相帶也用這種方法。
你的心就會慢慢的定下來,業障漸漸消除了,智慧就漸漸增長。
沒事的時候,就多念佛、繞佛。
繞佛就是散步,無論在什麼地方,心裡面就默念這句佛號。
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對於外面的境界,學著不去理會它。
在繞佛時,我們只注意前面的路,不要顧及路人及兩旁的狀況,這樣就能收到「都攝六根」的效果。
念佛是消業障最殊勝的方法,這樣去做就好了。
21-090-0088
問:請問為什麼愈修行障礙愈多?
答:因為你的冤親債主太多了。
你欠人的命還沒有還命,你欠人的錢還沒有還債,生生世世跟多少眾生結冤仇,所以你修行時,這些冤親債主都來找麻煩了。
如何排除障礙?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迴向給他們。
「我修行不是為我自己修的,我是為你們修的」,他們知道就會歡喜。
如果你自己修行,是想跑掉、想賴帳,他們不會饒你,魔障是這麼來的。
因此,我們在世間,別人騙我們、欺詐我們,我們很歡喜。
為什麼?債還清了。
縱然不是討債,他是真的欺騙我們,我們也隨他,也不要了,這樣才能出三界。
「別人欠我的,我統統不要了;我欠別人的,我盡量的還」。
如果你還有絲毫留戀,就離不開六道輪迴,那個麻煩大!因此,一切要放下,真正了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連自己身體都不能保住,更何況身外之物!有,很好;沒有,也很好。
有,很快樂;沒有,也很快樂。
決定不為這些事情操心,真得大自在!21-090-0090
問:現代生活步調非常快,請問如何將步調減緩?如何減少煩惱?
答:發菩提心,修菩薩道,問題就少了。
最具體的方法是不看電視、報紙、雜誌,你在家修行六波羅蜜。
與自己生活行業有關的資訊,可以知道,可以接受;與工作沒有關係的事,不須操心。
如此就日日天下太平,自在快樂!因此,必須放下與自己生活不相干的事物。
中國古人常講:「知事多時煩惱多,識人多處是非多。
」身心清淨,清淨心生智慧。
當別人向你請教時,有智慧則能為人解答疑難。
18-014
問:念佛、讀經好幾年,煩惱習氣仍在,對往生還是沒有把握,請問怎麼辦?
答:功夫不得力的原因何在?佛教我們做的,沒有做到;佛教我們不能做的,偏偏去做,結癥就在此地。
所以,儒家教導我們「克念作聖」,念是妄想、雜念,你能克服妄想、雜念,你就是聖人。
凡夫為何不能作聖人?就是克服不了妄想、雜念。
念佛必須放下萬緣,而你沒有放下。
執著裡最嚴重的是我執,說得粗顯就是自私的念頭。
起心動念為自己,這個念頭不能克服,就是作聖最大的障礙。
佛法將「善、惡」的標準,訂在為我就是惡,為人就是善,這當中有道理。
「為我」是增長我執,就是增長自私自利的念頭。
這個念頭是六道輪迴的由來,只要有這一念,輪迴境界就現前,就不能超越,所以為我是惡。
幾時能把我、私的念頭斷了,做到「無我」,六道輪迴就沒有了。
若再把分別斷了,於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不分別,十法界就沒有了,就住一真法界。
我們今天功夫不得力,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有我、私,就是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
如果你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你會愛人如己,你會以真誠、慈悲處事待人接物,你不會糟蹋人,也不會欺負人,因為欺負人、糟蹋人是欺負自己、糟蹋自己。
道理明白之後,真正功夫從何處下手?一句佛號把分別、執著念掉;分別是所知障,執著是煩惱障,一句佛號能破二障。
我們雖然天天念佛,念了幾年,而功夫沒有用在破障上,因此功夫不得力,生活不自在。
我、法二執破一分,就得一分輕安,就開一分智慧;能破二分,就得二分自在,就開二分智慧。
確實身心世界一切放得下,真正覺悟「三心不可得」、「萬法無所有」,才是世尊所說的「無依道人」。
因此,修行要著重效果,效果在破障,效果在開智慧。
最要緊的,還是要把自私自利的念頭斷除,斷不容易,先要能淡薄、能放下。
別人喜歡的,我們給他;別人用奪取、霸佔的,我們也給他,歡歡喜喜,絕不在意。
如果還有一念不平之心就錯了,你還有「所有」。
其實這都是一場空,誰要就給誰,你就會得自在,你才能自在往生,沒有障礙。
20-013-1224
問:讀經、念佛已有一段時日,妄念還是很多,請問應如何對治?
