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兒童好奇心培養的探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感謝Freeimages提供圖片

人們很容易作出隨意的猜測,並根據這種猜測作出一些極不負責的判斷。

——《魔鬼經濟學》

不要馬上去回答

我也是按照這個思路去引導的,實際的效果是:女兒越來越喜歡提問,而不喜歡思考。

每當我要求她和我一起思考答案的時候,她總是會神遊或者很討厭這個過程,希望儘快結束掉。

我想:幾乎所有人都會刻意去迴避掉一些主動思考的「困難」過程,而傾向於「拿來」主義。

尤其是當一些說法因為有錢有勢的人普遍性使用,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卻會為公眾所接受並認為是真理。

這種「傳統智慧」不能說是完全錯誤的,但很多卻不一定正確。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錯和探索,我目前的觀點是:不要即刻去回答,要拉動兒童區主動思考,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尋找真知。

比如:我在引導女兒做看圖說話的時候,我會採用輪流補充答案的方式進行。

看到一幅畫,我會和女兒說好,我們每個人要想出3種思路,看誰的構思更有創意,誰的語言組織更有邏輯性。

當小孩不願意去思考的時候,家長可以嘗試用遊戲的方式去引發孩子的「好勝心」,這點我屢試不爽。

孩子很可能會覺得這是個遊戲,而不是去被迫思考。

當這種開腦洞的思考演變為習慣之後,相信在很大機率下,孩子不太可能去厭惡思考。

當然,這肯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對於畏懼困難的孩子,而且孩子總是有反覆性的,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會有進步,但長期持續的進步,則需要家長長期的堅持啟發和引導。

從這個角度看來,家長首先要改變思維惰性,主動積極思考。

我很建議各位家長多看書,各類書,看完謝謝讀後感,或者做個思維導圖,做定期的總結。

旁徵博引,舉一反三

我從小是蠻受題海戰術之害的,從短期看來,通過非常艱辛的勤奮,在高中以前,題海戰術確實幫助了我在學業上持續領先。

但不懂得舉一反三,缺乏思考的學習方式,讓我在高中階段,徹底告別了第一梯隊。

在畢業後很多年,我總結我的學海深崖,始終認為,我在2點上做的不好,導致了後來的滑鐵盧。

  1. 缺乏思考總結;

  2. 井底之蛙,不懂人外有人。

這裡就不就第二點做深入展開,僅針對第一點,我想專注力和思考力可能是拉開牛娃和非牛娃的決定性因素。

(排除勤奮努力之外)。

所以,在女兒的教育中,我就排除了純應試性的題海戰術,目標是每做一題,都可以知其背後的原理,並做一定的補充引申。

比如:今天的自主閱讀,學到「一群大雁」,就補充了大雁南飛時的隊形,以及大雁小雁的關係等等擴展性知識。

這裡對父母的要求是:多學常識,最近引爆朋友圈的6歲可以熟識國學的天津女孩,不就是她的父母在國學方面積累很多,可以隨時浸潤式教育的原因嗎?

多「素雞」教育

儘管現在很多雞血群的雞血父母,是純粹倡導應試教育的,他們認為「素雞」教育就是亂「雞」,但我認為,一個人的見識、好奇心、「顛覆性」思維比只會做數學、語文、英語更加重要。

甚至我認為學習英語不是為了學習一門語言,而是為了更好地探索這個世界,畢竟世界上絕大多數知識都是英文的。

我先生的一個朋友,在培養女兒上不遺餘力,鋼琴、民族舞、圍棋、游泳、輪滑、繪畫、騎馬、禮儀、擊劍、攝影等等。

其實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我們不要總是認為學習剝奪了他們的快樂,或者怎麼可能學得過來。

事實上,我們認為不可能這種思維限制了我們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我比較贊成多帶孩子去博物館、科技館去探索;多看音樂劇;多看經典童話劇;甚至多去旅遊都是好的。

當然不是瞎玩,要帶著問題去玩,要玩出道道來。

這又是一個很深的話題了。

下次可以專開一篇來講。

我始終認為:要「雞」孩子,家長必先「雞」自己。

我周圍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是父母極其優秀,而孩子也有優秀的範例。

越來越少有全職家庭教育出最優秀的孩子的範例。

我也始終相信,家長必先優秀,而孩子才能優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思考能力,這六招你做到了嗎?

「媽媽,這個怎麼辦?」「媽媽,幫我一下。」「媽媽,我不會。」細數在生活中,我們總是不停的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孩子遇到困難時,我們又總免不了幫助孩子解決所有問題。這種現狀將會導致孩子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