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婁章句上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離婁章句上孟子曰:“離婁①之明、公輸子(2)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師曠③之聰,不以六律④,不能正五音⑤;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離婁章句上 《離婁章句上》是由戰國時期孟子所寫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離婁章句上孟子曰:“離婁①之明、公輸子(2)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③之聰,不以六律④,不能正五音⑤;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今有仁心仁聞(6)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故曰,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7)。
’遵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
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圓平直,不可勝用也;既竭耳力焉,繼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勝用也;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上無道揆(8)也,下無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義,小人犯刑,國之所存者幸也。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國之災也;田野不辟,貨財不聚,非國之害也。
上無禮,下無學,賊民興,喪無日矣。
《詩》曰:‘天之方蹶,無然泄泄。
’(9)泄泄猶沓沓也。
事君無義,進退無禮,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沓沓也。
故曰,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作品注釋①離婁:相傳為黃帝時人,目力極強,能於百步之外望見秋毫之末。
②公輸子:即公輸班(“班”也被寫成“般”、“盤”),魯國人,所以又叫魯班,古代著名的巧匠。
約生活於魯定公或者哀公的時代,年歲比孔子小,比墨子大。
事跡見於(《禮記•檀弓》、《戰國策》、《墨子》等書。
③師曠:春秋時晉國的樂師,古代極有名的音樂家。
事跡見於《左傳》、《禮記》、《國語》等。
④六律:中國古代將音律分為陰呂、陽律兩部分,各有六種音,六律即陽律的六音,分別是太簇、姑洗、獲賓、夷則、無射、黃鐘。
⑤五音:中國古代音階名稱,即宮、商、角、微、羽,相當於簡譜中的1、2、3、5、6這五音。
(6)聞:名聲。
①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引自《詩經-大雅-假樂》。
愆(qian),過失;率,遵循。
(8)揆(kui):度量。
(9)天之方蹶,無然泄泄(yi):引自《詩經•大雅•板》。
蹶,動;泄泄,多言,話多。
(10)非:詆毀。
作品譯文孟子說:“即使有離婁那樣好的視力,公輸子那樣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也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即使有師曠樣好的審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堯舜的學說,如果不實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現在有些諸侯,雖然有仁愛的心和仁愛的名聲,但老百姓卻受不到他的恩澤,不能成為後世效法的楷模,這是因為他沒有實施前代聖王的仁政的緣故。
所以說,只有好心,不足以治理政治;只有好辦法,好辦研能夠自己實行起來。
《詩經》說:‘不要偏高啊不要遺忘,一切遵循原來的規章。
’遵循前代聖王的法度而犯錯誤的,是從來沒有過的。
聖人既用盡了目力,又用圓規、曲尺、水準、繩墨等來製作方的、圓的、平的、直的東西,那些東西便用之不盡了;聖人既用盡了聽力,又用六律來校正五音,各種音階也就運用無窮了;聖人既用盡了腦力,又施行不忍人的仁政,他的仁愛之德便覆蓋於天下了。
所以說,築高台一定要憑藉山陵;挖深池一定要憑藉山溝沼澤;如果執政不憑藉前代聖王的辦法,能夠說是明智嗎?所以只有仁慈的人才應該居於統治地位。
如果不仁慈的人占據了統治地位,就會把他的惡行敗德傳播給老百姓。
在上的沒有道德規範,在下的人沒有法規制度;朝廷不信道義,工匠不信尺度,官吏觸犯義理,百姓觸犯刑律。
如此下去,國家還能生存就真是太僥倖了。
所以說,城牆不堅固,武器不充足,這不是國家的災難;田野沒開闢,物資不富裕,這不是國家的禍害;如果在上位的人沒有禮義,在下位的人沒有教育,違法亂紀的人越來越多,國家的滅亡也就快了。
《詩經》說:‘上天正在降騷亂,不要多嘴又多言。
’多嘴多言就是拖沓羅嗦。
侍奉君主不講忠義,行為進退不講禮儀,說話便詆毀前代聖王之道,這就是拖沓羅嗦。
所以說,用高標準來要求君王就叫做‘恭’,向君王出好主意而堵塞壞主意就叫做‘敬’,認為自己的君王不能行仁政就叫做‘賊’。
”作品讀解還是要求當政者實施仁政的鼓吹與吶喊。
具體落實到兩個方面:一是“法先王”;二是選賢才。
“法先王”是因為“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相反,“遵先王之法而過者,來之有也。
”正反兩方面的道理都說明了這一點,所以一定要“法先王”。
孟子的“法先王”思想,實際上也就是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思想的繼承。
選賢才是因為“惟仁者宜在高位。
”一旦不仁者竊據了高位,奸邪當道,殘害忠良,必然就會是非顛倒,黑白混淆,世風日下,天下大亂。
歷史依據不勝枚舉。
所以,一定要注意領導幹部的選拔。
這兩個方面在《論語》、《孟子》中都不是什麼新思想,而近乎老生常談了。