答:這個問題很好,這是許多人的問題。
如何對治?繼續讀經,繼續念佛。
換言之,妄念不能降伏,是讀經、念佛的功夫還不夠。
若讀經、念佛如理如法,效果就快速;不如理、不如法,效果就緩慢。
真正做到不退轉,能伏住妄念,功夫得力,不外兩種原因。
一、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
有許多年歲大的念佛人,甚至於不識字,也沒聽過經,有人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他就老實念,兩年、三年就能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坐著往生。
這是過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念了許久,功夫仍不得力,無法控制妄想雜念,這就說明我們的善根、福德不如他們。
二、能不退轉、功夫得力是明理之人。
佛經上的道理能透徹明瞭,可以彌補善根、福德之不足。
所以,在佛法教學中,聽經、研教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幫助善根未成熟之人提前成熟。
世尊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未曾中斷,學生經過四十九年聽經聞法薰習,個個都成就了,最低成就也是證須陀洹果,絕大多數是證阿羅漢果,真正是了生死、出三界。
為何讀經功夫不得力?我們只是讀,不解其義。
讀經要「深解義趣」,解得愈深、愈廣,功夫愈得力。
單單很專心的讀,也只能說是攝心。
讀經一小時,這一小時沒有妄想,或是妄想少了很多,只能得此效果。
若每天讀經兩小時,二十二小時打妄想,功夫怎能得力!但是深解義趣就不同,這個力量大。
初學佛之人不能不聽經,要多聽,反覆去聽,才能收到效果。
唐朝終南山道宣法師,是中國律宗第一代祖師,他聽《四分律》聽了二十遍。
要聽二十遍談何容易!現在我們聽經很方便,只要有一套錄影帶、錄音帶或光碟,就可以天天聽,不必跋涉山川那麼辛勞。
聽經是定慧等學,不但修慧還修定。
專心聽經摒棄一切妄想,這是修定;觸動善根,豁然大悟,這是開慧。
所以,聽經是福慧雙修,對於中等根性之人,這是開智慧的好方法。
唯有教理透徹了,念佛功夫才會得力。
不但念佛如是,參禪、持咒,無論用何種方法都會得力。
凡是修學功夫不得力,都是解得太少。
智慧不能伏煩惱,不能轉煩惱,就會有此現象。
這也是自古以來每位修行人都會經歷的,不必害怕。
我是天天讀經、講經,四十多年才能漸漸伏住煩惱;回想過去,十年才功夫得力,對於經教才能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十年的功夫鍥而不捨,沒有一天空過才行,若是斷斷續續就很難了,可能一生都沒有成就。
佛所講的一切經,古人稱作「妙法」,它妙在每部經都具足「教、理、行、果」四法。
不但一部經具足這四法,每一句經也具足四法,乃至於每一個字都具足四法,那就真妙了。
「教」,是世尊真實的教誨,真誠的教導。
「理」,字字句句都是依真實道理說出來的,字字句句都含著真理。
「行」,字字句句都是至善的「行為」,中國儒家講的「止於至善」,佛法落實了,善到極處。
「果」,就是最高的享受。
最高的享受就是沒有妄念的享受,並不是富貴的享受。
佛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就是「信、解、行、證」。
教,決定相信,絕不懷疑;理,要透徹了解;行,要認真落實;最高的享受就可以證得了。
我們讀經、念佛若具足信解行證,功夫就得力,進步就非常快速。
近幾年,同修都非常精進、用功,但是功夫得力的人少,使我們意識到「深解義趣」之重要。
若對於經教要深解,就要多講。
此次我以深廣的方式,來講解《無量壽經》。
每次只講幾句,有時一句講五、六個小時,甚至於還超過,就是希望大家能透徹理解。
《華嚴經》也採取此方式講解,目的是希望聽眾能得真實受用,而且字字句句一定要落實到日常生活行為。
無論從事於哪個行業,處事待人接物、交際應酬統統都用得上,佛法對我們就有真正利益。
佛法是我們生活的指導原則,依照此原則生活,就過佛菩薩的日子。
所以,對治的方法,依舊是多讀多聽。
多讀是修定,幫助記憶,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對人對事對物都能想起佛的教誨,好處在此地。
解得愈深是慧,智慧開了,對於佛的教誨的應用愈靈活、愈自在,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就得大自在、大圓滿。
入了這個境界就得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
人能生活在歡喜中,就真正離苦得樂,也不容易衰老。
古人常講:「憂能使人老」,天天生活在歡喜裡,衰老、疾病、患難、災殃就逐漸遠離,佛法講消災免難,確實是真的。
我勸同修一定要多聽經,聽經時間愈多愈好,到你真正理解、明白了,就可以專門念佛,你念佛的功夫決定得力。
只要功夫不得力,趕緊多讀經、多聽經,對你決定有幫助。
很多修行人疏忽了這件事情,認為研經、聽經不重要,雖然很勤奮、很精進,功夫還是不得力,原因在此地。
現在我們講經的光碟都相當完備,尤其是電腦網路,只要有電腦設備都能收得到講經畫面。
今日佛法傳播,就要利用這些科學技術,將佛法送到每個人的家庭。
20-014-0323
問:念佛、讀經多年,仍未能攝心降伏習氣、煩惱,請問原因何在?
