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前,讓我們約會吧!三種依附類型怎麼做? 依附理論系列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依附理論系列(一)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二)依附傾向: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三)安全感與安全依附者的內心世界在前幾篇介紹完基本的依附理論 ... 0 0 3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0 3 專欄 精神心理 交往前,讓我們約會吧!三種依附類型怎麼做?──依附理論系列(四) 貓心 ・2016/10/26 ・5555字 ・閱讀時間約11分鐘 ・SR值512 ・六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依附理論(20) 曖昧(3) 焦慮依附(8) 約會(4) 逃避依附(6) 速食約會(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依附理論系列 (一)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 (二)依附傾向: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 (三)安全感與安全依附者的內心世界 在前幾篇介紹完基本的依附理論概念之後,本文即將帶讀者進入愛情的浪漫世界中了! 等等,在進入戀愛之前,是不是還少了些什麼?沒錯,就是約會。

什麼,你說約會也在依附理論的研究範圍內喔? 沒錯,依附理論就是一個從出生到死亡,從母子、父子、朋友、伴侶、曖昧對象,甚至連兒子女兒長大之後,如何照顧年邁父母的方式都無所不包的理論,只是我將這一系列文章的重心定位在伴侶依附之上罷了。

這一篇文章,就要來談談不同依附風格的人,在交往前的約會與曖昧當中,會展現出什麼樣的風貌。

圖/Psyphotographer(作者攝影粉專) 從朋友關係慢慢升級成「友達以上,戀人未滿」,接著再進入一段親密關係的過程中,調情(flirting)和約會(dating)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由於調情互動以及約會,是一件充滿情緒的過程,在這之中,可能會引起害怕失敗與害怕被拒絕等擔心的感受[1]。

因此,依附風格的不同可能會影響約會歷程的進行。

例如,有研究透過讓受試者想像和假想的潛在約會對象互動的情形,發現受試者會把他們本身的依附模式套用到這個想像的對象身上[2];除此之外,如果過去交往過的對象和現在的約會對象特質越相似,我們越會把過去和前任伴侶的互動經驗套用到現在的約會對象身上[3]。

依附風格如何影響約會過程? 圖/ByNataliaClikka,CCBY-SA4.0,wikimediacommons. 既然依附風格會影響到約會歷程,那麼實際的情形又是怎麼樣呢?試想你今天和你心儀的女生來到了一家簡餐店,結果你們才坐下來點餐沒多久,她卻突然接到公司老闆的電話,說有急事需要馬上趕過去處理。

這時候你的心情一定很複雜,你要是結屎面給她看,可能就會給她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如果你能夠有風度地跟她說沒關係,她或許還會覺得有些虧欠,而主動約你下一次的行程。

而安全型依附的人呢,就如同前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他們比較能夠應付生活中的壓力,自然而然地也比較能夠掌握約會互動當中的這些威脅,並且享受、品味約會關係中的浪漫,創造一個舒適、正向的約會氛圍[4]。

因此,安全型依附的人在約會互動當中比較能夠體驗到正向的情緒[5]。

有一個很煩人的研究就是針對不同依附類型的人,「在一次社會互動當中會展現出哪些不同樣貌」為主題而設計的,參與這個研究的受試者,在一週當中,只要每進行一次超過10分鐘的社會互動,他就要完成一份名為「羅查斯特人際互動記錄」(RochesterInteractionRecord)的問卷(要是我的話,我就會在家裡耍孤僻一整週,然後領受試金)。

結果發現,安全型依附的受試者和焦慮型或逃避型的受試者相比,他們在這些互動當中經歷到了較多的正向情緒[6][7],因為在這些社會互動當中,焦慮型的人可能會不斷擔心對方不贊同自己或是拒絕自己,逃避型依附則會感到無聊且無法專心投入在他們的每日互動當中。

約會中的秘密分享 兩個人要變得更熟悉彼此,進而發展成為伴侶,分享祕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了,你知道了我很多秘密,我也知道了你很多秘密,代表著彼此都握著對方的把柄,喔不是啦,代表著彼此都很信任彼此(雖然有時候吵架或是分手之後確實會成為對方的把柄啦QQ)。

在心理學研究當中,我們把這樣的行為稱之為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

圖/val.pearl@flickr 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安全依附的特質能夠促使一個人在約會過程中願意自我揭露[8],這聽起來並不難理解,畢竟安全型依附的人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而善良的,因此比較不會害怕和其它人分享祕密。

而焦慮依附者呢?他們總是害怕自己得不到對方的愛,但同時又渴望被愛,因此他們的焦慮,常常使得他們太快地向對方吐露秘密[9]。

可能雙方才認識兩天,他們就急著向對方吐露自己的心事,期望對方可以了解自己的需求,但是對方可能根本就還沒有準備好,反而覺得這個人怪怪的,怎麼還沒那麼熟就不斷講自己的秘密了,所以他們常常因此感到挫敗。

這樣的結果,讓他們再次印證了「自己不值得被愛」的想法,「對方果然是沒辦法接受我的。

」他們總是這麼告訴自己,但其實只是他們講得太快了而已。

我個人就曾經遇過這樣的人,在認識一兩天的時候,就不斷向我分享自己的黑暗面,而在這背後呢?我猜其實對方擔心自己不夠好,認識久了遲早會被討厭,與其到時候再來受傷,不如一開始就把自己的黑暗面都告訴對方,好讓對方早點認清事實;但同時又期望對方在聽到這些之後仍然能夠承接住自己,能夠幸運地遇到一個人,能接受如此糟糕的自己。

「我是一個不好的、不值得被愛的人」、「我還是很渴望有一個人來愛我」,這兩個衝突的概念,不斷地在他們心中拉扯著,因而造成了他們容易太快吐露心事、黑暗面的結果。

而逃避型依附呢?如同我先前所提到的,逃避型依附的人害怕和對方過於親近,因此在約會關係中也很少談及自己的秘密,總是在講其他人的事情[9][10][11],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而其他人也不值得相信,他們害怕說了自己的秘密之後,會成為其他人攻擊自己的武器,因此當他人觸碰到自己的秘密時,他們總是顧左右而言它。

逃避型依附的人害怕和對方過於親近,因此在約會關係中也很少談及自己的秘密,總是在講其他人的事情。

圖/Psyphotographer(作者攝影粉專) 我曾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焦慮型依附和逃避型依附的人,對於自己的看法都是負面的(心理學家稱之為負向自我概念),他們都覺得自己是不夠好的、不值得被愛的;在一個實驗操弄中[12],實驗者試圖證實對自己的負面看法,會造成這些不安全依附者對於分享祕密這件事情感到很不安──因為他們相信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因此他們害怕說出秘密將使自己變得脆弱。

實驗者的作法是,他們告訴這些參與者在一場競爭測試當中失敗了,而其中一半的人被要求告訴他們的約會對象這件事情,另一半的人則被要求「即使心裡苦,但是不能說」: 那些被要求告訴約會對象這件事情的人,如果同時有著低自尊的話(通常是那些焦慮依附者[4]),那麼他們會比那些被要求不能說的低自尊者,更擔心未來的約會關係會變得更糟。

