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石器時代- 翰林雲端學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石器形制以粗繩紋陶為特色,開始用慢輪整修。

中期聚落開始往內陸河谷發展,代表文化北有訊塘埔文化,中部有牛罵頭文化,南部則是以牛 ... 高中歷史-臺灣新石器時代 距今約7000~2000年前。

大約50000年前,全球尚處於冰河時期,直到距今約10000年前,地球再次暖化,使得海平面上升,各地出現類似傳說內容的大洪水,而臺灣島也與大陸分離,逐漸邁入新石器時代早期。

臺灣新石器時代可以區分出三個時期,分別是早期、中期與晚期。

臺灣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約7000~4700年,以山田燒墾為主要耕作模式,種有各類根莖作物如水芋。

石器形制以粗繩紋陶為特色,有禮器巴圖(匙形石斧)遺存。

早期聚落多半是分佈在海岸附近的小型村落,並已有墓葬出土,代表文化類型是大坌坑文化(在今新北市八里區附近)。

臺灣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4700~3500年,其中牛稠子文化的墾丁類型,已知種植稻米。

石器形制以粗繩紋陶為特色,開始用慢輪整修。

中期聚落開始往內陸河谷發展,代表文化北有訊塘埔文化,中部有牛罵頭文化,南部則是以牛稠子文化為代表。

臺灣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3500~2000年,開始普遍有稻米的栽種,墾丁遺址有肩細頸紅陶瓶的出土,麒麟文化有出土與祭儀有關的巨石遺存,卑南文化則有大量玉器出土。

下圖為:臺灣新石器時代示意圖。

延伸閱讀 狄亞士妥也夫斯基世銀岩崎彌太郎伊比鳩魯哈維秋瑾臺灣青年團謝阿榮閩人三十六姓狄亞士臺灣革命同盟會伊麗莎白二世美西戰爭日治時期衛生萬國博覽會歐洲共同體克林特西南聯大吉姆.克勞詩鐘三月學運西蒙.波娃伊達爾哥朱士行三田輪耕制西蒙‧波娃泰戈爾GNP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