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陸生來台就學週年評議 文/林聰明(教育部政務次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開放陸生來台就學週年評議□文/林聰明(教育部政務次長). 更新日期:109-08-19. 民國一○○年九月,首批大陸學生來臺修讀高等教育學位,開啟兩岸高等教育交流的 ... 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首頁 資訊公開 出版品 交流雜誌(文章) 字型大小: 小 中 大 回上一頁 友善列印 開放陸生來台就學週年評議■文/林聰明(教育部政務次長) 更新日期:109-08-19 民國一○○年九月,首批大陸學生來臺修讀高等教育學位,開啟兩岸高等教育交流的里程碑。

陸生來臺政策由於涉及兩岸政策,尺度拿捏必須十分微妙,才能尋求社會各界的最大公約數。

在首批來臺陸生將要在臺灣度過第一個年頭,而臺灣社會也對他們有一定了解的時候,重新檢視這項政策的原委及相關措施的合理性,實有其必要。

等待二十年的突破兩岸自民國三十八年以後,即處於政治分立的敵對狀態,要到七十八年解嚴後開放兩岸人民探親,才再度開始交流。

民國八十一年公布《臺灣地區人民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以下簡稱兩岸條例),已提供大陸學歷採認法源,但遲至八十六年始公布大陸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並公告認可大陸七十三所高校名冊,卻又因教育部受到監察院之糾正與政治因素而未能實施。

九十七年馬總統就任後,教育部為爭取朝野雙方共同支持開放陸生來臺就學及大陸學歷採認,提出「三限六不」原則,在歷經立法院的肢體衝突後,終於在九十九年九月公布《兩岸條例》第二十二條、《大學法》第二十五條及《專科學校法》第二十三條修正條文提供陸生來臺就學法源,並於一○○年一月修正《大陸學歷採認辦法》(以下簡稱陸歷辦法)、訂定《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就讀專科以上學校辦法》(以下簡稱陸生辦法),一○○學年度開始招收大陸學生來臺修讀學位。

從八十一年兩岸條例公布,到一○○年採認大陸學歷及首批陸生來臺就讀,整整過了二十個年頭。

  問題分析與政策檢討一○○學年度核定一百三十四所學校招收二一四一名陸生來臺修讀正式學位,其中一般學校兩千名,離島專案申請一四一名。

經嚴格審核,總計錄取一二六五人,實際註冊九二八人。

註冊的九二八人中,博士班二十八名,碩士班一八一名,學士班七二四名;其中註冊私立大學陸生計七四九名,占總註冊陸生約八成。

陸生政策的複雜性,在於兩岸的內部情勢與外在環境存在諸多的問題。

首先,朝野政黨難有共識,社會對政策期待不一,意見紛歧;針對同一項措施,有人認為太過開放,有人卻認為過度保守。

第二,兩岸學歷採認與招收學位生,臺灣顯得較為保守,而大陸卻積極推動。

第三,兩岸高等教育交流如果產生磁吸效應,造成負面的影響應如何解決。

與國際高等教育交流相較,目前兩岸高教交流存在著更多的審查與限制;陸生與外國學生、僑生、港澳生等境外生的措施,因為法源不同,也存在著不相同的對待。

第四,陸生來臺係整體大陸政策之一環,涉及大陸事務、國家安全、入出境、勞工法規等層面;又其議題涉及兩岸協商,包括招生宣傳、招生區域等,不確定因素甚多,需要持續與各部會商議,並會同相關單位與大陸進行溝通。

由於陸生政策推動,必須考量上述諸多因素,因此,妥協性與限制性的推動原則是必須的。

教育部在秉持臺灣優先、維護臺灣整體利益、提升臺灣國際競爭力之前提下,透過相關部會的充分討論與溝通,採「階段性、檢討修正、完整配套」方式,規劃推動開放陸生來臺就學及大陸學歷採認。

而「三限六不」原則,就是這樣氛圍下的產物(如附表)。

三   限六    不1.限制採認之高等學校:僅認可學術聲望卓著、辦學品質績優之大陸地區高等學校。

2.限制來臺陸生總量:全國招收大陸地區學生總數將有所限制,初期以全國招生總量1%(約2,000人)為原則。

3.限制醫事學歷採認:限制大陸地區所有涉及我國醫事人員證照考試之學歷採認。

(兩岸條例第22條)1.不加分優待:陸生來臺就學或考試均不給予加分優待。

2.不影響國內招生名額:陸生來臺就學之管道將與國內學生有所區隔,採外加名額方式辦理,不影響國內學生升學機會。

3.不編列獎助學金:中央政府不編列預算作為陸生獎助學金。

4.不允許在學期間工作:陸生在學期間不得從事專、兼職之工作。

(立法院附帶決議)5.不會有在臺就業問題:陸生停止修業或畢業後不得續留臺灣。

6.不得報考公職人員考試:大陸地區人民依法不得報考國內公務人員考試與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