但是,如果你是一個高自尊者,那麼當你被要求告知約會對象你的失敗經驗時,你反而比那些被要求不能說的人,對於未來的約會關係有著更正向的期待。

同時,在另一個研究裡面發現,那些安全型依附的人,在「進行自我揭露」和「對於伴侶的自我揭露做出回應」這兩點之上,都有著相對較高的得分:他們會對高自我揭露的對象分享更多的私人資訊,而且他們會細心的注意對方的自我揭露內容,並揭露自己的秘密來回應對方[9],而自我揭露與回應,正是形成親密、長期關係的基礎[8]。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你是一個有自信的人,並不會把你的失敗等同於你就是一個不好的、不值得被愛的人;但是低自尊的人,就常常會把這兩件事情連結在一起(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這篇關於脆弱高自尊的文章,裡面有詳細介紹這個概念)。

良好的互動關係,應該是雙方慢慢地培養默契,互相接住彼此的需求。

圖/Psyphotographer(作者攝影粉專) 而雖然安全型和焦慮型都會進行自我揭露,但是安全型的自我揭露比較像是傳接球,他們在丟與接之間不斷地培養默契,而焦慮型的自我揭露比較像是打擊練習場的發球機,或是日本棒球動漫裡面的變態教練,在大太陽底下訓練每個球員連續接一百顆內野滾地球,他們不斷的把自己的焦慮瘋狂的丟到對方身上,也許一開始對方還能給予回應,但是當接球者接了上百顆球之後,遲早還是會累癱的。

心理學家透過日記研究(diarystudies,一種要求受試者每天回家寫日記記錄彼此互動關係的研究),再次證實「好的傳接球能夠培養好彼此的默契」這件事情:當一個人察覺到關係中的互動伴侶是個有回應性(responsiveness),和他相處能夠感到安心的對象時,那麼他就會做出更多的自我揭露,並且到親密與愛[13][14]。

同樣的,另一個研究採取錄影記錄的方式來研究這件事情,實驗者把伴侶請到實驗室中,讓他們彼此討論關係中曾經發生過的傷害事件,並錄影記錄。

結果發現在討論過程當中,「其中一方能夠給予有同理心的回應」和「另一方自我揭露的深度(depth)以及廣度(level)」有關;同時,如果雙方在討論時,男方能夠給予同理回應並揭露自己的秘密,將使女方在討論之後感到更加親密[15]。

除了焦慮依附者會像鐵血教練一樣瘋狂的發球之外,或許他們發的變化球也比較多。

根據一份研究指出,焦慮依附者比較會對朋友撒謊,逃避依附者則比較會對伴侶隱瞞秘密[16]。

另一份研究則指出,安全型的人對於親密伴侶的互動行為更真誠,同時也比較不會撒謊與欺騙他們;而透過一些實驗操弄喚起受試者的安全感,也能增加一個人的真誠的傾向,減少他欺騙、撒謊的傾向[17]。

我們喜歡和什麼樣的人約會呢? 圖/WhitestoneLee 從上面的研究看來,安全型的約會對象比較討喜,似乎是顯而易見的[18][19],例如一些研究就透過讓受試者想像和安全型或不安全型的對象約會,來測量他們的情緒變化,結果很顯然的,不論你是哪一類型的人,和安全型的對象約會,都會帶給我們比較多的正向情緒[20][21][22]。

除了你和哪一型的人約會會造成你的情緒感受有所差異之外,你本身的依附型態,也會決定你是否滿意一段約會關係:低焦慮或是低逃避的人,比起高焦慮或是高逃避的人,更滿意他們的約會對象[詳見23]。

曖昧讓人受盡委屈,如何發展成伴侶關係又是另一個議題 進入約會關係的人,總是會希望能和眼前的人發展成為伴侶關係(也許某些人例外啦)。

雖然高焦慮的人,總是能夠期望被愛(hungerforlove),但是他們獲得愛的機率,往往比安全型的人來得更低: 在一個速食約會(speeddating)的研究中發現[24],焦慮型依附的人在速食約會當中,往往會採取亂槍打鳥的方式(unselective),他們總是想和每一個對象都發展看看,但是往往招來的結果就是不受大家的歡迎(unpopular)──他們往往會錯失了那些可能發展的機會,做出許多的錯誤嘗試,而這是速食約會當中容易被拒絕的擇偶策略[25]。

逃避型依附則剛好相反,他們預期約會關係會失敗,同時也厭惡承諾,因此比較不會和約會對象發展成長期的約會關係[26];相反地,低逃避的單身者則比較有可能將約會關係發展成為伴侶關係[27]。

簽樂透式的約會關係 俗話說「事出必有因」,如果用演化的角度來看,焦慮依附者之所以會採取這樣的依附策略,勢必有它存在的原因。

其中可能的原因就是,即使失敗的機率很大,但是他們的策略就跟簽樂透一樣:「有買有機會」。

伊斯特維克(Eastwick)與芬克(Finke)在他們的研究中,就操弄了實驗者的焦慮依附感,結果發現,這樣的操弄將會增加受試者尋找接近對方的可能性(proximityseeking)、表達溫暖和愛意,以及其他親近對方的行為[28]。

除此之外,焦慮依附者也會對愛情有著較為不切實際的正向期待,儘管在第一次約會當中的幸福感很低,焦慮依附者仍然會預期自己會在接下來的約會關係中變得更快樂(可能是因為他們渴望愛情、被對方支持的感受以及安全感),因此會更積極的去尋求愛情。

但是,他們過高而不切實際的期待,常常是他們的約會對象無法負荷的[29]。

這也驗證了我們常常說的:「期望透過愛情來救贖自己,往往會讓幸福的可能性變得更低」,如果能夠讓自己過得更好,然後尋找一個能夠一起享受生活的人,會比自己過得很糟,期望一個人來救贖自己,更能夠找到一段長期而穩固的關係。

