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要再打我的頭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阿桂
圖/網絡
用天真無邪的眼睛
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用一顆熾熱的童心
去感受生命中的溫暖;
用一臉童真的笑容,
去感染身邊的人;
用心生活快樂無限。
Hello,大家好
我是未來奶爸阿桂
上個周末,阿桂在逛商場的時候,看到這麼一幕:
一個孩子在商場看上了一個玩具,特別想買,就拖著媽媽買。
大人覺得家裡的玩具已經很多,而且每次買了沒多久就不玩了,於是就說「不買!家裡那麼多玩具,你來得及玩麼?」聽完媽媽的話,那個孩子並沒有乖乖就範,反而在地上撒潑,死活不走。
誰知道,這時候母親用手就把他拽起來了,迅速地,另外一巴掌就打在了寶寶的頭上。
「說不買就不買!別來這套!走!回家了!。
」見寶寶狂哭不止,媽媽又一巴掌打在了寶寶的頭上。
這一幕在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不聽話,就給他講道理,結果還是不聽,於是父母就開始動粗了。
打完之後父母又心疼,就這樣,反反覆復。
阿桂問過不少父母,他們大多表示打孩子也是迫不得已,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氣急了,沒忍住!
沒忍住?這是可以理解的,很多熊孩子對父母的話是「左耳進,右耳出」的,而做家長的恨鐵不成鋼,氣急了難免用動粗下。
那麼,打孩子就有用了麼?
阿桂覺得,不管怎麼樣,首先孩子是打不的了。
據心理健康方面專家說,父母粗魯暴躁的行為是導致孩子人格畸形化的直接原因。
尤其是在叛逆期的孩子,性格本來就比較叛逆,父母如果用暴力來教育孩子,孩子很容易產生恐懼和焦慮,形成牴觸心理,不敢再相信父母,最終形成孤僻等心理疾病。
比如他們可能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厭煩情況,覺得人生沒什麼意義;也可能會對這個社會產生逆反心理,做出一些反社會的事情。
從身體方面來說,6歲以內的孩子怎麼經得住成年人的巴掌呢?醫生告訴阿桂,就算下手很輕,也很容易造成傷害,尤其是孩子的頭部,稍微有碰撞,很有可能發生腦震盪,影響大腦的發育。
前不久,家住陝西的一個8歲小女孩就在夜裡突然死亡,只因媽媽一個習慣性的動作。
凌凌今年8歲,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小姑娘。
然而讓家裡人想不通的是,在一天夜裡,凌凌突然表示自己不舒服,不僅頭暈還有想吐的感覺。
雖然家人把她緊急送往了醫院,但是凌凌還是不幸身亡。
因為凌凌生前吃過泡椒鳳爪,所以媽媽就懷疑,是不是鳳爪里有毒?但是醫生做過完整的檢查後發現,孩子的死亡和鳳爪沒有任何關係,而真正的死因是是顱內挫裂傷,由外力導致。
而導致這一損傷的原因,竟然就是媽媽的一個習慣性動作。
據媽媽回憶,那天下午,凌凌一邊寫作業一遍看動畫片,結果作業上出現了一大堆錯誤,心急的媽媽就順手打了女兒後腦勺一下,沒想到這一巴掌就把孩子送上了死亡之路。
對此,醫生也做了相關解釋:孩子大腦內本身就有一些病變,比如腦血管畸形等等。
而媽媽這一巴掌導致孩子畸形的腦血管破裂,所以並不是直接死因,只是一個誘因。
在生活中,父母免不了因為孩子的事情而發脾氣,動手打兩下也成為了自己的一個習慣。
當孩子不聽話或做錯事時,
做家長的想教育一下自己的孩子,
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教育歸教育,
打,真管用嗎?
美國兒童教育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時變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
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要誠實和負責。
」
打罵孩子時,孩子表面上的誠惶誠恐只是暫時的,但他們的內心深處是無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更不要說讓他們改錯誤行為,甚至有些極端的孩子會想辦法趕快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
那如何有效教育孩子呢?
1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想的狀態。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不要急於打孩子,因為衝動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這時候,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讓孩子知道你對他剛才行為的不滿。
比如,告訴孩子「我現在心情不好!」「你這樣做我很不滿意!」「我不喜歡你這樣沒禮貌!」「你的表現很讓我傷心!」等。
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於平靜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來想問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後果懲罰孩子
孩子犯了錯,無須過多批評,讓孩子自己承受行為的過失或者錯誤造成的後果。
對於年幼的孩子,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修正錯誤的具體方法,指導孩子自己去彌補錯誤。
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
同時,孩子還需要自己來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這樣不但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導致什麼結果,也能夠讓孩子在承擔後果的過程當中產生悔改的想法,有利於避免孩子再犯同類錯誤。
3用間接的方式懲罰孩子
如果孩子的過錯不大,家長可以對孩子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而是通過給孩子使個眼色、對他的行動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歡的東西、限制他娛樂的時間等間接懲罰的手段與方式,讓孩子記住這次教訓。
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動畫片的時間。
當然,父母最好還要對孩子以後的行為提出明確的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比如,如果每次主動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動畫片的時間。
4打孩子時不要情緒化
如果出現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況,比如,在多次勸告無效的情況下,孩子依然不停鬧騰而影響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圍人和周圍的環境時,父母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冷靜面對孩子的問題。
因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打孩子,不僅不能指出孩子的錯誤,還會讓孩子感到難堪,從而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
這時候的孩子,因為著眼點在父母激烈的情緒上,往往不會認為自己有錯了,只會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
5讓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時候,父母要把打孩子當成一種教育的儀式,一定要明確告訴孩子,他為什麼會挨打,這次要打幾下,下次再犯錯誤要如何處理等。
打的時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來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後,一定要哄哄孩子,讓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媽媽也很傷心。
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即使他錯了,爸爸媽媽還是愛他的。
打他只是為了讓他記住,下次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6不要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
2歲前的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成熟,缺乏規則意識是正常的。
打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沒有警示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完善,自尊感也越來越強。
6歲後的孩子就已經是懂道理的年齡了。
這時,父母更需要用講道理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避免打罵在孩子心裡產生負面影響。
- END -
未來奶爸阿桂
有話說
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說簡單也簡單,說到底就是父母要極具耐心,可以把它比作和一隻蝸牛散步。
孩子心靈天性是率真的,父母應該放慢工作和生活的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先放置在一邊,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給自己多留一點時間,從沒完沒了的工作生活里探出頭,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送給所有正處於忙碌中的爸爸媽媽們!
慢下來,耐心地多陪陪孩子。
關注微信公眾號「養啦」,每天學習一點實用育兒知識!
爸媽注意了! 千萬別打這2個年齡段的孩子!
打罵並不是好的教育方法。長期在打罵下成長的孩子總是想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不想後悔莫及,爸爸媽媽們就不要再做這樣的錯事了!1儘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不打孩子應該是一個理想的狀態。當孩子犯錯誤時,...
媽媽一巴掌,8歲女兒沒了!教育孩子,這些部位打不得
育兒路上,大人們都是小心謹慎的,生怕發生點什麼意外就斷送了孩子的前程或性命。前不久,家住陝西的一位小姑娘在夜裡,沒有任何徵兆就離世了,讓全家人都難以接受!凌凌今年8歲,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小姑娘。然...
這2個年齡段的孩子罵不得更打不得!家長們注意了!
打罵並不是好的少兒教育方法,據了解長期在父母打罵教育下成長的孩子會出現一種總是想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管束的心理。在少兒教育方面不想做到後悔莫及,爸爸媽媽們就不要再繼續做這樣的錯事了! 做為父母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