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不為世間八法所染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即世間之八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巴利本作attha lokadhammā(八世間法)。

[阿含辭典(莊春江)]. 另譯為「 ... 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世八法[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八種世間法。

另譯為「世間八法」、「八風」。

[佛光阿含藏]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即世間之八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巴利本作atthalokadhammā(八世間法)。

[阿含辭典(莊春江)]另譯為「世間八法」,後來的大乘經論也譯作「八風」,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八法 (一)指四違與四順︰《思益梵天所問經》卷一云(大正15‧38a)︰「利衰及毀譽,稱譏與苦樂,於此世八法,其心常平等。

」依《佛地經論》卷五所述,世間諸法略有八種,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不現誹撥名毀,不現讚美名譽,現前讚美名稱,現前誹撥名譏,逼惱身心名苦,適悅身心名樂。

如是八種有二品,四違名苦,四順名樂。

《集異門足論》卷十八之八世法亦與此相同。

又,因此八法能煽動人心,又名八風。

智顗《摩訶止觀》卷五云(大正46‧58a)︰「止是壁定,八風惡覺所不能入。

」古人所謂「八風吹不動」的「八風」,即指此八法。

(二)四大與四微的合稱︰依《首楞嚴經義海》卷三及卷十四所述,內外五根皆具八法所成,能造四大,即地、水、火、風;所造四塵(四微),即色、香、味、觸。

(三)指願生淨土者所行的八法︰依道綽《安樂集》卷下所述,八法即常念諸佛、供養如來、咨嗟世尊、作諸佛形像修諸功德、迴願往生、心不怯弱、一心精進、求佛正慧。

一切眾生具此八法則常不離佛。

(四)天台宗所立八法︰謂藏、通、別、圓四教各有教、理、智、斷、行、位、因、果八法。

智顗《四教義》卷一謂(大正46‧722b)︰「所言圓者,義乃多途,略說有八︰(一)教圓、(二)理圓、(三)智圓、(四)斷圓、(五)行圓、(六)位圓、(七)因圓、(八)果圓。

」其餘三教亦以此解釋。

(五)指淨土八法︰《維摩詰所說經》卷下謂,菩薩成就八法,則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當生淨土。

八法,即(1)饒益眾生而不望報;(2)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3)等心眾生,謙下無礙,於諸菩薩視之如佛;(4)所未聞經,聞之不疑;(5)不與聲聞相違背;(6)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調伏其心;(7)常省己過,不訟彼短;(8)恒以一心求諸功德。

