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如何讓幼兒快樂地接受你的『不』,只用三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 文 三毛原創

按:對孩子說『不』,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無論出現何種狀況,我們都要用心去觀察孩子、愛護孩子、了解孩子。

平時多一分的悉心照料,就意味著孩子成長道路中多一分安全感,多一分精神的營養。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看似簡單的民間諺語,卻蘊含著不俗的科學道理。

如今的家長,面對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頭疼的要命。

期望,失望,憤怒,憋屈,甚至於絕望。

孩子所承載的家庭寄託與期望之重,也遠非家長所能理解。

看著貌似是青春期的叛逆,可能恰恰是對幼年早期教育的一種反芻。

幼年受家庭薰陶的習慣和價值觀,影響著孩子青春期成長的方方面面。

三歲至七歲是智力和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

這一時期養成的生活習慣影響著人的一生,也恰恰是記憶力剛剛發揮作用的時期,所以這個時期的教育決定著孩子在未來幾十年的成長發展基礎,基礎越堅實越寬厚,成長就越順利。

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天性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有著濃厚的自我創新意識。

大人們會不斷地被可愛的寶寶們,無所不在的新鮮要求所牽動。

如何既要疼愛自己的寶寶,又規避那些不合理的要求,這著實讓很多家長頭疼。

孩子不可避免的遺傳了父母的脾氣性格,所以大人要明白自身的一些性格缺陷和優點,發掘孩子自身的優勢彌補其不足,下面就個人的一點心得與大家分享,只用三招,讓幼兒快樂地接受你的『不』。

一、提前準備

這類的家長能夠細心觀察孩子的行為方式,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早期預見孩子可能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這是最理想的一種狀態,這樣可以在孩子將要提出之前就做出相應安排。

比如嬰兒時期的孩子比較膽小,出去後怕見生人,經常纏著家長抱。

那麼怎樣才能不抱他,而又不讓孩子哭鬧呢?可以採用讓Ta先熟悉環境,讓孩子的目光能夠有機會停留下來靜靜的看,使他們的注意力能夠被感興趣的事物所吸引。

然後逐漸把寶寶從懷裡放下來,蹲下來引導寶寶去做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買他喜歡吃的零食,然後讓他們自己把錢給售貨員,或者自己去接零食。

這時可以拉著他們去喜歡的地方,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不斷的自己走而不是要抱著,如此,在不知不覺中你已經對寶寶的要求說了「不」。

二、適時引導

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夠有時間和精力來研究孩子的一舉一動,而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堅決。

有的時候確實讓大人很惱火,比如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非要買,可是我們又知道不現實,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注意的是:

首先要尊重孩子,重視他的要求,不能急於否定孩子的要求,而是想辦法知道,孩子提出這個要求背後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只有讓孩子感覺到他的要求是被重視的,也未必會執著的要求。

其次是不能欺騙孩子,可以把你認為不應該做的理由坦誠地與孩子交流,留下緩衝期,既然我們認為不合理,那麼我們要做的是告訴他麼是合理的,什麼是不合理的,這樣讓孩子有章可循,也在不知不覺中樹立了孩子的是非觀念。

三、自我反省

當你運用了提前準備和適時引導的方法,孩子依然執著地大哭大鬧,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如此,作為家長,你已經是屬於長期忽視與孩子的交流與溝通,漠視了孩子的合理的要求,也就是說你隸屬專治獨裁的家長們行列許久了。

你在想,你是那麼愛孩子,一切都是為他好,你是過來人,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為什麼孩子那麼不知足、還不聽話呢?你是如此的強壓著內心的憤怒。

其實,你要求的這『聽話』是由你錯誤的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意識,映射到孩子身上導致出的執拗行為。

你忽略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屬內因,是他們生活的主體。

家長屬外因,只是客體存在於孩子身邊。

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不能代替內因。

那麼請你深刻的反思和修正自己,想想哪裡做的不夠,癥結在什麼地方,有沒有同時也在扼殺孩子的好奇心、進取意識和規則意識的行為,有沒有換位思考,有沒有真正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沒有哪位家長能保證自己的規則意識都是正確而可行的。

對孩子說『不』,其目的都是為了培養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無論何種狀況,我們要用心去觀察孩子、愛護孩子、了解孩子。

平時多一分的悉心照料,就意味著孩子成長道路中多一分安全感,多一分精神的營養。

合理科學的利用早期教育會使孩子未來的道路更加光明寬廣。

本文系頭條號作者三毛與小毛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關注我的微 信 公 號:毛毛的視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反抗」行為?

有很多父母,常常因為寶寶成長過程中的不聽話的行為而頭疼不已,但是實際上,幼兒的心理學家們認為,其實父母本身的這種擔心是有點多餘的,因為一但過了2歲以後的寶寶,本身就處於了反抗階段,無論你是多麼的...

寶寶發脾氣怎麼辦?5大妙招來應對!

現在有很多寶寶在生活中表現出任性的行為:愛頂嘴,我行我素,執拗,甚至動手打人。面對大哭大鬧愛耍脾氣的寶寶,很多爸爸媽媽都會變得束手無策。那麼,引起寶寶任性的原因有哪些?爸爸媽媽又應該如何與任性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