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培養成一隻「素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上面一段話出自不久前宣傳新電影的鄧超之口,他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我從來不會給孩子報任何補習班,輸在起跑線上就輸在起跑線上。

」此話一出,立馬引來無數網友吐槽:「那是你的孩子還沒上小學!」

有一種孩子上小學了的焦慮,只有爸媽才懂,孩子上小學以後,就是父母的教育觀開始被顛覆的時候,什麼「快樂教育」、「寬鬆育兒」,不存在的。

當你開始陪孩子做作業的時候,那真的是上一秒親媽,下一秒後媽!

有人的地方就有競爭,有競爭就要化身雞血媽媽去帶娃。

要想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就得雞血點!

現在大部分家庭的狀態是「一人上學,全家雞血」。

幼升小的硝煙還未散盡,中考的分流已經打響,更不用說「決定一生」的高考戰場,哪一場不是轟轟烈烈。

有熱門帖子列舉出家長「焦慮症狀」,提供大家自測焦慮程度。

如果這些症狀出現4條以上,說明已經出現焦慮,8條以上則情況嚴重,應當引起警惕。

1. 每天晚上,都忍不住坐在孩子旁邊,生怕他(她)浪費時間。

2. 一到晚飯後就坐立不安,老想進屋看孩子做作業是否認真,但又怕打擾他。

3. 常常忍不住一遍遍問孩子考了多少分。

4. 整天提心弔膽,度日如年,一聽到孩子沒考好就忍不住發脾氣。

5. 有時變得比往常更嚴厲,說話偏激,有時變得比往常更親切,連自己都覺得不自然。

6. 聽說孩子要測驗考試,自己便坐立不安,覺得壓力比孩子還大,卻要裝得若無其事。

7. 不敢大聲講話,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驚動了他。

8. 擔心孩子太疲勞,又擔心他們營養不夠,內心忐忑不安,怕孩子考試那天會生病。

9. 無論幹什麼,心都掛在孩子那邊,坐臥不寧,心悸、心慌,希望孩子快考完。

10. 莫名其妙地抑鬱、痛苦、難過,悲傷得不想做任何事,有快撐不住的感覺。

當家長把這些焦慮感投射在孩子身上,就是「雞娃」了。

如果你在一些小升初的群里,經常能看到家長們聊天,永遠有個熱點話題,就是如何教育孩子,細一點就是如何激發孩子成為「牛娃」。

這裡的「牛娃」就是家長「雞娃」之後孩子的狀態——孩子在被激發之後,會自主的勤奮學習。

2

要說雞娃,不單單在國內有,國外其實也流行雞娃教育。

矽谷女王雪莉·桑德伯格:

出身中產階級猶太人家庭,父親是眼科專家,母親曾是一名法語老師,擁有博士學位,懷孕以後辭職當全職媽媽。

她的父母十分有魄力,熱衷於參加社會和政治活動,在蘇聯旅行的時候還因此被捕過。

在這樣家庭環境的薰陶下,雪莉從小就有著不同於其他孩子的聰慧。

這個典型的知識分子中產家庭,對女孩的培養跟中國父母一個樣。

小時候是雞血式養娃,男孩能做的,女孩也必須做到,把桑德伯格和弟弟妹妹打造成十項全能。

雪莉從小成績優秀、分擔家務,還擅長運動,對未來職業的設想與男同學沒什麼不同。

她的父母說,在和夥伴們做遊戲的時候,其他小朋友是在玩耍,而她的行為更像是「組織其他小朋友玩」。

吸引雪莉的,並不是遊戲本身,而是對遊戲的把握和指揮。

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遊戲變得具有組織性,這個過程讓還是個孩子的雪莉著迷。

雪莉無疑是當之無愧的雞娃,小小年紀就擁有著與年齡並不相稱的成熟與理性。

只是,正如她在自己的第一本書中寫道的:「我可能生下來就46歲了。

不知怎地,看完這句話,竟然有點心疼雪莉。

這樣一個女強人,卻因為失去童年的快樂而深深遺憾著。

荷蘭心理學家羅伊·馬丁納說,快樂有三個層次,競爭式的快樂,條件式的快樂和無條件的快樂。

現代社會的教育模式,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其實都停留在了競爭式快樂這一層面。

正如雪莉,她像個指揮家一樣,能很好地組織其他小朋友玩,但這個過程她享受的不是遊戲的快樂,而是一種比別人強的競爭式快樂。

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焦慮的時代,又是一個全民拼爹拼媽的時代。

我們那一代人,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所以從心底我們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他們的起點高一些。

只是,任何教育都要因人而異,雞血式養娃也是一樣。

適度雞血,不要把目標定太高,不要把孩子逼太緊。

家庭教育的目標,一定是孩子踮著腳尖就可以夠得著的,這是最適宜孩子去提高的臨界值。

這一階段如果我們過度植入一些書本上的教條性的東西,或者把孩子朝著「小大人」的方向培養,會讓孩子過早「成人化」。

天津神童李尚榮6歲就熟讀《四書五經》,詩詞歌賦樣樣精通。

可謂博學多才,通曉古今,一上節目那出口成章的氣勢連主持人都震驚了。

她在舞台上的表現完美的到無可挑剔,堪稱雞娃教育中的典範,只是有點太「成人化」,她身上的那種孩子氣已經不復存在。

有人說,幸福總是相似的,不幸卻各有各的不幸。

令我們羨慕的學霸背後,以及孩子們的「雞血家長」,依然各有各的心酸和焦慮。

3

前段時間火爆朋友圈的上海小升初試題,讓所有家長汗顏。

有些名校不光考察學生還考察學生父母甚至爺爺奶奶的背景,讓我們更加亞歷山大。

而年初25萬一平的學區房更是狠狠地刷新人們的三觀,讓我們這樣的中產家庭望塵莫及。

「雞血」家長其實都是被現實逼出來的,而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一邊做雞血家長,可是內心卻再也不願焦慮了呢。

在這個優質教育資源缺乏的時代,我們羨慕數十年前的孩子和家長,沒有上不完的輔導班、沒有學區房的壓力,可以不用為孩子的升學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養娃不能只盯著成績。

素質教育下,我們應該把孩子培養成一隻「素雞」。

尊重了孩子的天性,它提醒了廣大家長,教育應該求同存異,要善於挖掘和培養孩子自身的閃光點。

作為雞血家長,我們應該拿出混雞血群的熱情,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和自己的孩子互動上。

根據孩子的興趣與愛好,有針對性地報培訓班,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孩子,讓他們在雞血的同時,也能享受到童年之趣。

如果想了解更多關於親子成長的教育方式,請關注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在五歲之前應該接受什麼樣教育?

當孩子在五歲時候很顯然還沒到入學年齡,只能接受學前教育,也就是幼兒教育,這時候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老師。這個階段的孩子是需要大腦開發,全面發展的,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全面發展父母應該學習一些適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