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劭華猝逝!糖尿病心血管併發症恐是禍首!專家籲 - Heho健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糖尿病快治療,避免心血管併發症致命 ... 心肌梗塞,心肌病變、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症、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心內膜炎、心房顫動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Skiptocontent 金鐘影帝龍劭華突然離世,震驚各界!但事實上,龍劭華本身有糖尿病舊疾,卻遲遲未就醫控制,直到去年5月才就醫,當時測得糖化血色素高達13%,還好在太太和女兒協助控制下,才讓空腹血糖值降下來。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醫師則指出,糖尿病雖不至於立刻致命,但其所產生的慢性併發症不容小覷,過去許多糖友透過藥物控制血糖,卻未一併控管肥胖和心血管疾病風險,使得共病可能性增加。

糖尿病快治療,避免心血管併發症致命 臺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謝宜璋醫師表示,糖尿病如果沒控制好,容易誘發心肌梗塞,心肌病變、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症、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心內膜炎、心房顫動和中風等心血管疾病。

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病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如再加上腦中風、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臟病等血管性疾病,每年造成5.4萬人死亡,大幅超過頭號殺手癌症每年奪走的性命。

台灣糖尿病年鑑數據顯示,有五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最終死於心血管疾病;第二型糖尿病在10年內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4倍、引發心臟疾病死亡風險是一般人的3.4倍,同時更比一般人增加3倍中風機率。

顯見糖尿病及其共病危險性不容忽視。

謝宜璋說:「糖尿病在心臟血管系統的傷害,主要來自大血管病變,主要的致病機轉於慢性動脈粥狀硬化,相關危險因子除高血糖外,還包括血脂異常、高血壓、吸菸、肥胖等。

」 想要預防糖尿病所引發的心血管疾病,必須顧及血糖控制和肥胖問題,切勿以為只要控制一項疾病風險即可。

謝宜璋建議,在治療時應從飲食、治療與運動多方下手的方式,才能有效預防心血管與粥狀動脈硬化等問題發生。

糖尿病藥種類多,別擔心無藥可醫 蔡世澤表示,研究顯示,將血糖值控制在糖化血色素<7.0%,可有效降低心血管風險;以新罹患糖尿病病人為研究對象研究中,發現糖化血色素每低於平均值1%,可減少14%心肌梗塞風險!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傅志宣表示,糖尿病的治療並不困難,可使用的藥物種類非常的多,能針對患者個人的生理狀況、用藥需求等,提供最適當的處方。

除了注射胰島素、腸泌素之外,也有多種口服降血糖藥物可使用,應遵循醫師指示積極配合治療、規律用藥且不擅自更改藥物劑量。

遠離心血管風險,應建立日常好習慣 蔡世澤提醒,飲食方面,應把握均衡飲食、定時定量、控制醣類攝取、維持體重、清淡低油、少糖少鹽、節制飲酒等重點。

運動上,選擇適合的運動類型及運動時間、規劃每周運動頻率,並漸進式增加運動強度。

謝宜璋進一步補充,糖友若能同時戒菸,或有家人親友在一旁支持,幫助患者有信心維持良好生活習慣穩定控制血糖、心血管風險和肥胖三項危險因子,更能達到有效治療的根本。

飲食控制這樣做! 富含纖雜質的食物,例如:蔬果、全穀類(如燕麥、薏仁、地瓜等)減少攝取「高鹽食物」,例如:醃菜、培根、味精、沾醬、火鍋湯頭等盡量避免甜食、含糖的食物及飲料 運動種類這樣挑! 以有氧運動最佳,可選擇中等強度耐力的運動,例如,健走、慢跑、太極拳等。

時間及次數:餐後1~2小時進行,每周至少運動5次,每次30分鐘。

文/黃慧玫、圖/胡家芸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302.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3.整理包/我確診了怎麼辦?還沒收到通知前必知的六大步驟2022-05-244.身邊有朋友、家人確診該怎麼辦?該怎麼篩檢及自主應變2022-05-165.防疫小撇步/37℃是發燒嗎?耳溫、額溫有什麼不同?一次看懂量體溫的3知識!2022-01-27 影音健康 【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OL悄悄話】第三劑疫苗一定要打嗎?打哪個廠牌好?未來還要打第四劑嗎?2022-01-25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友必知 預防保養 專家科研 飲食與運動 更多醫學專區 打擊失眠大作戰 心血管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美豬開放爭議 未來醫學專區 急診室直擊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營養查詢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防疫新生活大調查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新冠肺炎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