答:原因是習氣、煩惱太重,讀經、念佛的功夫還不夠,要認真努力繼續念佛、繼續讀經。
若希望早一天能收到效果,一定要依教奉行,該放下的要放下,該看破的要看破,真正能做到看破、放下,就容易攝心。
20-014-0326
問:有時覺得自己已經把毛病改掉了,可是還有一些現象,請問還要再改嗎?
答:這些現象就是「習氣」,還要再修正。
譬如要對治瞋恚習氣,面對外來的逆緣,就要懂得逆來順受,不與人結冤仇。
因為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最是可怖!年輕人吃點虧沒關係,要盡心盡力照顧老病,常常想到自己也會老,種善因必得善果,自己老的時候也會有人照顧。
21-018
問:這是昏沈的煩惱很重。
克服的方法,就是你把自己讀經的聲音錄成錄音帶,當你誦經時,把錄音帶放很大的聲音,你跟著念。
你也可以走著念,用經行、散步的方式,不要坐著念,就能克服睡眠的煩惱。
21-157-02?
答: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魔,什麼是怨。
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絕不能錯解佛的意思。
佛跟我們講,魔、怨不在外面,在自己內心。
《八大人覺經》中,把魔歸納為四大類:第一、五陰魔。
五陰魔如何降伏?一定要修戒定慧,《般若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五陰魔就消了,所以降伏五陰魔要智慧。
第二、煩惱魔,第三、死魔,第四、天魔。
五陰是自己,煩惱也是自己,死還是自己,這三大類是屬於自己的;只有天魔是身外的,天魔是指身外所有一切誘惑。
譬如,財色名食睡現前了,你動不動心?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生起貪愛之心,你就著魔了。
為什麼?把你內心的煩惱魔引起來了。
見到外面境界不稱心、不如意的,就生起瞋恚,瞋恚是煩惱魔,這把你的五陰煩惱魔勾引出來了。
現前社會有許多吸毒、犯罪,那都是要你命的,這是外面的天魔勾引你的死魔。
「怨」是怨家,也不在外頭,而在內心。
佛經上講「十惡怨家」,身造殺、盜、淫,口有妄語、兩舌、綺語、惡口,意有貪、瞋、痴,這些都要遠離。
反之,「十善厚友」,即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欲,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不貪、不瞋、不痴,這是最好的朋友,你不能離開。
佛在大小乘經論中時常教導我們,十惡怨家要離開,十善厚友要交結,這就能降伏魔怨。
由此可知,降伏魔怨真正的功夫是在內心做,內心沒有魔、沒有怨,外面跟你結什麼樣的冤仇都能化解。
因此,外頭無魔亦無怨,外面的魔怨是心裡面的魔怨變現出來的境界。
21-157-0002
問:請問如何破煩惱離五欲?
答:一定要隨順佛菩薩經論的教誨,才能離開。
首先,你要能辨別、認識清楚,然後才知道遠離。
事實真相要是不清楚,就沒有辦法離開。
知道邪正、是非、利害、得失,自然就能趨吉避凶,化敵為友,化怨為親,不與一切眾生對立,這就對了。
21-157-0002
問:弟子經常失眠睡不著,心恐拜佛不夠精神,但雖有一點不適,還可以堅持拜佛,請問這是否業障重?
答:對,是業障重。
但業障重不怕,要有毅力、決心克服這個關口。
拜佛的方式有很多,如果要對治昏沈,可以加快拜佛的速度,就像追頂念佛。
如果快速度拜佛,一個小時可以拜兩百拜到三百拜,這時你就不容易打瞌睡了。
聚精會神,身禮佛,口念佛,心想佛,就能消業障。
21-157-0002
問:現前災難頻繁,請問學佛人應該如何處之?
答:從最近的報紙資訊都能看到,這次恐怖分子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這有可能會爆發生化核武的戰爭。
學佛人的心要定,決定不貪生怕死,不驚不怖,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一點恐慌都沒有。
戰爭來到,就是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的日子,歡歡喜喜!從現今起,一定要斷惡修善,從念頭上斷。
對一切人、事、物,一個惡念都不能有,才有把握往生。
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若我們不是上善,縱然念佛也不能往生,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善的標準是「淨業三福」,最低限度要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這四句真正做到,念佛生凡聖同居土。
凡聖同居土跟方便土、實報莊嚴土平等,這是一切十方諸佛剎土所沒有的。
淨土的殊勝就在此地,所謂「一生一切生」,不要把這個機會錯過了。
這世間不值得留戀,要全心全力嚮往極樂世界。
起心動念為我、為我的家庭、為小團體,此心量很小,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很低。
全世界眾生很可憐,不知道佛法,不曉得念佛,我們聲聲佛號都為他們迴向,此心量就大,量大福大。
不要問有無效果,誠心誠意念,自然就得感應。
為全世界苦難眾生念佛,晝夜不間斷,就很如法。
21-117-0001
問:請問如何去除貪瞋痴?