倒是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的說法成為了人們在生活中常用的格言警句。
尤其是面對日益緊張激烈的市場競爭,許多新事物新現象冒出來,其是與非,正與邪,往往使人感到困惑,感到難以評說。
這時候,大家對“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的感受就更加真切而深刻了。
所以,要求健全法製法規的呼聲日益強烈。
據有人統計說,當前的中國,幾乎每天都有法規出台。
這種說法不知有沒有誇張的成分,但大家對“規矩”的重視,全民普法教育的進行,這些都是非常真實的。
說起來,所有這些,不都是在“以規矩”而“成方圓”嗎?相關詞條 離婁章句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孟子說:“是的。
人之常情,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孟子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仁得天下,不仁則失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人有恆言,天下國家 離婁章句下 ”原文翻譯孟子說:“人要有所不為,然後才能有所為。
是孔子所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所以,孟子說:“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孟子 小恩小惠,不知為政 君臣之道,恩義為報 中養不中,才養不才 有所不為,而後有為 離婁 離婁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閭茹、掘據、白色者名草閭茹。
詳細解釋 藥物 古代離婁其人 其他信息 盡心章句上 (1)良:指本能的,天然的。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1),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孟子曰:“於不可已而已者,無所不已。
作者簡介 作品出處 求在我者與求在外者 萬物旨備於我矣 隨波逐流,平庸之人 告子章句上 原文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
原文孟子曰:“人之於身也,兼所愛。
原文孟子曰:“欲貴者,人之同心也。
簡介 作者 作品出處 人性向善,猶水就下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與離婁 目錄出版說明離婁章句上聰明技巧之外〇孟子回家講課〇慈悲而無方法的人〇帝王和臣子的著作〇凡事皆有原則〇不忍人之政是什麼享受〇獺祭詩書〇古代的人口〇孟子的...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相關著作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 惠王》上、下,(二)《公孫丑》上、下,(三)《滕文公》上、下,(四)《離婁》上、下,(五)《萬章》上、下,(六)《告子》上、下,(七)《盡心》上...,更是讀書人的必讀之書了。
主要封贈戰國齊宣王在稷下學宮冊封的第一任“上大夫... 孟子 著作介紹 書中名篇 書中成語 書中名句 古注 ,同時可以對今人注的優劣得失做出評判。
例如:《孟子·離婁下·齊人有一妻一妾章...《周官訓詁》(已佚),南宋錢文子有《詩訓詁》等等。
章句類章句之名,是離章辨...古書記載的事情離我們已很遙遠,我們對當時的社會生活、典章制度、禮儀習俗... 古書作用 發展概況 體式類型 內容與注釋用語 常見問題 《孟子說解》 滕文公章句下離婁章句上離婁章句下萬章章句上萬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離婁章句下》第十四章)“自得”之後...事業建立了歷史評價的標準(《離婁章句下》第二十一章)。
孟子給自己定的使命... 編輯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前言 相關搜尋平遙古城馬東升兵馬俑高陵[曹操墓]劉德華文化大革命中國西施離婁章句上推背圖唐宣宗熱門詞條AdwordsFilesTubeJosephpcbaSKF人魚又上鉤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句踐安妮的日記山粉圓暖風扇李秀赫核桃糕淺草觀音寺清燉羊肉獸交王楠百田彈彈堂皓鑭傳穿越官家嫡女蒙奇·D·路飛遠徵酒釀湯圓黃金稻浪ChiledaizystripperLANCEL中島美雪千金女傭央視網寒山寺張書偉摩納哥林瑞圖泥土音樂溫雅甘醇酸碧翠絲良醫蓬萊米辛辛那提追憶如潮遠徵靠譜christmastreestarrystarrynight夏目友人帳~緣結空蟬~女兵彪虎星星的眼淚百度網站觀落陰離婁章句上@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孟子離婁章句下(八) @ 心情記事 - 隨意窩
離婁章句下(八) 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註釋」 有不為:有所不為, ... (二)孟子說:「一個人必須清廉自持,有所操守,然後才能有偉大的作為。
- 2孟子離婁章句上(八) @ 心情記事 - 隨意窩
離婁章句上(八)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
- 3離婁章句上_詩詞古文大全網
孟子說:“即使有離婁那樣好的視力,公輸子那樣好的技巧, 如果不用圓規和曲尺,也不能準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即使有師曠樣好的審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 ...
- 4離婁章句上 - 中文百科知識
離婁章句上孟子曰:“離婁①之明、公輸子(2)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師曠③之聰,不以六律④,不能正五音⑤;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 5孟子-離婁章句-25
孟子-離婁章句-25. 原文. 徐子曰:「仲尼亟稱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