延伸閱讀 [1]Zeifman&Hazan(2000).Aprocessmodelofadultattachmentformation.InW.Ickes&S.Duke(eds.),Thesocialpsychologyofpersonalrelationships(pp.37-54).NewYork:Wiley. [2]Brumbaugh&Fraley(2006).TransferenceandAttachment:HowDoAttachmentPatternsGetCarriedForwardFromOneRelationshiptotheNext?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ntin,32,552-560. [3]Brumbaugh,C.C.,&Fraley,R.C.(2007).Transferenceofattachmentpatterns:Howimportantrelationshipsinfluencefeelingstowardnovelpeople.PersonalRelationships,14,369–386. [4]Mikulincer,M.,&Shaver,P.R.(2007a).Attachmentinadulthood:Structure,dynamics,andchange.NewYork:GuilfordPress. [5]Simpson,J.A.(1990).Influenceofattachmentstylesonromanticrelationship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9,871-980. [6]Tidwell,Reis,&Shaver(1996).Attachmentattractiveness,andsocialinteraction:Adiarystud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1,729-745. [7]Pietromonaco&FeldmanBarrett(1997).Workingmodelsofattachmentanddiarysocialinteraction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2,1409-1423. [8]Altman&Taylor(1973).Socialpenetration:Thedevelopmentof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 [9]Mikulincer&Nachshon(1991).Attachmentstylesandpatternsofself-disclosur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1,321-331. [10]Bradford,Feeney&Campbell(2002).Linksbetweenattachmentorientationsanddispositionalanddiary-basedmeasuresofdisclosureindatingcouples:AStudyofactorandpartnereffects.PersonalityRelationships,9,491-506. [11]Keelan,Dion,andDion(1998).Attachmentstyleandrelationshipsatisfaction:Testofaself-disclosureexplanation.CanadianJournalofBehavioralScience,30,24-35. [12]Cameron,Holmes,andVovauer(2009).Whenself-disclosuregoesawry;Negativeconsequencesofrevealingpersonalfailuresforlowerself-esteemindividuals.Journalof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45,217-222. [13]Lippert&Prager(2001).Dailyexperiencesofintimacy.AStudyofcouples.PersonalRelationships,8,283-298. [14]Shelton,Trail,West&Bergsieker(2010).Fromstrangerstofriends;Theinterpersonalprocessofmodelofintimacyindevelopinginterracialfriendships.JournalofSocialandPersonalRelationships,27,71-90. [15]Mitchell,A.E.,Castellani,A.M.,Sheffield,R.L.,Joseph,J.I.,Doss,B.D.,&Snyder,D.K.(2008).Predictorsofintimacyincouples’discussionsofrelationshipinjuries;Anobservationalstudy.JournalofFamilyPsychology,22,21-29. [16]Ennis,Vrij&Chance(2008).Individualdifferencesandlyingineverydaylife.JournalofSocialandPersona;Relationships,25,105-118. [17]Gillath,O.,Sesko,A.K.,Shaver,P.R.,&Chun,D.S.(2010).Attachment,authenticity,andhonesty:Dispositionalandexperimentallyinducedsecuritycanreduceself-andother-deception.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8,941-855. [18]Baldwin,M.W.,Keelan,J.P.R.,Fehr,.B.,Enns,V.,&KohRangarajoo,E.(1996).Social-cognitiveconceptualizationofattachmentworkingmodels:Availabilityandaccessibilityeffect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ailPsychology,61,226-244. [19]Frazier,Byer,Fischer,Wright,&DeBord(1996).Adultattachmentstyleandpartnerchoice;Correlationalandexperimentalfindings.Personalrelationships3,117-136. [20]Chappell&Davis(1998).Avoidanceanditsrelationshipwithotherdefensiveprocess.InJ.Belsky&T.Nezworski(Eds.),Clinicalimplicationsofattachment(pp.300-323).Hillsdale,NJ:Erlbaum. [21]B.Feeney,Cassidy&Ramos-Marcuse(2008).Thegeneralizationofattachmentrepresentationstonewsocialsituations;Predectingbehaviorduringinitialinteractionswithstranger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5,1481-1498. [22]Klohnen&Shanhong(2003).Interpersonalattractionandpersonality;WhatisAttractive—selfintimacy,idealsimilarity,complemetarity,orattachmentsecurit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85,709-722. [23]Mikulincer,Florien,Cowan&Cowan(2002).Attachmentsecurityincouplerelationships:Asystemicmodelanditsimplicationsforfamilydynamics.Familyprocess,41,405-434. [24]McCLure,Lydon,Baccus&Baldwin(2010).Asignaldetectionanalysisofchronicattachmentanxietyatspeeddating;Beingunpopularisonlythefirstpartoftheproblem.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Bullentin,36,1024-1036. [25]Eastwick,Finkel,Mochon&Ariely(2007).Selectiveversusunselectiveromanticdesire;Notallreciprocityiscreatedequal.PsychologicalScience,18,317-319. [26]Birnie,McClure,Lydon&Holmberg(2009).Attachmentavoidanceandcommitmentaversion:Ascriptforrelationshipfailure.PersonalRelationships,16,79-97. [27]Schindler,Fagundes,&Murdock(2010).Predictorsofromanticrelationshipformation:Attachmentstyle,priorrelationship,anddatinggoals.PersonalityRelationships,17,97-105. [28]Eastwick&Finkel(2008).Theattachmentsyteminfledglingrelationships;Anactivatingroleforattachmentanxiet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5,628-647. [29]Tomlinson,Carmichael,Reis&Aron(2010).Affectiveforecastingandindividualdifferences:Accuracyforrelationaleventsandanxiousattachment.Emotion,10,446-453.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貓心 75篇文章 ・ 82位粉絲 +追蹤 心理作家。

台大心理系學士、國北教心理與諮商所碩士。

寫作主題為「安全感」,藉由依附理論的實際應用,讓缺乏安全感的人,了解安全感構成的要素,進而找到具有安全感的對象,並學習建立具有安全感的對話。

對於安全感,許多人有一個想法:「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

」但在實際上,安全感其實是透過成長過程中,從照顧者對自己敏感而支持的回應,逐漸內化而來的。

因此我認為,獲得安全感的兩個關鍵在於:找到相對而言具有安全感的伴侶,並透過能夠創造安全感的說話方式與對方互動,建立起一段具有安全感的關係。

個人專欄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sydetective/ 個人攝影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syphotographer/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猛毒」特展——草山猛禽中心開放免費參觀 1 5小時前 「車禍」成為全球年輕人的主要死因?我們能做些什麼? 1 6小時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18小時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吃冰淇淋對抗化療後口腔黏膜破損、潰瘍的副作用 1 2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全球熱浪災情頻傳!臺灣熱成這樣,竟然不符合「熱浪」的定義? 3 2022/09/16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18小時前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溫暖的房子更有「家」的感覺?還能讓房子賣更多錢!──《做個有溫度的人》 科學的春藥番外篇:出現在「迷姦」劇情中的藥物 穿越黑暗追尋父親的旅程,也是在尋找自己──心理學解析《星際救援》 只要「你好就好」的愛情真的好嗎?從《我們不能是朋友》解答「為愛犧牲」的三個問題 「依附類型」從何而來?這要從童年開始說起──依附理論系列(十五) 0 4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4 0 溫暖的房子更有「家」的感覺?還能讓房子賣更多錢!──《做個有溫度的人》 時報出版 ・2022/09/10 ・2962字 ・閱讀時間約6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依附理論(20) 寒冷(1) 歸屬感(3) 溫度(42) 溫暖(3)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讓房子增值的方法 一位房地產經紀人接受《房地產》雜誌訪問時談到,她在澳洲賣過一棟房子,那棟房子「有一個寬廣的花園露台,冬天面向波濤洶湧的大海,迎著狂風吹拂」。