答:佛教導我們,貪瞋痴是眾生最嚴重的病毒。
我們現在談到病毒感覺很恐怖,事實上一切病毒的根源便是貪瞋痴。
如何對治?佛教導我們用戒定慧三種方法:戒律對治貪欲,禪定對治瞋恚,智慧對治愚痴。
所以,勤修戒定慧,便能斷除貪瞋痴。
21-058-0001
問:請問如何減輕妄念?
答:要達到妄念不起的方法有很多,佛家所說的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
妄念不起是佛法任何一個宗派法門修學最後的目標,因為妄念不起就證果了,最低限度是證阿羅漢,更高的即成菩薩、成佛。
所以,凡夫與佛的差別,就是佛無妄念,菩薩、羅漢無妄念,凡夫有妄念。
妄念應如何克服?祖師大德常用的方法,不外乎三種:一是「教理」。
天天讀經研究教理,漸漸的覺悟了,了解事實真相,妄念自然消除;二是「參禪」。
參禪不一定是打坐,身雖然打坐,坐得很像樣,心仍胡思亂想,根本無用。
《六祖壇經》說:「何謂禪?何謂坐?」即是「外不著相為禪;內不動心為坐」,因此禪坐是有其意義,並不一定要有此形式。
外不著相是不受一切外在境界的誘惑,外在「財色名食睡」的誘惑,見而如如不動,心不起貪瞋痴,此為禪坐。
所以,大乘經說「行住坐臥都是禪定」,禪定並非只是坐著,站著也是禪定,走著也是禪定;另外一種更方便的方法,也是最多人提倡的,就是以念佛修禪定。
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是修行的總原則。
無論修任何法門,若起心動念還受外在境界影響,則形式只是虛有其表,裝模作樣,皆非真實。
必須要做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
為何佛教我們「外不著相、內不動心」?《金剛經》說得很好,「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眾生能得的是心,能得的心卻不可得。
外在一切的境界是因緣所生法,凡因緣生法皆無自體,「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得的決定不可得。
《大般若經》中「不可得」三字,佛重複了約一、兩千遍。
閱讀六百卷《大般若經》,全文可能還記不得;但「不可得」三字一定記得很熟,因為重複的次數太多了。
正是教導眾生能得不可得,所得也不可得,妄想自然消除,亦不會受外在境界誘惑。
任何外在境界皆是夢幻泡影,《金剛經》最後總結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稱心如意的好境界,是假的;再惡劣的境界,也是假的。
外在境界一切歸於平等,心即清淨。
順境不生歡喜心,惡劣環境亦無煩惱心,心永遠是清淨、平等,生活自然充滿高度智慧,即是過佛菩薩的生活了。
21-076-0001
問:有些人瞋恨心很重,經常無來由的發火,即無明火,請問這是什麼原因?如何化解?
答:瞋恨心重,說明這個人的業障、習氣很重,很容易生瞋恚心,看人不順眼,看事也不順眼,這是他的業障。
但是對真正修行人來說,他是善知識,為什麼?沒有這些人天天來找麻煩,天天來罵你、侮辱你、欺負你,你的忍辱波羅蜜到何處修?所以,遇到這些人,我們一切承受,合掌恭敬,接受教訓,一句話也不回。
他說完了,謝謝他,阿彌陀佛!他每一次罵,你都是這個態度,久而久之,他會覺悟,他會感動。
絕對不可以對罵,對罵就沒完沒了。
他一個人罵,罵累就不罵了。
他在那裡罵,我在這裡念阿彌陀佛,讓他罵,這是消自己的業障。
他替我消業障,我應當感謝,我念阿彌陀佛迴向給他。
如果別人讚歎你,也不要生歡喜心,這未必是真的。
人家恭維你,要想到我哪有這個德行讓人讚歎,要生慚愧心。
21-080-0001
問:結婚有家庭的人,請問如何斷情執?
