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七財,佛教概念,又称七法财、七圣财,意指七种由修行而生的无形财富。

概述编辑. 其中包括七种不同类型,不同经文对具体的名称大同小异:其中包括信财、戒财、惭财、 ... 七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佛教 基本教義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蘊 緣起 空性 因果 業 戒律 毗奈耶 尸羅 五戒 禪那 业处 轮回 波罗密 涅槃 真如 佛性 皈依 三寶 三法印 佛教共識宣言 修行成就/果位 佛 菩萨 辟支佛 四向四果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須陀洹 人物(英语:List_of_Buddhists)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迦多衍尼子 馬鳴 龍樹 提婆 无著 世亲 覺音 鸠摩罗什 慧遠 菩提达摩 智顗 玄奘 惠能 蓮花生 宗喀巴 宗派、國家和地區 部派 大乘 金剛乘 上座部 三乘 大乘 中乘 「小乘」 一佛乘 漢傳 藏傳 藏傳佛教史(英语:HistoryofTibetanBuddhism) 印度 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中國大陸 台灣 日本 新加坡 马来西亚 蒙古國 歐美 歷史 佛教历史 佛教時間線 集结 原始佛教 初期佛教 根本分裂 部派佛教 大眾部 上座部 阿育王 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於印度衰落(英语:DeclineofBuddhismintheIndiansubcontinent) 法難 佛教現代主義(英语:Buddhistmodernism) 人間佛教 左翼佛教 經籍舉要 大藏经 巴利大藏經 漢文大藏經 藏文大藏经 阿含經 南传尼柯耶 法句經 大般若经 心經 金剛經 法華經 解深密經 華嚴經 維摩經 涅槃經 楞伽經 大悲咒 楞嚴經 圆觉经 藥師經 地藏經 阿彌陀經 坛经 瑜伽論 大智度論 俱舍論 聖地 佛寺 精舍 八圣地 四道場 汉地寺院 佛塔列表 相關主題 艺术 修学制度 組織 人物 佛教模板 佛教主題 上座部佛教 巴利聖典 批評 論諍 大乘非佛說 十方諸佛 佛教大綱(英语:OutlineofBuddhism)佛教主題查论编 七財,佛教概念,又称七法财、七圣财,意指七种由修行而生的无形财富[1][2][3]。

概述[编辑] 其中包括七种不同类型,不同经文对具体的名称大同小异:其中包括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舍财、定慧财[4][5]。

