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變木頭人好痛苦!中醫教按穴道急救 - 蘋果日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外勞宮穴位於手背,為食指與中指的掌骨中間,約在掌指關節後1.27公分位置,屬於肩頸痛穴位,故又稱「落枕穴」,按壓時有酸脹感,代表按對穴位。

臨床上, ... 出版時間2017/12/03 中醫林平方建議家人為患者按穴,紓緩不適。

香港《蘋果日報》提供 早上醒來忽然頸痛,痛楚甚至嚴重到讓頸部無法轉動自如,是都市人常見的「落枕」症狀。

香港《蘋果日報》報導,中醫師指出,入冬後落枕的求診個案會較多,主要與受風寒侵襲有關,導致經筋受損,氣血不暢引致頸痛。

低頭族、陰虛體質及睡靠窗邊者,都是高危族。

至於急救方法,可先利用熱敷,並一邊按壓手部「落枕穴」,一邊輕微活動頸部作紓緩,接受針灸治療,則有助加快康復。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林平方表示,都市人經常出現的「落枕」,並非由外傷引起。

臨床上,冬天相對較多類似病例,主要與風寒邪侵襲有關,當風寒侵襲頸背的經絡,導致寒性收引,即寒令肌肉痙攣、收縮,經筋受損,氣血就會不暢通,中醫認為不通則痛,會帶來頸痛、頸部無法活動等症狀。

 林中醫師指出,低頭族如經常玩手機、長時間用電腦,導致頸肩勞損,落枕的機會便更高。

日常睡靠窗邊或在睡在窗台,也易受風寒入侵。

 另外,罹患感冒人士,或出汗多如更年期女性、屬陰虛體質,因毛孔經常打開,也可因風寒襲擊,導致落枕。

上班族選錯枕頭,例如太高或太低,都可造成肌肉過度拉扯及疲勞,睡覺時頸部肌肉未能放鬆,增加落枕風險。

 林中醫師建議,愛側睡的人,枕頭高度應與肩膀寬度相約,方能完全承托肩頸位置。

習慣仰睡的人,也要有合適的枕頭高度,讓頸部保持自然弧度,下巴不會抬高,或向下、太貼近胸前。

 要急救落枕,中醫也有妙計。

林中醫師說,如肩頸肌肉沒有熱性炎症即發紅、發熱的情況,可進行熱敷15至20分鐘紓緩痛楚。

 然後,一邊按壓手背的「外勞宮穴位」,一邊嘗試輕微活動頸部,例如慢慢向左右兩邊轉動,或側左、側右,維持約2分鐘,有助紓緩繃緊程度。

 外勞宮穴位於手背,為食指與中指的掌骨中間,約在掌指關節後1.27公分位置,屬於肩頸痛穴位,故又稱「落枕穴」,按壓時有酸脹感,代表按對穴位。

 臨床上,中醫會為落枕患者進行針炙治療,幫助疏解局部經絡的氣血,加快其復原。

常用針灸穴位包括:手部的外勞宮、後枕的風池、肩膀的肩井及上背的天柱。

 落枕的人也可自行或找家人幫忙,按壓有關穴位。

另外,若同時伴隨風寒外感症狀,如畏寒、流鼻水,中醫會用藥緩解感冒。

 林中醫師指出,落枕後需減少吃生冷食物,提防身體的寒氣加劇,影響康復。

另外,要注重頸部保暖,避免再受寒邪入侵,若起風,應避免開大窗戶。

 受寒的人宜吃溫性食物,或喝生薑紅糖水驅寒,出汗後也要擦乾。

若落枕重覆發作,可能反映頸椎有問題,如骨質增生、頸椎錯位等,患者若有懷疑應該求醫。

 要是落枕情況嚴重,會影響日常生活。

林中醫師表示,診所近期每周都會接獲頸痛病人求診,包括落枕、意外扭傷頸部,或長期勞損引起肩頸疼痛,有女患者因嚴重落枕,導致頸部無法正常轉動,需在家人陪同下緊急求診。

 這位女患者約30多歲,求診當天早上起床,感到頸肩肌肉很僵硬,頸部「歪在一邊」,無法正常轉動,「整個頸子動不了」而大驚。

 後來她在先生陪伴下求診,診斷為風寒,伴隨畏寒、打噴嚏等症狀。

進行熱敷、針灸後,頸痛明顯減輕。

 另外,也曾有女患者一向受頸痛困擾,有次落枕後,頸痛反覆發作,2、3個月也未痊癒,才向中醫求診。

若本身有頸痛問題,一旦落枕,康復情況也有可能比一般人慢。

 臨床上,頸痛病人多為年紀較大,尤其40歲、50歲,因長期勞損致頸痛的中年人,林中醫師指出,頸痛主要與肝腎虧虛有關,平日可飲用「杞子杜仲湯」,有補肝腎和強筋骨功效,飲用「桑寄生蓮子蛋茶」也有助強筋骨、安神及健脾胃。

 另外,建議容易頸痛人士,要注重頸部保暖功夫,工作時使用電腦,每2小時要伸展頸部1次,也可在辦公室放1個熱敷包,隨時可放入微波爐加熱,進行熱敷,紓緩頸硬肩痛。

(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香港《蘋果日報》提供 中醫林平方建議家人為患者按摩,紓緩不適。

香港《蘋果日報》提供 熱敷紓緩繃緊肌肉。

香港《蘋果日報》提供 按壓手背的「外勞宮穴位」(食指與中指的掌骨之間),可紓緩肩頸痛。

香港《蘋果日報》提供 按壓風池穴(後枕髮際凹陷處)。

香港《蘋果日報》提供 按壓肩井穴(頸椎與肩峰的連線中間點)。

香港《蘋果日報》提供 「外勞宮穴位」位於手背,為食指與中指的掌骨中間,掌指關節後0.5吋位置。

香港《蘋果日報》提供 一指在APP內訂閱《蘋果新聞網》按此了解更多 最Hi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