答:情最麻煩的是「執」,只要不執著就行了。
在家也是菩薩,善財五十三參就是五十三位善知識,在家的佔大多數,出家的只有五位。
他們沒有分別、執著,所以「理事無礙,事事無礙」;而我們的妨礙是分別、執著。
人要是真正得定開慧,心跟宇宙合成一體,虛空法界就是自己,沒有執著了,情就變成智慧,轉情為智,轉煩惱為菩提,轉生死為涅槃,這就是功夫。
他如何能轉,我們為何轉不了?我們迷惑,迷就不能轉,悟就能轉。
所以,佛法修學關鍵在「破迷開悟」。
21-080-0001
問:我學佛二十一年,聽經、念佛時,常常有幾個鬼阻攔,這些鬼能控制電視、電腦、電話。
我誦經時,眼前常被蒙上白紗,真是苦不堪言,所以常有求死之心。
在無助之中,請求恩師開示,告知化解的方法。
答:這是怨結。
要跟冤親債主化解,跟他談條件,他接受之後就離開了。
我們可以把修學的功德都迴向給他,這樣並不是你的功德都沒有了,自己還是有。
好比我們自己是一支點燃的蠟燭,光明遍照,迷惑顛倒的人也是一支蠟燭,但沒有點燃。
所以,我的光借他,把他也點燃,他亮了就得利益,也開智慧。
而我的光明無絲毫損失,這就是迴向的意思。
並不是我迴向給他,我的燈為他點燃後,我就滅掉了,沒有這個道理;而是愈迴向愈殊勝。
所以,若是功德不肯給人就是吝法,吝法的果報是愚痴。
財富、聰明智慧都可以幫助別人,健康長壽不是為了享受,而是替別人服務,這就是迴向。
所以,誦經、念佛、吃長素,這些功德都迴向給冤親債主,他接受了,你往後修行就一帆風順。
決定不能有求死之心,要知道自殺會墮地獄,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到來生還是不能解決,只有給自己增加痛苦,所以所有宗教都禁止自殺,要曉得此理。
21-247-0001
問:弟子已經六十三歲,非常努力修行,一心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學佛的三年當中經常生病。
今年五月份以來又是頭昏腦脹,四肢無力,而且右半個臉麻木,頭腦極不清楚,什麼都記不住,看碟片就睡覺,修行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醫院又查不出病因。
我想這是冤親債主向我討債,每天懺悔業障向他們道歉,並將誦經念佛功德迴向他們,至今三個多月沒有好轉。
也許我修行方法有問題,敬請老法師慈悲開示。
答:你的見解、想法很正確,沒有問題。
你現在這個境界轉不過來是你功夫力度不夠,你要有信心,不能灰心、不能退轉,繼續再念下去。
你再念三個月也就有效了,一定要加強功夫。
念佛人求生淨土,對於這個世間決定沒有貪戀,要萬緣放下,一心求生淨土,這非常非常重要。
你看我們剛才這個訊息,金善日被人家砍頭,他的靈魂沒有離開他們念佛的道場,十三天他就往生了,《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這十三天當然他有成就了,關鍵就在你是不是真的放下。
我可以說每一位過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過這個法門,為什麼沒去得了還再搞六道輪迴?就是放不下。
五戒十善是人道,天道的標準更高。
所以佛教導我們三皈,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淨業三福是修行的根本,「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如果是學佛,那再加上「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其中我們講到最低的限度就是《沙彌律儀》,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你有沒有做到?你要沒有做到肯定墮三途。
21-251-0001
問:每次念佛懺悔時,念到「往昔所造諸惡業」時,經常不由自主浮出自己過去所做的錯事。
我明白這種浮現會影響修行,應用什麼方法不再讓它擾亂我?
答:這個毛病在修行的過程中,都是免不了的障礙。
如何去除這個障礙,方法很多,但最重要是要從根本修!所以,我們要先學《弟子規》、《十善業道經》。
《弟子規》是世間法的根,世間的倫理道德,學問之根本。
《十善業道經》是佛法的根,無論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是以這個為根。
不從根本上修,那是好高騖遠,如同讓一個小學生讀博士班,就算讀十年也畢不了業。
因為他沒受過基礎教育;如果行的話,國家辦小學、中學不是浪費嗎?《弟子規》好比是幼兒園,《十善業道》好比是小學,這是根,不紮根就去不掉妄想、業障。
所以要去掉你的業障,你的妄想,還須從這兩門老老實實學,學好之後,就有根本了。
然後再依照淨宗的經教修學: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業障就會消除,這不是假的。
古人能做到,現在人為什麼做不到?你要把原因找到、消除,才能夠真正幫助自己;能幫助自己才能夠幫助別人。
21-267-0001
問:法師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一起即一聲佛號蓋過,保持心清淨。
多年修學實踐中,尚有妄念、煩惱時多時少浮現,參學到《優婆塞戒經》在「義菩薩品」中,世尊說自己在因地修行時,把煩惱、惡友當作菩薩道莊嚴伴,甚至長時具足煩惱、痛苦,因為有自在力,絕不讓自己退轉,並成就了義菩薩四條,請法師集合起來做較深入的開示。
答:《優婆塞戒經》裡世尊的例子,我們凡夫學不到。