(六)稱阿難為多聞藏的八種理由︰北本《涅槃經》卷四十(大正12‧601c)︰「阿難比丘,具足八法,能具足持十二部經。

」八法即信根堅固、其心質直、身無病苦、常勤精進、具足念心、心無憍慢、成就定慧、從聞生智。

〔參考資料〕 (一)《釋氏要覽》卷下;《大明三藏法數》卷三十三。

[法相辭典(朱芾煌)]世間八法於佛無染 大毗婆沙論七十六卷五頁云:問:佛亦曾遇此世八法;如何說佛解脫此耶?謂一日中,勇猛長者,曾奉施佛三百千衣。

諸如是等,名佛遇利。

佛入娑羅婆羅門邑,乞食不得,空缽而還。

諸如是等,名佛遇衰。

佛於生時,名譽上至他化自在。

得菩提時,名譽上至色究竟天。

轉法輪時,名譽上至大梵王宮。

諸如是等,名佛遇譽。

佛為戰遮婆羅門女孫陀利女惡心毀謗,惡名流布十六大國。

諸如是等,名佛遇毀。

佛為跋羅墮闍梵志,以五百頌,現前譏罵。

諸如是等,名佛遇譏。

即此梵志,須臾迴此五百頌言,現前讚佛,如是論力,及鄔波離以妙伽他現前讚佛,尊者舍利子以眾多頌現前讚佛無上功德,尊者阿難陀以眾多頌現前讚佛希有妙法。

諸如是等,名佛遇稱。

佛有輕安及勝受樂,一切有情所不能及。

名佛遇樂。

佛有頭痛背痛腹痛,及有傷足出血等事,名佛遇苦。

既有此事;如何解脫?答:雖遇此事;而不生染。

故說世尊於此解脫。

謂佛雖遇利等四法;而心不生高歡喜愛。

又佛雖遇衰等四法;而心不生下慼憂恚。

如妙高山,據金輪上;八方猛風,不能傾動。

世尊亦爾。

住戒金輪,此世八法,所不能動。

是故名為於此解脫。

解脫此故,說為不染。

如來超過世間八法 大毗婆沙論四十四卷十一頁云:復次如來生身,雖是有漏;而超八法,故說不染。

問:利等八法,如來亦有;何故言超?利、謂哀愍勇長者故;一日受彼三億具衣。

衰、謂入彼大婆羅村乞食不得,空缽而返。

毀、謂戰遮婆羅門女及孫陀利,謗佛聲遍十六大國。

譽、謂如來生時,聲徹他化自在。

成佛、聲至色究竟天。

轉法輪時,聲至梵世。

稱、謂跋羅墮闍梵誌,以五百頌,現前讚佛。

論力外道塢波離等諸大論師,以百千頌,瞻仰讚佛。

具壽阿難,合掌讚佛諸希有法。

尊者舍利子恭敬讚佛諸無上法。

如是一切。

譏、謂跋羅墮闍梵誌先五百頌現前罵佛。

苦、謂如來有時背痛,礫石毒刺,傷足指等。

樂、謂如來有輕安樂,及生死中最勝受樂。

如何世尊超世八法?答:如來雖遇利等四法;而不生於高歡喜愛。

如來雖遇衰等四法;而不生於下慼憂恚。

由此名超。

故稱不染。

非謂無漏,立不染名。

如妙高山,住金輪上,八方猛風不能傾動。

諸佛亦爾。

住淨尸羅,世間八法不能傾動。

如來不為世間八法所染 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三卷九頁云:復次世法者:即世八法。

