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應該是孩子最信賴的好朋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做媽媽的不要總以家長的身份來壓制孩子,動輒打罵孩子,傷孩子的自尊,而應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去對待孩子,與孩子進行溝通,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成為孩子不設防的朋友。

年齡這把鋸子不斷地將孩子和母親的距離拉開,長大了的孩子渴望與母親站在平等的台階上對話,而非仰視。

然而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里,這樣的平等總是很少的。

孩子由於覺得不能夠自由飛翔而覺得母親的愛格外沉重。

這時候的孩子是寧可將自己的心事與朋友訴說都不願與母親分享。

有些母親刊載眼裡急在心裡,迫切的想知道面對這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其實解鈴還須繫鈴人,只要讓孩子感受到平等,只要母親努力的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那麼問題便引刃而解了。

1、尊重孩子,讓孩子對自己敞開心扉

每一個人在孩提時代都是渴望得到尊重的,所以,媽媽卻不可以家長的身份壓制孩子,應該淘考慮到孩子的感受。

雖說家庭中孩子是子女,應該尊重和孝敬父母,但尊重是相互的。

只有當媽媽和孩子之間建立了平等相互尊重的關係,孩子才會向媽媽敞開心扉,與媽媽成為知心好友。

2、建立信任關係

媽媽與孩子之間相互信任是教育好孩子的重要保證,因為不信任會使親子互動中出現牴觸現象,直接影響教育質量。

因此,合格的媽媽還必須經常用正直和誠實的行為去獲得孩子的信任。

要獲得孩子的信任,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騙孩子。

對孩子的提問包括像「死」和「性」等傳統禁忌的話題,也應該誠實回答。

另外,不要輕易對孩子許諾,孩子往往會將成人的許諾當作誓言,如果許下承諾卻沒有做到,就會有損媽媽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嚴重的還會讓孩子不再相信媽媽。

3、用真誠的態度與孩子交往

有很多的媽媽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指關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卻常常忽視了孩子是否能夠真正接受自己。

如何讓孩子真心接受自己呢?真誠便是首當其衝的要素,只有媽媽真誠、懇切地和孩子交流,孩子才能夠在媽媽面前將心扉打開。

不僅僅是孩子,即使是成人,我們都是願意和真誠的人去做朋友和真誠的人去交流的。

當我們坦然的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的時候,孩子才能夠真正的與我們溝通。

4、做孩子的心理保健醫生

與孩子朝夕相處的家長應該是罪了解孩子的人,要在生活與學習中注意觀察,在經常與孩子溝通的基礎上,隨時掌握孩子的心理感受,情感波動,用正確的心理知識引導孩子、疏導障礙,從而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跟他好好說話

孩子小的時候,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求知慾與探索欲。但是,那時候的小人看到的東西比較少,對什麼都是帶著好奇的提問,而家長所做的工作,一般是單向的灌輸式交流。告訴孩子這是什麼,什麼事情應該怎麼做。孩子需...