為什麼?你看《梵網經》裡釋迦牟尼佛說他這次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作佛是第八千次;換句話說,早就成佛了,這次是來表演的。
在經論上佛常說,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佛有八萬四千法門,是不是一個法門對治一個煩惱?不是的,佛在《華嚴經》所說的讓我們了解任何一個法門都能夠斷一切煩惱,「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但是眾生根性不一樣,修學環境也不相同,所以,最容易、最穩當、最方便的還是用持名念佛。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一句佛號提起來就是覺,用這個方法比什麼方法都方便,人人都會用,問題是你能不能堅持!妄念,無論是善念、惡念、無記,只要有念頭起,你的第二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就把它換過來。
所以《大集經》上佛說,念佛是無上甚深禪,比宗門參話頭、觀心、參究方便多了,而且又很容易。
我們學習一定要契合自己的根機,應當走易行道,不要替自己找麻煩。
《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記載許多人念了三年就成功,真正念佛是這樣殊勝。
這並不是他們三年壽命就到了,而是念佛功夫到了,他往生自在,雖然還有壽命,但是不要了,他真想早點去。
這個功夫並不是很深,淨宗講一心不亂有三個層次,最高是理一心,其次是事一心,再其次就是功夫成片。
說實在話,理、事一心不亂,我們這一生未必能做得到,但是功夫成片是可以做到的。
理一心不亂,所有煩惱都斷了,那就是法身菩薩,生實報莊嚴土;事一心不亂等於阿羅漢,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沒斷。
見思煩惱斷了,往生就自在,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想在這個世界上再多住幾年沒有關係,但是這都不是我們可以做到的,我們能做到的是功夫成片,也就是心裡除了一句阿彌陀佛外,沒有其他雜念,這是功夫,也是最淺的念佛三昧。
妄想、雜念沒有斷,但是佛號得力,佛號確實把妄想、雜念伏住,像石頭壓草一樣,真壓得住。
這種功夫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根性利的,七天可以做到;功夫、根性差一點的,我想七年總應該可以做到的。
那我們學佛總有好多個七年了,為什麼還做不到?不用功!就是警覺心不夠,煩惱起來讓它起,不知道第二念要換成「阿彌陀佛」,這就不行,所以問題還是出在自己。
法門一定學一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能換第二個,否則前功盡棄。
我們用念佛法門,我們又學《優婆塞戒經》,又學《金剛經》,那麻煩大了。
每個經的修學方法都不一樣,常常換方法,你的功夫怎麼會得力?一門才得力,才能把煩惱伏得住。
所以要具足信心,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21-269-0001
問:弟子不貪愛財色名食,但每天總要花很多的時間睡覺,精神還不能集中。
每天做四個小時兼職工作,做家務也很散亂、吃力,常生煩惱,緊張、憂慮,身體愈來愈差,不知是否跟年齡漸大有關係?現在五十一歲,老法師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我雖然不去想自己年齡漸大,願意多用些時間聽老法師的課,但實在有心無力。
請老法師指教應該怎麼從生活當中克服?
答:五十一歲還很年輕,但你是愈睡愈迷惑!睡覺是昏沈,哪有睡過了時候精神變好的?沒有這個道理。
很累的時候可以休息,所以這個念佛堂,和澳洲淨宗學會的念佛堂都是這個方式,念佛堂旁邊有兩個大房間,裡面是通鋪,一邊是男眾用的,一邊是女眾用的。
念累了你可以去休息,海青不脫,一醒過來趕緊上念佛堂,這個方法好。
我們這個方式也是採取祖師大德的教誨,念佛堂不需要法師來帶,以繞佛為主;繞累了可以止靜坐下來,希望坐下來的時間少,繞佛的時間長;實在是疲倦了,可以到旁邊房間休息,休息好了趕緊再進念佛堂,二十四小時不中斷。
我們的佛七是七十天,十個佛七連著打,一年四次,就是春夏秋冬每一季都舉行一次,也為了便利同學。
同學們到那邊去的時候要預先報名,因為名額有限制。
一般申請到澳洲觀光旅遊,澳洲都會給你三個月,所以你參加一個佛七時間正好,七十天。
這是真正在那裡用功,七十天不說話,連電話都不接,就等於是和外面完全斷絕。
生活起居有人照顧你,心會靜下來,所以靜就能生慧,慧就有悟處。
緊張、憂慮,身體愈來愈差,是睡多的毛病現前了,想克服就每天少睡一些,最有效的克服睡眠方法是拜佛。
先從每天一百拜開始,早晨早點起來拜五十拜,晚上晚點睡拜五十拜,然後慢慢增加。
如果嗜睡嚴重的話,你要真有毅力、決心,每天拜個三百拜到五百拜,我早年初學的時候,一天拜八百拜,能夠消業障,早晨拜三百拜,晚上拜三百拜,中午吃過飯之後拜兩百拜,一天拜八百拜。
拜了之後很受用,拜佛是最好的運動,心清淨,身體每個部位都運動到。
21-269-0001
問:請問怎樣趕走睡魔?如何對治懈怠?
答:在佛法裡頭,精進就是對治懈怠的,方法很多。
譬如聽經、念佛有昏沈,可以離開座位,去走走,站在那邊聽,或者經行聽經,都可以。
有很多方法可選擇。
21-271-0001
問:我學佛至今已經一年多了,遇到很多境界,但自己還是按照習氣辦,過後又懊悔不已,為此非常煩惱、傷心,像我這樣的人能否往生西方?
