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見的那些煩惱 你了解過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一部很出名的電影叫《少年維特之煩惱》,可見孩子的成長之中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煩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

父母對孩子成長路上的煩惱不必過於擔心,卻也不能置之不理,應該多加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

1.沒有人陪伴我一起玩

對於長時間和家裡長輩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們來說,他們是有著很多煩惱的。

因為父母每天都在忙碌,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少,缺失父母的關愛之下,孩子很渴望有人陪伴他們一起玩耍。

而老人帶孩子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吃喝拉撒,卻很難周全地關注到孩 子的心理需求,因而孩子特別渴求父母的陪伴或是小朋伴的到來。

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要儘可能地多抽時間陪伴孩子,和他們一 起做遊戲,一起吃飯,一起閱讀等等,最好是幫助孩子交到一兩個同齡的好朋友,可以和孩子一起溝通,一起玩耍,孩子就不會那麼孤單了。

2.沒有人理解我的想法

成人總是站在成人的高度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問題思考問題,因而也就很多時候不能感受到孩子的感受。

在成人眼中一件很小的事情在孩子的眼光就成了一件驚天大事,大人不能理解孩子的感受的情況之下,孩子就會產生煩惱,卻又不想跟大人溝通,於是他們就只能在自己狹小的空間裡生悶氣。

父母應該放下身份蹲下身來,站在孩子的高度用孩子的目光去看待一起,儘可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多溝通,多交流做孩子的好朋友,就不會出現這樣子的情況啦。

3.想不通的問題而煩惱

在孩子的小腦袋裡總是裝滿了奇奇怪怪的問題,當這些問題想不通時,他們也就出現了煩惱。

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天,了解一下他們在想些什麼,對他們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用成人的知識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4.為不被人尊重而煩惱

在我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之下,很多孩子在家庭里是沒有發言權的,即便是他們有什麼想法也不能得到平等的發言權。

當父母和家人不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時,孩子必定會有煩惱,比如他有一個很好的創意想得到父母的認可和支持,可是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給予他們發言權,有問題儘管跟父母提出來,父母們會支持和理解孩子的想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原來孩子的小心思可以「聽」出來!

雯雯今年上六年級。最近,雯雯媽媽發現女兒和平時很不一樣,經常一個人悶悶不樂,也不像往常一樣愛說愛笑了。雯雯媽媽想,女兒有心事了,便決定找女兒談一談。雯雯媽媽說: 「雯雯,你長大了,人長大了都會有...

孩子不可愛的行為,其實是在呼喚愛……

經常有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管不住,親子關係緊張,為此父母感到焦慮,孩子也常常覺得煩躁或委屈。這是為什麼呢?有這麼一個故事:媽媽帶女兒逛街,回來後媽媽讓孩子把今天所見都畫下來。媽媽看完孩子的畫後十...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孩子是父母的愛的結晶,是未來的期望,...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進行溝通,相信是很多家長困擾的問題。本來懂事聽話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突然變得叛逆、沉默寡言,不服管教,甚至故意處處針對自己,沒有有效的溝通交流,矛盾日益加劇,親子關係日漸疏遠。什麼...

當孩子遭遇你的面子

當孩子遭遇你的面子一個孩子因為父母逼迫參加每個周日的「奧數」輔導班而出走。幾天之後,孩子被找回來,父母很後悔當初對孩子的逼迫,而當班主任老師告訴孩子應該理解父母對他的關心時,孩子竟痛哭流涕地說:...

孩子不可愛的行為,其實是在呼喚愛

經常有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管不住,親子關係緊張,為此父母感到焦慮,孩子也常常覺得煩躁或委屈。其實,問題基本上出在這裡:家長不會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如何更好地關愛自己的孩子?

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心中是怎麼想的

角色互換對於親子溝通是非常有益的。其實,角色互換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換位思考。當然,不僅僅是孩子需要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也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心中怎麼想。生活中, 很多父母總是要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