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4大誤區很多父母都在犯,這樣很容易傷害到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父母,每天都會傾注幾乎所有的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最大的期盼就是——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合作、獨立且有責任感的人。

美國著名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布雷恩(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導式教育」的兒童教育專家,著有《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總結出了家庭教育的四種常見誤區,這些誤區讓用心良苦的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事倍功半。


誤區一:控制型父母與放任型父母

控制型父母——命令和威脅是控制型的典型表現,舉個例子:

「都給我停下來!不許亂跑!再搗亂就別想看電視!」

放任型父母——缺乏堅持,對規定限度或者嚴格要求缺乏信心,舉個例子:

「不理他,我沒辦法,小孩子鬧一鬧沒關係的。

無論是控制型父母還是放任型父母,所取得的教育結果通常都是不盡如人意的。

那些在控制型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由於長期受到壓抑,會渴望一切可以放縱的機會。

當這種機會出現的時候——通常是在少年時期,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抓住並肆意利用。

相反,在放任型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則缺乏約束和規矩,而且沒有群體歸屬感。

這些孩子往往個性散漫,他們因為沒有得到管教,所以不具備對人類發展至關重要的依賴感。

他們常常會感到恐懼,因為他們無法得到家庭關係所帶來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誤區二:輕視、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和孩子在小區里走著走著,孩子摔倒了,孩子哇哇大哭。


媽媽把孩子扶起來,輕描淡寫地安撫道:「不痛不痛,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不要哭了。

這是輕視孩子感受的一個典型例子。

輕視是一種最簡單、最下意識的反應,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這樣做,但並不意味著它是正確的或者有益於孩子健康的行為。

試想一下,如果是你在路上摔倒了,你的丈夫或妻子對你說出同樣的話,你會作何感想。

長期輕視、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會讓孩子無法學會該如何去面對痛苦,而這種事他在未來的生存中必須掌握的能力

倘若家長能夠以理解和同情的態度來回應孩子的痛苦、羞恥、內疚乃至憤怒等消極情緒,他們會因此學會恰當地處理這些感情,這種能力會幫助他們在成年以後處理工作中和感情上所遇到的問題。

誤區三:採用外部激勵和獎賞的手段

一個常見的例子就是:「孩子你這次考試能拿100分,我就送你一個新玩具。

這是典型的以獎勵激勵進步的手段。

不錯,孩子可能會為了新玩具的獎勵而去努力考100分。

但是倘若他還不具備考100分的能力,難道就意味著他無法贏取新玩具嗎?孩子也很可能會因此而高速自己:「我不想要什麼新玩具或者其他獎品!」他決定從此鄙視任何獎品的價值!

無論是在學習、工作或者生活中,我們有責任讓孩子們知道,即使沒有獎勵也應該去做正確的事情。

所以用類似於新玩具這樣的獎勵來哄得孩子怪怪合作不是一個好的模式。

因為一旦你「賄賂」他,沒準下一次你要他再考100分的時候,他可能會期望同樣的回報才肯合作。

誤區四:以消極後果作為懲罰

分清楚直接後果和消極後果:

孩子貪玩錯過了晚飯時間,結果沒有飯吃——這叫做直接後果。

孩子貪玩打碎了花瓶,家長懲罰孩子不許看動畫片——這叫做消極後果。

我們現實生活中,大量的家長都是在用消極後果來懲罰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到家長負面的情緒,並學會用包里溝通的方法對待他人。

懲罰並不是我們目的,我們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教導孩子下次應該怎麼做,或者至少應該激發他們去思考解決方案。

所以,你需要跟孩子換位思考,分析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克服所有負面的情緒,然後拿出一個計劃。

讓孩子合作的關鍵是要激發他們的內在能動性,要讓孩子因為自己會受益而去做某件事情,而不是因為他們受到了威脅或者逼迫。

最後,咘咘島溫馨提示你,當你管教孩子的時候,請自問:

「我又沒有否定、忽視或者輕視孩子的感受?」

「有沒有用打擊孩子的方式去懲罰或者教訓他們?」

「有沒有用消極的辦法去驅動他們?」

如果你的任何一個回答是肯定的話,請修改你的策略並思考替代方案,讓你的孩子也分享一些掌控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懲罰孩子就用這些方式,實用!

面對經常犯錯的孩子,我們總要有自己的懲罰方式,那麼,到底該如何懲罰孩子呢?下面,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懲罰孩子的科學方式,各位家長們抓緊學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