答:依教奉行是最重要的,這樣對往生才能有把握,你現在的疑問都是因為你對經教不熟,一定要多聽經。
多聽經多學經教會幫助我們明瞭西方極樂世界,也明瞭我們現在的娑婆世界。
當我們有正確的認識,就能下定決心到極樂世界去,也能下定決心要倒駕慈航來度這些眾生。
故看到這個世間一切惡都不要放在心上,因為他沒有受過聖賢人的教誨,也沒有學佛,當然會受到感染,不要去責怪這些人。
21-272-0001
問:我是七十多歲的老太婆,目前遇到最大障礙就是在讀經念佛時浮起的妄想雜念,如何憶佛念佛?怎樣才是無念而念?總找不到下手之處。
《無量壽經》後面附有《淨修捷要》,夏老居士在緣起中說「括讚觀願向於一禮之際,妄念不易乘隙,而正念自得現前。
」我看後十分高興,此簡課把《無量壽經》念佛法門的精準都包含在內。
記得淨空法師講過「無念是無妄念,正念還是有的」,我就想到是否可以用此簡課把妄想雜念壓住,在繞佛念佛時妄念浮起,馬上背誦簡課,想簡課多了,妄念自然會少了,這樣做與憶佛、無念而念是否有些相近?我的想法對不對?
答:你的想法不對。
在誦經、念佛的時候,妄念很多不怕,這表示自己功夫還不得力,若伏不住煩惱,就要加強用功;就好像你肚子餓了,吃一碗飯沒飽,不要緊,再吃第二碗,還沒飽,再吃第三碗,你就吃飽了!故不要害怕,認真努力,你再有個三年五載的功夫,妄念就可以伏住了,不要著急。
21-274-0001
問:弟子念佛會著相,無法一心念佛,而且有孤獨感。
學佛之後反而造的罪業深重,請問弟子是否需拜八十八佛或《梁皇寶懺》等,以求消罪業?
答:多聽經就好了。
常常聽經,理論事相明白了,自然就能減少過錯。
21-275-0001
問:自學佛以來,由於業障深重,在佛學上有很多疑問;在日常生活當中,會起很不好的念頭,但無法控制。
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控制壞念頭?
答:最好的方法是講經。
我喜歡上台講演,勸別人就是勸自己,別人聽不聽沒有關係,自己勸自己的次數多了,自然就改了。
還有,把精神集中在聽經、讀經、研究經教,就不會有惡念。
21-275-0001
問:吃素、皈依已經好幾年,但是偶爾在夢中會看到或吃到不該吃的東西,感到很害怕,怕會障礙自己臨終見不到佛來接引,請問該怎麼辦?
答:出現這種現象是說明你的習氣很重,修學的功夫敵不過習氣。
但是不必害怕,要認真努力、要堅持,二十年、三十年都不間斷,自自然然就轉過來,所以需要時間和功夫。
21-275-0001
問:以前聽從印光祖師、廣欽老和尚等都勸人持念「南無阿彌陀佛」,本也想立定志向,不換題目。
但最近又聽聞其他法師說,六字大明咒、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種種功德利益,遂使弟子心起無明,弟子咸認為只要利益大,都能事半功倍的,若埋頭一路念下去,終有感應道交時。
故請法師慈悲開示,弟子應如何對治?
答:你的業障很重,重在見異思遷。
天天在換題目,恐怕到老都一事無成。
若想找一個快的方法,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是最有效的方法,但你不相信。
諸佛如來都稱讚,念阿彌陀佛功德第一。
慈雲灌頂法師說,當所有經懺都懺不了的罪業,最後還有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的力量超過所有一切的經懺佛事。
從前台中李老師,做他的學生須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只可以聽他講經,其他法師大德、在家居士講經,一律不准聽。
第二條從今之後看的書,不管是佛書、世間書,都要經過他同意。
這個是師承,當自己完全服從老師時,老師會對你負完全責任。
所以問題在於你自己。
21-275-0001
問:念佛會打瞌睡,精神提不起來,身體支持不下去,請問要如何克服?