雖然住在地風景不錯,可是冬天的時候可能會冷到發抖。

圖/envatoelements 她開了暖氣,但在開放看屋日刻意把暖氣調小,「點燃蠟燭,放一些有情調的音樂。

」她告訴《房地產》雜誌,那棟房子「之前的售價是兩百五十萬澳幣,最終是以兩百七十六萬澳幣賣出,成果斐然,我覺得這一切要歸功於在冬天做出那樣溫暖的展示」。

由此可見,在「寒冬」戶外環境的對比下,提供「溫暖」的室內環境能夠有效地提高賣價。

或許吧!但是,一如既往,當我們試圖根據心理學原理提出切實可行的現實建議時,往往赫然發現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因果關係的世界裡,深受多種可能變數的影響。

因此,我們應該謹記統計學中所謂的「可解釋變異」(explainedvariance),而我們通常只能解答其中一些。

例如,房地產產業裡,購屋者的購屋時間會受到一些固有的變化所影響,比如熱門假期有較多的閒暇時間看房、總體經濟狀況(景氣好壞)、房貸是否容易取得等等。

此外,冬天雖然可以讓一棟精心陳列的「溫暖」屋子看起來特別有吸引力,但在很多地區,這種賣屋方式需要買家在寒冬中冒著風雪與凍雨去看屋,那很容易令人望之卻步。

一間房子或許在冬天看起來價值較高,但要是缺乏前景與競爭出價,就可能會壓低價格。

那些因素與溫度無關,卻也會影響一間房子的預期售價。

所以,在我們深入研究資料之前,這裡有個免責聲明:除了溫度以外,還有其他變數也對房屋的售價有很大的影響。

事實上決定房屋價格的因素很多,千萬不要以為把房子變暖就能賺到更多錢。

圖/envatoelements 為什麼會有家的感覺? 雖然我們應該認真看待這種涉及多種因果關係的情況,但無論你是想賣屋、還是推銷其他產品、服務、想法或觀點,瞭解背後的演化與文化驅動因素,仍能為你增添一些優勢。

知道該從演化與社交體溫調節的哪個角度出發以說服顧客,其實滿實用的。

我們也應該注意,不要從單一面向解釋我們與房屋及其他「商品」之間的溫度調節關係。

歷史顯示,人類一直在尋找空間的分界線─從天然洞穴、壁龕、洞室到小屋,最後是房屋─以便把掠食者與大自然的力量隔絕在外,尤其是抵禦要命的酷寒。

我認為,生存是一個關鍵的動機,促使人類強化住屋功能,使其超出維持基本生存所需。

物質文化的證據也證明了,住屋是用來滿足我們的從屬或歸屬感。

一間房子越能夠滿足這種從屬或歸屬感的需求,感覺起來越舒適溫馨,也會越有家的感覺,或者套用依附理論的說法,越容易讓人覺得那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許多研究提出以下假說:我們把某個空間分界視為「家」的認知機制,跟早期演化與個體發展時,幫助我們透過其他人來禦寒的生理機制(即依附與恆定體溫調節機制)是一樣的。

早期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確實會把體溫調節任務分散給一個群體來承擔,而在社交演化的過程中,房子至少取代了一部分社會分擔的功能。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概念如此明顯,甚至不言而喻。

隨著文化發展,房子變成一種方便又有效率的禦寒方式,再加上室內供暖技術的發展,也提供了產生熱能的方法。

對有些人來說,想到家的時候也會聯想到溫暖。

圖/envatoelements 為了研究這點,我和以前的學生范艾克(BramvanAcker)與潘托夫萊特(JenniferPantophlet),以及其伙伴克瑟雷爾斯(KayleighKerselaers)一起設計了幾個研究,以測試氣溫下降時,房地產廣告中的房屋是否變得更有吸引力。

我們想要測試「房子就是家」的概念中、比較沒那麼顯而易見的一面:更具體地說,是它的社交體溫調節功能。

我們想知道,環境溫度較低,會不會讓人對房屋產生偏好,就像低溫使人對他人產生依附感,而去租浪漫電影來看或產生懷舊念頭一樣。

由於房地產經紀人直覺認為「溫暖」的房子最熱銷,所以我們試著從經驗上驗證,像家一樣的房子,要如何藉由營造「家的感覺」讓我們想要與他人在一起。

此外,我們也想調查這種歸屬感能不能滿足體溫調節的需求,以及是否會使人更願意為廣告中的房子支付更高的價格。

我們的推論是,溫度與「家的感覺」之間的關聯,是由我們想與他人在一起的動機所促成的。

接著,我們設計了一套研究,裡面包含三個研究,以調查較低溫度如何誘發社會心理學家帕克(LoraE.Park)與馬納(JonK.Maner)所謂的「歸屬的渴望」,這個歸屬的渴望是由想要打電話給朋友或跟朋友在一起等行為來衡量。

從這裡,我們希望進一步知道,這種歸屬的渴望如何促使我們對「感覺像家」的房子產生偏好。

大家看到這個房子有家的感覺嗎?圖/Pixabay 為了確保研究結果的準確性與可複製性,我們使用線上協作網站「開放科學平台」(OpenScienceFramework)來決定我們的假說,並在收集資料之前先暫停一切決定,把探索性的「假說生成研究」與驗證性的「假說檢驗研究」分開。

我們認為,較低的溫度應該會引發一種「歸屬的需求」。

此外,溫度也能用來預測一個人覺得一間房子多有家的感覺,以及他願意付多少錢買那間房子。

第二個維度因為看似較為「客觀」(因為它提供具體的數字,例如對溫度的感知,而不是「較暖」或「較冷」這種主觀的感覺),也許能佐證一個觀點:待售屋給人的「居家舒適感」渴望,與行動的經濟性有關。