(兩岸條例第22條)資料來源:教育部三限六不雖有效降低社會疑慮,惟亦影響陸生來臺意願,並招致媒體、在臺陸生及我大學校院批評。

當前世界各國均積極招收國際學生,期能促進全球視野,帶動學校及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並不認為國際學生會排擠國內學生資源。

而針對一○○學年度招生不足額情況,大學、陸生及媒體均對三限六不政策有所批評,認為相關政策不僅降低陸生來臺意願,無法達到國際化及兩岸交流的原意,更令外界對臺灣的民主自由形象有所折扣。

但是,亦有反對人士認為檢討三限六不,會使得陸生進一步排擠本地學生的資源,影響本地學生受教及工作權益。

教育部已視一○○學年度招收陸生情況,及陸生來臺後之學習與適應情況,啟動檢討機制,並於一○一年一月邀集陸委會、衛生署、內政部移民署等相關部會組成工作小組,針對政策面以及招生實務技術面,廣徵學校及各界意見,進行檢討。

檢討議題包括:一、技術面議題:彈性調控招生名額、調整學士班報名時程、簡化證件公、驗證程序、建置申請文件範例、加強宣導內容及管道等。

二、政策面議題:檢討三限六不原則、研擬二技招收大陸專科畢業生。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一環高等教育國際化是世界的趨勢;如何培養大學生身為世界公民,營造國際化校園,是當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

大陸也是全球化的一環,不應該被排除在臺灣的全球視野之外,對於陸生來臺就學政策,應該回歸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脈絡,客觀持平來看。

對全世界開放教育系統的國家,短期內未必能立即獲利,但卻能夠發揮長遠的影響力。

短期內國內學生有增加競爭者、稀釋教學資源的疑慮,但是國際學生所帶來的學雜費收入,卻也使學校的平均變動成本下降,讓學校在未來夠提供更多教學資源。

國際學生在臺灣停留的期間,舉凡食宿交通旅遊,也能對地方的經濟帶來一些貢獻。

長期看來,優秀國際學生更對科學發展與技術創新帶來助益。

美國國際學生對科技發展的貢獻,就是個最明顯的例子。

此外,教育文化帶來的影響力,更是長遠而巨大的。

以美國為例,二○○八/○九學年度,到美國讀書的前二十五大留學國中,包含了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等伊斯蘭教國家,也包含了俄羅斯等冷戰時的競爭對手。

美國招收這些立場較為對立的國家學生前來就讀,甚至給予高額獎學金資助其生活與學習,聽來不盡合理。

但在留學期間,這些留學生對美國的價值觀、社會、文化會產生認同與友善的態度,當他們返國服務,身居要職以後,對於促進雙方經貿、文化交流,就會產生長期而不可小覷的影響力。

學生互相了解有助兩岸關係適度招收陸生,可以促進兩岸互相了解,化解彼此敵意。

過去四十年來,臺灣透過僑教政策,在東南亞地區招收華僑子弟來臺就學,這些僑生學成後返回僑居地服務,成為臺灣在海外最堅強的支持力量,正是最佳的例證。

排除技術性問題,兩岸青年學子的交流,確實已為兩岸關係開啟了新的契機。

馬總統的期待是,兩岸年輕人能在人生較早階段結交朋友,以「不卑不亢、將心比心」的態度,增進雙方了解,同時刺激競爭。

目前來臺陸生已經對臺灣社會和文化有更多的理解,甚至喜歡臺灣,他們多數對臺灣的自由民主及多元文化印象深刻,也覺得臺灣人普遍而言較為溫和有禮守秩序。

但是,陸生也認為,三限六不造成陸生與僑生、外國學生權益不相當,政策感覺不友善;另外,他們也認為部分臺灣人對大陸有刻板印象,希望能透過交流讓彼此更了解。

大陸年輕一代和臺灣社會都正在藉由這個政策,來學習如何才能更了解對方,而兩岸年輕人在核心問題上深入交流,對和平進展一定會有所幫助。

教育部也將持續在重重限制之下,協調各方改善相關措施,讓政策能夠持續穩健推動,以期為下一個世代的兩岸關係和平繁榮做出貢獻。

收合 關於本會 簡介及沿革 董事長 副董事長 董監事 秘書長 副秘書長 組織職掌 組織章程 聯絡我們 文書驗證 訊息公告 本會訊息 參考消息 主題專區 文書驗證 文教專區 臺商服務 旅行專區 陸配關懷 政策專區 兩岸會談 影音專區 資訊公開 業務統計 出版品 常見問答 國會監督 委託研究案 出訪報告 書面之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 預算及決算書 辦理政策宣導廣告 支付或接受之補助 年度工作報告 回頁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