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長最關鍵的時候,我們陪孩子的時間有多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晚上9點,媽媽帶著即將高考的孩子來到工作室,做完今天的心理輔導。

晚上11點,媽媽在微信上向我了解孩子最近的狀態,並請教家長可以怎麼做支持他。

隔日早上8點,媽媽跟我說因為早餐一事與孩子發生了一點小摩擦,焦急地問要怎麼辦。

中午12點,孩子爸爸打來電話,說最近因為工作在外出差,很久沒怎麼關心他,想要給他帶點小禮物問我什麼比較合適。

放下電話,我對這樣為孩子操心操力的父母滿心欽佩,又很遺憾他們並未真正地陪伴孩子、給孩子支持。

他們的小心翼翼,他們的擔心焦慮被孩子都看在眼中,感受到的是更多無形的壓力。

在我身邊不乏這種非常盡心卻不懂孩子的家長存在,正是因為他們讀不懂孩子的內心、不知道孩子到底需要什麼、不知道怎麼陪伴,於是就變成了這樣「好心辦壞事」的情況。

但是在我看來,這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因為我也的確見過更加不尊重孩子且對孩子不管不問的家長。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三個最為關鍵的時期:3歲前後、9歲前後、13歲前後。

當然對於孩子發展最為關鍵的高三階段是重要時期。

如果能在這幾個重要時期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以及高質量的溝通,那麼孩子的發展是非常樂觀的。

量與質的關係

當我們為人父為人母的時候,就會有眾多專家告訴你「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一定要多陪伴孩子。

於是乎,我們只要跟孩子在一起,就會覺得我完成了我作為父母的責任,孩子就可以按照我的預想健康成長。

直到孩子長大或出現問題的那一天。

然後又有很多專家告訴你「陪伴孩子的時候質比量重要,要用心地陪伴孩子。

可是家長往往會忽略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陪伴孩子的前提是懂得孩子的心,知道孩子的內在需求,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因此,在陪伴孩子的問題上,我認為量是基礎,質是核心。

陪伴孩子需要足夠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更為重要的是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天我陪孩子一天,剩下的一周都不陪,這樣是非常不妥的,會給孩子一種,只有陪他的那一天你才是重視他的感受。

因此陪伴孩子很重要的是穩定的時間與頻率,「每天10分鐘好過一天三小時」就是這樣的道理。

父母可以每天抽出10-20分鐘的時間與孩子高質量地相處這是很重要的。

要提高陪伴的質量最重要的就是要讀懂孩子的心,知道他現在需要的是什麼,注意,並不是物質上的要求,而是孩子要求背後的心理需求,比如孩子要玩具很多時候是因為自己想在同學朋友面前有臉面,可以吸引更多的孩子跟他玩,初高中生要求要手機,很多時候是因為朋友都有,如果自己沒有就很難融入群體中。

因此家長一定要學會傾聽孩子背後的需求,與孩子一起面對來自其他方面的壓力,孩子才會願意與你交流。

聽懂孩子的話

第一個場景,某個早上,我在電梯裡遇到一對母女,女孩大概只有4、5歲,中途進來三個人,女孩特別開心地對媽媽說就「四個人了」電梯裡所有人都聽到了,疑惑的眼光投向女孩,因為電梯裡實則是6個人,這時媽媽稍微有些尷尬,還是很親切地對女兒說「我們再數一數呢,電梯裡有幾個人呢?」女孩很認真伸出手指頭,一二三四,四個呀。

這時媽媽有些著急,剛想說什麼,這時另一個婦女對媽媽說,「孩子數對了的,除了孩子和媽媽的確是4個。

」這時電梯裡的人恍然大悟,孩子很開心地點點頭。

第二個場景,父親和兒子因為兒子不去學校上學來到諮詢室,兒子9歲,當我自我介紹完,兒子兩手在胸前交叉,非常生氣地說:「你們騙我,明明說不是來見心理老師的。

哼——」父親不知道該怎麼解釋,無奈地看看我,我將目光投向孩子,孩子繼續說「我最討厭他們騙我了,只給你十分鐘,十分鐘之後我馬上離開」我笑笑,「你是想告訴我,今天你很不高興是因為父母騙你來這裡,對嗎?」「嗯」「我可以理解為,其實你是願意來的,但是父母騙了你這讓你很生氣,對嗎?」「是的」「你希望他們不要欺騙你,所以你也不會欺騙他們。

」「是他們先騙我的,我才騙他們的。

」如此我跟孩子交流了四十分鐘。

各位家長會有什麼啟發或想法呢?

其實我們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這樣,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其他人,都會按照我們自己的想法去看待一個人或一個問題,而很少去考慮到對方的心,考慮到對方會怎麼想,我們總是自以為是的認為「我說的話孩子就一定要聽」「孩子聽了就一定會做」久而久之,我們就會形成一種慣性思維,聽話的就是好孩子,孩子也會儘可能地來滿足家長,當孩子成長後發現家長講的不對,或者家長的要求不合理的時就不想再聽了,於是給家長的感覺就是孩子怎麼不聽話了,小時候挺乖的呀。

可是事實是什麼呢?我們的話孩子會去考慮會去想,聽了也不一定會做,如果家長一旦不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不知道孩子會怎麼想怎麼考慮,那麼和孩子自然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衝突,最後親子關係破裂,對孩子未來的發展影響就更為巨大。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孩子對於家庭對於父母的想法,他們更期望有一個可以理解他、無條件接納他、且可以在他受傷時療愈他的家庭,因此我們才會將家庭比如為港灣,用以保護孩子不受過多的傷害,而如果按照家長日常的做法,家就變成了一個否定他、教育他、矯正他的地方,孩子一定是不願意待在家裡的,而他的心就會封閉起來,用很多我們難以理解的行為或症狀來表達自己的希望。

因此如何讀懂孩子的心,如何了解孩子真實的內在世界是我們一時之間無法做到的,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儲備自己,了解孩子的年齡特徵以及通過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徵,這樣才能逐漸學會去讀懂孩子的心以及找到相應的應對措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常見的那些煩惱 你了解過嗎?

有一部很出名的電影叫《少年維特之煩惱》,可見孩子的成長之中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煩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父母對孩子成長路上的煩惱不必過於擔心,卻也不能置之不理,應該多加關注孩...

應該怎樣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需要尊重孩子,儘量給孩子愛,讓他充分享受到愛,這對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平時給孩子的時間都不多,越是大城市的家庭,孩子和父母溝通的機會就越少。家長很忙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