其他的因素 本書前面提過,行為生態學以及由此延伸的體現認知,可為行動機會的決策提供資訊,以便權衡行動的效益與成本。

例如,面對相同的斜坡時,背負沉重背包的人所估計的坡度,會比沒有背背包的人還陡。

一個人所估算的上坡代謝成本(能量消耗),會影響他對角度的「客觀」感知。

就像考慮爬坡的旅人會先自問是否負擔得起爬坡的代謝成本一樣,潛在的購屋者雖然想要一個溫馨的家,但也會自問是否負擔得起那些舒適特質的額外成本。

我們在本書中已經看到,體溫調節在人際互動中扮演多麼重要的角色。

體溫調節在基因與文化的演化,以及這兩種演化的持續相互交流中,都扮演吃重的角色。

尤其,我們已經看到社交體溫調節如何促使我們組織與加入更多元的網絡,創造文化、社會、文明。

這一切的核心,都在於我們始終非常需要把核心溫度維持在很窄的範圍內,以達到溫度恆定。

雖然如今人類已經開發出許多工具,使富國的人民不再覺得這是如此重要的問題,但這其實是攸關生死的迫切課題。

——本文摘自《做個有溫度的人:溫度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行為、健康與人際關係》,2022年9月,時報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時報出版 148篇文章 ・ 26位粉絲 +追蹤 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在台灣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猛毒」特展——草山猛禽中心開放免費參觀 1 5小時前 「車禍」成為全球年輕人的主要死因?我們能做些什麼? 1 6小時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18小時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吃冰淇淋對抗化療後口腔黏膜破損、潰瘍的副作用 1 2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全球熱浪災情頻傳!臺灣熱成這樣,竟然不符合「熱浪」的定義? 3 2022/09/16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18小時前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空虛、寂寞、真的會覺得冷?體溫調節與憂鬱症的關聯──《做個有溫度的人》 「溫度」改變別人的看法?拿著一杯熱飲就能讓人覺得自己好相處──《做個有溫度的人》 天天戴口罩臉皮狂冒痘?——淺談「口罩肌」的生成與預防方式 譜一張赫羅圖,算出星團中的「人口」及演化——天文學中的距離(三) 冰與水之歌:零度以下不結冰,魔鬼藏在密度裡! 5 41 7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5 41 7 科學的春藥番外篇:出現在「迷姦」劇情中的藥物 TingWei ・2020/12/07 ・4413字 ・閱讀時間約9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K他命(3) 乖乖水(1) 性侵(5) 性教育(32) 搖頭丸(3) 春藥(3) 看A片學性教育(5) 看A片學性教育是否搞錯了什麼?(6) 約會(4) 藥物(33) 酒精(25) 酒精飲料(2)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A編按:奇妙的是,讓女性失去反抗能力似乎是男性A片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從「口嫌體正直」的台詞,到眾多奇妙的道具,如時間停止器、藥物等,都試圖呈現男性能魚肉女性的怪誕情節,不過,當這些情節化為現實,可就不好了。

 《看A片學性教育是否搞錯了什麼?》專題帶你一探約會強暴藥物的來歷與機制,雖然近期相關新聞已經少了許多,但這些藥物的危險性仍不可不知。

上一篇中我們大致介紹了「春藥」是怎麼一回事,本篇中則打算來看看,在眾A片與言情小說中,時常以「春藥」之名出現,實則該被歸類為「迷姦」的藥物。

(小提醒:A片教的都不是真的XD) 上一篇傳送門:科學的春藥與春藥的不科學 有都市傳說宣稱,市面上有種藥物,只要噴一下或聞到就會讓人失去意識、乖乖任人擺佈。

不過從社會新聞與刑事相關案件,都找不到類似的消息,看起來應該比較屬於危言聳聽。

基本上,目前常被用以迷姦的藥品,主要屬於抑制中樞神經、有麻醉或安眠效果的藥物,一般是要喝下去或吃下去才會生效。

只要聞一下就會失去意識、乖乖任人擺佈比較偏向都市傳說。

圖/giphy 基本上迷姦藥物,就是讓人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喝下去昏迷、失去抵抗能力、有可能也失去相關記憶。

曾出現於性犯罪的藥物滿多的,多數本身也常被列為毒品,其中較常出現,被併稱為約會強暴丸(daterapepills)有三種:GHB、K他命及FM2。

GHB:乖乖水、液態搖頭丸 GHB法定名稱為「伽瑪羥基丁酸」(γ-羥基丁酸,gammahydroxybutyrate),以下簡稱GHB,常以液體狀出現,也有粉狀或顆粒狀。

常被俗稱為:乖乖水、液態搖頭丸、液態快樂丸(LiquidEcstasy)、迷姦藥水、神仙水、G水、X水等。

GHB常以液體狀出現。

圖/Pexels GHB是GABA(γ-氨基丁酸)的衍生物,這是種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

GHB會產生欣快感,並且隨劑量增加會出現頭暈、放鬆、肌肉鬆弛。

雖然美國於2000年將之列為列為第一級管制物質,名列三大約會強暴藥物之一,GHB更常用作性愛的輔助藥物,或是派對助興的藥物。

不幸的是,如果過量攝入GHB(而且它的劑量很容易失控),或者與其他藥物如酒精(派對好像沒有不喝酒的)等併用,藥物的交互作用很容易導致昏迷、影響呼吸、甚至造成死亡,是種副作用不容小覷的藥物。

早期GHB曾被用於麻醉,但後來發現其實不具有止痛與肌肉鬆弛的效果,因此現在臨床上幾乎已經不使用。

另外,GHB有類似類固醇的作用,可減少脂肪及增加肌肉量,因此在美國曾被健身房、減肥中心等非法以郵寄或網路方式販賣。

GHB可減少脂肪及增加肌肉,曾在美國被健身房以郵寄方式販賣。

圖/Pexels 臺灣在2001年就將GHB列管為二級毒品,臺灣沒有任何藥物使用許可,因此如果持有皆為非法使用。

美國FDA目前僅有核准使用GHB(商品名為Xyrem)於治療猝睡症(narcolepsy)的處方藥物。

GHB溶解為液體,無色無臭,略有令人不愉快的鹹味或肥皂化學味,但混入有風味的飲料中就有可能會難以分辨。

由於會使人快速昏睡,並且暫時喪失記憶力,因此常被當作一種惡名昭彰的強暴藥物。

2020年1月宣判,犯下至少136起強姦罪的英國連環強姦犯雷納德·辛納加(ReynhardSinaga)的案例中,警方就認為他可能使用了GHB或類似的藥物使受害者昏迷、暫時喪失記憶。

不過,由於GHB在人體內停留的時間不長(半衰期約只有3-6小時),絕大部分都會被代謝,只有1-5%會出現在尿液中,因此臨床上難以使用尿液檢驗的方式作確認。

醫生診斷GHB中毒主要是依據患者的臨床症狀,如昏迷、呼吸抑制、脈搏變慢等,以及可能的暴露史來作判斷。

K他命:愷他命,卡門 常被俗稱K他命/愷他命的氯胺酮(Ketamine),又稱卡門、specialK。

其實K他命作為一種麻醉藥品,屬於非巴比妥鹽類之麻醉劑,可用於人或動物的全身、速效麻醉。

由於會產生幻覺,且藥效消退會有額外的心理反應等副作用,在醫療的用途有限。

用來麻醉動物的氯胺酮。

圖/Wikimediacommon 不過近年來有研究指出,低劑量的K他命或可用於治療難治型憂鬱症(Treatment-ResistantDepression),這些患者佔憂鬱症患者的三分之一,透過過去的藥物與傳統治療方法,始終難以改善。

而濫用K他命者則追求幻覺,常見以鼻孔吸食,或是混入抽菸的菸草來使用,常有人描述其氣味為「燃燒塑膠」的味道。

K他命目前在臺灣屬於第三期管制藥品,根據衛福部藥物濫用案件暨統計分析資料,2019年各機關通報的藥物濫用排名,19歲以下濫用藥物種類就是以K他命居首位,其次為(甲基)安非他命。

跟前述的GHB相比,K他命較不容易有過量致死的情況,但長期濫用K他命除了有嚴重、不易戒除的成癮性,而且對於身體健康會產生不可逆轉的破壞,傷害腦部,造成記憶力變差、時空錯亂、社交功能變差等情況;並且可能會罹患慢性間質性膀胱炎,影響排尿機能,後果十分嚴重。

