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寶寶獨立性,讓寶寶不粘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歲半的寶寶正值渴望獨立卻還無法獨立的矛盾階段,有些寶寶還會保持著之前的某個特點——黏人或對媽媽等某位家庭成員的偏愛。

黏人是這個年齡段寶寶常見的行為問題,如果寶寶只是表現得對家人適度的依戀,就不必過多干預,但如果寶寶表現得過度依賴,這有可能會影響他將來的自理能力,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了。

適度依戀能幫寶寶建立對他人的信任感和自信心,如果寶寶黏人的狀況並不嚴重,家長就要儘量包容寶寶的這種行為。

而對於過度黏人的寶寶,如果家長想要改善他的這種狀態,首先要弄清他這樣做的原因。

寶寶開始嘗試獨立自主時會更渴望得到爸爸媽媽的支持和關注,當寶寶的能力還不足以支撐他完成某些活動時,他更加想要得到家長的安撫和保護,所以寶寶越嚮往獨立時反倒可能越黏人;如果長期由一名家庭成員照顧照料寶寶,他就可能會明顯表現出對這名家庭成員的依賴和偏愛;有些家長為了鍛鍊寶寶的膽量和獨立能力,會用突然離開和不辭而別的方式和寶寶分離,這不但會對寶寶造成心理傷害,反而會在家長回來後表現得更加黏人。

家長可以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幫助寶寶「獨立」起來,並逐步糾正過度黏人的狀況。

首先,給予寶寶足夠的關愛和鼓勵,激勵他大膽獨立地探索和嘗試自主地行動、生活。

其次,要在知會寶寶或和寶寶商量後再離開,告訴他你能在什麼時候回來,並確保自己一定能信守承諾;可以用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比如遊戲的方式和寶寶進行漸進式分離的練習,比如告訴寶寶媽媽到樓下摘朵花就回來,然後告訴寶寶媽媽到小區門口買瓶牛奶就回來,再適當延長分離的時間,直到寶寶能接受長期和家長分離。

最重要的是,不要因為寶寶黏人就責罵或懲罰他,這會削弱他的安全感,甚至對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寶寶愛黏人 媽媽應該這樣做:

1、創造機會讓孩子多接觸下除照料者以外的其他人 可以讓孩子和別的家人一起玩耍,像是經常和孩子一起玩遊戲,讓孩子了解到更多的人。

讓孩子明白,除了媽媽外,很多人都是能夠給自己提供這種安全感的。

孩子年齡大一點以後,多帶孩子去外面走走,多與家庭成員以外的人接觸,特別是一樣大的孩子,讓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學會與人交往,讓孩子能夠更快適應這個社會。

2、創造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成長環境 孩子有可能受到過驚嚇,或者因為某些事情變得很敏感、很愛黏人,所以爸爸媽媽要給孩子創造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成長環境,讓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長大,不要對孩子說「媽媽不要你了」、「別去那,會被壞人抓走」之類恐嚇孩子的話語。

3、與孩子建立一種信任的關係 要是自己的孩子很粘人的話,很多家長會難以割捨,離開時一步三回頭,或者是想辦法偷偷走,事實上,這些都不太好。

會讓孩子誤以為媽媽不見了,媽媽再不喜歡他、不要他了,如此一來就會讓孩子缺少安全感而產生了焦慮情緒。

要是媽媽要去上班的話,最好事先告訴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去上班,跟孩子說自己什麼時候會回來,並且要履行諾言,在規定的時間裡面回來,幾次下來,他就會感覺到你是可信任的,明白媽媽是會回來的。

4、通過轉移注意力來降低「黏度」 小寶寶會被各式各樣的東西吸引,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培養他一些興趣愛好,來讓孩子把精力分散到別的地方:如玩遊戲、畫畫、看圖畫書等。

5、適當培養孩子的「獨立」 很多孩子過於依賴父母,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讓爸爸媽媽去做,對於這種不夠獨立而喜歡黏人的孩子,爸爸媽媽要讓孩子獨立去完成一些事情,同時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

總之,孩子怕陌生人、黏人,到二歲半會好很多,要是孩子一直很粘人的話,會影響到日常生活,那麼最好是去做一下心理諮詢,看看是否需要通過親子遊戲等治療方式以改善其相應的社會功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愛跟媽媽撒嬌是太嬌氣?或是媽媽的問題!

孩子「見娘愁」真的是嬌氣嗎?「見娘愁」是一些地方的俗語,有的也叫「撒娘嬌」,是指當媽媽不在時,小孩子表現反而比較好,吃睡都更有規律,玩耍更獨立;當媽媽在時,就沒有那麼好的表現,反而更加「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