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上的未登記工廠何去何從? - myMKC管理知識中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面對這些未登記工廠目前政府提出兩點共識,第一、大規模群聚的違章工廠,可以採新訂都市計畫或擴編產業園區方式來就地合法;第二、與清查違章工廠的 ... 首頁 文章 產業 製造業 農地上的未登記工廠何去何從? 首頁 文章 主題 經營管理 農地上的未登記工廠何去何從? 製造業 經營管理 農地上的未登記工廠何去何從? 2019/03/22 瀏覽數:4552 關鍵字: 未登記工廠 食品安全 國土規劃 違章工廠 蕭雅云   從民國105年11月天下雜誌專題報導,很少受到關注的未登記工廠的議題突然的爆紅,各界的探討聲不斷,環團持著環境的維護不希望法規再延長期限、但面臨民國109年6月2日就輔導期限就快到期,在環境與經濟面的都需要兼顧下這些未登記工廠應該何去何從?   從2010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工廠管理輔導法》第33條、第34條,決定放寬規定,讓無法進行登記的農地工廠補辦「臨時工廠補辦登記」,且在輔導期限(2020年6月2日)以前免受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建築法相關的處罰規定,於2018年4月2日由19個立法委員提出再次延展期限,環團再次反對,使得未登記工廠法案議題再受挑戰。

  大概沒有人可以估算目前未登記工廠有多少,從過去推動未登記工廠以來,依據工商普查製造業家數約15萬家,扣除9.1萬家合法登記工廠,再扣除2.3萬家免辦工廠登記,全國應登記而未登記之工廠家數推估為3.6萬家,列管未登記工廠家數10,928家(106年12月)通過補辦登記的僅有7千多家,廠地面積801.45公頃,農地工廠4,466家,廠地面積約464.6公頃;平均每家農地工廠面積約為0.1公頃,約90%均屬於微型企業大多為5人以下的小型工廠不到30坪的小工廠,都是傳統產業屬低汙染產業。

   補辦臨時工廠登記須改善環保、消防與公共安全,所以補辦登記成功的業者全省也僅有7千多家,對這些未達工廠規模的業者大多增設消防設備居多,平均也要花上20-100萬(視規模的大小)這些工廠都是有心朝向合法經營,因為工業用地太貴買不起工業用土地,整個國土規劃失衡,我想環團關切的是那些10%大型企業且有能力移到工業用地,且為高汙染的業者(可以加強規範高汙染業者的定義),社會大眾應平心地去看待這些事情,究竟這些未登記工廠屬於低汙染事業,只要控制製程上可能產生的污染,也了解這些業者也是提供在地就業機會社會安定的力量。

     未登記工廠的複雜性非常高,需要跨部會的整合,各部會間所堅持的立場不同,包括經濟部、農業委員會、內政部、國家發展委員會、消防署、環境保護署等單位,跨部會協調會議從2010年至今開許多跨部會溝通協調會議,因各自立場不同很難有共識,但解決未登記工廠的問題則刻不容緩。

    食品工廠廠房面積為50平方公尺或馬力數超過2.25千瓦就屬於未登記工廠,像這樣食品工廠很多,記得我去一家廠商在自家的陽台做果乾烘培,環境符合食品規範GHP比大型工廠的環境更好,人員管理、製程的改善都有做到但位於住宅區,有一個業者自家就在做起烘培網購,以這樣的場地面積與電力規範都超過標準就是未登記工廠,沒有資本的年輕創業者要買工業用地有多難,做個小攤販餬口都變得很有難度,這些微型工廠要買工業用地又要符合衛生管理規範GHP的法規,小型企業鑒於缺乏資源(人力、物力、財力等)的原因,往往較大型企業承受更高的單位或比例的管制成本,在這些原因之下,也更難有效回應政府的管制需求。

   全部納管有沒有可能?於企業登記時就應該標註(有製造加工)就需要符合環保與消防的標準,在設公司時有製造加工行為的業者就應該全面管制是否應有工廠登記,屬於食品加工製造一開始起登入非登不可的系統中就應再做審查,兩個系統管理機關(經濟部與衛福部)應訊息交換,後面不會浪費人力去清查也無法全面掌握,我認為設廠的標準門檻可以提高,未達到設廠標準就不一定要進駐工業區,農地上蓋建物就應該開始管,先阻止這些工廠再建於農地上,掌握後就可以全面納管這些業者,就可以不定期的抽查環境汙染與食品安全衛生相關法規並符合法規要求。

  面對這些未登記工廠目前政府提出兩點共識,第一、大規模群聚的違章工廠,可以採新訂都市計畫或擴編產業園區方式就地合法,以彰化鹿港頂番婆的水五金產業聚落為例,若輔導成功,可望複製到其他群聚的未登記工廠,第二、地方政府清查違章工廠的數量、規模、產業別,逐一詳細盤點後,再規劃該區整體的經濟發展,因國土計畫法規定地方政府要在2020年4月前提出國土計畫,劃設國土保育區、海洋資源區、農業發展區、城鄉發展區共4大區域,因此全台各地方政府最遲需在108年12月底前完成清查違章工廠的工作,否則屆時難以提出國土計畫。

     日本處理微型工廠的作法,於1966年開始運作公害防止事業團,在協助以代工為主的中小企業,貸款給這些中小企業給予低利貸款,讓廠商分為20年攤提工業團地以及環工設備,中國大陸則由母雞帶小雞的方式大企業與微型企業一同經營形成供應鏈或生態系互相依存,大企業接單而分包給小企業各自經營自負盈虧,工業區的環境成本共同承擔,讓這些產業類型的業者在同一個產業園區,並可以產生供應鏈的效用,產生經濟效益,並可以解決未登記工廠的問題,我們一直在談工業4.0,AI轉型升級,但面對基本的經濟問題都束手無策,我想應該的務實面對這些問題,有時程有規劃慢慢一步步地解決問題,希望大家都可以安心在這塊土地上好好的生活,讓人民安居樂業。

  資料來源: 新頭殼newtalk|謝莉慧綜合報導2018年6月20日 TheCentralNewsAgency中央通訊社2018年6月20日 風傳媒觀點投書:農地違章工廠,長在台灣西部農地上吳其融2018年6月26日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更多資訊...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您可能會有興趣的課程... {{c.area}} {{c.title}} 上課時間{{c.startDate}}~{{c.endDate}} 相關出版品... {{c.title}} × 登入會員就可以使用播放文章內容及收藏等功能 登入會員 加入會員 回到頂端 輔導諮詢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