濫用愷他命,會罹患慢性間質性膀胱炎。

圖/反毒大本營 除了作為聚會中的助興藥物,K他命外觀為白色結晶狀,加入飲料中無色、無味,因此也是常見的迷姦用藥。

攝入約15分鐘後會有昏睡的效果,亦可能造成1-2小時短期失憶。

FM2:強姦藥丸 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BZD)是目前最常用於安眠、鎮靜、焦慮、恐慌發作的處方藥物,屬於中樞神經抑制劑,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有可能會有頭暈、嗜睡、依賴性、記憶力降低的副作用,長期使用有成癮的風險。

這類藥物有可能會被濫用為強暴犯罪工具,或是自殺工具。

苯二氮平類與酒精有加乘效果,同時服用會增強副作用,甚至有致死的風險。

這類藥物中最有名的就是FM2,氟硝西泮(Flunitrazepam)了,由於常見為每顆2毫克,因而被簡稱為FM2。

在醫療上主要作為安眠劑使用,作用速度快、作用強、效果久,屬於強效的安眠藥。

再加上FM2有很好的水溶性,有陣子成為相當惡名囂張的「強姦藥丸」。

臺灣將FM2安眠藥列第三級毒品,為管制藥品,民眾必須持有醫師處方才可以使用。

FM2在醫療上主要作為安眠劑使用,作用速度快、作用強、效果久,屬於強效的安眠藥。

圖/Pexels 在2000年,製造的羅氏藥廠特別將其生產的FM2都改成橢圓形、綠色膜衣錠的劑型,溶於飲料中就會染出藍色、讓柳橙汁變成綠色,加進啤酒中則會變成深綠色,希望讓人有所警惕。

談到迷姦,最容易提及的就是前述的三種約會強暴藥物,但過去以及很不幸的未來,潛在可能作為迷姦藥物的物質種類相當繁多,不可能盡數。

而在實際的案例中,也很常見藥物混合使用、或是來路不明的藥物本身成份不純的情況。

前述這類「約會強暴藥物」主要是利用人們疏於防範的時候,在飲料中下藥,多數的喝下去到產生作用的時間約為15-20分鐘,除了造成昏迷、嗜睡,也可能會造成幻覺、短期失憶的情況。

因此這類犯罪,很難掌握到實際的統計數字。

「約會強暴藥物」主要是利用人們疏於防範的時候,在飲料中下藥造成昏迷、嗜睡。

圖/Pexels 要避免這類事件,主要的建議是要注意自己的飲料不可離身,避免喝不認識的人提供的飲料;許多案件的加害者是原本就認識的人,因此自己要掌握飲料的來源。

而如果飲料中有被下藥,可能出現的徵兆包括像是感覺頭暈、不舒服、比平常早就醉了,隔天完全記不起來發生了什麼事情。

萬一發生不幸,雖然有些藥品如GHB要驗出有一定難度,仍然建議可以把握時間作檢驗,還是有機會可以留下證據。

最大的敵人就在身邊:酒精 最後,要說說喝下會造成頭昏腦脹、無意識昏迷嗜睡,甚至是短暫失憶斷片,高劑量會導致中毒,長時間使用會造成成癮的藥物,最常見、也最容易取得的,其實就是社交活動中常見的酒精了。

社交活動常見的酒精,也是最容易取得的藥物。

圖/Pexels 已經有研究指出,綜觀全球,「酒精」才是在這類牽涉到藥品的迷姦事件中,最常見、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藥物。

許多迷姦的事件,僅需要過量飲酒就可能發生;而即使牽涉到前述的GHB或FM2等藥品的迷姦案件,在發生的時候,受害者通常也已經攝取了一定量的酒精,因此容易疏於防備。

說白了點,如果一開始就有迷姦的意圖,那不見得需要懷著被抓包的風險加藥,往往只需「勸君更盡一杯酒」醉上加醉,就有得逞的機會了。

對此澳洲甚至有立法,未經當事人同意,在飲料中有任何的「加料」,這裡不限於藥品,還包括酒精,都屬於違法行為。

在此,也不是要說只要不喝酒就沒事,畢竟可能有些人就是靠它,才能心平氣和迎接下個上班日。

人類使用藥物、化學物質改善自己的生活,箇中的關鍵就是拿捏恰當的使用劑量,多了不行,因噎廢食也不妥。

縱如背負「毒品」之名的K他命、FM2,時至今日在臨床上仍有其作出貢獻的一席之地。

但仍然建議大家,考慮到短期的風險與長期的健康危害,飲酒要找好可信任的朋友作伴,而且還需適量,過量飲酒有害身心健康啊。

參考資料 Gahlinger,P.M.(2004).Clubdrugs:MDMA,gamma-hydroxybutyrate(GHB),Rohypnol,andketamine.Americanfamilyphysician,69(11),2619-2626.性侵與所謂的「迷姦藥」:GHB到底是一種什麼藥物?液態搖頭丸(GHB)液態快樂丸GHB無色無味的強姦藥物:K他命K他命:從毒品到抗憂鬱劑約會強暴藥丸(FM2)的毒害GHB無色無味,小心防範不受害衛福部藥物濫用案件暨統計分析資料Drinkspiking–AlcoholandDrugFoundationAnderson,L.J.,Flynn,A.,&Pilgrim,J.L.(2017).Aglobalepidemiologicalperspectiveonthetoxicologyofdrug-facilitatedsexualassault:Asystematicreview.Journalofforensicandlegalmedicine,47,46-54.LeBeau,M.A.(2009).Drug‐FacilitatedSexualAssault.WileyEncyclopediaofForensicScience.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5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雷雅淇/y編 2020/12/09 回覆 有點擔心毛利小五郎QQQQQQQQ #2 AmberWu 2020/12/09 回覆 看完覺得頭皮發麻…… #3 鄭國威Portnoy 2020/12/14 回覆 #1 應該已經有尿失禁問題了。

#4 Kerwin 2021/01/16 回覆 #1小五郎代謝超級快阿XDD #5 104160 2021/02/22 回覆 ??????? TingWei 13篇文章 ・ 10位粉絲 +追蹤 據說一生科科的生科中人,不務正業嗜好以書櫃堆滿房間,努力養活雙貓為近期的主要人生目標。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猛毒」特展——草山猛禽中心開放免費參觀 1 5小時前 「車禍」成為全球年輕人的主要死因?我們能做些什麼? 1 6小時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18小時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吃冰淇淋對抗化療後口腔黏膜破損、潰瘍的副作用 1 2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全球熱浪災情頻傳!臺灣熱成這樣,竟然不符合「熱浪」的定義? 3 2022/09/16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18小時前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糖果代碼」如何幫助我們分辨藥品真偽? 你知道你有可能對倉鼠或壁蝨過敏嗎?Alpha-gal症候群會帶來什麼樣的過敏症狀呢? 迷幻蘑菇可以治療憂鬱症? 威而鋼不只能幫你重振雄風,還能避免阿茲海默症? 基礎與應用並重,與人息息相關的生技醫藥獎──唐獎生技醫藥獎召集人張文昌專訪 0 0 2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0 2 依附理論番外篇:貓奴請注意!家中主子的依附型態,可能和你的個性有關? 貓心 ・2020/05/13 ・4184字 ・閱讀時間約8分鐘 ・SR值504 ・六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不安全依附(4) 依附(4) 依附風格(1) 大五人格(1) 安全依附(6) 性格(9) 焦慮依附(8) 貓(38) 逃避依附(6) 陌生情境測驗(2)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各位貓奴們,你們知道嗎?你們家貓主子的依附型態與性格,很有可能和你本身的性格有很大的關連性喔! 身為一隻貓(?)兼依附理論作家的貓心我,今天就要來帶你們這些奴才們,了解我們貓族的心聲啦!原來,貓和人一樣,也有所謂的依附行為,而牠們之所以會長出某種性格,可能和貓奴的性格有非常大的關聯呢! 原來,貓也有所謂的依附行為 在過去,人類們對於我們貓族都有很大的誤解,以為狗跟人類比較親近,我們貓族則是非常獨立的生物;然而,根據最新的研究,貓和人其實具有密切的連結。

