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負責任還是不知道方法?探索:責任與行動- soidid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負面詮釋→ 懶惰、不願意付出努力、不負責任、被動 ... 成功,都在追求著成名,強調要快、要大、要強,標舉富有、權力、勢力才是幸福人生的標的,人與 ... SkiptonavigationSkiptocontentSkiptoFooterNavigation粉絲羨慕某網紅,覺得網紅很幸運,可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網紅表示:「不要光羨慕別人,你沒看到別人背後有多努力。

開始為自己的夢想行動吧!」[1]「不行動」可以被詮釋為:光說不練、懶惰、不願意付出努力。

但也可以是: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無力感、不知道方法、想太多。

(Advertisement)是「不願意」還是「沒有能力」?當他人表現出「負面行為」時,我們的直覺反應通常是「認為他人是有選擇的」,只是他選擇「不這麼做」——他也可以努力為自己的夢想行動,只是他不做而已。

但對方很可能感覺到的是「我沒有選擇」、「我無法行動」的無力感。

「不行動」負面詮釋→懶惰、不願意付出努力、不負責任、被動正面詮釋→沒有選擇、無力感、沒有力量、受害在這之中,有很多的詮釋可能;人也有著同樣多的樣貌。

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反省自己」負面詮釋→只會外求、怪別人、不願承擔責任正面詮釋→認為解決之道在外(無力感、分離、因果)害如果我不必負責,那我也沒有力量一個人「不負責」時,背後可能同時也假設了「我沒有辦法負責、我沒有力量」。

換句話說,當你對自己說「這都是我選擇的」,一方面你承擔了所有的責任,很討厭——為什麼不是他她他還有他!一切都感覺超不公平;但一方面也把力量放到了自己身上——畢竟,如果「是我選擇的」,我當然可以「重新選擇」。

這是很有趣的矛盾,如銅板的正反面:一個跟著另一個跑,你不能全都好、也不會全都壞。

關於這兩個方向的討論,可以在不同領域看到;它們使用不同的詞彙,但概念相互呼應:領域引自有選擇沒有選擇劇場、藝術《Who’sAfraidof林奕華》主動被動社會學《聖杯與劍》夥伴關係統治關係溝通、情緒心理諮商《愛的語言》對自己的感受負責要求別人負責身心靈《靈性伴侶關係》內在力量/真實力量我為我的經驗負責,覺察內在感受和意圖「經驗的創造者」外在力量怪罪、操弄、控制「經驗的受害者」心理哲學《逃避自由》積極的自由自發性行為消極的自由「有選擇」和「沒有選擇」到了不同的領域,有了不同的名字1.主動vs.被動在劇場中,林奕華用「主動vs.被動」來描述:擁有「主動」就是,我在「做」的時候,知道我為何而做;我在「不做」的時候,也知道我為何而不做;並且,不是因為受到「不做」的恐懼而「做」,亦不是因為受到「做」的恐懼而「不做」;能從「做」的當下得到快樂,而不是在得不到「做」的效益時,感到不快樂,亦能在「不做」的當下覺得自在,而不是在看到別人「做」的時候獲得了效益時,而感到不自在。

實際上,一個充滿「男性思維」的社會中,看起來人人都在忙碌,都在追卓越,都在追求成功,都在追求著成名,強調要快、要大、要強,標舉富有、權力、勢力才是幸福人生的標的,人與人之間,都在想辦法符合他人對於主動的「形象」的「期望」,以致於滿足「形象」之後,可以換來自己「被動」的權力。

卻沒有想過,人是不會被一個「形象」滿足的,一旦實質的要求不斷擴張,個人對於「被動」的需求也就不斷地被壓抑,最後,到一個臨界點時,「形象」就會像是一個洩了氣的皮球,打回原形。

[2]2.夥伴關係vs.統治關係當我們在追求「富有、權力、勢力」時,我們就落入了《聖杯與劍》裡所說的「統治關係」,我們想要控制他人、控制環境。

3.對自己的感受負責vs.要求別人負責當我們為了滿足形象而行動,卻沒得到「預期的報酬」時,容易認為「有人要對此負責」。

「我都⋯⋯了,為什麼你不⋯⋯?」我們把所有的責任都交給外界和他人,畢竟「這個僵局是對方造成的啊」;這是在情緒、溝通領域裡談的「對自己的感覺負責」。

4.內在力量vs.外在力量「快、大、強、富有、權力、勢力」都是外在力量;因為「恐懼」而行動、看見他人獲得成果而不自在,背後的思維也是相同的:我們必須競爭有限的資源、我們必須從外在世界取得自身的力量。

