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孩子身心健康的是爸爸媽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身心健康的發展,但孩子身心發展往往是父母的一舉一動影響而成的。

家長在家庭中的角色、對待孩子的態度對孩子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兒童心理諮詢調查發現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第一位的是家長。

當孩子出現問題,家長會著急、擔心,也會感到困惑和無助。

當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或情緒問題,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孩子自己不好,希望孩子能夠自己改變。

有的家長覺得是老師的問題,老師沒有教育好。

有的家長在孩子出現問題後希望有個「妙法」讓孩子一下子變好。

而心理諮詢專家調查研究發現: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第一位的是家長,第二位是老師,第三是孩子自身,第四才是醫生或諮詢師。

很多家長或許嘴上不承認,但是內心也隱隱感覺到孩子的問題跟自己是有關係的,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當。

比如,孩子放學回家,媽媽心疼地說:「累了吧,吃個蘋果吧。

」多麼體貼的媽媽啊。

孩子甩下書包正準備放鬆一會兒,媽媽又問:「今天功課多嗎?要抓緊啊。

」孩子只好放下蘋果拿起書包去趕作業。

比如,爸爸嚴肅地對兒子說:「你已經長大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而等兒子的選擇和父母的有衝突時,爸爸又話鋒一轉:「照我說的去做。

這兩個場景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家長一邊在細心呵護著孩子,一邊卻是在給孩子施以壓力。

這種「雙重束縛」給孩子帶來了心靈上的虐待。

就這樣,很多父母不知不覺中的矛盾言行讓孩子不知所措,找不到方向,難以獨立,內心壓抑,讓孩子發生心理偏差,嚴重的甚至最終導致精神分裂的出現。

家長對孩子的一些嘲諷和打擊,更會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創傷。

孩子想讓家長陪同玩耍,卻被家長的不耐煩打斷興致;孩子想在家長面前炫耀下自己的能幹,卻被家長的不屑一顧無情打擊。

這些忽視、嘲笑和諷刺,對小孩心靈上的傷害不弱於肉體上的「棍棒」打擊。

家長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

現在父母常在家庭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甚至一人分飾多角。

母親是居高臨下的「家長」,是釋疑解惑的「老師」,是噓寒問暖的「保姆」,是背地裡翻抽屜、查QQ的「警察」。

但「媽媽」這個角色卻經常不能夠被孩子感受到,當孩子內心壓抑、痛苦、迷惑、憂傷等的時候,沒有「媽媽」來理解他、接納他、給予他安慰,設身處地的去為他提供真正有效的幫助。

父親是孩子最早接觸到的男性,父親對孩子有著很重大的影響作用,父親以「賺錢養家」為理由而完全把養育孩子的問題拋給妻子,這種父親在家庭缺位的情況,不僅讓媽媽和孩子的關係過於親密,也影響到孩子對男性的認識,對婚姻的認識。

在家庭中夫妻都有著正確的身份角色的時候,家庭才能夠更好的運作,孩子才能在家庭中健康成長。

因此,家長發現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有責任,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是溝通方式需要改善,還是夫妻關係、家庭角色存在問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試聽《P.E.T.父母效能訓練》傾聽技術

我想對你說如果你很愛她,卻忍不住發火如果你常常內疚,希望用更好的方式愛她其實親愛的媽媽,你要先愛你內心的那個孩子能感受自己的人才能感受孩子所以,我邀請你和我一起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