答:初學的人往往有這種現象,這是功夫不得力。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講經說法的大會裡也有不少人在打瞌睡,所以這是一般的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你不必太憂慮,但是要想方法來克服。
一般念佛打瞌睡多半發生在止靜時,就是打坐的時候,閉著眼睛念佛,沒有多久就睡著了,這是昏沈。
另外一種現象是坐立不安,就是妄念特別多,心裡七上八下,這是掉舉。
這都是功夫不得力,但是一定要克服。
若發生昏沈現象,就起來經行不要再坐了。
經行就是散步,也就是散步念佛。
或者用拜佛的方法,恭恭敬敬拜佛,拜幾十拜,拜一、二百拜,瞌睡自然就沒有了,你要懂得如何來調適身體。
如果是妄念太多、妄想紛飛,此時就定下來用打坐的方法,精神著重在佛號上,或者觀想供的佛像,或者觀想佛經上所講的理論,使精神集中,妄想漸漸就會減少。
總之,要把念頭轉過來,不要讓雜念、妄想繼續發展。
而佛經講的「三十七道品」,七覺支(七菩提分)就是對治這兩種毛病的方法,可以仔細去看看。
24-007-0004
您可能也想看:
淨空老和尚答疑解惑|修持篇8
淨空老和尚答疑解惑|修持篇6
淨空老和尚答疑解惑|修持篇9
淨空老和尚答疑解惑|死生篇6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因果篇6
淨空老和尚答疑解惑|修持篇2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死生篇8
淨空老和尚答疑解惑|死生篇10
淨空老和尚答疑解惑|死生篇11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因果篇1
標籤:情執,業障,生氣,疾病,習氣,逆緣
上一篇文章2020/10/22淨空老和尚最新開示
下一篇文章累生累世犯了殺生的罪業該怎麼辦?|淨空老和尚開示
淨空老法師YouTube直播台
https://youtu.be/LuomVsFAFpg
最新文章
7/26上淨下空老和尚安詳圓寂生西,念佛49天
2022-08-14
導師圓寂念佛四十九日迴向登記(7/26‒9/12)
2022-08-04
最新Podcast有聲書|老法師開示、淨土聖賢錄白話版、小故事大智慧
2022-07-05
6/24更新App|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新增Win10電腦版)、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2022-06-23
珍重自愛,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淨空老法師開示・修持篇65
2022-08-15
佛陀教育雜誌第593-596期
2022-08-15
怪罪別人,罪加一等|淨空老法師開示・存心篇43
2022-08-14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健康篇
2022-08-13
怎樣念佛才能往生?|淨空老法師開示
2022-08-13
媒體渲染色情染污了社會|淨空老法師開示
2022-08-12
中元節|超度亡靈,需真功夫,誠心誠意,果報殊勝
2022-08-11
彌陀願力願意幫助任何人|淨空老法師開示
2022-08-11
大勢至菩薩聖誕紀念日|淨空老法師開示
2022-08-10
熱門文章
7/26上淨下空老和尚安詳圓寂生西,念佛49天(181,856)
6/24更新App|佛陀教育網路學院(新增Win10電腦版)、儒釋道網路電視台(80,285)
導師圓寂念佛四十九日迴向登記(7/26‒9/12)(68,139)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工作、婚姻、家庭、生活篇(64,038)
關於退出淨空之友社的聲明(24,789)
不善的都要放下,不要去想它|心地功夫(15,009)
淨空老法師答疑解惑|學佛篇(14,796)
一切法皆是因緣所生|心地功夫(13,063)
淨空老法師故事說法|善惡篇12(10,702)
最新Podcast有聲書|老法師開示、淨土聖賢錄白話版、小故事大智慧(10,680)
學習主題
認識老法師(28)
簡介(28)
圖文|精選開示(64)
影音|精選開示(15)
淨心法語(2)
師說新語(50)
節日開示(45)
答疑解惑(48)
修福有福(8)
精選法語(66)
念佛的真實利益(120)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384)
最新資訊(24)
故事說法(29)
輕鬆學佛法(303)
佛陀教育雜誌(30)
相關網站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elegram
Twitter
Spotify
Mail
搜尋關鍵字:
選取月份
2022年8月
2022年7月
2022年6月
2022年5月
2022年4月
2022年3月
2022年2月
2022年1月
2021年12月
2021年1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9月
2021年8月
2021年7月
2021年6月
2021年5月
2021年4月
2021年3月
2021年2月
2021年1月
2020年12月
2020年11月
2020年10月
標籤不執著
修福
修行
六道輪迴
冤親債主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功德
加持
化解
因果
因果報應
因果教育
執著
布施
平等
往生
忍辱
念佛
念佛往生
慈悲
成佛
持戒
放下
斷惡修善
智慧
業障
極樂世界
消業障
淨土
淨土宗
淨土法門
清淨
清淨心
煩惱
看破
真心
福報
福德
禪定
自性
般若
著相
西方極樂世界
輪迴
阿彌陀佛
延伸文章資訊
- 1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30 淨空老法師
罪性本空,虛而不實者既銷,則稱名功德,福等虛空者自生」,我們看到此地。這一段是接著《大經》所說的,佛是究竟第一義諦,純真無妄。所以在此地接著又 ...
- 2淨空老和尚故事說法|謙德篇4
中國歷代帝王,我們不能不佩服唐太宗。唐太宗能將國家治理好,為當時、後人所景仰、讚歎,就是他歡喜聽別人說他的過失,樂意接受 ...
- 3盯螢幕眼睛糊糊?4個秘訣預防乾眼疾病 - Yahoo奇摩
有意識地眨眼除了能使眼球不乾澀外,也有助眼睛周圍肌肉放鬆。 維持環境濕度:在空調房中,可放1 杯水增加濕度,並適當使用人工淚液,別讓眼睛一直 ...
- 4宣化上人:眼為心之苗,人眼睛不好是什麼原因? - 學佛網
關於眼睛,孟子說過:“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 胸中若正,眼睛就了然;了,很 ...
- 5净空老法師:眼病很痛苦,沒法醫治,用什麼方法才能減輕眼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