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動物科學家克里斯汀·維塔里(KristynVitale)表示:「貓和狗一樣,都會與人類建立起社交上的依戀行為,大多數的貓都會安全依附他們的飼主,並以飼主作為探索新環境的安全堡壘。

」1 所謂的安全堡壘,如果讀者們還記得的話,當一個嬰兒並未遭逢到外界威脅時,他們會以自己的主要照顧者為中心,把主要照顧者當作一座安穩的城堡,自在地在城堡周遭探索世界(詳見我的依附理論系列第一篇)。

小孩會將他們的主要照顧者,做為探索世界的安全堡壘,而貓主子也會把牠們的奴才們,當作探索世界的安全堡壘。

圖/pixabay 過去的研究,都將研究重心擺在「人類如何以貓做為依附對象」之上,然而,維塔里在去年底最新發表的研究中指出2:貓也會以人類做為其依附對象。

維塔里的研究是這樣的,雖然貓主子們沒辦法填寫依附量表,表達自己和奴才們的依附關係,但她採取了瑪莉.安斯沃斯(MaryAinsworth)的「陌生情境測驗」(StrangeSituationTest,詳見我的依附理論系列第一篇),來觀察貓主子和奴才們的互動方式。

維塔里和她的團隊,總共研究了79隻幼貓(3~8個月大)和38隻成貓的依附類型,他們將貓主子與牠的奴才,安排在一個房間裡面,其中,奴才會坐在一個圈圈裡面。

如果貓主子進到這個圈圈內,奴才就會被允許能夠和貓主子互動。

在兩分鐘之後,奴才會被請出這個房間,只留下貓主子在房間內,再過兩分鐘之後,貓奴會再次回到房間內,再次坐在圈圈裡面。

這整個過程都會被錄下來,讓科學家藉此分辨貓的依附類型。

在這個研究中,成貓與牠的奴才只會參加一次實驗,幼貓與牠的奴才則會被邀請參加兩次實驗,在幼貓組中,有39隻幼貓在第一次實驗結束後,接受了為期六周的訓練與社交活動,另外31則做為對照組,不做任何實驗介入,剩餘的9隻幼貓,則在第一次研究後就被排除在實驗之外了,因為牠們沒有辦法被科學家歸類為任何一種依附型態。

兩個月後,這70組幼貓與奴才們,來到實驗室進行第二次陌生情境測驗,同樣的,研究過程會被錄影下來,讓科學家進行依附分析。

成貓組的研究結果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成貓的研究結果。

在成貓之中,有65.8%的成貓被歸類為安全依附,34.2%則被歸類為不安全依附。

其中,和人類一樣,不安全依附又可以分成焦慮型、逃避型與矛盾型。

焦慮型的貓在奴才回到圈子裡之後,還是很難被安撫下來,會不斷做出維持接近性的行為(proximity-seeking,詳見我的依附理論系列第一篇),不斷地尋求奴才的懷抱;逃避型的貓則避免和奴才有所接觸,盡量躲得遠遠的。

B:安全依附的貓,能在主人在旁邊時自在探索世界/C:焦慮依附的貓,在主人回來時會過度地尋求接近性/D:逃避依附的貓,會逃避和主人之間的接觸。

圖/原論文[2]事實上,我親戚家中就有一隻逃避型的貓。

早在這篇研究出現之前兩年,我就推斷貓也有依附奴才們的本能了,而我親戚的貓「彎彎」,似乎就是一隻逃避依附的貓,每當我要抱牠的時候,牠總會掙脫我,跑去磨牠的爪子,等到我不理牠的時候,牠在悄悄地爬回我身上,趴在我身上睡覺。

就和逃避依附的人一樣,逃避依附的貓也有與貓或人連結的需求,只是當牠們感受到對方太過親近的時候,牠們反而會逃得老遠。

逃避依附的彎彎與貓心。

圖/貓心自拍 幼貓組的研究結果 而那70隻經過兩次研究的幼貓呢?在第一次研究中,有64.3%的貓被歸類為安全依附,35.7%被歸類為不安全依附,在不安全依附的那35.7%之中,有84%的焦慮依附、12%的逃避依附與4%的矛盾依附。

而經過6個禮拜的訓練,那些貓並沒有出現依附上的重大改變,有68.6%的貓依然為安全依附,31.4%仍為不安全依附,81%的貓維持了原先的依附風格。

由此可知,依附風格一旦被建立,和人類相同,貓的依附風格似乎也難以被改變。

貓的依附類型分布。

/圖:翻譯自原論文 這份研究有一個有趣的點在於,貓的安全依附與不安全依附的比例,和人類的非常接近,在嬰兒的研究中,有65%被歸類為安全依附,35%則為不安全依附[3],不過貓心認為值得注意的是,人類安全依附的比例會隨研究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也會因測量依附的工具不同而有所差異。

順帶一題,狗的研究中,安全依附與不安全依附的比例則是58%:42%4,5。

貓主子的性格,和奴才們似乎有些關連 但是,貓的依附類型是怎麼養成的呢?就目前為止,還沒有相關的研究,畢竟上述的這篇論文是第一篇談論貓具有依附類型的研究。

想當然耳,貓的依附類型是如何形成的研究,當然還沒有問世嘍! 不過,倒是在同一年,就有學者研究過「貓主子的性格」是如何被養成的,而研究結果顯示,這和奴才們的性格似乎是有關連的。

2019年年初,英國學者發表了一份大規模的研究6,研究貓奴們與貓主子之間的互動。

這些貓奴們必須要服侍主子至少六個月的時間,且需要年滿18歲,才能獲得填寫問卷的資格。

研究者總共獲得了3331份的有效樣本,其中有2923位貓奴是女性(佔92%),大多數的貓奴們屬於25~34、35~44歲(均為25.9%)以及45~54歲(23.3%),這些貓奴們如果服侍的主人不只一隻的話,他們會被要求挑出他們最熟悉的一隻主子做為填問卷的對象。

