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摔倒了,到底扶不扶?這三種情況不用扶!作為寶媽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現在,很多家庭的模式都是4+2+1的模式,雙方四個老人,兩個年輕的父母,一個孩子。
那這個孩子也就成了所有人生活的重心,都圍著這個孩子團團轉,甚至是孩子「最大」。
養成了孩子驕縱的性格,不良的生活習慣,尤其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隔輩親、隔輩親,說的就是這個事情。
但是,老人們殊不知,這樣的溺愛是害了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從小事當中就能看的出來:比如,孩子不分場合的哭鬧、滿地打滾;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貪大了孩子的慾望;看顧孩子的時候,只要孩子不磕著不碰著,怎麼淘氣都行。
這樣,是嬌慣孩子的壞習慣!
那麼今天小編,就從這些小事當中,挑出一種,來和寶媽們討論:寶寶摔倒了,到底要不要立刻扶起?
我相信,這個問題一出,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肯定要扶啊,難倒看著寶寶自己爬起來,看著寶寶哭嗎?但是,小編今天想說,真的是這樣嗎?各位,家長冷靜的想想?
其實,最準確的答案,並不是這樣的。
孩子摔倒以後,要不要立刻扶起,這件事情是分情況來看的。
第一種:寶寶在做遊戲時摔倒。
一般寶寶小時候,遊戲環境都是比較舒適的,在一些軟綿綿的墊子上進行,所以,寶寶遊戲時摔倒的話,是摔不壞的,爸爸媽媽們不要直接就去特別緊張孩子,直接把寶寶摟在懷裡。
正確做法應該是,先過去詢問寶寶,你摔到哪裡了?自己看看摔壞了沒有?如果只是身上的灰塵而已,那就讓寶寶自己爬起來,然後用其他的事情,轉移寶寶的注意力。
這樣可以鍛鍊寶寶的自我保護意識,下次再有這種事情,寶寶就不會摔倒了。
第二種:寶寶和其他小朋友玩鬧的時候,被其他小朋友推倒的。
這個時候,寶寶摔倒的方式一般就是從前往後倒,一屁股坐在地上了。
爸媽們不要直接去把孩子拉起來,幫他拍掉灰塵。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過去查看寶寶腰部是不是受傷了,如果寶寶是直接躺在地下了,爸媽們要先查看寶寶的頭腦勺是不是被磕到了。
如果這些重要的部位都沒有問題的話,那寶寶哭幾聲是沒有關係的,爸爸媽媽們要鼓勵寶寶自己起來,然後問清楚青紅皂白,如果是自己寶寶有錯,要引導寶寶去和其他小朋友道歉。
這樣做,除了培養自己寶寶的安全意識,也會很好的教會寶寶的對錯意識,以後寶寶不會不講理的欺負其他小朋友,安慰孩子的話回家再說。
第三種:寶寶和家長們走在一起,可以獨立步行的寶寶,就是想要抱抱,就是不想自己走路。
故意玩摔倒或者是坐在地下不走的話,這種情況,爸媽們就更不必緊張了,千萬不可以孩子哭鬧,就抱著走,時間久了孩子會覺得,你抱著我是理所當然的。
以後,寶寶長大了,就會有懶惰、懶散的意識。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爸媽們先問寶寶為什麼不願意走了,如果是身體不舒服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是寶寶累了,可以帶著寶寶休息一下。
但是,如果是寶寶耍懶,就是賴著不走的話,那就需要慢慢引導教育了。
寶寶成長中家庭教育的禁忌……
寶爸寶媽們對孩子的關心都是傾盡所有的,可是有時候老人的教育理念過於傳統,而年輕家長的育兒經驗又略顯不足,導致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走了很多彎路,甚至養成了很多壞習慣,長輩們又過於嚴格、過於驕縱,這些...
這4種行為告訴你,你家寶寶缺乏安全感
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每一位小朋友都展現出不一樣的自我。而一個陽光開朗的性格能幫助孩子更加完美的成長,但是很多爸爸媽媽都不知道怎樣才能讓孩子開朗一點。更有寶媽感慨「我家姑娘見到我爸都不帶打一聲...
寶媽教育孩子時,在這5件事上越「狠」,孩子成長的會越好!
怎麼教育孩子是每個家庭都關切的問題,現在的教育方式和從前有所不同,在電視情節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尤其在農村裡最為常見,如果孩子有錯,經常會被大人拿著棍子追著跑,我們說這樣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為這...
孩子摔倒哭鬧時,父母如果總說這句話,對寶寶的傷害很大
一個小男孩在公園裡玩耍,突然孩子摔倒了,看著不遠處的寶寶哇哇大哭。媽媽走過去,對寶寶說「沒事沒事,寶寶不疼哈」。沒用,孩子依然在哭。媽媽又哄孩子說「你是男子漢大丈夫,要勇敢,不能隨便掉眼淚噢」,...
0-3歲是寶寶性格養成關鍵期,正確應對寶寶更健康
這幾天兔姐在重溫《歡樂頌》,這部一上映就好評如潮的劇,大家應該都看過了吧~來自不同城市的性格迥異而又個性鮮明的五個女孩:缺乏安全感的商界精英安迪、飽受家庭拖累的「胡同公主」樊勝美、囂張跋扈但聰明...
在家庭教育中,這些話最容易傷害孩子,你說過了沒?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但他們的情感都有比較細膩的時候。在家庭教育中,有時會因為家長的一句話而感到難過。所以,家長在家中不要對孩子說類似於下面的那些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