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前,父母要懂得立家規,這4種臭毛病別慣著,長大就晚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個父母都希望兒女成才,但教育是件很費心的事。

在教育過程中父母肯定是煩惱多多。

有位寶媽粉絲私信跟我說,我看了那麼多的育兒文章和教程,可兒子依然教不好,面對孩子的時候教起來很吃力,孩子不聽話,打又不是,罵又不行,我的心好糾結!

天下父母心,教育孩子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煩心事。

可父母要懂得掌握教育孩子的分寸。

該打就打,該罵就罵,要有一個正確的判斷,維持一個度。

古語說的好『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可行的(科尼小時候調皮,被打得太多了)

慈母多敗兒也有一定的道理。

並不像很多網絡文章的那樣,孩子不能打,什麼會讓孩子敏感、脆弱、內心受傷等」孩子在3歲以前還沒有完全獨立的行為和思想意識,所以3歲之前的孩子重在引導。

而3-6歲這時期一定要立規矩,該打的時候必須打。

家長可以沒脾氣,但不能沒規矩,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份上。

那麼孩子有這4種臭毛病千萬不能慣著,該打就得打!

一、孩子說謊

說謊是人的本能,其實孩子說謊大多是無意識的,並不知道自己說的話是說謊,那這時候父母不能忽視,如果不察覺和漠視處理態度。

那孩子的思維認知中就認為說謊是理所當然的。

一旦孩子形成說謊習慣,父母想糾正就難很多了。

打個比方:我們的小孩想要一個奧特曼的玩具或者不寫作業去玩,一旦發現說謊能夠得到某些好處,就會繼續說謊,發現孩子說謊必須要及時糾正,不得延誤,而父母立規矩就是要讓孩子明白,做錯了事情就應該受到懲罰,如果孩子再犯,就該打之,這樣做孩子才會長記性,父母要有擔當!

二、孩子摔東西

科尼曾在網上看過一個小視頻,一個5歲的男孩,媽媽不讓他玩王者榮耀,小男孩立馬把她媽媽的蘋果手機摔壞了。

而小男孩的媽媽很無助,不敢打罵孩子,偷偷躲起來哭,想想這樣的家庭教育多可悲。

孩子生氣摔東西,這種行為更多的是受家庭生活環境的影響。

而問題的根源大多與父母的行為相關,兩夫妻吵架摔東西,或者生活的環境中就存在這樣的行為,孩子看到後,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潛意識。

孩子就會想,噢,原來心情不好可以摔東西來發泄的。

孩子摔東西是一個很嚴重的臭毛病,打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打一次得起一次的效果,不疼不癢的打幾下,根本沒用。

打了就得讓他知道下次再有這些事出現害怕挨打,在思維上認識到摔東西的重要性,努力改正這習慣。

三、孩子得不到的東西就動手

這個現象也很常見,很多小孩去玩具的要玩具,父母或者爺爺奶奶不給買,孩子要麼哭鬧不停,要麼大力動手打人。

還有一些霸道的小孩,看中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直接動手搶過來,要求父母買單,有些家長很稱讚小孩,我小孩真厲害不會給別的孩子欺負等等。

孩子小時候喜歡動手打父母或者別人的絕對是溺愛、縱容的結果。

孩子這種行為作為家長的你不教育,遲早也會害了你的家庭,長大後孩子說不定活活把你氣得半死,所以有這些習慣的,早改早受益。

四、自私自利的孩子

有位寶媽私信跟我說:昨天帶三歲的兒子去遊樂園玩,兒子要玩搖搖車,剛好滿位了。

有個大點的小男孩上來了,指著我兒子要下去讓位給他,他爺爺就跟小男孩說,這是公共的地方,咱們下一把再玩哈。

小男孩就立馬哭了,這一哭,爺爺就哄他,拿著扇子佯裝打我兒子,還說:『這小弟弟壞,打他,咱打他,乖孫不哭哈……」。

這樣的教育方式也非常可悲,孩子小,並不懂得判斷對錯和是非之分。

嬌慣孩子、縱容孩子只會扭曲孩子的思維意識,尤其是公眾場所出現這種自私的行為。

不加以制止,還縱容孩子的類似現象,你有過嗎?

總結一下:咱們家庭立規矩的時候,該打還是要打,該罵還是要罵,但是打過之後要找孩子談,要讓孩子思維認識到父母為什麼要打他,錯在哪裡?對這個錯誤長記性。

而且,要讓孩子知道就算打了他,爸爸媽媽還是非常愛他的,做到對事不對人。

在這裡科尼也不是宣揚各位家長使用暴力打孩子哈,凡是要掌握個度,遇到原則性的問題,比如以上講的,可是打之。

而不是因為家庭瑣事動不動打罵孩子,這現象也是不好的,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孩子聽話,誰願意打罵孩子呢,疼還來不及呢!你們說是不是!看完文章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3歲前,這3個規矩必須給立起來

我們總說3歲是孩子成長重要的一個分水嶺。3歲前的寶寶還沒有完整的行為意識,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主要以引導為主。但是3歲後,孩子的行為和獨立意識都得到發展,孩子要逐漸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格。這個時候,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