如來不為世八法所染,故言世法不染。

非謂無漏。

謂世八法,隨順世間有情;世間有情、亦隨順世八法。

世八法隨順如來;如來不隨順世八法。

故說如來非世法所染。

復次如來離世八法,故言不染。

非謂無漏。

問:如來亦有世八法;何故言離?有利者:如鄔揭羅長者、於一日中、以三百千衣服施佛。

時縛迦醫王等八十人、於一日中、各奉佛百千雙憍捨耶衣。

無利者:如佛一時著衣持缽入娑羅婆羅門村乞食。

空缽而入,空缽而出。

有譽者:佛初生時,名至他化自在天。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名至色究竟天。

轉法輪時,名至梵天。

非譽者:如佛一日、遭戰遮婆羅門女誹謗。

又於一時因孫陀利女惡聲聞於十六大國。

有毀者:如跋羅惰闍惡口婆羅門、以五百頌現前罵佛。

有讚者:如即彼婆羅門、以佛容色不異故,便生淨信。

復以五百頌現前讚佛。

尊者舍利子以眾多頌現前讚佛無上功德。

尊者阿難陀以眾多頌現前讚佛希有妙法。

如是鄔波離婆耆奢尼羅部底等諸大論師皆以百千伽他現前讚佛。

有樂者:佛有殊勝身心受樂及輕安樂,一切有情所不能及。

有苦者:世尊亦有背痛、頭痛、朅他羅刺傷足,及迸石傷指出血。

如是等法,世尊皆有;何故言離?答:彼皆不能令佛生染,故名為離。

謂佛世尊、雖遇利等四法;而心不高。

雖遭無利等四法;而心不下。

又雖遇利等四法,而心不歡。

雖遭無利等四法;而心不慼。

又雖遇利等四法;而心不染故生喜。

雖遭無利等四法;而心不憎故生憂。

又雖遇利等四法;而不生愛。

雖遭無利等四法;而不生恚。

譬如妙高山王,住金輪上,八方猛風不能傾動;世尊亦爾。

安住戒金輪上,世間八風所不能動。

是故名為不為世法之所染汙。

非謂生身是無漏故,說為不染。

佛 如如來十號中說。

二解 大毗婆沙論一百四十三卷七頁云:問:若如是者;三乘無學,皆是具知。

何故世尊獨名為佛?答:能初覺故;能遍覺故;能別覺故;說名為佛。

聲聞獨覺,不能初覺,不能遍覺,不能別覺;故不名佛。

有說:若於爾燄自覺遍覺無錯謬覺;說名為佛。

獨覺雖能自覺;無餘二種。

聲聞俱無;故不名佛。

有說:若於諸緣,能自然覺,一切種覺;說名為佛。

獨覺雖有自然覺;而無一切種覺。

聲聞俱無。

故不名佛。

有說:若智,於能覺,所覺,行相,所緣,根根義,有境境,爾燄中能遍明覺;說名為佛。

二乘不爾。

有說:若有聞而不捨;說名為佛。

二乘不爾。

有說:若相續中,永伏一切非理習氣;說名為佛。

二乘不爾。

有說:若有於甚深緣起河,能盡源底;說名為佛。

二乘不爾。

故經喻以三獸渡河。

謂兔馬象。

兔於水上,但浮而渡。

馬或履地,或浮而渡。

香象恆時蹈底而渡。

聲聞獨覺及與如來渡緣起河,如次亦爾。

有說:若斷二種無知,謂染不染;說名為佛。

聲聞獨覺,惟能斷染,不斷不染;故不名佛。

有說:若斷二種疑惑,謂事隨眠;說名為佛。

聲聞獨覺,雖斷隨眠;而不斷事。

故不名佛。

有說:若盡智時,二障俱斷,心得解脫謂煩惱障及解脫障;說名為佛。

聲聞獨覺,或先脫煩惱障,後解脫障。

或先斷解脫障,後煩惱障。

無俱脫者,故不名佛。

有說:若具二圓滿者;說名為佛。

謂所依能依。

諸餘有情,或所依圓滿,非能依。

如轉輪王。

或能依圓滿,非所依。

謂聲聞獨覺。

惟佛具二,故得佛名。

如所依能依;器、器中,處、處中,明、與行,應知亦爾。

有說:若三事圓滿;說名為佛。

謂色、族、辯。

二乘不爾。

有說:若三事圓滿;說名為佛。

謂立誓,果成,恣間。

二乘不爾。

有說:若具三不護,三不共念住;說名為佛。

二乘不爾。

有說:若所言無二,辯才無竭,所記無謬;說名為佛。

二乘不爾。

有說:若具四智;說名為佛。

謂因智,時智,相智,說智。

二乘不爾。

有說:若具四智;說名為佛。

謂無著智,無礙智,無謬智,不退智。

二乘不爾。

有說:若具種種因覺,種種果覺,種種相續覺,種種對治覺;說名為佛。

二乘不爾。

有說:若世八法所不能染,功德彼岸,無能逮者,一切危扼,堪能拔濟;說名為佛。

二乘不爾。

有說:若具十八不共佛法,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不共,念住;說名為佛。