這是靈性、身心靈領域談論的「內在力量vs.外在力量」。

5.積極自由vs.消極自由佛洛姆在《逃避自由》中,則以社會性的角度接切入,論述現代社會的人們,在掙脫了老舊束縛之後,感到孤立、不安全,因此為了生存下去,只好逃避自由。

「從一種束縛掙脫,卻進入另一種不同的束縛」是佛洛姆所言的「消極自由」。

但佛洛姆並不絕望,他認為「積極自由」是存在的:積極的自由有別於「免於受到某事物侵擾之自由」,它指的是「可以進行某事物之自由」。

[3]是「可以去做的自由」,不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不得不去做的」呼應了林奕華的:不是因為受到「不做」的恐懼而「做」、不是在得不到「做」的效益時,感到不快樂。

在書的後半,佛洛姆進一步展述「可以進行某事物之自由」就是「自發性行為」:換句話說,「積極自由」就在於個人自發性地展現出完整且健全的人格。

[4]為什麼自發性行為會引領人們獲得真正的自由?我們在前文提到,消極的自由會使個人成為孤立的個體,與外在世界的關係疏離而且充滿不信任,自我變得軟弱,而且持續受到外在的威脅。

相反地,自發性行為使人不必犧牲自我的健全性,就能克服孤獨所帶來的恐懼,因為,在自發性地實現自我的過程中,個人就能重新與世界、與他人、大自然,以及與自己產生連結。

在自發性行為中,「愛」是最重要的元素。

⋯⋯「工作」則是另一項重要的元素,⋯⋯真正的「工作」意味著創造。

[5]「自發性行為」呼應了林奕華所說的「主動」,靈性領域談論的「創造」。

附註[1]網紅的反應同樣也有兩面性,可以視為:網紅批評粉絲不夠努力,或,網紅鼓勵粉絲、相信每個人努力就能有所成果。

[2]《Who’sAfraidof林奕華:在劇場,與禁忌玩遊戲》頁238[3]《逃避自由》頁57[4]《逃避自由》頁291[5]《逃避自由》頁294,295多重詮釋〉一個詞語|多重詮釋【責任與行動】是不負責任還是不知道方法?探索:責任與行動【理解】我知道你會怎麼做,我就理解你了嗎?探索:理解【批判】批判的好處是什麼?探索:批判【主觀】探索:主觀【渴望】「渴望」是危險的?RelatedAboutTheAuthorsoididContinueReading←previouspost瑞典政治週,什麼感覺?(下)Almedalsveckannextpost→Almedalsveckan番外篇:怕狗的人LeaveaReplyCancelreply留言姓名*Email*(不會公開)當有人回覆留言時,以Email通知我*1)提問前請先閱讀「關於」。

2)送出後,如果你的留言沒有正常出現,可能是被系統誤判為spam;麻煩來信[email protected],我會盡快處理🌵。

Searchfor:SearchRecentPosts普通人的相對論|31空間到底收縮了多少?分享我的夏天家居服普通人的相對論|30空間收縮是相對的普通人的相對論|29空間測量是一個「同時性」問題我的身體如何適應168斷食的?一年飲食觀察學到的事文章列表RecentCommentssoididon無法以母語溝通的好處Chloeon無法以母語溝通的好處soididon無法以母語溝通的好處Chloeon無法以母語溝通的好處Chingon我的瑞典語發音人生2:打底PopularPosts夏天穿什麼才涼?——30歲後需要的衣服材質知識Vårvindarfriska:Volvo2018廣告歌曲/歌詞中文翻譯初學者的瑞典語學習菜單瑞典交換學生:錢要怎麼帶?為什麼一句話會有那麼多不同的意思呢?CategoriesEN8ISFiT挪威國際學生節2story5在這裡寫詩37想像98在/再想像57多重詮釋29探索「這句話」背後7概念圖解・視覺筆記12普通人的相對論33瑞典61瑞典觀察20交換生活觀察日記2瑞典×政治10瑞典語48瑞典語→中文翻譯4瑞典語學習日記19瑞典語學習資源8瑞典語發音學習日記本8瑞典電視/電影/音樂/書17瑞典交換學生8交換學生心得1抵達瑞典的第一步(食衣住行@Stochkholm3行前準備3看書15社會×文化×心理學5自己79性別/身體17情緒之書14感覺之書37我的心靈世界3日常12關於消費10Tags信念探索(14)吵架(6)外表焦慮(5)如果是相反(5)情緒地圖(16)批評(5)焦慮依戀(9)生氣/憤怒(6)脆弱的時刻(7)遠距離(5)關係(37)CONTACThi[at]soidid.tw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