信財,因为對佛陀正法正信而產生信力,能够受持佛陀正法之福德。

戒財,因持佛戒為解脫之本,防非止惡,能遮止、防身口意之惡業,無漏即是福德。

慚財,因自分有慚,而從自心改過遷善,從心地改變造惡業因,增長戒德。

愧財,因於人有愧,故悔過遷善,則不再造有害眾生諸惡業,進一步增長戒德、慧財。

聞財,因能聞佛陀所開演的世出世間正法聲教,則開發妙解。

捨財,能够捨施且運平等心,無憎愛想、吝惜。

捨諸愛欲,乃至離欲界五欲。

定慧財,或称慧財,即止觀,能攝心不散,止諸妄念,照了諸法,破諸邪見。

聖非聖財所生樂差別[编辑] 由下列十五種情況,可分別出修習七聖財所得之利益安樂,與世間追逐五欲所得之利益安樂,二者之間勝劣差別。

1.世間追逐五欲所生樂,有時能起損害他人之惡行,下一生必落三惡道。

聖財所生樂,時時能起自利利他之善行,下生得生人天或更增上。

2.世間追逐五欲所生樂,有時喜樂是有罪惡的,它也許使人今生就受罪報,或是下生受罪報,或是今生下世都受罪報。

聖財所生樂,喜樂是沒有罪惡的,今生下世都不會遭受惡報。

3.世間追逐五欲所生樂,都是局部微小的快樂,有時身得樂心受損,或心得樂身受損。

也許己得樂眷屬受罪等等。

聖財所生樂,是廣大的、遍滿身心的、旁人也能分享喜樂。

4.世間追逐五欲所生樂,都是一時的,是須要依賴外境因緣而得,所以無法持續不失。

聖財所生樂,一切時都有,因為是依修所得功德而有。

5.世間追逐五欲所生樂,不是三界九地都能生起,唯一只有欲界能享有。

聖財所生樂,則是一切地都能享有,是世出世間共享之樂。

6.世間追逐五欲所生樂,不能引發後世修習功德所生樂及世間無罪之樂。

聖財所生樂,則能引發後世修習功德所生樂及世間無罪之樂。

7.世間追逐五欲所生樂,享用是有邊際的,樂享盡就沒有了。

聖財所生樂,受用之時樂非但不減,反而更充盛、更增長、更廣大,無有窮盡。

8.世間追逐五欲所生樂,保有不失是困難的,有時會被國王、盜賊、怨家、水火災害所侵害劫奪。

聖財所生樂,則不會被侵害劫奪。

9.世間追逐五欲所生樂,無法從今世一直保持並帶往後世。

聖財所生樂,可以從今世一直保持並帶往後世。

10.世間追逐五欲所生樂,享受之時無法感到心滿意足。

聖財所生樂,受用之時身心感覺完全充實、究竟滿足。

11.世間追逐五欲所生樂,得到時是有恐怖畏懼的,害怕依此將來報得苦果。

聖財所生樂則否。

12.世間追逐五欲所生樂,得到時會樹立怨親敵人,依此會有鬥打、訴訟、對抗、爭吵之報。

聖財所生樂則否。

13.世間追逐五欲所生樂,得到時會伴隨災害橫禍,依此會有老、病、死之流轉大苦。

唯有聖財所生樂是涅槃寂靜,成聖道後不再生死流轉。

14.世間追逐五欲所生樂,此樂實乃火燒苦惱性,因五欲樂本性不真實,猶如疥癩病將苦惱視為快樂,依此虛妄顛倒,愁歎憂苦種種熱惱也隨之而生。

聖財所生樂則無此顛倒。

15.世間追逐五欲所生樂,不能停止五趣輪迴之生死大苦,因依此欲樂而生之貪等本惑及其隨惑無法斷除故。

聖財所生樂則能斷後世大苦。

[6] 参考文献[编辑]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佛學大辭典/七法財 ^《涅槃經》(卷十七):「有七聖財,所謂信戒慚愧多聞智慧捨離故,故名聖人。

」 ^《中阿含經》:“阿難。

我本為汝說七財。

信財。

戒.慚.愧.聞.施.慧財。

阿難。

此七財。

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

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七財者。

彼便得安隱。

得力得樂。

身心不煩熱。

終身行梵行。

^《維摩經·佛道品》:「富有七財寶,教授以滋息。

」 ^《大寶積經》(卷四十二):「云何聖財?謂信(信受正法)、戒(持法律)、聞(能聞正教)、慚(自分有慚)、愧(於人有愧)、捨(捨離一切而無染著)、慧(智慧照事理),如是等法,是謂七聖財。

彼諸眾生不護此故,名極貧窮。

」 ^《菩薩瓔珞本業經》七財:信、施、戒、聞、慧、慚、愧。

^《瑜伽師地論》卷5:聖財所生樂者,謂七聖財為緣得生。

何等為七?一、信,二、戒,三、慚,四、愧,五、聞,六、捨,七、慧。

復次,何等十五?謂非聖財所生樂能起惡行,聖財所生樂能起妙行。

又非聖財所生樂,有罪喜樂相應;聖財所生樂,無罪喜樂相應。

又非聖財所生樂,微小不遍所依;聖財所生樂,廣大遍滿所依。

又非聖財所生樂,非一切時有,以依外緣故;聖財所生樂,一切時有,以依內緣故。

又非聖財所生樂,非一切地有,唯欲界故;聖財所生樂,一切地有,通三界繫及不繫故。

又非聖財所生樂,不能引發後世聖非聖財;聖財所生樂,能引發後世聖非聖財。

又非聖財所生樂,若受用時,有盡有邊;聖財所生樂,若受用時,轉更充盛,增長廣大。

又非聖財所生樂,為他劫奪,若王、若賊、怨,及水、火;聖財所生樂,無能侵奪。

又非聖財所生樂,不可從今世持往後世;聖財所生樂,可從今世持往後世。

又非聖財所生樂,受用之時不可充足;聖財所生樂,受用之時究竟充滿。

又非聖財所生樂,有怖畏、有怨對、有災橫、有燒惱、不能斷後世大苦。

有怖畏者,謂懼當生苦所依處故。

有怨對者,謂鬥訟違諍所依處故。

有災橫者,謂老病死所依處故。

有燒惱者,謂由此樂性不真實,如疥癩病,虛妄顛倒所依處故,愁歎憂苦種種熱惱所依處故。

不能斷後世大苦者,謂貪瞋等本隨二惑所依處故。

聖財所生樂,無怖畏、無怨對、無災橫、無燒惱、能斷後世大苦。

隨其所應,與上相違,廣說應知。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七財&oldid=55687540” 分类:​佛教名數7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其他语言 添加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