二乘不爾。

有說:若有深遠微細遍行平等大悲心者;說名為佛。

深遠者:三無數劫所積集故。

微細者:覺三苦故。

遍行者:緣三界故。

平等者:於怨親中無轉異故。

由如是等種種因緣,於三具知,惟一名佛。

三解 法蘊足論二卷六頁云:所言佛者,謂於如來無學智見明鑒覺慧照現觀等,已能具起及得成就;故名為佛。

且如有一大婆羅門,來詣佛所,以妙伽他讚問佛曰:稽首世導師,名最上覺者。

何緣父母等,號尊名佛陀?世尊哀愍彼婆羅門,亦以伽他而告彼曰:婆羅門當知,我如去來佛,成就覺者相。

故我名佛陀。

婆羅門當知;我觀三世行,皆有生滅法。

故我名佛陀。

婆羅門當知;我於應知斷證修事已辦;故我名佛陀。

婆羅門當知;我於一切境,具一切知見。

故我名佛陀。

婆羅門當知;我於無量劫,修諸純淨行,經無量死生。

今於最後身,離塵垢毒箭,證得無上覺。

故我名佛陀。

佛身無漏與佛身有漏 大毗婆沙論七十六卷四頁云:謂或有執佛身無漏。

如大眾部。

問:彼何故作此執?答:依契經故。

如契經說:苾芻當知,如來生在世間,長在世間,出世間住;不為世法之所染汙。

彼作是說:既言如來出世間住,不為世法之所染汙;由此故知佛身無漏。

為止彼意,顯佛生身,唯是有漏。

若佛生身,是無漏者;便違契經。

如契經說:無明所覆,愛結所縛,愚夫智者,感有識身。

世尊亦是智者所攝,身定應是無明愛果。

是故佛身,定應有漏。

又若佛身是無漏者;無比女人,不應於佛生身起愛。

指鬘於佛,不應生瞋。

諸憍傲者,不應生慢。

嵨盧頻螺迦葉波等,不應生癡。

於佛生身,既有發起貪瞋癡慢;故知佛身,定非無漏。

問:若佛生身,是有漏者;云何通彼所引契經?答:彼說法身,故不成證。

謂彼經說:如來生在世間,長在世間者;說佛生身。

出世間住,不為世法所染汙者;說佛法身。

復次依佛不隨世法轉義,說彼契經;故無有失。

謂世八法,隨世間轉;世間,亦隨世八法轉。

雖是八法隨世間轉;而佛不隨世八法轉。

復次依佛解脫世八法義,說彼契經,故無有失。

問:佛亦曾遇此世八法,如何說佛解脫此耶?謂一日中,勇猛長者,曾奉施佛三百千衣。

諸如是等,名佛遇利。

佛入娑羅婆羅門邑,乞食不得,空缽而還。

諸如是等。

名佛遇衰。

佛於生時,名譽上至他化自在。

得菩提時,名譽上至色究竟天。

轉法輪時,名譽上至大梵王宮。

諸如是等,名佛遇譽。

佛為戰遮婆羅門女孫陀利女惡心毀謗,惡名流佈十六大國。

諸如是等,名佛遇毀。

佛為跋羅墮闍梵誌,以五百頌,現前譏罵。

諸如是等,名佛遇譏。

即此梵誌,須臾迴此五百頌言,現前讚佛如是論力,及嵨波離以妙伽他現前讚佛,尊者舍利子以眾多頌現前讚佛無上功德,尊者阿難陀以眾多頌現前讚佛希有妙法。

諸如是等,名佛遇樂。

佛有輕安及勝受樂,一切有情所不能及。

名佛遇樂。

佛有頭痛背痛腹痛,及有傷足出血等事。

名佛遇苦。

既有此事;如何解脫?答:雖遇此事;而不生染。

故說世尊於此解脫。

謂佛雖遇利等四法;而心不生高歡喜愛。

又佛雖遇衰等四法;而心不生下慼憂恚。

如妙山,據金輪上;八方猛風,不能傾動。

世尊亦爾。

住戒金輪,此世八法所不能動。

是故名為於此解脫。

解脫此故;說為不染。

非謂生身亦是無漏。

然佛生身,從漏生故;說為有漏。

能生他漏,故名有漏。

隨逐苦中有九苦 瑜伽四十四卷十三頁云:隨逐苦中,復有九苦。

依世八法,有八種苦。

一、壞法壞時苦。

二、盡法盡時苦。

三、老法老時苦。

四、病法病時苦。

五、死法死時苦。

六、無利苦。

七、無譽苦。

八、有譏苦。

是名八苦。

九、希求苦。

如是總說名隨逐苦。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Google/ 異體字字典/ DigitalDictionaryofBuddhism/ 國語辭典/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四庫全書/ 國學大師/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印順全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