這份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是,他們想要知道貓主子的健康與福祉,會受到哪些因素影響?他們研究了許多的變項,但由於研究架構非常龐大,但這篇文章主要要探討的是貓奴的性格與貓主子的性格的關聯性,因此我只列出「貓奴的性格與貓主子性格之間的關聯性」之研究結果。

奴才!我都是被你帶壞的啦!還看! 圖/作者攝影 貓奴的性格測量──大五人格量表 就貓奴的性格而言,他們選用了全世界最有信、效度,也最常被拿來做為測量性格的工具──大五人格特質(BigFivepersonalitytraits)量表──來做為測量的依據。

所謂大五人格特質,分別是: 開放性(Openness)──對於一個新經驗、新事物的開放程度。

盡責性(Conscientiousness)──是否能夠嚴謹地管理自己達成目標。

外向性(Extroversion)──喜歡交際、喜愛與人接觸。

宜人性(Agreeableness)──對待他人是否善解人意、親切帶人。

神經質(Neuroticism)──情緒是否容易因為外在而有所起伏。

礙於文章篇幅,我只能就我對大五人格量表的了解,做出最簡略的敘述,還請讀者見諒。

貓主子的性格測量──研究者自編量表(完整題目請按我) 至於貓主子的性格該怎麼測量呢?研究者自編了一系列的題目,並且經過統計分析萃取出了四個大項目: 1.群居感(Gregariousness) 涵括了自信、友善、愛互動等特徵,其中的題目包含:「我的貓渴望在牠的環境中探索新事物」、「我的貓愛好玩耍」、「我的貓在周遭有人群時會喵喵喵」、「我的貓會來吸引我的注意並開始與我產生連結」、「我的貓被抱起來的時候會覺得很舒服」。

2.攻擊性(Aggressiveness) 貓奴在與主子互動時,主子的攻擊性,其中的題目包含:「當我對我的貓做出例行性健康保健行為時,我的貓表現得很有攻擊性」、「當我撫摸他/她時,我的貓對我表現出攻擊性」、「我的貓在玩耍時被我帶走,會讓我被咬或被抓」、「我避免撫摸或觸碰我的貓,因為我覺得他/她不想讓我這麼做」、「我避免撫摸我的貓,因為我認為他/她會對我有攻擊性」。

3.超然/迴避(Aloofness/avoidance) 避免與人互動、對人不友善,其中的題目包含:「我的貓在我嘗試邀請牠與我互動時會盡量避開我」、「當我撫摸他/她或撓他/她的下巴/臉頰時,我的貓會盡量避開我」、「當我開始與貓接觸或互動時,他/她沒有移開,但卻靜如止水,對我的反應不大」、「我的貓會來對我說“你好”並向我靠近,但之後不久就會走開或移開,而不是長時間呆著」。

4.焦慮/恐懼(Anxiousness/fearfulness) 對陌生人的戒心,其中的題目包含:「我的貓很膽小」、「我的貓對陌生人的行為與對我的行為不同」、「貓對我的行為與牠對其他家庭成員的行為不同」、「我的貓很容易害怕」。

對!怎樣!我就是很有攻擊性啊!來釘孤枝啊! 圖/作者攝影 貓主子的性格(behaviouralstyles)和貓奴的性格之間的相關性 貓奴有著越高的外向性、開放性、盡責性,貓主子的群居感越高, 貓奴的神經質越高、宜人性越低、開放性越低、盡責性越低,貓主子的攻擊性越高。

貓奴的宜人性、開放性、盡責性越低,貓主子的超然/迴避越高。

貓奴的神經質越高、盡責性越低,貓主子的焦慮/恐懼越高。

由這裡可以知道,貓奴和貓主子的性格息息相關,也呼應了貓和人的依附關係,例如群居感的內涵可以對應到安全依附的互動模式、超然/迴避可以對應到逃避依附的互動模式、焦慮/恐懼則可以對應到焦慮依附的互動模式。

雖然這是一篇相關研究,很難推斷因果關係,不過如果你的貓主子是從小被你養大的,在扣除掉先天遺傳的部分,後天的性格,很有可能就是受到貓奴的性格所影響而產生的了。

所以,各為貓奴們,如果覺得你家的主子很難搞的話,很有可能你是因為你是個難搞的人喔,喵~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粉專 Psydetective-貓心 延伸閱讀 ScienceAlert:CatsBondSecurelytoTheirHumansMaybeEvenMoreThanDogsDo Vitale,K.R.,Behnke,A.C.,&Udell,M.A.R.(2019). Attachmentbondsbetweendomesticcatsandhumans.CurrentBiology,29(18),R864–R865. doi:10.1016/j.cub.2019.08.036 Colin,V.L.(1991).InfantAttachment:WhatWeKnowNow.U.S.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Report. Wanser,S.H.,andUdell,M.A.R.(2018).Doesattachmentsecuritytoahumanhandlerinfluencethebehaviorofdogswhoengageinanimalassistedactivities?Appl.Anim.Behav.Sci.210,88–94. Schöberl,I.,Beetz,A.,Solomon,J.,Wedl,M.,Gee,N.,andKotrschal,K.(2016).Socialfactorsinfluencingcortisolmodulationindogsduringastrangesituationprocedure.J.Vet.Behav.11,77–85. Finka,L.R.;Ward,J.;Farnworth,M.J.;Mills,D.S.Ownerpersonalityandthewellbeingoftheircatsshareparallelswiththeparent-childrelationship.PLoSONE2019,14,e0211862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貓心 75篇文章 ・ 82位粉絲 +追蹤 心理作家。

台大心理系學士、國北教心理與諮商所碩士。

寫作主題為「安全感」,藉由依附理論的實際應用,讓缺乏安全感的人,了解安全感構成的要素,進而找到具有安全感的對象,並學習建立具有安全感的對話。

對於安全感,許多人有一個想法:「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

」但在實際上,安全感其實是透過成長過程中,從照顧者對自己敏感而支持的回應,逐漸內化而來的。

因此我認為,獲得安全感的兩個關鍵在於:找到相對而言具有安全感的伴侶,並透過能夠創造安全感的說話方式與對方互動,建立起一段具有安全感的關係。

個人專欄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sydetective/ 個人攝影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syphotographer/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猛毒」特展——草山猛禽中心開放免費參觀 1 5小時前 「車禍」成為全球年輕人的主要死因?我們能做些什麼? 1 6小時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18小時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吃冰淇淋對抗化療後口腔黏膜破損、潰瘍的副作用 1 2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全球熱浪災情頻傳!臺灣熱成這樣,竟然不符合「熱浪」的定義? 3 2022/09/16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18小時前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貓的痛,AI懂?——貓臉疼痛辨識技術 貓主子會傳播新冠病毒給我嗎?目前無證據但提高警覺 英國「流浪貓口普查」發現:社經條件較差、人口密度高的區域有較多流浪貓 貓的寄生蟲可以奴役人類?如果「弓漿蟲」寄生人腦會怎樣?——《傳染病的世界史》 搞笑諾貝爾再揭貓狗真面目!破解貓咪是固體還是液體?狗狗小便都成南北向?(下集)ft.曾柏諺【科科聊聊EP68】 繁 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