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沉迷手機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低頭族」現在是一個普遍的現象,無論在哪裡,玩手機,幾乎已經成了每個人每天的例行公事。

但是現在卻有一種不容樂觀的現象出現----少兒「低頭族」的群體越來越龐大了

大家可能都見過這樣類似的場面,很多小朋友背著書包,上了地鐵公交以後掏出手機點開遊戲,然後開始大呼小叫的組隊:「快快快,XXX快進來….!」

玩手機的小孩子

當然也有孩子用手機是學習的,比如聽英語查資料等等,但是做完這些也總會玩一會遊戲。

而還有些家長,為了年幼的寶寶停止哭鬧,讓孩子玩一些小遊戲或者是拍照軟體說:「給你玩這個,不許鬧了」,然後小孩子玩著手機就不哭了,當手機要被收走時,立刻又會大哭起來,家長只好投降,把手機再塞回去。

父母拒絕孩子過分的要求,應該是理所當然的若是家長因為嫌麻煩而不加制止,就是縱容了孩子的胃口。

許多以後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大問題,都是由曾經認為的小問題在不知不覺間,被家長給養大的。

這就是常說的「慣孩子」,很多父母大概沒有意識到,不止是揮舞著鈔票買各種零食玩具才叫慣,面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小情緒與不合理的要求步步退讓,這也叫「慣」。

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不止會造成上述的危害,由於長期被動地接受一些零碎的信息,會令孩子產生惰性,懶于思考而失去探索心,並且注意力難以集中,今後的學習生活會變得困難重重;再退一步說對孩子的視力也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現在的戴眼鏡的孩子越來越低齡化就可以看出。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利用哭鬧來控制父母情緒以此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是孩子的天性。

因此家長明確自己的立場是非常關鍵的——不能被孩子控制,既不能情緒失控地發火,也不能讓步,必須要明確地拒絕他的要求。

如果不能,小孩子就會去對抗家長的怒火,並會本能地去找那個容易妥協的下手,想方設法獲得滿足。

如何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呢?


首先當然是越早越好,一發現有這樣的苗頭,就要立刻採取措施,我們要嚴格規定使用手機的時間,然後可以利用孩子好奇心旺盛的特點,用有益活動來取代電子產品:首要推薦的是閱讀,這裡的閱讀可不是指什麼學習資料,而是要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一起挑選他喜歡讀的書籍。

父母在孩子讀書以後和孩子進行小互動,比如角色扮演,讓孩子自己講故事的後續等等,

這樣的互動,小朋友基本都很喜歡,當然作為父母千萬不要覺得孩子的想法太幼稚而停止互動。

陪孩子一起玩

除了閱讀,我們可以適當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量,帶著孩子去露營,可以引導孩子去感受風和陽光,去觀察草木,還有那些小昆蟲,我們可以跟他一起想像這些小生命身上都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

同時聽孩子講一些天馬行空的故事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至少他們還在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這遠比讓他被拘在電子產品前好得多。

堵不如疏


如果孩子真的對手機等電子產品表現出了深厚的興趣,也不能過度制止,這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

反觀現在的教育,也已經開始普及利用網絡來進行日常教學與布置作業,所以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不可避免,那麼父母就要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使用習慣,控制好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如果能及時準確地做完作業,那麼在休息時間就可以有十五分鐘到半個小時的玩遊戲時間,在周末休息的時候,這個時間還可以適當增加。

我們可以列時間表,將學習、玩遊戲以及戶外活動時間都羅列下來,按照上面的安排進行督促。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孩子必定可以形成良好的習慣,做事就不會那麼拖沓,也不會再抓著手機不放了。

父母陪伴孩子

如果覺得贊同我的觀點,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交流育兒經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手機控」現低幼化 業內:家長帶頭不玩遊戲

(本報記者:吳曉良)「我最近才發現,孩子跟我幾乎沒有什麼交流了,他跟手機玩的時間比跟我說話的時間還要長。」最近,市民王女士突然發現孩子迷上了手機,不願意跟家人多交流。記者調查發現,現在很多三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